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嬸,你什麽時候養了這麽多豬?都這麽肥了,為什麽還養著,不趕緊賣掉?賣掉以後弟弟妹妹就有好多好吃的了。”木劍男孩沒看柳寡婦臉色,隻顧朝著黑豬群左右張望,走動時一瘸一拐,真不知道剛才怎麽還敢從半高院牆上跳下。
木劍男孩話音剛落,人群中立刻有人接話:“是呀,是呀,他二嬸,得趕緊想個法子,不然傳出去人家還以為咱們村裏鬧妖精呢,到時候怕是想賣都賣不掉了。”
聽到“妖精”一說,柳寡婦頓時心頭一緊,瞟了一眼說話的楊三媳婦。
楊三媳婦仗著自家男人在城裏做事,平時自以為高人一等,除了在柳寡婦和謝清溪麵前討不到好果子吃,村裏不少小媳婦大姑娘沒少被她挖苦。
柳寡婦可不信楊三媳婦會有好心,她的話明著是關心,實則是在村民心裏栽下“有妖精作祟”這麽一根刺。
果不其然,“妖精”的說法一出,原本圍攏的人群散開不少,四下裏“妖精”、“妖怪”的議論聲一浪接著一浪。
不過,看著楊三媳婦嘴角那一抹陰陰的笑意,倒也給柳寡婦提了個醒:今兒個這事,怕是得找謝清溪討個主意。
想到這,柳寡婦把小女兒往背上一背,單手托住,右手把兒子往木劍男孩麵前一推:“老四,看著點弟弟。定兒,你跟著四哥,我去你一下你中節哥家。”
叫老四的木劍男孩沒說話,隻是拍拍胸脯。見二嬸轉身走開,老四解下腰間木劍,緩緩靠近木門,輕輕捅了一下躺在左邊院門下的豬後臀。大肥豬鼻孔吹氣,哼哼兩聲,甩甩尾巴就再沒有其他反應。
沒多會兒,柳寡婦氣定神閑迴到人群,找到一位長者,既是裏長,也是她男人趙秀才的堂伯。按村裏的習俗,大伯喊作大爹。
“大爹,這些豬是一位大人前段時間托我養著的。這位大人去年在山神廟許了個願,這些豬是用來還願的。”柳寡婦清了清嗓子,以便周圍的人都聽得清。
“這次還願有點特別,周邊四個寨子都比咱們己岩小,攏共二百來戶人家,每家每戶給三十六斤肉。”說到這裏,四周議論聲再起。裏長聽得眉頭微皺,但還是耐著性子做手勢止住議論聲。
說了幾句話之後,柳寡婦鎮定了許多,沒有了剛開口時的顫音。見議論聲變小,她挺了下腰:“咱們己岩村是大寨,山神廟也在我們的龍山上,所以,九十三戶人家,每家每戶給七十二斤肉。”
“前天我找城裏的張屠夫估了一下,一頭三百八十斤……”她還沒說完,人群中一陣陣嗤笑。有人幹脆指出:“找王屠夫還差不多。老張估三百八,那起碼得有四百。”
屠夫買生豬,多半是估毛重算價錢。村民都知曉張屠夫估的水分多,看來沒少吃虧。
“每家每戶分完後,剩下的全拿去賣了,然後咱們辦個學堂,請個先生。五個寨子的娃娃都可以來上學堂,上學堂不要錢。”按照謝清溪教的,柳寡婦再次提高聲音:“下麵就煩勞裏長和定兒大爹多幫襯,給大夥安排一下人手,現在就開始宰豬,分完再睡覺。今晚全村人放開肚皮吃喝。”
說完從趕街迴來的籃子裏拿出瓜子招待幾位主事的,那本來是買來過年的。
得了好處,全村人都開始忙活起來,有的被安排去隔壁村叫人幫忙,有的迴家拿皮條,有的去借殺豬刀,有的開始挖洞壘灶,有的去村外砍棕樹葉來準備掛肉。婦女們忙著收拾桌台,洗鍋涮盆準備接豬血。畢竟,四五十頭豬要宰殺洗淨,可不是個輕鬆的活。
己岩村是半個移民村,全村有五六個姓,但幾百年傳下來的習俗沒變,不管紅事白事,隻要大操大辦,都是各家各戶出人出力出工具。
