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


    朱母上班這麽多年,早就是幹部性質,沒什麽事情,今天早早下班,結果被熟人堵住。


    “您下班了?”


    “嗯,有什麽事?”


    “沒事、沒事。”


    對方笑著擺擺手,然後又說出自己憋了一天的疑問,“最近都說有個《少林寺》的片子,裏麵那個女演員叫.叫.”


    “白無瑕!”


    旁邊兒假裝擦花盆兒實則偷聽的同事忍不住了,迴過頭提醒一聲。


    “哎,對,白無瑕,這是你家朱琳不?”


    朱母露出一抹微笑,“她啊,一早就進北影廠了,每天拍什麽我也不知道,這事兒我也是這幾天聽來的。”


    中國人喜歡中庸之道,朱母這話說的雖然含糊,但意思很明顯。


    就是我家朱琳!


    “誒呦喂,真是你們家朱琳?”


    又一個偷聽的開了口,“我就知道,這姑娘打小就適合當演員。”


    “就是麽,都怪下鄉鬧得,給孩子耽擱了。”


    “可不咋的。”


    圍著朱母一通彩虹屁,誇得朱母那叫一個心花怒放了,不過她這個人比較含蓄,想笑也繃著,微微的眯著眼睛,眯成一條線。


    “說出來您別介意,我家裏一直想看《少林寺》來著,一直搶不著票,您看您能不能讓琳琳給我弄幾張啊?”


    “呀,這真不好看。”


    朱母保持著歉意的微笑,“實不相瞞,我們一家也沒看過這電影呢,讓朱琳弄票根本都弄不著。”


    “喲,是麽。”


    對方知難而退。


    朱母則是耐著美妙而又驕傲的心情,騎著車離開單位,輕哼起了歌兒。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傑都來把你敬仰.”


    “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處把你傳揚.”


    “.”


    最近日子裏,朱母心底一直有種隱隱的擔憂,覺得以江弦如今的地位,很可能在婚姻中產生不平等,導致他和自己閨女之間感情破裂。


    雖然江弦這孩子一直表現的很好,對朱琳也足夠嗬護。


    但朱母心中的這份擔憂始終無法被抵消。


    有幾天甚至夢裏都是女兒受了委屈,他們一家卻又對江弦敢怒不敢言,氣的朱母醒來以後,一巴掌拍醒熟睡的朱父,怒斥朱父無用。


    直到這段日子,《少林寺》終於在電影院播出。


    剛拿了百花影後的朱琳,因為白無瑕這個角色,又一次進入大眾的視野。


    《少林寺》這電影朱母當然看了,不光她看了,她們一家都去看了。


    那是朱琳好不容易搞來的票,當然不能給別人。


    電影裏白無瑕的表現,簡直就讓朱母感到驚奇。


    那明如秋水的杏眼,那純如銀鈴的笑聲,那晶瑩如玉的麵龐,那獨特的美麗和氣質


    這真的和我家的傻大丫頭是同一個人?


    更關鍵的是,隨著《少林寺》的熱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論白無瑕這個角色。


    要知道,在另一時空,《少林寺》中的牧羊女白無瑕的演員丁嵐在影片上映後迅速走紅,成為當時無數人心中的夢中情人。


    因為牧羊女白無瑕給了這時候的觀眾一種打破傳統定義的驚豔印象。


    她給當時觀眾的驚豔印象應該屬於排山倒海式的,影片裏白無瑕的一顰一笑,一招一式,無不讓人傾倒。


    觀眾習慣了銀幕上的美人,向來都是安靜、雅致、甚至是弱不禁風,而白無瑕完全給了他們一種顛覆概念性的美的體驗。


    而朱琳詮釋的白無瑕,絲毫不遜色於丁嵐,她手持牧羊鞭,往那一站,那叫一個活潑靈動,天真爛漫,又漂亮又有身手。


    在影片最後,覺遠拒絕了白無瑕的情意,選擇成為僧人的時候,很多觀眾的心裏都充滿了遺憾。


    那一刻,電影院中無比寂靜,人人都在感傷,腦袋裏全都是牧羊女白無瑕唱的那首《牧羊曲》。


    “莫道女兒嬌,無瑕有奇巧,冬去春來十六載,黃花正年少”


    正是因為熒屏上朱琳這樣的表現,朱母這些日子的擔憂又都煙消雲散。


    你江弦是優秀。


    我閨女就差了?


