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四十四條。
院子裏趙振開、薑世偉、史鐵生、陳皚鴿人很多、很擁擠。
《今天》停刊,他們就玩兒個花招,成立了個文學研究會,刊物也變成文學研究會的文學資料。
“我們今天來討論《許三觀賣血記》這篇。”趙振開說,“你們都看過這篇了麽?”
查海英非常積極的舉起手,“我已經看過了,這絕對是一篇很好的,江弦寫這篇文章寫的就像在做衣裳,隻用特別少的材料,就裁出了一件特別合身的衣服,這件衣服穿在身上又特別的飽滿。”
史鐵生也很熱情,緊接著就說:“江弦這篇寫的經緯分明,經線是許三觀的十一次賣血,這條經線讓故事清晰,但是的緯線比這十一次賣血的經線還要重要,這個緯線寫的就是親情,是最樸素的生活。”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和江弦以前的文章不同。”
薑世偉分享道:“他以前寫恨不得什麽都寫進去,恨不得每個段落都特別出彩,總體看下來就像是熱帶雨林,特別繁密,但這篇文章有點像”
他思索了一陣兒,馬上展現出他寫詩時意象選擇獨特的特點。
“就像秋天的田野!”
眾人一聽,紛紛覺得這個意象美妙。
秋天的田野是什麽樣子呢?樹掉光了葉子,特別疏朗,天空特別晴朗,枝幹特別清晰,基本上沒有特別多的旁枝。
可不就是這篇《許三觀賣血記》了?
李陀坐在椅子上,翻了翻書頁,一邊說一邊往下想。
“我當時看到許三觀這個名字的時候,就覺得‘三觀’這個名字很有講究,‘三觀’是一個境界,叫作立三觀、破三惑、成三德。
三觀即空、假、中,意思就是:世界一切皆空,一切皆假,一切都在其中。
但我覺得江弦是把三觀這樣一個含義倒了過來,他是讓我們看許三觀在俗世裏頭,在他不知道空、假、中的前提下所維護的一種樸素的自尊。”
李陀講的很深,聽懂的人不多。
趙振開眼前一亮,“一切空、一切假、一切都是虛幻,對許三觀而言,隻有樸素的本分,隻有自尊和尊嚴。
許三觀追求的是平等,但實際上,一切都不可能平等.”
趙振開越想越覺得精妙,越想越覺得佩服。
“不愧是江弦啊,哪怕條理這麽明朗的一篇文章,背後竟然都藏著他這樣多的巧思!”
詩人楊煉作為理事之一,快速把討論的內容記述下來,“我覺得我們今天的討論內容可以寫成一篇評論文章,你們同意麽?”
編輯部其他人表示沒什麽意見。
楊煉便確定下來,待到討論會結束,眾人解散,他迴到家裏坐在桌前,將討論內容的筆記展開。
稍作思索,便靈感豐沛揮筆從容
——《生活中樸素的平等——讀‘許三觀賣血記’有感》,今天文學研究會。
一篇評論,洋洋灑灑,一揮而就。
楊煉甚至想好給它排在這一期最後的位置。
不過他並不知道,這就將是《今天》編輯部所編輯的最後一期文學資料,巧合之下,這篇文學評論恰恰成為《今天》雜誌的“墓誌銘”。
沙灘北街2號。
《人民文學》編輯部又忙活起了一年一度的全國優秀評選活動。
“今年冒出來的好真不少啊。”
“有哪幾部熱門麽?”
“徐懷中的這篇《西線軼事》、張賢亮的《靈與肉》、陳建功的《丹鳳眼》.都深受讀者們的追捧。”
嚐鼎一臠,一葉知秋,從評選就能看出,今年的文化界宛若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了大量新人、新,這令編輯們振奮異常。
我們的文學在走向繁榮!
“今年江弦沒發短篇?”
“發了,《京城文學》幫他申報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參評,不過票數沒有《靈與肉》《丹鳳眼》那麽高,《西線軼事》今年應該是要砍倒一片了。”
《西線軼事》是今年的一部大熱,由軍旅作家徐懷中創作。
作家們終於將反思的目光,放到了軍旅這個敏感的區域,徐懷中一改以往軍事題材的老路子,不寫捷報頻傳,反而寫戰士們的生活,加以反思,再外加環境的影響
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終於促成這篇的大熱。
“這小子今年終於能給其他作家一點機會了。”有編輯感歎。
江弦年年都能憋個第一出來,去年更是一個人拿三個獎,拿獎拿得手都快軟。
而且每年都還是頂著《京城文學》的名義拿下第一,讓他們主辦方《人民文學》很沒麵子。
今年總算是沒了這個大魔王的陰影。
“也就是沒長篇獎,不然他怎麽可能不拿”角落裏不知誰幽幽說了一聲。
大家集體沉默。
他們自然知道,江弦今年的寫作重心一直都在長篇上,就光一篇《許三觀賣血記》,絕對是今年12月份的重頭戲了。
《許三觀賣血記》沒有不火的道理,畢竟他們《人民文學》給江弦的待遇是前所未有的。
做個比較就能看的出來。
《西線軼事》最初是一篇六萬字的中篇,但是因為《人民文學》隻登短篇幅,徐懷中隻好將中一部分情節抽離,重新整理稿件,變成了三萬五千字左右的短篇,這才有機會發表。
後來抽離的情節又由他改寫成了短篇《阮氏丁香》,作為《西線軼事》的姊妹篇,發表於《十月》。
“讀者的評票又送來了?”
