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條魚不止一次的傳遞意念給程頌,但它自己接收意念恐怕是第一次。明顯愣神了一陣子,方在水中擺尾一蕩,透露著雀躍之情,傳迴意念道:“記得我告訴過你,為兄奚叔夜,後改名嵇康!我倆命中注定應為兄弟,爾臉可鑒!”
這個名字程頌是熟悉的,雖然程頌在上學期間,曆史學得不太明白,成績一般。但對於嵇康這個曆史人物,確是印象深刻。
並非因其留有什麽傳世之作,卻是因為一個風流的名字——竹林七賢。
所說沒有傳世佳作,倒也不盡然。畢竟此刻自己臉上那三個字,就是嵇康的作品。《養生論》說是嵇康的作品,但其中大量引用老莊之說,名言金句並非嵇康原創。其書論調蓋以老莊之學為根基,配合魏晉之年士人之風骨而成。中心思想無非“越名教而任自然。”這與程頌的為人性格不符。
在曆史課上,程頌學及此處,曾嗤之以鼻,深以為恥。
不過倘若眼前之魚所言非虛,那麽這條魚可是個將近兩千年的老東西了。
“莫非他在這裏存在了千年以上?真是不可思議。”程頌這個念頭並沒有傳遞給那條魚。
但那條魚仿佛從程頌的目光中看懂了程頌所想,便再次傳來意念:“千年時間並不長,我在這河裏,下潛探索這水中石塊的底部,沿著箭矢輪廓走了一大圈,又尋著弓的結構繞了一圈,迴來後,地球上便經曆了千年時光!哈哈,賢弟啊,所以我倆之前的一個浮沉間,也耗費了大約五百年呢!”
“五百年,桑田,滄海,頑石也長滿青苔……”程頌驚訝到無語,腦中卻聯想起了這句滄桑的歌詞。
“這麽說,現在距離我來到這裏,已經過去了大約五百年?”程頌再次傳出思維。
“應該是地球年的五百年,這裏並不是我們生活的行星,不過這具體是哪裏,我並不清楚。對了,還是說正事,我讓你迴去那棵樹那裏,是要你去找那個叫米賽亞的小家夥,他知道一個秘密,不過他並不知道那個秘密代表什麽。你去問他古蘭經的下落。”那條自稱嵇康的魚傳來了一大串信息。
未等程頌消化上段信息內容,那條魚繼續傳來第二段信息:“那棵樹,經過我長久的觀察,他應該會吸收人類靈魂內一些東西,進入那棵樹的靈魂,都會化作樹葉,生長於樹冠枝椏,當樹葉凋落之時,會落入水麵,葉化成魚,順流而下。”
程頌腦中獲知了兩段信息,卻一時間沒把握重點,提出疑問:“都過了五百年,米賽亞還會在那棵樹裏?”
“在的,那棵樹處理人類靈魂需要時間,這個時間與人類的年齡成正比。越是老人,它處理的時間越長。而且是以幾何倍數增長。”魚的答案絲毫不像魏晉時期嵇康的措辭。
程頌自然也意識到這點,倘若水中這條魚真如其所言,乃是一位古代名人,那他怎麽可能知道什麽正比反比,幾何倍數?
“賢弟莫要起疑,你在立方體內不是也曆經了數年,你觀摩了人類的消亡,我卻見證了人類的發展。在這一千多年中,我學到了很多。隨然依然隻可窺見一隅,奈何這可是實打實的千年時光啊!”這條魚以千年的閱曆,自然猜到程頌起疑心,便直接給出解釋。
程頌對此不置可否,依然盤膝坐在石頭上,好半晌不曾睜眼。仿佛又一次沉浸在某種感悟中。
那條魚也不催促,它知道程頌在思考,在消化整理信息。
程頌經曆的普普通通的一生,一生中,他不曾出格,中規中矩。該考公上岸,他就努力備考;該結婚生子,他就閃婚隨緣;自覺可被委以重任,他就投誠諂媚;自覺家有父母牽掛,他就認慫避禍。
那一世,他自認為活的明白,卻也略有不凡。死後豁然開朗,其實他本可以更為不凡,為何要隨波逐流夾著尾巴做人?死後深有感觸,其實他見識短淺,人類萬千認知,衍生萬千活法,他僅與周遭同頻,尚未與世界共振。
現如今,他陷入未知,依然還要繼續這種思維定式麽?他不知道,真的不知道。畢竟認知可以隨著見識而提高,但性格會隨著認知而改變麽?程頌尚需探索。死前死後一個樣,隻要是生命體,大概都是對自身不了解的!