    電視台那邊又傳來消息。


    說京城電視台裏有人看到《理解萬歲》在吉林電視台播出以後,立刻派人前往長春轉錄了這場報告,並在京城電視台連播了三次《理解萬歲》。


    廣電那邊的領導也收看了《理解萬歲》的電視錄像。


    看完以後,立刻決定把京城電視台的錄像帶調來,11月9日在央視首次播出,並且連播三次。


    如果反響夠好,將來很有可能再在全國的二十幾家省市電視台相繼播出。


    朱琳聽了以後,登時傻眼。


    “那你豈不是電影、電視全豐收?”


    的確如朱琳所說。


    如今,各大院線最炙手可熱的影片,就是江弦編寫的《少林寺》。


    而電視上要是再熱播起《理解萬歲》的講演錄像。


    那江弦可真是一個人就霸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整個影視生活。


    這還不算完,新華社那邊吳克魯又給江弦傳來消息,說上麵有領導聽了《理解萬歲》以後,想邀請江弦繼續到全國各地演講。


    江弦當然是拒絕。


    “我又不是個體戶報告團!”


    “我一寫的,到處跑什麽?”


    “說出去人家還以為我去推銷書。”


    他不答應,人家又很為難,覺得《理解萬歲》這個題材這麽好,要是不被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都聽到,也太可惜了。


    “這樣吧,我給你們一主意。”


    江弦說,“我找幾個人,組成一個非常精幹的報告團,我請他們來替我去全國各地講,如何?”


    “替你去?”


    吳克魯斟酌著這件事情。


    江弦也是真的考慮過,他肯定不可能答應上麵領導,沒日沒夜的在外麵什麽也不做,就上全國各地講《理解萬歲》。


    但是《理解萬歲》這麽好一個題材,他寫都寫了,不用好就可惜了。


    這麽個辦法,也算是他覺得兩邊條件都能夠滿足的辦法。


    但也有個關鍵問題,找的這個替他講的人得靠譜,不能講著講著亂講起來,最後出了事情,這責任難免要找到江弦的頭上。


    “.”


    蔡朝東在軍區文化部任職,收到消息以後,非常高興的坐著火車來到京城。


    最近這段時間,他們前線許多戰士都聽說了《理解萬歲》這場報告。


    起因是不少戰士收到了一些大學生的慰問來信,上麵寫了一些關心戰士們生活的話。


    戰士們從這些信裏,陸續知道了有一場報告在京城很火,講的就是他們的喜怒哀樂。


    後來就有戰士收到、買到了新華出版社出版的《理解萬歲》單行本。


    看了上麵的內容以後,他們激動不已,熱淚盈眶。


    那些藏在心底的小訴求、小委屈。


    終於有個人替他們說出來了。


    蔡朝東作為文化部的一員,也很關注戰士們的生活,對於戰士們的一些鬱悶,他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好在看過《理解萬歲》以後,他心底那些積攢的不舒服,就像是打開了閘口一樣,全都宣泄了出去,留下的隻有感動。


    而就在前幾天,上級通知他,有一條來自京城的調任,有一項任務要交給他。


    蔡朝東還有點懵。


    怎麽忽然就有調任了?


    不過聽到是任務,他不敢怠慢,趕忙從昆明坐上火車一路北上。


    抵達京城以後,才知道,這次調他過來,是想讓他來代替江弦,繼續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理解萬歲》的講演。


    蔡朝東隻覺得一陣不可思議。


    代替江弦講演《理解萬歲》?


    這事兒怎麽聽著跟做夢一樣。


    “怎麽會找到我?”


    “是江弦同誌選的你,他說在前線見過你幾次,覺得你口才很好,加上又有前線作戰經驗,感情融入的會比較快。”


    之所以選擇蔡朝東,也是江弦的無奈之舉。


    除了原作者本人,他真挺擔心《理解萬歲》砸在其他人的手上。


    反正《理解萬歲》的風頭已經讓他出了個差不多。


    現在就把它重新還給原作者好了。


    江弦算不上有多高尚。


    作為一個重生者,他有福利肯定是先給自己著想。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理解萬歲》放在他手上已經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為了不埋沒這篇作品,他寧願再以這樣的方式,再把它還給蔡朝東。


    他還挺尊敬蔡朝東的。


    在另一時空,大概90年代,蔡朝東曾經被調任過一個貧困縣裏任職縣長。


    他在縣裏抓經濟辦企業,搞得紅紅火火,後來調離縣裏的時候,竟然出現了萬民十裏相送好縣長的感人場麵。


    百姓萬人十裏相送,依依不舍。


    江弦完全相信,這是蔡朝東真的把服務做到了人民的心坎兒裏頭。


    “真的讓我來?”


