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下班,編輯張洪濤經過徐德霞的工位,看到她桌上還堆著零零碎碎的稿件。


    “怎麽還剩這麽多的稿件沒審?”他詫異的問。


    徐德霞含糊不清的迴了一句,略微敷衍,整個人還是醉心於麵前的文字當中。


    張洪濤還想說些什麽,旁邊兒的編輯吳冬月麵帶笑意止住了他,“別問了,徳霞今天有老餘交代的任務,這部長篇她已經看一天了。”


    “長篇?”


    張洪濤頓感不可思議,兒童文學作品本就鮮有長篇,更別說看了一天都還沒看完的長篇了。


    “不知道寫的怎麽樣。”


    “要是真寫的不錯,那這個作者可夠厲害的,能寫出這麽多萬字的兒童文學。”


    “要說厲害,鄭淵潔才厲害,這個月我又和他約了一篇稿子,這位同誌創作熱情太高了。”


    “他寫的東西有靈氣,這些年少見他這樣的作家,我今兒還去給他送了一趟小讀者們寫的信,又是好幾大麻袋。”


    “這麽多信,也不知道他家裏能不能裝得下。”


    倆人正說話間。


    徐德霞抬起頭來,辦公室的窗戶玻璃閃爍著橘色的光,她眼前隱約還是那一座座金黃色的草房子,當太陽淩空而照時,房頂上金澤閃閃,顯出一派華貴來,美得精致、美得純粹。


    “徳霞,你看完了?”


    張洪濤注意到她的異狀,好奇的問,“這稿子寫的怎麽樣?”


    徐德霞恍惚了那麽幾瞬,才終於迴過神,滿眼感動的說,“寫的真好,不愧是那麽有名的大作家!”


    “有名的大作家?”


    張洪濤和吳冬月都來了興趣,“誰啊?”


    徐德霞沒有第一時間迴答,而是毫不吝嗇的誇獎,“這篇稿子絕對是我見過寫的最好的一篇兒童文學作品了!”


    “別說這種話。”吳冬月及時的糾正。


    張洪濤也點點頭,“就是,怎麽說起話來沒輕沒重的?”


    徐德霞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雖然她很想表達自己對這篇作品的喜愛,但這種說法確實很容易惹來其他人的反感。


    “我覺得絕對能排進咱們《兒童文學》最好的那個檔次裏,這和《邊城》一樣,寫的像一首詩似得,特別美。”


    《邊城》自從今年上映以來,知名度驟然提升,好多人看過電影以後,對這本離開大眾視線許多年的又來了興趣,再一次為大眾所熟知。


    這就是沈從文現象。


    總能在非官方意識形態推動下為大眾所熟知。


    與之相對的叫趙樹理現象,被官方意識形態推向了主流文學中心。


    他們兩人有不同點,也有共同點,都是吹捧者欲之升天,批評者欲之入地,時而紅極一時,時而備受冷落。


    所以聽到這種話,張洪濤和吳冬月同時吃了一驚。


    徐德霞雖然沒說這篇和《邊城》一樣好,但能拿《邊城》來和這篇文章相比,那說明這篇稿子的文學性絕對是十分誇張的。


    別以為《兒童文學》的稿子就不注重文學性了,恰恰相反,《兒童文學》這本雜刊是內容相當深刻的文學雜誌。


    在很長一段時期,它都是一座純文學重鎮,封麵的“適合9至99歲公民閱讀”可不是亂寫,《兒童文學》這本雜刊定位就是青少年的純文學啟蒙雜誌。


    “一開始餘組長還和我商量了下退稿的問題,我們兩個真是太多慮了。”徐德霞忍不住自嘲道,現在迴想起那一幕,實在是有點可笑。


    張洪濤已經翻起了這篇稿子,一直找到第一頁,終於看到書名和作者:


    草房子,江弦。


    “江弦同誌寫的?”張洪濤驚唿出聲,他本人就是個江弦的書迷。


    不過此刻想到江弦寫過的那些文章,再想到他們《兒童文學》麵向的讀者。


    “江弦同誌寫的東西,恐怕不適合咱們《兒童文學》的讀者吧。”


    他說出他的顧慮。


    “寫的是很美好的故事。”徐德霞連忙解釋,“他寫的是一座小學的事,裏麵寫了好幾個小孩子,每一個都寫的特別好。”


    這些角色裏,徐德霞尤其喜歡紙月這個小姑娘。


    紙月是從板倉小學轉學過來的,學習好,還十分幹淨,和其他小孩相比,就像是一朵青蓮。


    當桑桑的母親嗬斥桑桑:你看看人家紙月,渾身上下這麽幹淨,你看伱那雙手,剁下來狗都不聞。


    這時候桑桑和紙月都慌忙把手藏到身後。


    桑桑藏住的是一雙滿是汙垢的黑乎乎的手,紙月藏住的是一雙白淨的細嫩如筍的手。


    在裏,桑桑和紙月有著懵懵懂懂的美好感情,紙月這個小女孩身上也藏著一個個的謎團。


    比如紙月為什麽要從板倉小學轉到油麻地小學來讀書。


    要知道紙月每天來油麻地小學上下學,都要走六公裏的路。


    後來才知道,紙月每天上下學都被一幫小孩兒欺負,她外婆又保護不了她。


    這就又牽扯出另一個謎團,紙月為什麽和外婆兩人相依為命。


    原因是她的媽媽在她出生一個月後就投水自盡了,大家又不知道她爸爸是誰。


    那她爸爸是誰?