看著大夥散去各忙各的,再沒人提起妖精作祟,柳寡婦這才輕拍胸口,算鬆了一口氣。心裏卻忍不住想,多虧了謝家妹子。其實,這事能糊弄過去,也得益於她自己。
首先,柳寡婦自從嫁給趙秀才,能幹、賢惠的名聲早就傳開。秀才公作為讀書人,基本不幹活,租出去的十多畝地,柳寡婦收迴四畝,一個女人硬生生把四畝地打理得漂漂亮亮,還養了牛,養了豬,柴火更不缺。
最主要是,她養豬很特別,一年隻養一頭豬,一頭豬要養足一年,而且豬食基本上是煮熟了喂。所以,她養的豬肥得連站都站不起來,吃食是前蹄跪著吃。
別人家養豬,三百斤的都不多,她養的肥豬,沒有少於四百斤的。正因如此,每年她賣豬稱重時,差不多半個村的人都要圍觀。毛豬都是一拃一拃量,估毛重賣,可村民好奇她家的豬到底有多肥,總是買家交錢後會稱一稱,虧不虧的倒沒多在意。
(作者注:大明的1斤,約等於現在的1.19斤。)
趙秀才辟穀,她能吃苦,養肥的豬都賣了換錢,想吃肉了再現去城裏稱。嫁過來的第四年,她就給趙秀才換了現在的大瓦房和大院子,反正也就是擋牆多圍點地而已。
當然,能攢下這份家業,其中少不了趙秀才的功勞。秀才有功名在身,很多時候是有不少便利的。
其次,趙秀才雖然自己不當先生,可本村在城裏求學的學子他也沒少關照,有一定的好名聲。
如此一來,還願,分肉,辦學堂,三板斧下去,村民的種種疑慮大致上也就平息了。大人物的還願,一般人還真不敢打聽具體情況。
等定兒去隔壁鄰居家打了一瓢水,連灌了幾口之後,柳寡婦才發現,村口大樹下打坐的和尚依舊在打坐,老道的驢在和尚不遠處,人卻不見了。更遠處還有兩匹馬拴在樹上。
趁著一點點空隙,她忍不住想:自己明明隻養了一頭豬,多出來的四十九頭到底是怎麽來的?她太熟悉自己的豬了,那完全是五十頭長得一模一樣的豬啊。先前,在謝清溪家,她把妖魔作祟的擔心也講了出來,謝家妹子隻是搖搖頭:“心有正氣,邪祟不侵。”
再次迴想起謝家妹子的話,頓時放心不少。就在她心裏猜疑之際,耳聽得侄子趙四催促定兒:“快快快,你中節哥他們迴來了。”說著不忘拉起堂妹,三人跑向村口。
趙四和定兒迎接的一夥人,其實也就是四男一女五個半大小孩,個頭全都不一樣。最大的一個男孩十三四歲,穿個短褂,滿頭大汗,背個竹籃,插滿甘蔗。
兩個十一二歲的男孩一人手拿一節甘蔗,邊走邊啃,長衣搭在肩上。最小的看著不過九歲,手提一個四四方方的油紙包。女孩差不多十歲,有些吃力地挎著一個包袱。
“這和尚哪家請來的?”年紀最小的男孩努努嘴問。
“不知道。我爹問了,他說雲遊到此,歇個腳。我爹請他進屋,他也不去。”趙四答完,先說出開心的事反問了一句:“今天我二嬸發大財了。中節,你買了新書?”說著看向紙包。
九歲男孩名叫謝中節,隻見他點點頭:“你腳能走了?”自動忽略趙四說的發財一事。
“追兔子都沒問題。”趙四一臉不在乎。
“老地方,分錢。”謝中節扭頭示意,大夥跟著他走向村裏的曬穀場,在幾個草垛中間蹲下。
高個男孩單膝半跪,從竹籃裏拿出一節節甘蔗放一旁,定兒五六歲的趙加淅急忙抓起兩三把稻草鋪在地上,十歲女孩將包袱放在草上,高個男孩接著從籃子裏拿出八個圓圓的油紙包,八個大紅的紅封,繞成一圈圍住包袱。原來甘蔗是截短後用作偽裝的,籃子底下另有玄機。
幾個孩子動作行雲流水,配合默契,顯然不是第一次幹這事。
謝中節拿起油紙包,每人麵前擺了一包:“這是紅糖,人人有份。化水喝一定要把水燒漲。”眾人聽了都咧嘴輕笑。
