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從去年就開始訓練英子講故事,這一年來,英子讀了許多書,故事也講得有模有樣,這日裏是英子頭一次在故事吧登台講故事。
英子扮成一個女先生上台,讓聽故事的客人們都側目相看,而英子講的故事也是全新的,大家更是覺得稀奇。
英子的故事一講完,客人們都使勁鼓掌,這讓英子一下子自信了不少。
英子邁出了第一步,荷花也正高興,就看到孟冬瓜一臉凝重的進了門。夫妻倆在二樓的休息室說了半天話,也摸不清頭緒,總感覺升職的原因不是話本子寫得好。
倒是孫大人的話讓孟冬瓜安定不少,他說讓孟冬瓜安心去上值就是,該做什麽就做什麽,能做什麽就做什麽,萬事有他。孟冬瓜聽完孫大人的話,想著升職可能是孫大人的功勞。
孟冬瓜升任起居郎不僅引起了朝官的側目,在孫府裏也引起了轟動,各房都送了禮表示祝賀,但各房的人高興之餘心裏卻有幾分別扭。
尤其是孟冬瓜同輩的男人們,他們從小生活在孫家,府裏請了最好的夫子教他們讀書,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到如今卻沒有什麽大出息。
孟冬瓜隻讀了幾年書,迴歸孫家後也沒能讀幾天,卻因寫出讓世人愛看的話本子而升了職。明裏暗裏大家都覺得是孫尚書的功勞,前段時間皇帝不是連著幾日宣孫大人共進午膳,孫大人自然會助自己親兒子一臂之力。
大家也覺得如果孫開宋沒有這個親兒子,得便宜的可能就是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隻可惜……
唯有年紀最小的孫呈祥沒有這些想法,他很認同孟興東寫的話本子,認為他可與書籍庫掌事吳允陽相提並論,任起居郎一職理所應當。
三日後,孟冬瓜開始去皇宮上值,洛朝起居郎的配置人員為兩名,此時人員配置為滿員,由沈正謙和於楚擔任,沈正謙已有四十多歲,於楚三十多,突然又增加了一人,又沒有將原來的人員調離職位,這就有些尷尬。
原來的兩位起居郎對新到任的孟冬瓜自然親近不起來,都在想孟興東會取代他們中間的誰?
起居郎要日常伴隨在皇帝身邊,記錄他的一言一行。孟冬瓜首日上值以為會多熟悉幾日,哪知卻要隨於楚到皇帝跟前去露臉。
皇帝看到他時臉色十分柔和,德福公公還親自給他端茶,孟冬瓜如何敢讓德福公公侍候他?立即退身讓開,言辭誠摯的推辭。
皇帝卻來了一句,德福公公給你端茶你接著就是,要他不必講究。孟冬瓜不得不接下那碗茶,心中有萬般想法,但因為是首次上值卻不得不凝聚起精神來。
孟冬瓜受到的待遇倒讓與他一起來的於楚大吃一驚,心中萬般洶湧麵上卻還要故作平靜,哪知接下來的事情更讓他吃驚。
皇帝根本沒要孟興東熟悉記錄事務,而是讓孟興東一步步跟隨,又讓孟興東認真聽臣子們所說的話,還要仔細觀察他們的表情。
更離譜的是,孟興東居然在皇帝跟前有座,隻要大臣們一退下,皇帝就讓孟興東坐在他跟前,輕聲地問孟興東從大臣們的話裏聽到了些什麽,想到了什麽。
於楚悄悄地抹了抹自己額頭的汗,他真不知道何時起居郎有了如此待遇,自己為什麽從來沒有享受過這種待遇?