    蔡朝東完全沒想到,江弦會推薦自己來講《理解萬歲》的內容。


    就像是迪廳、酒吧永遠都想不到,幹掉自己的居然會是公交車。


    “不行不行,我沒這個能力。”他本能的推辭。


    江弦馬上給他通個電話過來。


    “朝東同誌,你要想一想,我是讓你替前線的將士們講講心中的哀愁,這樣的理由,你也能拒絕麽?”


    “我”


    蔡朝東馬上猶豫。


    魯迅先生的名言精辟: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


    譬如,讓蔡朝東替自己去做報告,他一定會不同意;但若是換個說法,讓他明白這不是為了江弦也不是為他自己,而是為前線將士,他就會覺得這是調和的,願意去了。


    報告團組建的很快,說是一個團,其實也就是江弦和蔡朝東。


    蔡朝東看了江弦的錄像,自己試著講了幾次,又給江弦和新華社的人內部講了幾次,效果很好,很快就有了幾分江弦當初的那種感覺。


    把這攤子事兒交給蔡朝東,江弦迴歸到《最後一個匈奴》的寫作上。


    《延河》那邊時不時就給他寫信,有時候是陳忠實,有時候是路遙,有時候是賈平凹。


    三駕馬車輪番關心真讓江弦有些吃不消。


    他也知道,這是人家怕他把約稿的事兒給忘了,明裏暗裏的提醒。


    江弦不拖著,耗費這麽久的時間,《最後一個匈奴》已經完成的差不多。


    在一個陽光充沛的午後,他帶著一遝厚厚的稿子騎著自行車出了門,上郵電局去寄稿子。


    寫作品這麽多年,大部分時候江弦的稿子都是他送到編輯部,或是別人幫他轉交給編輯部,自己投稿的次數不多,都是給《收獲》。


    這一次,卻是給《延河》。


    郵電局的工作人員看著這切糕一樣厚的稿子,人都傻了。


    “這麽厚?你難道是寫了什麽文學作品?”


    “嗯。”江弦並不否認,“試著投投稿子。”


    “喲,了不起!”


    “沒什麽,一點愛好。”


    對方打開話匣子,笑道:“我平時也愛好寫作,也投過稿,雖然沒寫過你這麽長的,不過我在《醜小鴨》上過過一篇稿子.”


    江弦一聞就清楚,這絕對是個逼王。


    但他相當配合,豎起大拇指恭維。


    “厲害,厲害。”


    對方臉上立刻露出幾分矜持的笑容,那笑容裏麵藏著幾分驕傲。


    他擺擺手,收好信件。


    “有機會一起交流。


    對了,你留個名字。”


    “我叫江弦。”


    “哪個江?”


    “水工江。”


    “哪個弦?”


    “弓玄弦。”


    “.”


    吧嗒。


    工作人員鋼筆一下子掉在桌上,抬頭再看一眼江弦,目光興奮中帶著幾分期待。


    “江弦?你、你是那作家?”


    “.”


    “就是寫《花環》《紅高粱》的那個。”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我,但是《花環》和《紅高粱》倒的確是我發表的。”江弦露出一個矜持的笑,那笑一如剛才對方臉上模樣。


    “我是您的讀者!”


    對方撓一撓頭,站起身,一臉亢奮。


    再一想,自己剛才在人江弦麵前耍大刀。


    哎呀,尷尬尷尬。


    他老臉一紅。


    不過這點小情緒很快被喜悅取代。


    不提了不提了。


    反正他臉皮厚。


    人江弦肯定也懶得搭理。


    “您能給我簽個名麽?”


    “成,沒問題。”


    江弦刷刷給他寫了一個,這才告辭。


    對方一通感謝,美滋滋的收好簽名,迴想著與江弦同誌的這次邂逅,真是美妙


    對了。


    他猛地想起。


    這迴江弦過來可是投稿。


    這豈不是說。


    這位作家下部巨著馬上問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78合成係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好想吃薯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想吃薯片並收藏1978合成係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