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蘇閃身退避一旁,扶了扶發髻,抓起行軍輿圖仔細看了起來。鬧歸鬧,既然做了宣化軍指揮僉事,拿下大古剌才是頭等大事。


    “你這輿圖怎麽跟我之前見到的不一樣?”蘇蘇驚奇地問。


    “哪不一樣了?”申式南也疑惑起來。


    “你這輿圖上麵,大古剌宣慰司治所是擺古,搖擺的擺。我之前在底兀剌那裏見到的,是白古,黑白的白。八百大甸司的文書和勘輿圖,寫的是勃固。”蘇蘇道。


    行軍輿圖通常隻有一軍主帥或重要將領才可以閱看,蘇蘇之前沒看過宣化軍攜帶的輿圖是正常的。底兀剌這些年來,與八百大甸和大古剌的孟族人來來迴迴打了好多年,雙方誰也打不服誰。


    也正因兩邊打仗,道路阻塞,底兀剌司、八百大甸和大古剌宣慰司沒法再派遣使者,前往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和京師辦差發銀。要知道,朝廷每年向八百大甸宣慰使司征金六百兩。


    底兀剌宣慰司其實不大,朝廷憐其不易,免其征銀。但征銀是稅金,代表著大明朝廷的統治權,申式南堅稱禮不可廢。


    因此,率宣化軍去八百大甸宣慰司“督勸辦差發銀”,路過底兀剌宣慰司時,順便要求底兀剌納銀二百兩,並立即派遣使團前往雲南布政司辦差發銀。至於朝貢什麽的,隨意,反正你也沒什麽好東西。


    底兀剌宣慰司自宣德後,便斷了與朝廷的往來。申式南複底兀剌為宣慰司,發安民告示,稱有大明宣化軍在,雲南諸司隻管各自發展民生,不許打來打去。


    “正常。在我們雲南,好多小地方不但有兩三個名字,而且同一個音,還有好幾個不同的寫法。”羅喜財插嘴道:“你比如說,阿瓦這邊叫的伊洛瓦底江,京師和雲南布政司的文書裏卻叫做大金沙江。而且,雲南話‘白’就是發音‘勃’,或者‘be’。我們叫北方,就叫‘be方’。”


    申式南點頭道:“確實。如此可見,始皇帝書同文、車同軌是何等豐功偉績!”


    “對對對,就像學醫的人,最煩惱的就是曆朝曆代度量衡不一樣,好多經方是漢唐的,藥的用量如果折算失誤,方子就可能會出大問題。”羅喜財道。


    蘇蘇點頭會意,畢竟,他也學會了一些方言土音。


    “哇哦,我們都快到南海啦?此地距京師怕有七千裏吧?”蘇蘇看了看輿圖,又驚問。


    “隻多不少。所以,你想想,如果是幾萬大軍,行軍幾千裏,那一路的糧草輸運將耗費幾何?”申式南道。


    (注:北京距勃固直線距離約3200公裏。)


    “難怪你一改之前慢吞吞的行軍風格,從八百大甸出發,就一路疾行。羅副使為了追上咱們,沒少受罪吧?”蘇蘇嘴角一撇,看了看羅喜財。


    “那可不!腿已經跟褲子粘在一起了,我都不敢看。”羅喜財提了下褲管,疼得齜牙咧嘴。


    “你去歇歇吧!我們距擺古四十裏,但馬上要急行軍一百二十裏,閃電出擊,一舉拿下擺古。”申式南道。


    “這是何意?距離四十裏,卻要行軍百二十裏?”羅喜財不解。


    “踏白軍迴報,擺古北麵、西麵和東麵有重兵把守,可能是為了防備馬哈省,所以我們不能西進,要再次南行,再從南邊殺進擺古。”申式南道。


    “原來如此。難怪沒看到歐離卡巴和刀通判他們。”羅喜財道。


    申式南眉頭輕抬:“羅副使喜歡兵法?”