不過於楚也跟著享受了一次皇帝身邊公公的侍候,那就是用午膳時,元壽公公親自準備了兩份膳食,其中就有他的一份。那一刻,他總感覺自己會窺得什麽天大的機密一樣。
孟冬瓜首次去上值,荷花還挺擔心的。不過才過了半日,她就被請到了祖母王氏的院子裏,而且孫家各院子裏的婦人們都在,說是大老爺和大夫人近日將返京,還有姑奶奶孫盛蘭所嫁的孔家人也要來府上作客。
孝期將過,大老爺和大夫人返京自是應該。荷花完全不認識孔家的人,也不了解情況,隻靜靜地聽大家你一言我一語。
迴到景院,劉氏就主動說起來,那姑奶奶嫁的孔家,這些年一直在外地為官,官位不高,卻是實缺。
姑奶奶十年前就去了,老太君十分牽掛女兒一家,說相隔遠來往的少,以後親戚都會斷了去,就想讓姑奶奶的孫女嫁到孫府來。
前些年,老太君精神還好的時候,孔家有一位孫女來住過一段時間,老太太點了頭,答應讓孔家在孫家沒定親的重孫中選一位當夫婿。
原來如此,孫家的孝期將過,又有幾位孫家公子到了年紀,婚事自然要操辦起來,看來沉寂幾年的孫府,隨著孝期結束,就會熱鬧起來,恢複往日門庭若市的局麵。
孟冬瓜首次去宮裏上值,荷花早早地為他準備了晚食。孟冬瓜迴來就被孫大人叫去說話,自是將白天聽來的事情與孫大人細說,孫大人居然還幫著分析那些大臣話裏的意思,又為何要說這些話,將大臣背後的勢力也一一的細講。
孟冬瓜被孫尚書拉著說了很久的話,自是受益匪淺。孟冬瓜開啟了白天上值時被皇帝提點,晚上再被孫大人再拉著細細灌輸的模式。
孟冬瓜以前並沒有在朝中任過職,自然也並不知道他任了這起居郎與別人的不同,以為皇帝提點他,想來是為讓他更好的寫好起居注,讓以後的人明白他這個當皇帝的為國為民的苦心,留下好的名聲。孫大人做的一切,自然是當父親望子成龍的心態。
孫盛林夫婦趕在了五月初抵京,這天,孫家男人出京十裏相迎。孫盛林的迴歸,似乎是讓東府的人找到了主心骨,格外高興。
孫盛林看著兩年不見的家人,也是格外親切,對孟興東還格外誇獎了幾句,說他最有長進。吳氏與荷花也多說了幾句,說荷花是個能幹的,她都沒有想到,荷花在京城裏將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荷花自然要謙虛一番,說就隻是做了一點點小生意而已。
孔家的客人在孫盛林夫婦迴府的次日就到了,來的是一位公子和兩位小姐。孔家公子以到京遊學為名,遂帶著兩位妹妹到京城探親。
不是說答應一個孔家的女兒嫁到孫家嗎?怎麽來了兩位小姐?這不僅僅是荷花的疑惑,其他人也疑惑。
原來老太君應允的是孔家嫡女孔玉秋,孔玉秋是姑奶奶家長房的嫡生女,跟孔玉秋一起來的是孔家的庶女孔玉銀。
孔玉銀隻比孔玉秋小兩個月,都已十六歲,到了說親的年紀,又都沒有定親,孔家讓一個庶女跟來是什麽意思?難道也想嫁到孫家來?