“這是二百文的紅封,也是人人有份。這份錢不論功勞,隻論同進退。”謝中節又將紅封擺在每個人麵前:“老規矩,一,有錢不亂花,不顯擺,二,嚴守秘密,哪個問都不能說出去,誰說出去……”
“誰就是逆賊。”其他七人異口同聲接著他的話輕喊。
謝中節解開包袱,露出五個大小不一的紅封和三貫銅錢,紅封上有不同的記號。
“桃哥出力最多,這是他的。”說著他把最大的一個紅封推到高個男孩麵前。眾人猜不出裏麵裝了多少文錢,但看起來這個紅封不比剛才的小。
“秋桂姐和邵二哥能把李子賣給沐王府和雲南都司的官員,又等給其他商販,這叫文武雙全,功勞不小,這是你二人的。”謝中節把兩個差不多大小的紅封,分別推到十歲女孩和十二歲男孩麵前。這兩個紅封看上去比桃哥的小一點。
“老四爬樹厲害,摘得最多,可惜你腳摔傷,沒能跟著去城裏叫賣。這是你的。”一個稍小一點的紅封推到趙四麵前。兩人關係好,趙四比他,比他高,他也沒叫哥。
“黃寶哥你叫賣聲最響,說話還押韻,拉客有功,這個你的。”最小的紅封推到十一歲男孩麵前。
說完摸摸定兒腦袋,又輕輕刮了下小女孩的鼻翼,微微一笑:“你們兩個撿李子有功,獎賞你們一人背十首唐詩。”然後拍拍手,環顧眾人:“有沒有不服氣的?”
眾人一邊把各自麵前的寶貝收進懷裏,一邊搖頭。六歲小女孩卻直直看著謝中節:“我不服。”
臉帶訝異,謝中節脫口而出:“小淅淅,你?”
“我要背二十首。”名叫小淅淅的五六歲女孩聲音清脆:“中節哥,我都會數到一百了。”
聞言,謝中節開懷大笑,挽起秋桂重新打好的包袱,裏麵可有三貫銅錢呢。眾人收拾好,準備離場。頭頂上突然有個聲音:“我也不服。”
眾人被嚇一跳,抬頭望去,比桃哥高半個身子的草垛上,一老兒伸出個頭,口中叼著一根稻草,一節一節咬斷,沒見吐出,時不時還咂摸下,仿佛那稻草比雞腿還香。
見這老兒慈眉善目,眼露狡黠,不似有惡意,便揮揮手,示意其他人趕快迴家。走出幾步的邵二哥突然輕“喔”一聲,開心地蹦蹦跳跳幾下,接著撒丫子跑迴了家。
謝中節嘴角上揚,知道他偷偷看了後麵的紅封。秋桂姐和邵二哥的紅封看上去比桃哥的小,可謝中節在裏麵放了兩角碎銀。他相信那兩個聰明人能懂。
眾人走遠,謝中節迴身,對著草垛施禮問道:“老丈何方高人?”
禮畢抬頭,卻發現那老兒不知何時已站在自己身側,反正他沒看見老兒是怎麽從草垛上下來的。等看清此人,見他是道士打扮,心中更是不解。
“老夫通天是也。”老道手撚胡須,風輕雲淡:“小友年方幾何?”
“來年春分,即滿九歲。”謝中節後退一步,打量起通天:“你剛才之言,有何指教?”語氣謙虛中有股傲氣。
通天不答,自顧從旁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寫出一字:“你可識得此字?”
“蹇。《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看了地上一眼,謝中節張口念誦:“大蹇,朋來,以中節也。我的名字便來源於蹇卦。”
通天看著一臉不解的他,笑道:“朋來?嗬嗬,你這來的可不止是朋……”猛然間,似是想起什麽,指尖微動,口中自言自語:“莫非……”
謝中節見通天突然沉吟起來,臉上笑容也陡然不見,反現一股鄭重之色,不由大感奇怪:“你說的什麽?我不懂。”
似是突然想通什麽,通天哈哈笑起來:“《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你怎麽不說這句?”
