第264章 兩人的答案
儒道我有一詩可鎮山河 作者:有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啟和青麥這段時間過得很難受,他們兩人都是跟著家人流放至此的,能夠在這裏認字、讀書、拜師,甚至覺醒文位,這是兩人從未想過的。
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候碰到自家師父和自家公子,他們兩人無疑比任何人都要幸運。
但是幸運也並不能讓他們心安,小小少年心中無限的惆悵,快要將兩人徹底淹沒。
“怎麽辦?”
時間越來越近,紅衣社北邊一座廢墟,這裏是兩人的秘密基地,平時在這裏躲灼灼,討論功課,修習儒道,此時兩人也不自覺的聊了起來。
六月底
時間已經不算早了,再有兩三個月就是決定紮蘭城這些人命運的時候。
此時天氣漸暖,但是兩人的身體卻是冰涼,對於啟的問題,青麥沒有迴答。
啟是和他娘一塊流放至此的,可想而知在如此環境下,能夠活下來已經殊為不易了,早在他問出口的時候他心裏就已經有答案了。
可是,要他怎麽放棄自由?怎麽放棄未來啊?
青麥也是如此,在老家的時候吃不飽,穿不暖,爺爺就希望自己以後能吃飽,所以起名青麥。
爺孫兩人相依為命,也逃不過地豪的欺淩剝奪,流放至此,一片黑暗之際卻得遇名師,何其之幸。
可是要讓他二選一的話,他也沒辦法拋棄唯一的親人,即便未來一片光明。
“我,我……我不會拋棄爺爺”青麥話語斷斷續續,但是最後一句卻充滿堅定,這是他第一次正麵迴答這個問題。
啟抬起頭盯著青麥,兩人年紀相仿,經曆相仿,學識也相差無幾,看到青麥逐漸堅定的眼神,啟對著這個平時沉默寡言,甚至有點軟弱的少年有些另眼相看。
“我也不會丟下我娘的”啟本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一個寡婦帶著一個孩子生活可能要更難,所以啟的性格就格外堅韌。
短短幾句話就將兩人的心跡表露無疑,但是做出這樣的決定容易,要怎麽開口呢?
後半生如果真要在這裏度過怎麽辦呢?
這個問題兩人已經想過無數次,夢裏甚至哭醒過無數次,但是兩人不能和別人訴說,隻能默默承受。
兩人日常陷入沉默,即便是啟,現在也沒有心情活躍氣氛。
這一切太過沉重。
首先他們要迴去告訴家人這件事,其次要告訴師父和公子這件事。
這兩件事無疑是一次豪賭。
如果啟的母親和青麥的爺爺,將這件事情泄露出去,那對城裏居民來說不亞於一場災難,甚至能將他們的心理防線完全擊毀。
其次如果師傅和公子任何一個認為他們癡心妄想或者心生嫌隙,那麽別說帶他們離開,能不能活過今天都不好說。
啟和青麥各自迴家,不是別的家,就是那種圓圓的小房子。
房子很小,生活很簡陋,但是這是青麥和啟過過最好的生活,有飯吃,有衣穿,還有書讀。
啟坐在屋子最中央的幾塊頑石上,等著母親迴來,啟的母親最初帶著他住在紅衣社一樓打地鋪,年前搬進了這裏,平時做做飯,收拾一下社裏打的獵物,活不多,大家總是搶著做。
……
青石此時正在家裏,因為房子的建造大家已經上手,他如今還在想辦法完成王清流給他的一些其他設想。
青石也是紅衣社唯二擁有紙張的人,平時青麥都不讓用。
看著青麥的臉色和欲言又止的表情,他就知道肯定這小子忍不住了。
“別說,我不想聽,以後跟著公子就好”青石仍在泥台上看自己的圖紙,卻是對青麥置之不理。
“爺……爺爺”青麥話沒出口,就先哭了出來,一直以來都是爺爺為他遮風擋雨,如今他卻什麽也做不了。
“臭小子,公子沒教你男兒有淚不輕彈?憋迴去”自從自家小子能夠讀書以後,他就沒什麽心理負擔了,甚至隨時去死都沒問題。
隻是再不能報答公子了。
他相信他的孫子會擁有好的未來,至於這個未來有沒有自己並不重要。
“爺爺……”青麥哭的更傷心了,一個十歲的少年,也確實忍受不了這樣的打擊。
青石本就舒緩很多的脊背一下子又佝僂了,他怎能舍得呢,這是自己從小養大的孫子,他怎能舍棄呢!