    羅喜財一愣,隨即會意,搖頭道:“一看書我頭就大,不過,平時喜歡翻翻《三國演義》畫本。”


    發兵八百大甸,申式南打的另一個旗號是“督勸辦差發銀”——朝廷規定,每年向八百大甸宣慰使司征金六百兩,你刀氏何故多年不辦差發銀?


    因此,申式南以巡撫之名,征調木邦宣慰司兵卒一百,緬甸司兵卒三百,底兀剌司兵卒一百,歸歐離卡巴統領,隨宣化軍進駐八百大甸,督勸刀氏辦差發銀。


    驅逐了暹羅人,繼任宣慰使後,刀曉寒立即派人將今年的六百兩金解送到雲南布政司。至於曆年拖欠歲辦差征金,由申式南報雲南布政司和戶部予以免除。


    作為免除條件,八百大甸宣慰使司需要奉調,派兵五百,隨宣化軍進駐大古剌宣慰司和底兀剌宣慰司,督勸辦差發銀。


    就這樣,歐離卡巴統領的五百兵馬,再次踏上督勸辦差發銀的征程,由東向西進發,再沿江而下,向南直奔擺古。


    八百大甸的五百兵馬,由刀澤詠協領,直接由東北向西南行進,斜插擺古。


    宣化軍則是一路南行,再由東向西。毫無疑問,歐離卡巴和刀澤詠的兩支人馬都是疑兵,吸引敵軍注意的。


    羅喜財看到從八百大甸出發的三支人馬,少了歐離卡巴和刀澤詠的人,猜到可能是被申式南當作疑兵布出去了。正是奇怪羅喜財竟然能看到這一點,申式南才問他是不是喜歡讀兵法。


    非緊急邊關軍情,驛夫日行三百裏,故而朝廷文書和信符一個多月才到達八百大甸。大古剌宣慰司在八百大甸的西南,沒有驛站。


    羅喜財自告奮勇,帶著兩個小旗,走直路追趕申式南送去朝廷文書,被踏白軍發現,這才將他引到宣化軍的行軍路線。


    對於驛站,申式南也是費了一番心思。在自己的巡撫之地,除了允許驛站對外經營,還撥付官田給驛站,一部分供驛站在冊人員的家屬自耕,另一部分租給佃農,租子則歸驛站。


    有了自己的產業後,驛站一下從支離破碎的淒慘境地,變成了人人爭搶的香餑餑。


    緬甸司副使方綻正在公事房與客人會談。


    “汪先生來自南昌府,不知是否認識汪大淵煥章先生?”方綻問。


    “認識,乃是鄙人高祖。”客人臉現驚喜:“方副使竟然識得高祖大名,鄙人深感三生有幸。”


    “有幸聽巡撫大人談起過煥章先生的英勇事跡,我們大人見我感興趣,特贈我前朝刊印的《島夷誌》一冊,故而拜讀過。”方綻道。


    方綻說的煥章先生原名汪大淵,字煥章,其字語出《論語》“煥乎,其有文章”。汪大淵是前朝蒙元時期一位了不得的民間航海家。


    元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汪大淵從泉州搭乘商船第一次出海,前後五年才返迴泉州。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汪大淵第二次從泉州出航,兩年後返迴泉州。


    汪大淵的航行,曾到達今天的阿拉伯海、波斯灣、紅海、地中海、莫桑比克海峽及澳大利亞各地,沿途停靠占城、勾欄山(今加裏曼丹島西南格蘭島,《明史》和其他文獻也稱交欄山、交闌山等)、浡泥(今加裏曼丹島北部的文萊)、龍牙門(今新加坡)、蘇祿(今菲律賓蘇祿群島)和蘇門答臘等地。


