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仙道全貌
穿越仙俠的我又進入無限空間 作者:土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鴻升也像著師父一樣裝餌甩竿,等了一會,才繼續問道:
“但師父所言乃是得道之後,若得道之前,可能修持他法以強根基壯法力?”
寧泰清搖了搖頭:
“各界道則不同,他法可取其思路,不能直接修行,若已得道,斬出一道化身在他界降生,也可以修行,但沒有這個必要,費時費力又少有所得。”
寧泰清不想李鴻升繼續往這個方麵研究下去,便開始更詳細的為李鴻升講解九洲仙道的修行體係。
舊法境界體係相當繁複,而且各宗各派修行方法都不相同,境界也多有不同,而新法不同。
新法的所有修行目的便是為了得道成仙,天仙地仙之法乃是成仙之後修行的,而成仙之前,所有境界都是為了終極一躍做鋪墊。
而得道成仙有三個要求:
一是將自我根性拔超,超越人類,超越生命,與天地平齊,也就是升華自我,達到一個接近於道的層麵。
二是法力精純至極,達到隻差最後一步就能奪取靈氣的根本控製權,徹底化為己有。
三是身軀靈魂達到一定強度,能夠承載法力與道則。
三個條件對應道、氣、物三者,全部滿足後,跨出最後一步,成功了就能成仙。當然,如果沒繳納足夠天功,跨出去就是死。
而這三個條件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特性夠強的人更容易煉化法力,也更容易強化身軀靈魂,反過來也一樣,所以往往要麽三個都達不到,要麽三個都達到。
而基於成仙的要求,新法的修行在煉氣之後隻有三個境界——築基、神通\/法相、陽神\/金身。
在李鴻升的理解中,築基就是嬰兒出身前調整優化自身基因,神通\/法相就是出身後吸收養分成長,陽神\/金身則是成年人努力鍛煉,後天增加力量。
築基境修煉得好,填補大量靈氣資糧後,能凝聚出法相,便比較有希望終極一躍得道成仙,若是築基境修持得差了一些,隻能凝聚出本命神通。
那就隻有極低概率成就仙道,若是再差一些,連本命神通都凝聚不出,那不僅成仙無望,壽命也遠不及前兩者。
而陽神與金身,則是靈魂與身軀的修持,靈魂與身軀任意一個達成,就可以著手突破了。
陽神\/金身的修持很大程度取決於之前凝聚出的是神通還是法相,而神通\/法相境界則完全取決於自身天賦與築基境的修行。
所以築基一境基本決定了能否成仙,宗門資源也會傾斜於修出法相者。
完整係統的講述了修行體係後,寧泰清便提出了個要求:
“還有十三年就是三十年一次的執法殿大巡查了,你屆時若是築基成功,過了定靈期,我就給你一個名額。”
李鴻升一頭霧水,這件事他聽說過,但難不成有什麽“油水”可刮?還需要名額才能參加?
不懂就問,寧泰清將又一條靈魚收好後,也沒直接迴答,而是取出一大疊書,最上麵那本書名是《雲水天宮曆史詳錄(第七十四卷一)》。
築基之前,出於對脆弱靈魂的保護,宗門禁止煉氣弟子們使用玉簡這種直接用靈魂讀取信息的道具,隻能通過看書來獲取知識學習技能。
李鴻升將這一摞總共是三十七本書收起來,跳過這個問題,繼續詢問之前想問的問題:
“師父,其他世界也像我們這個世界一樣嗎?有日月山川,有人類萬獸?”