就好比米賽亞那台量子計算機,可算天算地算萬物,可輕易的以大數據分析人類行為,但確如《周易》所言: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總會有那遁去的“一”。這一絲的不確定,就是概率的精髓,更是命運的精彩。
程頌緩緩睜開眼睛。之前那種充滿質疑的眼神已經褪去。如果程媽媽此刻看到自己的的兒子,當會深有體會。這眼神正如程頌求學期間,那種充滿好奇心,對任何事情躍躍欲試的眼神。
生命的演化可能是個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但靈魂的演化,卻好似反其道而行之。要從繁雜到簡單!
程頌在這一刻,以之前滅五感的公式,再次作用於自身的記憶。雖不知其長效性如何,但至少此刻,他的靈魂仿佛迴歸十多歲的少年。少了些懼怕,多了些勇氣;少了些世俗,多了些精力。
於是站起身來,向魚再次傳出意念:“送我去岸上。”
他倒要看看,那棵樹究竟是個什麽存在!
“賢弟,你切不可入水,根據為兄的經驗,入水的靈魂,隻可以有一次還原的機會,再次入水,則無法化作人形。也就無法上岸了!”那條魚似乎變得婆婆媽媽起來。至於這其中緣由,魚沒有解釋,程頌也沒問。想必應該是與那巨型神器有關吧。
程頌主意已定,便起身,向著魚所在之處,一步跨去。
那條魚時刻準備著,見程頌單腳踏來,身體猛的向上一挺。接住了程頌這半個身子的重量。在提供給程頌一個足夠的向上作用力之後,飛快的遊到一米外,在程頌另一隻腳踏來之際,接個正著。
就這樣往複三次,程頌的將程頌送到岸上。而後魚尾猛擺,迅速遊迴河心石頭周圍。
程頌以三級跳的姿態,成功上岸。迴頭望向水中之魚,卻見那條魚已經滿身傷痕累累,深可見骨。
程頌雙目一凝,展了展鼻翼,本來還有幾個問題要問,卻擱置了下來。心道:看來這是河水對魚的傷害。
這個名字程頌是熟悉的,雖然程頌在上學期間,曆史學得不太明白,成績一般。但對於嵇康這個曆史人物,確是印象深刻。
並非因其留有什麽傳世之作,卻是因為一個風流的名字——竹林七賢。
所說沒有傳世佳作,倒也不盡然。畢竟此刻自己臉上那三個字,就是嵇康的作品。《養生論》說是嵇康的作品,但其中大量引用老莊之說,名言金句並非嵇康原創。其書論調蓋以老莊之學為根基,配合魏晉之年士人之風骨而成。中心思想無非“越名教而任自然。”這與程頌的為人性格不符。
在曆史課上,程頌學及此處,曾嗤之以鼻,深以為恥。
不過倘若眼前之魚所言非虛,那麽這條魚可是個將近兩千年的老東西了。
“莫非他在這裏存在了千年以上?真是不可思議。”程頌這個念頭並沒有傳遞給那條魚。
但那條魚仿佛從程頌的目光中看懂了程頌所想,便再次傳來意念:“千年時間並不長,我在這河裏,下潛探索這水中石塊的底部,沿著箭矢輪廓走了一大圈,又尋著弓的結構繞了一圈,迴來後,地球上便經曆了千年時光!哈哈,賢弟啊,所以我倆之前的一個浮沉間,也耗費了大約五百年呢!”
“五百年,桑田,滄海,頑石也長滿青苔……”程頌驚訝到無語,腦中卻聯想起了這句滄桑的歌詞。
“這麽說,現在距離我來到這裏,已經過去了大約五百年?”程頌再次傳出思維。
“應該是地球年的五百年,這裏並不是我們生活的行星,不過這具體是哪裏,我並不清楚。對了,還是說正事,我讓你迴去那棵樹那裏,是要你去找那個叫米賽亞的小家夥,他知道一個秘密,不過他並不知道那個秘密代表什麽。你去問他古蘭經的下落。”那條自稱嵇康的魚傳來了一大串信息。
未等程頌消化上段信息內容,那條魚繼續傳來第二段信息:“那棵樹,經過我長久的觀察,他應該會吸收人類靈魂內一些東西,進入那棵樹的靈魂,都會化作樹葉,生長於樹冠枝椏,當樹葉凋落之時,會落入水麵,葉化成魚,順流而下。”
程頌腦中獲知了兩段信息,卻一時間沒把握重點,提出疑問:“都過了五百年,米賽亞還會在那棵樹裏?”