可是一個糟老頭子能有什麽用啊?
青石將手裏的圖紙都收了起來,裝進一個骨筒裏,這還是他特意找的,有成人手臂粗細,打磨的很光滑。
反正冬天沒事幹,有的是時間。
青麥始終沒有說出口,青石已經起身前往後勤處,索要了一份肉食。
按照青石的功勞是有配額的,但是他從沒要過,平時和大家一樣吃大鍋飯,今天為了孫子,他得張這個口了。
啟的母親迴家的時候已經傍晚了,吃飯的時候就沒看見兒子,沒想到早就迴來了。
“死去哪了?吃飯的時候怎麽沒見你”啟的母親家裏排行老二名叫二娘,是一個很平常的農家婦人,她嫁的夫家也沒有姓,能吃飽就不錯了,他們那個地方隻有豪紳才有名有姓,農家人也不在意這個。
他的母親五大三粗的,罵人很厲害,卻很愛他,從沒教訓過啟。
“怎麽憋著不說話?”
看著自家兒子沉默不語,他娘忍不住了。
“娘……”啟的眼圈微紅,剛才等待的時候一定哭過。
他娘的心瞬間便軟了下來。
“娘,我有話和你說”啟的聲音有些顫抖。
他娘即便沒讀過書,看兒子這副模樣也知道說的不是好事,瞬間便想到什麽,臉色也逐漸蒼白起來。
“和你師父有關?”
“嗯”
“和離開這裏有關?”
“嗯……”
“那你別說了,到時候跟緊你師父,他會帶你們離開這裏的”
……
自從知道翰林意味著什麽的時候,她就知道自己兒子有出息了,她也就放心了。
“娘,我想帶你一塊……”話還沒說完,就被他娘打斷了。
“娘老了,沒用了,就不跟你添亂了,這裏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娘在這過得挺好的”
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候碰到自家師父和自家公子,他們兩人無疑比任何人都要幸運。
但是幸運也並不能讓他們心安,小小少年心中無限的惆悵,快要將兩人徹底淹沒。
“怎麽辦?”
時間越來越近,紅衣社北邊一座廢墟,這裏是兩人的秘密基地,平時在這裏躲灼灼,討論功課,修習儒道,此時兩人也不自覺的聊了起來。
六月底
時間已經不算早了,再有兩三個月就是決定紮蘭城這些人命運的時候。
此時天氣漸暖,但是兩人的身體卻是冰涼,對於啟的問題,青麥沒有迴答。
啟是和他娘一塊流放至此的,可想而知在如此環境下,能夠活下來已經殊為不易了,早在他問出口的時候他心裏就已經有答案了。
可是,要他怎麽放棄自由?怎麽放棄未來啊?
青麥也是如此,在老家的時候吃不飽,穿不暖,爺爺就希望自己以後能吃飽,所以起名青麥。
爺孫兩人相依為命,也逃不過地豪的欺淩剝奪,流放至此,一片黑暗之際卻得遇名師,何其之幸。
可是要讓他二選一的話,他也沒辦法拋棄唯一的親人,即便未來一片光明。
“我,我……我不會拋棄爺爺”青麥話語斷斷續續,但是最後一句卻充滿堅定,這是他第一次正麵迴答這個問題。
啟抬起頭盯著青麥,兩人年紀相仿,經曆相仿,學識也相差無幾,看到青麥逐漸堅定的眼神,啟對著這個平時沉默寡言,甚至有點軟弱的少年有些另眼相看。
“我也不會丟下我娘的”啟本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一個寡婦帶著一個孩子生活可能要更難,所以啟的性格就格外堅韌。
短短幾句話就將兩人的心跡表露無疑,但是做出這樣的決定容易,要怎麽開口呢?
後半生如果真要在這裏度過怎麽辦呢?