“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謝中節不明白他因何而笑,挺胸抬頭道:“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隨後補充一句:“我媽說的。”
木劍男孩話音剛落,人群中立刻有人接話:“是呀,是呀,他二嬸,得趕緊想個法子,不然傳出去人家還以為咱們村裏鬧妖精呢,到時候怕是想賣都賣不掉了。”
聽到“妖精”一說,柳寡婦頓時心頭一緊,瞟了一眼說話的楊三媳婦。
楊三媳婦仗著自家男人在城裏做事,平時自以為高人一等,除了在柳寡婦和謝清溪麵前討不到好果子吃,村裏不少小媳婦大姑娘沒少被她挖苦。
柳寡婦可不信楊三媳婦會有好心,她的話明著是關心,實則是在村民心裏栽下“有妖精作祟”這麽一根刺。
果不其然,“妖精”的說法一出,原本圍攏的人群散開不少,四下裏“妖精”、“妖怪”的議論聲一浪接著一浪。
不過,看著楊三媳婦嘴角那一抹陰陰的笑意,倒也給柳寡婦提了個醒:今兒個這事,怕是得找謝清溪討個主意。
想到這,柳寡婦把小女兒往背上一背,單手托住,右手把兒子往木劍男孩麵前一推:“老四,看著點弟弟。定兒,你跟著四哥,我去你一下你中節哥家。”
叫老四的木劍男孩沒說話,隻是拍拍胸脯。見二嬸轉身走開,老四解下腰間木劍,緩緩靠近木門,輕輕捅了一下躺在左邊院門下的豬後臀。大肥豬鼻孔吹氣,哼哼兩聲,甩甩尾巴就再沒有其他反應。
沒多會兒,柳寡婦氣定神閑迴到人群,找到一位長者,既是裏長,也是她男人趙秀才的堂伯。按村裏的習俗,大伯喊作大爹。
“大爹,這些豬是一位大人前段時間托我養著的。這位大人去年在山神廟許了個願,這些豬是用來還願的。”柳寡婦清了清嗓子,以便周圍的人都聽得清。
“這次還願有點特別,周邊四個寨子都比咱們己岩小,攏共二百來戶人家,每家每戶給三十六斤肉。”說到這裏,四周議論聲再起。裏長聽得眉頭微皺,但還是耐著性子做手勢止住議論聲。
說了幾句話之後,柳寡婦鎮定了許多,沒有了剛開口時的顫音。見議論聲變小,她挺了下腰:“咱們己岩村是大寨,山神廟也在我們的龍山上,所以,九十三戶人家,每家每戶給七十二斤肉。”
“前天我找城裏的張屠夫估了一下,一頭三百八十斤……”她還沒說完,人群中一陣陣嗤笑。有人幹脆指出:“找王屠夫還差不多。老張估三百八,那起碼得有四百。”
屠夫買生豬,多半是估毛重算價錢。村民都知曉張屠夫估的水分多,看來沒少吃虧。
“每家每戶分完後,剩下的全拿去賣了,然後咱們辦個學堂,請個先生。五個寨子的娃娃都可以來上學堂,上學堂不要錢。”按照謝清溪教的,柳寡婦再次提高聲音:“下麵就煩勞裏長和定兒大爹多幫襯,給大夥安排一下人手,現在就開始宰豬,分完再睡覺。今晚全村人放開肚皮吃喝。”
說完從趕街迴來的籃子裏拿出瓜子招待幾位主事的,那本來是買來過年的。
得了好處,全村人都開始忙活起來,有的被安排去隔壁村叫人幫忙,有的迴家拿皮條,有的去借殺豬刀,有的開始挖洞壘灶,有的去村外砍棕樹葉來準備掛肉。婦女們忙著收拾桌台,洗鍋涮盆準備接豬血。畢竟,四五十頭豬要宰殺洗淨,可不是個輕鬆的活。
己岩村是半個移民村,全村有五六個姓,但幾百年傳下來的習俗沒變,不管紅事白事,隻要大操大辦,都是各家各戶出人出力出工具。
看著大夥散去各忙各的,再沒人提起妖精作祟,柳寡婦這才輕拍胸口,算鬆了一口氣。心裏卻忍不住想,多虧了謝家妹子。其實,這事能糊弄過去,也得益於她自己。