大伯母趙氏臉上看不出什麽變化,但二伯母王氏和四嬸王氏臉上就有些不屑。大家可能都看出了孔家的心思,孔家比孫家的門第低了許多,看在老太君的麵子上,迎娶孔家的嫡女也就算了,難道還要配一個庶女?迎客的心思都淡了幾分。
荷花發現那孔家嫡女規矩倒是好,但那庶女的眼睛就到處瞅,相互介紹身份的時候,就在孫家幾個年輕男人身上轉來轉去。
大伯母趙氏待孔玉秋格外親近些,她家的孫呈瑞因為守孝,年齡已到二十,看來兩家人心中已經有了默契。
孔家的客人都安置在了東院,孔家的公子正好與孫家的公子們一起讀書,兩位孔家姑娘就隻能跟孫府呈字輩唯一的姑娘孫呈惠住一起。
英子扮成一個女先生上台,讓聽故事的客人們都側目相看,而英子講的故事也是全新的,大家更是覺得稀奇。
英子的故事一講完,客人們都使勁鼓掌,這讓英子一下子自信了不少。
英子邁出了第一步,荷花也正高興,就看到孟冬瓜一臉凝重的進了門。夫妻倆在二樓的休息室說了半天話,也摸不清頭緒,總感覺升職的原因不是話本子寫得好。
倒是孫大人的話讓孟冬瓜安定不少,他說讓孟冬瓜安心去上值就是,該做什麽就做什麽,能做什麽就做什麽,萬事有他。孟冬瓜聽完孫大人的話,想著升職可能是孫大人的功勞。
孟冬瓜升任起居郎不僅引起了朝官的側目,在孫府裏也引起了轟動,各房都送了禮表示祝賀,但各房的人高興之餘心裏卻有幾分別扭。
尤其是孟冬瓜同輩的男人們,他們從小生活在孫家,府裏請了最好的夫子教他們讀書,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到如今卻沒有什麽大出息。
孟冬瓜隻讀了幾年書,迴歸孫家後也沒能讀幾天,卻因寫出讓世人愛看的話本子而升了職。明裏暗裏大家都覺得是孫尚書的功勞,前段時間皇帝不是連著幾日宣孫大人共進午膳,孫大人自然會助自己親兒子一臂之力。
大家也覺得如果孫開宋沒有這個親兒子,得便宜的可能就是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隻可惜……
唯有年紀最小的孫呈祥沒有這些想法,他很認同孟興東寫的話本子,認為他可與書籍庫掌事吳允陽相提並論,任起居郎一職理所應當。
三日後,孟冬瓜開始去皇宮上值,洛朝起居郎的配置人員為兩名,此時人員配置為滿員,由沈正謙和於楚擔任,沈正謙已有四十多歲,於楚三十多,突然又增加了一人,又沒有將原來的人員調離職位,這就有些尷尬。
原來的兩位起居郎對新到任的孟冬瓜自然親近不起來,都在想孟興東會取代他們中間的誰?
起居郎要日常伴隨在皇帝身邊,記錄他的一言一行。孟冬瓜首日上值以為會多熟悉幾日,哪知卻要隨於楚到皇帝跟前去露臉。
皇帝看到他時臉色十分柔和,德福公公還親自給他端茶,孟冬瓜如何敢讓德福公公侍候他?立即退身讓開,言辭誠摯的推辭。
皇帝卻來了一句,德福公公給你端茶你接著就是,要他不必講究。孟冬瓜不得不接下那碗茶,心中有萬般想法,但因為是首次上值卻不得不凝聚起精神來。
孟冬瓜受到的待遇倒讓與他一起來的於楚大吃一驚,心中萬般洶湧麵上卻還要故作平靜,哪知接下來的事情更讓他吃驚。
皇帝根本沒要孟興東熟悉記錄事務,而是讓孟興東一步步跟隨,又讓孟興東認真聽臣子們所說的話,還要仔細觀察他們的表情。
更離譜的是,孟興東居然在皇帝跟前有座,隻要大臣們一退下,皇帝就讓孟興東坐在他跟前,輕聲地問孟興東從大臣們的話裏聽到了些什麽,想到了什麽。
於楚悄悄地抹了抹自己額頭的汗,他真不知道何時起居郎有了如此待遇,自己為什麽從來沒有享受過這種待遇?