見男編輯梁烜又扛著幾麻袋上來,眾編輯趕忙過去搭手。
“評票?”
梁烜擦了把汗,“這是讀者給《許三觀賣血記》寫的信,都快趕上評選票那麽多了,下頭還有好幾麻袋呢,我都快成力巴了。”
“這才發出去多久,就已經有反饋了?”一名年輕女編輯吃了一驚。
“這次這麽大力度推出一篇,要真沒反饋可就有大問題了。”
有人調侃,“剛才還說沒法評比,這不就有比的了,才剛刊發這麽幾天就收到這麽多信,要是換成評選票,這麽一投,恐怕《西線軼事》都得被壓下去。”
王扶作為《許三觀賣血記》的責編,見手下文章這樣受歡迎,自然是麵露喜色。
她拆開幾封讀者寫給編輯部的信,有幾封信裏送了幾張糧票,讓王扶印象最深的是一封來自河南的信件。
讀者語句真摯的講了自己的故事,說自己就是許三觀本人,這個故事就是他的故事,包括賣血之前先喝八大碗水,喝的膀胱都要炸了才賣,這樣能讓血淡一點,能稀釋開血液。
[我不怕賣血,也不怕死,我隻怕再也沒有能力去為家裏抵禦風雨了。]
王扶唏噓不已。
江弦的這篇文章,是真的寫到了人民的心坎兒裏頭!
“我今天收稿子,還收著了《許三觀賣血記》的文學評論。”有編輯說。
“這麽快就有人些評論了?”
“我也收著了,還有些是老評論家的投稿呢。”
編輯部裏喜氣洋洋,王扶也滿臉激動。
以她豐富的工作經驗,自然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
《許三觀賣血記》,成了!
院子裏趙振開、薑世偉、史鐵生、陳皚鴿人很多、很擁擠。
《今天》停刊,他們就玩兒個花招,成立了個文學研究會,刊物也變成文學研究會的文學資料。
“我們今天來討論《許三觀賣血記》這篇。”趙振開說,“你們都看過這篇了麽?”
查海英非常積極的舉起手,“我已經看過了,這絕對是一篇很好的,江弦寫這篇文章寫的就像在做衣裳,隻用特別少的材料,就裁出了一件特別合身的衣服,這件衣服穿在身上又特別的飽滿。”
史鐵生也很熱情,緊接著就說:“江弦這篇寫的經緯分明,經線是許三觀的十一次賣血,這條經線讓故事清晰,但是的緯線比這十一次賣血的經線還要重要,這個緯線寫的就是親情,是最樸素的生活。”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和江弦以前的文章不同。”
薑世偉分享道:“他以前寫恨不得什麽都寫進去,恨不得每個段落都特別出彩,總體看下來就像是熱帶雨林,特別繁密,但這篇文章有點像”
他思索了一陣兒,馬上展現出他寫詩時意象選擇獨特的特點。
“就像秋天的田野!”
眾人一聽,紛紛覺得這個意象美妙。
秋天的田野是什麽樣子呢?樹掉光了葉子,特別疏朗,天空特別晴朗,枝幹特別清晰,基本上沒有特別多的旁枝。
可不就是這篇《許三觀賣血記》了?
李陀坐在椅子上,翻了翻書頁,一邊說一邊往下想。
“我當時看到許三觀這個名字的時候,就覺得‘三觀’這個名字很有講究,‘三觀’是一個境界,叫作立三觀、破三惑、成三德。
三觀即空、假、中,意思就是:世界一切皆空,一切皆假,一切都在其中。
但我覺得江弦是把三觀這樣一個含義倒了過來,他是讓我們看許三觀在俗世裏頭,在他不知道空、假、中的前提下所維護的一種樸素的自尊。”
李陀講的很深,聽懂的人不多。
趙振開眼前一亮,“一切空、一切假、一切都是虛幻,對許三觀而言,隻有樸素的本分,隻有自尊和尊嚴。
許三觀追求的是平等,但實際上,一切都不可能平等.”
趙振開越想越覺得精妙,越想越覺得佩服。
“不愧是江弦啊,哪怕條理這麽明朗的一篇文章,背後竟然都藏著他這樣多的巧思!”
