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拜師
穿越仙俠的我又進入無限空間 作者:土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李鴻升理正衣冠,好好打扮了一小會,反複確認沒什麽問題之後,踏上了方丈島。
方丈島與蓬萊島大不相同,蓬萊島頗多宮殿,路上也鋪有青玉,處處看得見人造景觀。
而方丈島給李鴻升的第一感覺便是大,寬廣。
蓬萊島隻有宮殿內部用了一些空間手段,島身不過尋常大小,而這方丈島則遠遠望去與蓬萊一般無二,而踏入其中,則瞬間場景變換,宛如踏入一個新的世界一般。
島上荒蕪,看上去少有人跡,野草雜木肆意生長,唯有遠處一座座接天連地的高山林立,李鴻升要去的安壽峰便是其中最高的那幾座之一。
飛在空中,一路向著安壽峰飛去,路上便可看見一處處奇景。
有一萬竹林,方圓百裏盡是紫竹,稍有風起,便是“唰唰”的響。
有一百獸園,裏麵各種稀奇古怪的動物應有盡有,四手的猴子,八足的駿馬,三頭的犀牛。
更有一湖,波光粼粼,卻是下麵有青石無數。
看來這方丈島上頗多宗門設立的養殖場,豢養奇珍異獸無數,生產靈礦靈木眾多。
順著弟子腰牌的指引,一路飛向安壽峰,待到山峰來到麵前,便可以看見人工痕跡越發明顯。
飛到近處,似乎是有禁製陣法,不得飛行,隻能落於山腳下,一步步走過去。
山腳有一石階小路通往山上,有兩位豆兵立於路前把守,其中一個見李鴻升近來,上前抱拳詢問:
“來者敢問可是李鴻升?”
李鴻升微驚,他之前所見之豆兵無不呆板無智,造詣最高的蘇師姐也需親自操控,這豆兵能吐人言,莫不是長老所用?
當下也連忙稱是。
豆兵打量了一下,行禮道:
“我等奉長老之命,在此領路恭候,請見腰牌。”
李鴻升遂拿出弟子腰牌與他,確認無誤後,這豆兵便歸還腰牌,與另外一個一同前方引路,口中為李鴻升介紹此間詳情。
安壽峰乃寧長老道場,其於山腰處開堂講道,三年一次,屆時不管是長老親自收下的入門弟子還是由宗門分配的記名弟子,皆可來此聽法。
而山腰上是長老和親傳弟子們的居所,山腰下則是記名弟子們的居所。
雲水天宮的弟子若是不能被某位長老收下,或者自行晉升為真傳弟子,那便會在築基之後由宗門分配給一位長老當記名弟子。
跟隨該長老修道習法,但嚴格來講不算師承關係,就像大學教授給你上門課,你叫他老師,如此而已。
而入門弟子就不同了,類似於研究生和其導師,二者關係高度綁定,不管名義還是實際,都是非常嚴格的師承關係。
是那種出門在外可以言明自己是某某門下的關係,而記名弟子隻能說自己是雲水天宮弟子,不能報上長老名諱。
而這些被長老收下的入門弟子跟真傳弟子的區別其實也不大。
真傳弟子好比自己考上的研究生,真才實學有保障,有自己選擇權;入門弟子則是被某個教授看好,直接保這個教授的研究生。
二者都可列入宗門名冊,排資論輩,焚香上告祖師,彼此之間可以師兄弟相稱。
而記名弟子,縱使境界高入宗早,也需稱唿這二者為師兄,這雖未明文聲明,但也是幾千年以來的潛規則了。
豆兵隨後又介紹了長老門下弟子情況:
有入門弟子七人,其中五個不在此地,唯有百年前招收的最小兩位弟子依舊在長老門下聽道。
豆兵連這個都跟李鴻升說了,想必是長老吩咐,李鴻升心安下來,看來今天拜師沒有疑義。
一路行來,路上陸續有弟子相遇,無不麵露驚色,見長老豆兵引路,立刻便意識到什麽,無不羨慕。
唯有一人,隱隱有嫉恨殺意表露,雖然藏得很好,但李鴻升有[超然物外],又在前幾天直麵王良的“秋殺”的濃厚殺機,隱隱有所感應。
迴眸看去,卻是一群人有說有笑走過,具體也不知是誰。
不及多問,已經來到半山腰,此處有一道場,當是寧長老講道之處,豆兵引到道場門口,不複前進,指引道:
“長老在裏麵等你,請!”