首先,柳寡婦自從嫁給趙秀才,能幹、賢惠的名聲早就傳開。秀才公作為讀書人,基本不幹活,租出去的十多畝地,柳寡婦收迴四畝,一個女人硬生生把四畝地打理得漂漂亮亮,還養了牛,養了豬,柴火更不缺。
最主要是,她養豬很特別,一年隻養一頭豬,一頭豬要養足一年,而且豬食基本上是煮熟了喂。所以,她養的豬肥得連站都站不起來,吃食是前蹄跪著吃。
別人家養豬,三百斤的都不多,她養的肥豬,沒有少於四百斤的。正因如此,每年她賣豬稱重時,差不多半個村的人都要圍觀。毛豬都是一拃一拃量,估毛重賣,可村民好奇她家的豬到底有多肥,總是買家交錢後會稱一稱,虧不虧的倒沒多在意。
(作者注:大明的1斤,約等於現在的1.19斤。)
趙秀才辟穀,她能吃苦,養肥的豬都賣了換錢,想吃肉了再現去城裏稱。嫁過來的第四年,她就給趙秀才換了現在的大瓦房和大院子,反正也就是擋牆多圍點地而已。
當然,能攢下這份家業,其中少不了趙秀才的功勞。秀才有功名在身,很多時候是有不少便利的。
其次,趙秀才雖然自己不當先生,可本村在城裏求學的學子他也沒少關照,有一定的好名聲。
如此一來,還願,分肉,辦學堂,三板斧下去,村民的種種疑慮大致上也就平息了。大人物的還願,一般人還真不敢打聽具體情況。
等定兒去隔壁鄰居家打了一瓢水,連灌了幾口之後,柳寡婦才發現,村口大樹下打坐的和尚依舊在打坐,老道的驢在和尚不遠處,人卻不見了。更遠處還有兩匹馬拴在樹上。
趁著一點點空隙,她忍不住想:自己明明隻養了一頭豬,多出來的四十九頭到底是怎麽來的?她太熟悉自己的豬了,那完全是五十頭長得一模一樣的豬啊。先前,在謝清溪家,她把妖魔作祟的擔心也講了出來,謝家妹子隻是搖搖頭:“心有正氣,邪祟不侵。”
再次迴想起謝家妹子的話,頓時放心不少。就在她心裏猜疑之際,耳聽得侄子趙四催促定兒:“快快快,你中節哥他們迴來了。”說著不忘拉起堂妹,三人跑向村口。
趙四和定兒迎接的一夥人,其實也就是四男一女五個半大小孩,個頭全都不一樣。最大的一個男孩十三四歲,穿個短褂,滿頭大汗,背個竹籃,插滿甘蔗。
兩個十一二歲的男孩一人手拿一節甘蔗,邊走邊啃,長衣搭在肩上。最小的看著不過九歲,手提一個四四方方的油紙包。女孩差不多十歲,有些吃力地挎著一個包袱。
“這和尚哪家請來的?”年紀最小的男孩努努嘴問。
“不知道。我爹問了,他說雲遊到此,歇個腳。我爹請他進屋,他也不去。”趙四答完,先說出開心的事反問了一句:“今天我二嬸發大財了。中節,你買了新書?”說著看向紙包。
九歲男孩名叫謝中節,隻見他點點頭:“你腳能走了?”自動忽略趙四說的發財一事。
“追兔子都沒問題。”趙四一臉不在乎。
“老地方,分錢。”謝中節扭頭示意,大夥跟著他走向村裏的曬穀場,在幾個草垛中間蹲下。
高個男孩單膝半跪,從竹籃裏拿出一節節甘蔗放一旁,定兒五六歲的趙加淅急忙抓起兩三把稻草鋪在地上,十歲女孩將包袱放在草上,高個男孩接著從籃子裏拿出八個圓圓的油紙包,八個大紅的紅封,繞成一圈圍住包袱。原來甘蔗是截短後用作偽裝的,籃子底下另有玄機。
幾個孩子動作行雲流水,配合默契,顯然不是第一次幹這事。
謝中節拿起油紙包,每人麵前擺了一包:“這是紅糖,人人有份。化水喝一定要把水燒漲。”眾人聽了都咧嘴輕笑。
“這是二百文的紅封,也是人人有份。這份錢不論功勞,隻論同進退。”謝中節又將紅封擺在每個人麵前:“老規矩,一,有錢不亂花,不顯擺,二,嚴守秘密,哪個問都不能說出去,誰說出去……”
“誰就是逆賊。”其他七人異口同聲接著他的話輕喊。
謝中節解開包袱,露出五個大小不一的紅封和三貫銅錢,紅封上有不同的記號。