    汪大淵四十歲時,應友人約請,迴到南昌故裏,將航海經曆著述成書並刊刻印行,名為《島夷誌》。


    書中記載了大量的風俗民情,比如,浡泥“尤敬愛唐人,若醉則扶之以歸歇處”,龍牙門“男女兼中國人居之”。此書不但有趣,還是重要史料,因此,申式南與言嬰等人不時談及。


    “原來如此。不知方副使說的巡撫大人,可是姓申?”汪先生問。


    “正是。我們巡撫大人姓申,名式南,字惠直。汪先生也識得巡撫大人?”方綻問。


    “實不相瞞,鄙人此來,乃是受人之托,求見申大人。到了此地,方知申大人已領兵南下。聽坊間相傳,方副使與申大人乃至至交好友,鄙人這才冒昧拜訪。”汪先生道。


    “哦,看來坊間百姓高抬我了。能為申大人下屬,已是平生大幸。又得申大人放浪不羈引我等為友,愧悚不已。”方綻謙遜過後,問:“不知汪先生有何見教?”


    “方副使既是申大人左膀右臂,說與你知,想來也是一樣。”汪先生小啜一口香茶潤潤喉:“申大人在京師有一位故人,姓胡名曉非……”


    “報……”汪先生話沒說完,就被屋外一聲高亢急促的拖音打斷。


    上官在會客,隻有發生緊急狀況,下麵的人才敢打擾。


    方綻向客人歉意一笑,隨即朝門口喊:“進來說。”


    來人推門進屋,施禮稟報:“副使大人,剛接到報案,阿瓦城東南一戶人家遭滅門,六口人被殺。”


    方綻曾任臨安府通判,熟悉刑獄訴訟,緬甸宣慰司這方麵的事務便自然歸他主理。


    聽聞突發滅門慘案,方綻吃驚不小,急忙與客人約改日再敘,隨即點齊人馬趕赴案發現場。


    可是,他還沒到現場,行兇者就被捉拿歸案。拿住兇手的,正是明德莊團練使譚海。


    譚海是刀澤詠的妻弟,今年二十四歲。十九歲時,妻子難產而死。傷心之下,四五年來一直不曾續弦。


    申式南到臨安府後,有兩條施政方略很合他意:一是所有醫家凡收一個弟子,獎勵官田一畝並免賦三年,同時免除兩年徭役;二是邀請官員和鄉紳祭拜文廟,祭品隻有一樣,那就是一盞鳳尾茶。


    臨安府張榜說的醫家,包括致仕的太醫院官員、各醫館的大夫和民間走方郎中,以及寺廟道觀的醫者和接生的穩婆。佛道兩家無須服徭役,被免除的員額可以賜福給香客。


    譚海的妻子生產之時,正是因為城裏的郎中恰好都出城看病未歸,陪同妻子的穩婆被時任知府程知節派來的兩個大漢架走,隻因程知節的一個小妾突然早產。


    妻子和沒出生的兒子去世之後,譚海很是自責,心想當初為什麽不多請一個穩婆?又或者,如果臨安府的郎中多有幾個,穩婆多有幾個,妻子說不定不會走。


    因此,申式南鼓勵醫家多收弟子,瞬間擊潰譚海胸口最柔軟的地方,站在人群中看完這張榜文時,二十三歲的漢子眼淚嘩地流了滿臉。


    此後,譚海便關注起剛到任的巡撫大人。


    被傳得沸沸揚揚的一盞清茶祭文廟之事,譚海由於姐夫刀澤詠的關係,很快得知內情。


    巡撫大人說,並非他有意失了禮數,而是得到聖人托夢:“石墨一研為鳳尾,寒泉半勺是龍鱗。”


    眾人忙問,此夢何解?


    巡撫大人又說:“這個……聖人也托夢了,說得很清楚,他想喝一盞雲龍山寒泉水烹煮的鳳尾茶。聖人還說,此茶有延年益壽、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靜心定神之奇效,凡人飲之耳聰目明,有緣人飲之,來日必定金榜題名。”


    眾人驚疑,又問:“鳳尾茶為何物?”


    巡撫大人命人撤下祭台上的茶盞,放到一旁早準備好的案幾上,五指並攏,輕指茶盞:“各次依次上前一觀,此茶……湯色是否與金榜一樣耀眼?”