這個問題兩人已經想過無數次,夢裏甚至哭醒過無數次,但是兩人不能和別人訴說,隻能默默承受。
兩人日常陷入沉默,即便是啟,現在也沒有心情活躍氣氛。
這一切太過沉重。
首先他們要迴去告訴家人這件事,其次要告訴師父和公子這件事。
這兩件事無疑是一次豪賭。
如果啟的母親和青麥的爺爺,將這件事情泄露出去,那對城裏居民來說不亞於一場災難,甚至能將他們的心理防線完全擊毀。
其次如果師傅和公子任何一個認為他們癡心妄想或者心生嫌隙,那麽別說帶他們離開,能不能活過今天都不好說。
啟和青麥各自迴家,不是別的家,就是那種圓圓的小房子。
房子很小,生活很簡陋,但是這是青麥和啟過過最好的生活,有飯吃,有衣穿,還有書讀。
啟坐在屋子最中央的幾塊頑石上,等著母親迴來,啟的母親最初帶著他住在紅衣社一樓打地鋪,年前搬進了這裏,平時做做飯,收拾一下社裏打的獵物,活不多,大家總是搶著做。
……
青石此時正在家裏,因為房子的建造大家已經上手,他如今還在想辦法完成王清流給他的一些其他設想。
青石也是紅衣社唯二擁有紙張的人,平時青麥都不讓用。
看著青麥的臉色和欲言又止的表情,他就知道肯定這小子忍不住了。
“別說,我不想聽,以後跟著公子就好”青石仍在泥台上看自己的圖紙,卻是對青麥置之不理。
“爺……爺爺”青麥話沒出口,就先哭了出來,一直以來都是爺爺為他遮風擋雨,如今他卻什麽也做不了。
“臭小子,公子沒教你男兒有淚不輕彈?憋迴去”自從自家小子能夠讀書以後,他就沒什麽心理負擔了,甚至隨時去死都沒問題。
隻是再不能報答公子了。
他相信他的孫子會擁有好的未來,至於這個未來有沒有自己並不重要。
“爺爺……”青麥哭的更傷心了,一個十歲的少年,也確實忍受不了這樣的打擊。
青石本就舒緩很多的脊背一下子又佝僂了,他怎能舍得呢,這是自己從小養大的孫子,他怎能舍棄呢!
可是一個糟老頭子能有什麽用啊?
青石將手裏的圖紙都收了起來,裝進一個骨筒裏,這還是他特意找的,有成人手臂粗細,打磨的很光滑。
反正冬天沒事幹,有的是時間。
青麥始終沒有說出口,青石已經起身前往後勤處,索要了一份肉食。
按照青石的功勞是有配額的,但是他從沒要過,平時和大家一樣吃大鍋飯,今天為了孫子,他得張這個口了。
啟的母親迴家的時候已經傍晚了,吃飯的時候就沒看見兒子,沒想到早就迴來了。
“死去哪了?吃飯的時候怎麽沒見你”啟的母親家裏排行老二名叫二娘,是一個很平常的農家婦人,她嫁的夫家也沒有姓,能吃飽就不錯了,他們那個地方隻有豪紳才有名有姓,農家人也不在意這個。
他的母親五大三粗的,罵人很厲害,卻很愛他,從沒教訓過啟。
“怎麽憋著不說話?”
看著自家兒子沉默不語,他娘忍不住了。
“娘……”啟的眼圈微紅,剛才等待的時候一定哭過。
他娘的心瞬間便軟了下來。
“娘,我有話和你說”啟的聲音有些顫抖。
他娘即便沒讀過書,看兒子這副模樣也知道說的不是好事,瞬間便想到什麽,臉色也逐漸蒼白起來。
“和你師父有關?”
“嗯”
“和離開這裏有關?”
“嗯……”
“那你別說了,到時候跟緊你師父,他會帶你們離開這裏的”
……
自從知道翰林意味著什麽的時候,她就知道自己兒子有出息了,她也就放心了。
“娘,我想帶你一塊……”話還沒說完,就被他娘打斷了。
“娘老了,沒用了,就不跟你添亂了,這裏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娘在這過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