詩人楊煉作為理事之一,快速把討論的內容記述下來,“我覺得我們今天的討論內容可以寫成一篇評論文章,你們同意麽?”
編輯部其他人表示沒什麽意見。
楊煉便確定下來,待到討論會結束,眾人解散,他迴到家裏坐在桌前,將討論內容的筆記展開。
稍作思索,便靈感豐沛揮筆從容
——《生活中樸素的平等——讀‘許三觀賣血記’有感》,今天文學研究會。
一篇評論,洋洋灑灑,一揮而就。
楊煉甚至想好給它排在這一期最後的位置。
不過他並不知道,這就將是《今天》編輯部所編輯的最後一期文學資料,巧合之下,這篇文學評論恰恰成為《今天》雜誌的“墓誌銘”。
沙灘北街2號。
《人民文學》編輯部又忙活起了一年一度的全國優秀評選活動。
“今年冒出來的好真不少啊。”
“有哪幾部熱門麽?”
“徐懷中的這篇《西線軼事》、張賢亮的《靈與肉》、陳建功的《丹鳳眼》.都深受讀者們的追捧。”
嚐鼎一臠,一葉知秋,從評選就能看出,今年的文化界宛若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了大量新人、新,這令編輯們振奮異常。
我們的文學在走向繁榮!
“今年江弦沒發短篇?”
“發了,《京城文學》幫他申報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參評,不過票數沒有《靈與肉》《丹鳳眼》那麽高,《西線軼事》今年應該是要砍倒一片了。”
《西線軼事》是今年的一部大熱,由軍旅作家徐懷中創作。
作家們終於將反思的目光,放到了軍旅這個敏感的區域,徐懷中一改以往軍事題材的老路子,不寫捷報頻傳,反而寫戰士們的生活,加以反思,再外加環境的影響
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終於促成這篇的大熱。
“這小子今年終於能給其他作家一點機會了。”有編輯感歎。
江弦年年都能憋個第一出來,去年更是一個人拿三個獎,拿獎拿得手都快軟。
而且每年都還是頂著《京城文學》的名義拿下第一,讓他們主辦方《人民文學》很沒麵子。
今年總算是沒了這個大魔王的陰影。
“也就是沒長篇獎,不然他怎麽可能不拿”角落裏不知誰幽幽說了一聲。
大家集體沉默。
他們自然知道,江弦今年的寫作重心一直都在長篇上,就光一篇《許三觀賣血記》,絕對是今年12月份的重頭戲了。
《許三觀賣血記》沒有不火的道理,畢竟他們《人民文學》給江弦的待遇是前所未有的。
做個比較就能看的出來。
《西線軼事》最初是一篇六萬字的中篇,但是因為《人民文學》隻登短篇幅,徐懷中隻好將中一部分情節抽離,重新整理稿件,變成了三萬五千字左右的短篇,這才有機會發表。
後來抽離的情節又由他改寫成了短篇《阮氏丁香》,作為《西線軼事》的姊妹篇,發表於《十月》。
“讀者的評票又送來了?”
見男編輯梁烜又扛著幾麻袋上來,眾編輯趕忙過去搭手。
“評票?”
梁烜擦了把汗,“這是讀者給《許三觀賣血記》寫的信,都快趕上評選票那麽多了,下頭還有好幾麻袋呢,我都快成力巴了。”
“這才發出去多久,就已經有反饋了?”一名年輕女編輯吃了一驚。
“這次這麽大力度推出一篇,要真沒反饋可就有大問題了。”
有人調侃,“剛才還說沒法評比,這不就有比的了,才剛刊發這麽幾天就收到這麽多信,要是換成評選票,這麽一投,恐怕《西線軼事》都得被壓下去。”
王扶作為《許三觀賣血記》的責編,見手下文章這樣受歡迎,自然是麵露喜色。
她拆開幾封讀者寫給編輯部的信,有幾封信裏送了幾張糧票,讓王扶印象最深的是一封來自河南的信件。
讀者語句真摯的講了自己的故事,說自己就是許三觀本人,這個故事就是他的故事,包括賣血之前先喝八大碗水,喝的膀胱都要炸了才賣,這樣能讓血淡一點,能稀釋開血液。
[我不怕賣血,也不怕死,我隻怕再也沒有能力去為家裏抵禦風雨了。]
王扶唏噓不已。
江弦的這篇文章,是真的寫到了人民的心坎兒裏頭!
“我今天收稿子,還收著了《許三觀賣血記》的文學評論。”有編輯說。
“這麽快就有人些評論了?”
“我也收著了,還有些是老評論家的投稿呢。”
編輯部裏喜氣洋洋,王扶也滿臉激動。
以她豐富的工作經驗,自然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
《許三觀賣血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