    說罷退後兩步,示意大家上前觀看。知府王用當即抬步上前,仔細一觀,驚道:“此茶……茶湯竟然金光閃閃,本府這是功德圓滿了麽?”


    眾人依次上前,果見茶湯金黃,紛紛詢問,鳳尾茶真身長什麽樣?


    見眾人一一觀過,申式南不慌不忙拿出一束茶株,道:“此物便是鳳尾茶!”


    眾人想要擠上前查看,花醉挺身喝道:“文廟聖地,如此哄鬧,成何體統!”


    裴寒則笑嘻嘻道:“眾位大人,諸位員外,勿慌,勿急!申大人給大家每人準備了一包鳳尾茶,門口一人領一包即可出門。迴家慢慢看!”


    身為知事,刀澤詠也拿了一包鳳尾茶迴家。譚海拆開一看,這鳳尾茶不就是臨安府人叫的野山茶嗎?


    但仔細一看,鳳尾茶還真是茶如其名,看起來確實像鳳尾。


    機緣巧合之下,譚海受邀參加花滿汀的開張禮宴,聽鄰桌言先生講,臨安府的野山茶,也就是巡撫大人說的鳳尾茶,整個雲南漫山遍野都是,各個地方叫法不一樣,有鬆毛茶、小山茶、鴨子草、小葉茶、小香茶、繡山茶、香蘇茶等等好多個叫法。


    喝醉了的言先生還說,申大人夢到的那句聖人的話,是唐代詩人皮日休寫的一首詩裏麵的兩句。那首詩好像叫什麽《以紫石硯寄魯望兼酬見贈》,反正譚海讀書不多,聽不懂,也記不住。


    鄰桌有人說,自從申大人一盞鳳尾祭文廟之後,臨安府開始人人喝起了鳳尾茶。


    言先生晃著醉眼笑罵:“一幫癡人!申大人那是為了不讓百姓喝生水拉肚子……”


    可惜,言先生話沒說完,就趴到桌上唿唿大睡了。


    那個言先生,譚海見過很多次,臨安府大小事都是王用請示了他才去辦的。


    言先生的醉話,譚海聽懂了,他覺得申大人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好官。


    因此,姐夫說他要跟隨申大人去巡狩三宣六慰時,譚海二話沒說,辭了班頭。他也要跟申大人一起走,申大人去哪他就去哪。


    他完全沒想到,自己竟然沒能跟隨申大人去八百大甸。


    首先是申大人對他說:“明德莊需要你。”


    譚海不是很懂其中的道理,但他沒說話。他相信申大人。


    “緬甸司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過,明德莊的人會更有錢。再過一兩年,明德莊會有危險。”申大人歎了一口氣,既像是跟他解釋,也像是自言自語。


    但哪怕沒有解釋,隻要申大人說了,他就會留下來。再說,那個解釋,申大人出征快一年了,他還是沒懂。


    譚海留下來的第二個原因,是他認識了一個阿瓦的女孩。巧了,女孩名叫阿蓋。


    阿蓋家就在阿瓦城東南。譚海來幫阿蓋幹活的時候,見到一個人鬼鬼祟祟地躲進阿蓋家的菜園子。


    譚海怕有人要對阿蓋不利,見狀放下手裏的冬瓜,悄悄跟了上去。


    他隱隱間聞到一股血腥味,不禁摸了摸腰間,申大人賞的戶撒刀還在。


    他一向鼻子很好,聞味很靈。做過班頭,對血腥味不陌生。


    戶撒刀是申大人要求的,除了睡覺,要刀不離身。


    遠遠看見那人將一柄斧頭扔進茅坑,然後走到菜地水溝邊洗手。


    譚海躡手躡腳靠近,終於看清了,水裏有紅色漸漸散開,血腥味更濃。


    瞅準機會,他大步跨出,沒想到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人鎖拿住。


    剛用臨安府帶來的藤索捆住對方手腳,就聽到不遠處馬蹄聲響起。聽上去至少有八匹馬向這邊靠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越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伯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伯泥並收藏百越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