李鴻升正了正衣冠,昂首闊步邁入道場,道場內部相當寬闊,一入其間,便見有寧長老安坐上位,兩側侍立一男一女各一人。
男的劍眉挺立,五官俊美,身形如劍,腰間配劍,給人鋒銳刺立之感。
女的說不上非常美貌,但五官柔和,相當耐看,身形挺拔,雖是女子,但竟比一旁的男子還要高大,身上沒帶兵器,隻捧著一本書在看。
寧泰清見李鴻升進來,撫須笑道:
“鴻升來了,兩年前我便有言在先,弟子試煉後收你為徒,而在摘花大會之上,你表現之佳也是令我心喜,今日喚你來,便是為了這拜師之事。”
“我非蠻橫之人,今日且誠心問你,可願拜我為師,若是不願,但說無妨,若有心儀師長我亦可為你引薦。”
看似有得選,其實沒得選。
李鴻升正色道:
“弟子誠心欲拜長老為師,懇請長老收留。”
寧泰清大笑,口中直道:
“好好好,今日能喜得佳徒,幸事也!”
在一旁侍立的女子上前說道:
“恭喜師父,恭喜師弟!離宗門真傳大典尚有時日,屆時自當焚香以告祖師,但禮不可廢,今日且先於祖師堂前行拜師之禮。”
寧泰清笑嗬嗬道了聲好,便起身帶頭轉向道場後堂,那裏正有一祖師堂,當在那裏行拜師之禮,以此告慰祖師。
祖師堂比這道場還要宏大,雕像林立,自中間向兩側豎立。
有持劍怒目壯漢像、安坐撫琴美婦像、立槍披甲將軍像、捧卷潛讀書生像、負手遠望老者像……
寧泰清進了祖師堂也肅穆起來,神情端正,指著雕像對李鴻升道:
“且近前來,今日收你為徒,需先教你師門傳承道統流傳,日後有幸得見祖師,也不至於失了禮數。”
方丈島與蓬萊島大不相同,蓬萊島頗多宮殿,路上也鋪有青玉,處處看得見人造景觀。
而方丈島給李鴻升的第一感覺便是大,寬廣。
蓬萊島隻有宮殿內部用了一些空間手段,島身不過尋常大小,而這方丈島則遠遠望去與蓬萊一般無二,而踏入其中,則瞬間場景變換,宛如踏入一個新的世界一般。
島上荒蕪,看上去少有人跡,野草雜木肆意生長,唯有遠處一座座接天連地的高山林立,李鴻升要去的安壽峰便是其中最高的那幾座之一。
飛在空中,一路向著安壽峰飛去,路上便可看見一處處奇景。
有一萬竹林,方圓百裏盡是紫竹,稍有風起,便是“唰唰”的響。
有一百獸園,裏麵各種稀奇古怪的動物應有盡有,四手的猴子,八足的駿馬,三頭的犀牛。
更有一湖,波光粼粼,卻是下麵有青石無數。
看來這方丈島上頗多宗門設立的養殖場,豢養奇珍異獸無數,生產靈礦靈木眾多。
順著弟子腰牌的指引,一路飛向安壽峰,待到山峰來到麵前,便可以看見人工痕跡越發明顯。
飛到近處,似乎是有禁製陣法,不得飛行,隻能落於山腳下,一步步走過去。
山腳有一石階小路通往山上,有兩位豆兵立於路前把守,其中一個見李鴻升近來,上前抱拳詢問:
“來者敢問可是李鴻升?”
李鴻升微驚,他之前所見之豆兵無不呆板無智,造詣最高的蘇師姐也需親自操控,這豆兵能吐人言,莫不是長老所用?