寧泰清奇怪的看了一眼李鴻升,這個弟子今天怎麽對其他世界那麽好奇,但嘴上還是迴答道:
“這個我雖然沒見過,但祖師們的遊曆手記我曾看過,是的,其他世界的大致模樣與我們這個世界差不多,世界與世界的區別就跟人與人的區別一樣,雖各有不同,但大體上是相似的。”
“至於人類萬獸,也確實有,不過這個你別問我原因,祖師留下的部分記錄可能有記載為什麽,但那些我成仙之前都看不了,就算看了也沒法告訴你。”
寧泰清用力一鉤,將一尾瘋狂掙紮的靈魚釣了上來,見這魚個頭相當大,心情也是不錯,補充了一條方法:
“如果你真的好奇這些,成為下一代弟子首席,去麵見祖師化身,由他親自為你創功時,你大可以去問祖師,祖師向來寬宏,不會拒絕你的問題。”
聽師父這麽說,李鴻升也隻能跳過這個話題,繼續詢問下個問題:
“師父,世界上真的存在天命之子這種人嗎?天地真的會鍾情於某個個體嗎?”
寧泰清聽完一愣,有些懷疑這弟子遇到了什麽事,但一想最近也沒什麽大事啊,不過他向來有問必答,不會搪塞弟子:
“我不好說,除了這些人自己,其他人不會知道到底是怎麽迴事,但我相信可能真的存在這種人,不然有些事情就太離譜了。”
寧泰清又隨手拿出一大疊書,整整八十一本,是雲水天宮出版的《九洲人物考記·初代人皇篇》,李鴻升眼角跳了一下,將其收起。
這些書藏書殿公開的書目裏是沒有的,要麽進傳承殿找,要麽就要有相關權限進行申請,李鴻升還想再問,但寧泰清先開口說話:
“好了,這些書也夠你看段時間了,別一次性想太多問題,一個一個解決,你先把這些書看完,下個月給我交兩份感想筆錄,每份至少寫滿一本書。”
李鴻升眉頭耷拉下來,九洲界的文字跟藍星古代文言文差不多,一字多義,要正確理解並不容易,一本書看上去不厚但實際上有大量內容。
寫滿一本書的感想解讀倒是不難,但這可不能像是前世寫課設論文一樣敷衍,需要好好寫,認真思考,要有深度,言之有物,還要寫成文言文這種格式。
他這一世的父親自身識字,李鴻升也認真學過語言,但受限於生活條件,會讀會看,寫文章還是頭次。
李鴻升也不敢再說,行禮告辭準備迴去苦讀這兩套書。
“但師父所言乃是得道之後,若得道之前,可能修持他法以強根基壯法力?”
寧泰清搖了搖頭:
“各界道則不同,他法可取其思路,不能直接修行,若已得道,斬出一道化身在他界降生,也可以修行,但沒有這個必要,費時費力又少有所得。”
寧泰清不想李鴻升繼續往這個方麵研究下去,便開始更詳細的為李鴻升講解九洲仙道的修行體係。
舊法境界體係相當繁複,而且各宗各派修行方法都不相同,境界也多有不同,而新法不同。
新法的所有修行目的便是為了得道成仙,天仙地仙之法乃是成仙之後修行的,而成仙之前,所有境界都是為了終極一躍做鋪墊。
而得道成仙有三個要求:
一是將自我根性拔超,超越人類,超越生命,與天地平齊,也就是升華自我,達到一個接近於道的層麵。
二是法力精純至極,達到隻差最後一步就能奪取靈氣的根本控製權,徹底化為己有。
三是身軀靈魂達到一定強度,能夠承載法力與道則。
三個條件對應道、氣、物三者,全部滿足後,跨出最後一步,成功了就能成仙。當然,如果沒繳納足夠天功,跨出去就是死。
而這三個條件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特性夠強的人更容易煉化法力,也更容易強化身軀靈魂,反過來也一樣,所以往往要麽三個都達不到,要麽三個都達到。
而基於成仙的要求,新法的修行在煉氣之後隻有三個境界——築基、神通\/法相、陽神\/金身。
在李鴻升的理解中,築基就是嬰兒出身前調整優化自身基因,神通\/法相就是出身後吸收養分成長,陽神\/金身則是成年人努力鍛煉,後天增加力量。
築基境修煉得好,填補大量靈氣資糧後,能凝聚出法相,便比較有希望終極一躍得道成仙,若是築基境修持得差了一些,隻能凝聚出本命神通。
那就隻有極低概率成就仙道,若是再差一些,連本命神通都凝聚不出,那不僅成仙無望,壽命也遠不及前兩者。
而陽神與金身,則是靈魂與身軀的修持,靈魂與身軀任意一個達成,就可以著手突破了。
陽神\/金身的修持很大程度取決於之前凝聚出的是神通還是法相,而神通\/法相境界則完全取決於自身天賦與築基境的修行。
所以築基一境基本決定了能否成仙,宗門資源也會傾斜於修出法相者。
完整係統的講述了修行體係後,寧泰清便提出了個要求:
“還有十三年就是三十年一次的執法殿大巡查了,你屆時若是築基成功,過了定靈期,我就給你一個名額。”
李鴻升一頭霧水,這件事他聽說過,但難不成有什麽“油水”可刮?還需要名額才能參加?