“在的,那棵樹處理人類靈魂需要時間,這個時間與人類的年齡成正比。越是老人,它處理的時間越長。而且是以幾何倍數增長。”魚的答案絲毫不像魏晉時期嵇康的措辭。
程頌自然也意識到這點,倘若水中這條魚真如其所言,乃是一位古代名人,那他怎麽可能知道什麽正比反比,幾何倍數?
“賢弟莫要起疑,你在立方體內不是也曆經了數年,你觀摩了人類的消亡,我卻見證了人類的發展。在這一千多年中,我學到了很多。隨然依然隻可窺見一隅,奈何這可是實打實的千年時光啊!”這條魚以千年的閱曆,自然猜到程頌起疑心,便直接給出解釋。
程頌對此不置可否,依然盤膝坐在石頭上,好半晌不曾睜眼。仿佛又一次沉浸在某種感悟中。
那條魚也不催促,它知道程頌在思考,在消化整理信息。
程頌經曆的普普通通的一生,一生中,他不曾出格,中規中矩。該考公上岸,他就努力備考;該結婚生子,他就閃婚隨緣;自覺可被委以重任,他就投誠諂媚;自覺家有父母牽掛,他就認慫避禍。
那一世,他自認為活的明白,卻也略有不凡。死後豁然開朗,其實他本可以更為不凡,為何要隨波逐流夾著尾巴做人?死後深有感觸,其實他見識短淺,人類萬千認知,衍生萬千活法,他僅與周遭同頻,尚未與世界共振。
現如今,他陷入未知,依然還要繼續這種思維定式麽?他不知道,真的不知道。畢竟認知可以隨著見識而提高,但性格會隨著認知而改變麽?程頌尚需探索。死前死後一個樣,隻要是生命體,大概都是對自身不了解的!
就好比米賽亞那台量子計算機,可算天算地算萬物,可輕易的以大數據分析人類行為,但確如《周易》所言: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總會有那遁去的“一”。這一絲的不確定,就是概率的精髓,更是命運的精彩。
程頌緩緩睜開眼睛。之前那種充滿質疑的眼神已經褪去。如果程媽媽此刻看到自己的的兒子,當會深有體會。這眼神正如程頌求學期間,那種充滿好奇心,對任何事情躍躍欲試的眼神。
生命的演化可能是個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但靈魂的演化,卻好似反其道而行之。要從繁雜到簡單!
程頌在這一刻,以之前滅五感的公式,再次作用於自身的記憶。雖不知其長效性如何,但至少此刻,他的靈魂仿佛迴歸十多歲的少年。少了些懼怕,多了些勇氣;少了些世俗,多了些精力。
於是站起身來,向魚再次傳出意念:“送我去岸上。”
他倒要看看,那棵樹究竟是個什麽存在!
“賢弟,你切不可入水,根據為兄的經驗,入水的靈魂,隻可以有一次還原的機會,再次入水,則無法化作人形。也就無法上岸了!”那條魚似乎變得婆婆媽媽起來。至於這其中緣由,魚沒有解釋,程頌也沒問。想必應該是與那巨型神器有關吧。
程頌主意已定,便起身,向著魚所在之處,一步跨去。
那條魚時刻準備著,見程頌單腳踏來,身體猛的向上一挺。接住了程頌這半個身子的重量。在提供給程頌一個足夠的向上作用力之後,飛快的遊到一米外,在程頌另一隻腳踏來之際,接個正著。
就這樣往複三次,程頌的將程頌送到岸上。而後魚尾猛擺,迅速遊迴河心石頭周圍。
程頌以三級跳的姿態,成功上岸。迴頭望向水中之魚,卻見那條魚已經滿身傷痕累累,深可見骨。
程頌雙目一凝,展了展鼻翼,本來還有幾個問題要問,卻擱置了下來。心道:看來這是河水對魚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