當下也連忙稱是。
豆兵打量了一下,行禮道:
“我等奉長老之命,在此領路恭候,請見腰牌。”
李鴻升遂拿出弟子腰牌與他,確認無誤後,這豆兵便歸還腰牌,與另外一個一同前方引路,口中為李鴻升介紹此間詳情。
安壽峰乃寧長老道場,其於山腰處開堂講道,三年一次,屆時不管是長老親自收下的入門弟子還是由宗門分配的記名弟子,皆可來此聽法。
而山腰上是長老和親傳弟子們的居所,山腰下則是記名弟子們的居所。
雲水天宮的弟子若是不能被某位長老收下,或者自行晉升為真傳弟子,那便會在築基之後由宗門分配給一位長老當記名弟子。
跟隨該長老修道習法,但嚴格來講不算師承關係,就像大學教授給你上門課,你叫他老師,如此而已。
而入門弟子就不同了,類似於研究生和其導師,二者關係高度綁定,不管名義還是實際,都是非常嚴格的師承關係。
是那種出門在外可以言明自己是某某門下的關係,而記名弟子隻能說自己是雲水天宮弟子,不能報上長老名諱。
而這些被長老收下的入門弟子跟真傳弟子的區別其實也不大。
真傳弟子好比自己考上的研究生,真才實學有保障,有自己選擇權;入門弟子則是被某個教授看好,直接保這個教授的研究生。
二者都可列入宗門名冊,排資論輩,焚香上告祖師,彼此之間可以師兄弟相稱。
而記名弟子,縱使境界高入宗早,也需稱唿這二者為師兄,這雖未明文聲明,但也是幾千年以來的潛規則了。
豆兵隨後又介紹了長老門下弟子情況:
有入門弟子七人,其中五個不在此地,唯有百年前招收的最小兩位弟子依舊在長老門下聽道。
豆兵連這個都跟李鴻升說了,想必是長老吩咐,李鴻升心安下來,看來今天拜師沒有疑義。
一路行來,路上陸續有弟子相遇,無不麵露驚色,見長老豆兵引路,立刻便意識到什麽,無不羨慕。
唯有一人,隱隱有嫉恨殺意表露,雖然藏得很好,但李鴻升有[超然物外],又在前幾天直麵王良的“秋殺”的濃厚殺機,隱隱有所感應。
迴眸看去,卻是一群人有說有笑走過,具體也不知是誰。
不及多問,已經來到半山腰,此處有一道場,當是寧長老講道之處,豆兵引到道場門口,不複前進,指引道:
“長老在裏麵等你,請!”
李鴻升正了正衣冠,昂首闊步邁入道場,道場內部相當寬闊,一入其間,便見有寧長老安坐上位,兩側侍立一男一女各一人。
男的劍眉挺立,五官俊美,身形如劍,腰間配劍,給人鋒銳刺立之感。
女的說不上非常美貌,但五官柔和,相當耐看,身形挺拔,雖是女子,但竟比一旁的男子還要高大,身上沒帶兵器,隻捧著一本書在看。
寧泰清見李鴻升進來,撫須笑道:
“鴻升來了,兩年前我便有言在先,弟子試煉後收你為徒,而在摘花大會之上,你表現之佳也是令我心喜,今日喚你來,便是為了這拜師之事。”
“我非蠻橫之人,今日且誠心問你,可願拜我為師,若是不願,但說無妨,若有心儀師長我亦可為你引薦。”
看似有得選,其實沒得選。
李鴻升正色道:
“弟子誠心欲拜長老為師,懇請長老收留。”
寧泰清大笑,口中直道:
“好好好,今日能喜得佳徒,幸事也!”
在一旁侍立的女子上前說道:
“恭喜師父,恭喜師弟!離宗門真傳大典尚有時日,屆時自當焚香以告祖師,但禮不可廢,今日且先於祖師堂前行拜師之禮。”
寧泰清笑嗬嗬道了聲好,便起身帶頭轉向道場後堂,那裏正有一祖師堂,當在那裏行拜師之禮,以此告慰祖師。
祖師堂比這道場還要宏大,雕像林立,自中間向兩側豎立。
有持劍怒目壯漢像、安坐撫琴美婦像、立槍披甲將軍像、捧卷潛讀書生像、負手遠望老者像……
寧泰清進了祖師堂也肅穆起來,神情端正,指著雕像對李鴻升道:
“且近前來,今日收你為徒,需先教你師門傳承道統流傳,日後有幸得見祖師,也不至於失了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