不過於楚也跟著享受了一次皇帝身邊公公的侍候,那就是用午膳時,元壽公公親自準備了兩份膳食,其中就有他的一份。那一刻,他總感覺自己會窺得什麽天大的機密一樣。
孟冬瓜首次去上值,荷花還挺擔心的。不過才過了半日,她就被請到了祖母王氏的院子裏,而且孫家各院子裏的婦人們都在,說是大老爺和大夫人近日將返京,還有姑奶奶孫盛蘭所嫁的孔家人也要來府上作客。
孝期將過,大老爺和大夫人返京自是應該。荷花完全不認識孔家的人,也不了解情況,隻靜靜地聽大家你一言我一語。
迴到景院,劉氏就主動說起來,那姑奶奶嫁的孔家,這些年一直在外地為官,官位不高,卻是實缺。
姑奶奶十年前就去了,老太君十分牽掛女兒一家,說相隔遠來往的少,以後親戚都會斷了去,就想讓姑奶奶的孫女嫁到孫府來。
前些年,老太君精神還好的時候,孔家有一位孫女來住過一段時間,老太太點了頭,答應讓孔家在孫家沒定親的重孫中選一位當夫婿。
原來如此,孫家的孝期將過,又有幾位孫家公子到了年紀,婚事自然要操辦起來,看來沉寂幾年的孫府,隨著孝期結束,就會熱鬧起來,恢複往日門庭若市的局麵。
孟冬瓜首次去宮裏上值,荷花早早地為他準備了晚食。孟冬瓜迴來就被孫大人叫去說話,自是將白天聽來的事情與孫大人細說,孫大人居然還幫著分析那些大臣話裏的意思,又為何要說這些話,將大臣背後的勢力也一一的細講。
孟冬瓜被孫尚書拉著說了很久的話,自是受益匪淺。孟冬瓜開啟了白天上值時被皇帝提點,晚上再被孫大人再拉著細細灌輸的模式。
孟冬瓜以前並沒有在朝中任過職,自然也並不知道他任了這起居郎與別人的不同,以為皇帝提點他,想來是為讓他更好的寫好起居注,讓以後的人明白他這個當皇帝的為國為民的苦心,留下好的名聲。孫大人做的一切,自然是當父親望子成龍的心態。
孫盛林夫婦趕在了五月初抵京,這天,孫家男人出京十裏相迎。孫盛林的迴歸,似乎是讓東府的人找到了主心骨,格外高興。
孫盛林看著兩年不見的家人,也是格外親切,對孟興東還格外誇獎了幾句,說他最有長進。吳氏與荷花也多說了幾句,說荷花是個能幹的,她都沒有想到,荷花在京城裏將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荷花自然要謙虛一番,說就隻是做了一點點小生意而已。
孔家的客人在孫盛林夫婦迴府的次日就到了,來的是一位公子和兩位小姐。孔家公子以到京遊學為名,遂帶著兩位妹妹到京城探親。
不是說答應一個孔家的女兒嫁到孫家嗎?怎麽來了兩位小姐?這不僅僅是荷花的疑惑,其他人也疑惑。
原來老太君應允的是孔家嫡女孔玉秋,孔玉秋是姑奶奶家長房的嫡生女,跟孔玉秋一起來的是孔家的庶女孔玉銀。
孔玉銀隻比孔玉秋小兩個月,都已十六歲,到了說親的年紀,又都沒有定親,孔家讓一個庶女跟來是什麽意思?難道也想嫁到孫家來?
大伯母趙氏臉上看不出什麽變化,但二伯母王氏和四嬸王氏臉上就有些不屑。大家可能都看出了孔家的心思,孔家比孫家的門第低了許多,看在老太君的麵子上,迎娶孔家的嫡女也就算了,難道還要配一個庶女?迎客的心思都淡了幾分。
荷花發現那孔家嫡女規矩倒是好,但那庶女的眼睛就到處瞅,相互介紹身份的時候,就在孫家幾個年輕男人身上轉來轉去。
大伯母趙氏待孔玉秋格外親近些,她家的孫呈瑞因為守孝,年齡已到二十,看來兩家人心中已經有了默契。
孔家的客人都安置在了東院,孔家的公子正好與孫家的公子們一起讀書,兩位孔家姑娘就隻能跟孫府呈字輩唯一的姑娘孫呈惠住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