“桃哥出力最多,這是他的。”說著他把最大的一個紅封推到高個男孩麵前。眾人猜不出裏麵裝了多少文錢,但看起來這個紅封不比剛才的小。
“秋桂姐和邵二哥能把李子賣給沐王府和雲南都司的官員,又等給其他商販,這叫文武雙全,功勞不小,這是你二人的。”謝中節把兩個差不多大小的紅封,分別推到十歲女孩和十二歲男孩麵前。這兩個紅封看上去比桃哥的小一點。
“老四爬樹厲害,摘得最多,可惜你腳摔傷,沒能跟著去城裏叫賣。這是你的。”一個稍小一點的紅封推到趙四麵前。兩人關係好,趙四比他,比他高,他也沒叫哥。
“黃寶哥你叫賣聲最響,說話還押韻,拉客有功,這個你的。”最小的紅封推到十一歲男孩麵前。
說完摸摸定兒腦袋,又輕輕刮了下小女孩的鼻翼,微微一笑:“你們兩個撿李子有功,獎賞你們一人背十首唐詩。”然後拍拍手,環顧眾人:“有沒有不服氣的?”
眾人一邊把各自麵前的寶貝收進懷裏,一邊搖頭。六歲小女孩卻直直看著謝中節:“我不服。”
臉帶訝異,謝中節脫口而出:“小淅淅,你?”
“我要背二十首。”名叫小淅淅的五六歲女孩聲音清脆:“中節哥,我都會數到一百了。”
聞言,謝中節開懷大笑,挽起秋桂重新打好的包袱,裏麵可有三貫銅錢呢。眾人收拾好,準備離場。頭頂上突然有個聲音:“我也不服。”
眾人被嚇一跳,抬頭望去,比桃哥高半個身子的草垛上,一老兒伸出個頭,口中叼著一根稻草,一節一節咬斷,沒見吐出,時不時還咂摸下,仿佛那稻草比雞腿還香。
見這老兒慈眉善目,眼露狡黠,不似有惡意,便揮揮手,示意其他人趕快迴家。走出幾步的邵二哥突然輕“喔”一聲,開心地蹦蹦跳跳幾下,接著撒丫子跑迴了家。
謝中節嘴角上揚,知道他偷偷看了後麵的紅封。秋桂姐和邵二哥的紅封看上去比桃哥的小,可謝中節在裏麵放了兩角碎銀。他相信那兩個聰明人能懂。
眾人走遠,謝中節迴身,對著草垛施禮問道:“老丈何方高人?”
禮畢抬頭,卻發現那老兒不知何時已站在自己身側,反正他沒看見老兒是怎麽從草垛上下來的。等看清此人,見他是道士打扮,心中更是不解。
“老夫通天是也。”老道手撚胡須,風輕雲淡:“小友年方幾何?”
“來年春分,即滿九歲。”謝中節後退一步,打量起通天:“你剛才之言,有何指教?”語氣謙虛中有股傲氣。
通天不答,自顧從旁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寫出一字:“你可識得此字?”
“蹇。《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看了地上一眼,謝中節張口念誦:“大蹇,朋來,以中節也。我的名字便來源於蹇卦。”
通天看著一臉不解的他,笑道:“朋來?嗬嗬,你這來的可不止是朋……”猛然間,似是想起什麽,指尖微動,口中自言自語:“莫非……”
謝中節見通天突然沉吟起來,臉上笑容也陡然不見,反現一股鄭重之色,不由大感奇怪:“你說的什麽?我不懂。”
似是突然想通什麽,通天哈哈笑起來:“《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你怎麽不說這句?”
“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謝中節不明白他因何而笑,挺胸抬頭道:“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隨後補充一句:“我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