不懂就問,寧泰清將又一條靈魚收好後,也沒直接迴答,而是取出一大疊書,最上麵那本書名是《雲水天宮曆史詳錄(第七十四卷一)》。
築基之前,出於對脆弱靈魂的保護,宗門禁止煉氣弟子們使用玉簡這種直接用靈魂讀取信息的道具,隻能通過看書來獲取知識學習技能。
李鴻升將這一摞總共是三十七本書收起來,跳過這個問題,繼續詢問之前想問的問題:
“師父,其他世界也像我們這個世界一樣嗎?有日月山川,有人類萬獸?”
寧泰清奇怪的看了一眼李鴻升,這個弟子今天怎麽對其他世界那麽好奇,但嘴上還是迴答道:
“這個我雖然沒見過,但祖師們的遊曆手記我曾看過,是的,其他世界的大致模樣與我們這個世界差不多,世界與世界的區別就跟人與人的區別一樣,雖各有不同,但大體上是相似的。”
“至於人類萬獸,也確實有,不過這個你別問我原因,祖師留下的部分記錄可能有記載為什麽,但那些我成仙之前都看不了,就算看了也沒法告訴你。”
寧泰清用力一鉤,將一尾瘋狂掙紮的靈魚釣了上來,見這魚個頭相當大,心情也是不錯,補充了一條方法:
“如果你真的好奇這些,成為下一代弟子首席,去麵見祖師化身,由他親自為你創功時,你大可以去問祖師,祖師向來寬宏,不會拒絕你的問題。”
聽師父這麽說,李鴻升也隻能跳過這個話題,繼續詢問下個問題:
“師父,世界上真的存在天命之子這種人嗎?天地真的會鍾情於某個個體嗎?”
寧泰清聽完一愣,有些懷疑這弟子遇到了什麽事,但一想最近也沒什麽大事啊,不過他向來有問必答,不會搪塞弟子:
“我不好說,除了這些人自己,其他人不會知道到底是怎麽迴事,但我相信可能真的存在這種人,不然有些事情就太離譜了。”
寧泰清又隨手拿出一大疊書,整整八十一本,是雲水天宮出版的《九洲人物考記·初代人皇篇》,李鴻升眼角跳了一下,將其收起。
這些書藏書殿公開的書目裏是沒有的,要麽進傳承殿找,要麽就要有相關權限進行申請,李鴻升還想再問,但寧泰清先開口說話:
“好了,這些書也夠你看段時間了,別一次性想太多問題,一個一個解決,你先把這些書看完,下個月給我交兩份感想筆錄,每份至少寫滿一本書。”
李鴻升眉頭耷拉下來,九洲界的文字跟藍星古代文言文差不多,一字多義,要正確理解並不容易,一本書看上去不厚但實際上有大量內容。
寫滿一本書的感想解讀倒是不難,但這可不能像是前世寫課設論文一樣敷衍,需要好好寫,認真思考,要有深度,言之有物,還要寫成文言文這種格式。
他這一世的父親自身識字,李鴻升也認真學過語言,但受限於生活條件,會讀會看,寫文章還是頭次。
李鴻升也不敢再說,行禮告辭準備迴去苦讀這兩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