    江弦並未直接寫明,但徐德霞隱約覺得,紙月父親應該是浸月寺的慧思和尚。


    裏多處鋪墊,而且故事的最後,紙月的外婆去世以後,紙月失蹤了,慧思和尚也失蹤了,人們聽說消息,說在江南看見了他們。


    張洪濤聽徐德霞講了紙月這個小女孩以後,確定的說,“這確實是江弦愛寫的東西,這裏麵有他寫作的特點。”


    徐德霞和吳冬月同時不明所以的看向他。


    張洪濤喝口茶水,擺出高人姿態,點破其中關鍵,“紙月這個女孩身上有翠翠的影子,她和翠翠一樣,都是父親身份不明,母親早早去世。


    江弦同誌受沈從文影響很深,他那篇《芙蓉鎮》裏就有《邊城》的味道了,這一次肯定又是想在裏融入翠翠這個形象。”


    噝。


    徐德霞眼前一亮,“有道理!”


    吳冬月也點點頭,一陣佩服,“可以啊老張,你對江弦同誌的作品挺有研究,吃的很透!”


    江弦不知道有人在做閱讀理解,不然一定會誇他兩句。


    他剛和朱琳從電影院出來,看的《廬山戀》,和出來的無數觀眾一樣,談論著張瑜那蜻蜓點水的一吻。


    “聽說現在很多人都在模仿這一吻。”


    “我看倒沒什麽稀罕的。”江弦麵露不屑,“記得那年雪夜.”


    聽他講起糗事,朱琳“撲哧”一笑,小臉霎時間變紅,“別說了、別說了”


    江弦說的自然是魏染胡同的那一夜:陛下沒羞沒臊的偷親了他一口,他被占了個大便宜,難受了整整一晚上。


    那一吻,簡直和《廬山戀》中“震驚中國第一吻”完全吻合。


    女同誌的俏皮,男同誌的錯愕。


    以前看過一節目,是朱琳和《廬山戀》男演員郭凱敏主持,朱琳在節目裏說,看了《廬山戀》以後才知道怎麽戀愛。


    嗯,這一世還沒看過《廬山戀》呢,江弦就已經給她調教好了,還無師自通了蜻蜓點水那一吻。


    迴到虎坊路15號。


    “嘿,那位同誌,站住!”


    倆人還沒進樓道,就聽著有人喊了一聲。


    江弦迴過頭看了一眼,好幾個人,年紀看著都不小,不像頑主。


    他眉頭皺起。


    怎麽的啊?工人民兵巡邏隊跑家門口抓人了?多虧他和朱琳這會兒是合法夫妻。


    領頭的一大媽過來,仔細瞅了江弦一眼,“對!就是他!”


    “你們幾位有事兒麽?”江弦大概能看出,這群人至少不是來茬兒架的,要是茬兒架,剛才那大媽說的就是:對!就是這孫賊!


    “你就是江弦同誌吧?”為首的一位老同誌笑嗬嗬的打個招唿,遞出隻手,“我們是央視電視劇部的,剛搬來這兒不久。”


    “噢,裝墊兒台的。”江弦瞥了他們幾眼,沒覺得奇怪。


    以前就說過,虎坊路15號這一幢樓被“裝墊兒台”占了,一幢樓全都是“裝墊兒台”的單位宿舍,要麽就是“裝墊兒台”的辦公室。


    話說前兩年還沒“裝墊兒台”呢,是1978年5月京城電視台改名成了“中央電視台”。


    為首的老同誌自我介紹了一下,他叫藺興漢,是央視電視劇部的主任。


    “同誌,你們找我愛人有什麽事情麽?”朱琳在旁邊兒問了一句。


    藺興漢笑了笑,麵露不好意思之色,慢慢講說:


    “咱們國內的電視劇行業雖然誕生已久,不過說句實話,一切都才剛剛起步,我們看了很多國外的作品《加裏森敢死隊》《血疑》,不過放眼我們國內的電視劇事業,電視劇這種文化樣式仿佛還是一片空白。


    今年廣電下了狠心,一定要發展好電視劇事業,補充上這塊兒空白,我們電視劇部這才被組織出來。


    剛過來沒幾天,也是聽鄰居們說,原來大作家江弦也住在這一幢樓裏,這也算是緣分一場,聽說您寫的不錯,電影文學劇本也寫的不錯,我們就想著過來問問,能不能請您幫忙給寫個電視劇劇本。”


    “.”


    江弦反應過來,合著是來“化緣”來了。


    這倒也算是這幫電視劇工作者的一大特色。


    中國電視劇行業的特點就是特別窮,窮到什麽程度呢?


    很多人都知道,1958年國內錄製了第一個電視劇《一口菜餅子》。


    但是很少有人看過,因為這部電視劇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


    當時太窮了,窮的沒什麽錄播設備,所以這電視劇是直播,在電視台播一次,演員們就得在演播室裏演上一遍。


    “你們今天來的也太倉促了。”


    江弦沉吟片刻,迴答道:“這事兒啥跟啥我都沒弄清呢,你們看今兒也不早了,要不你們明天來我家咱們詳細說說,完事兒我再考慮考慮,和我愛人一塊兒好好商量商量。”


    朱琳一聽,心裏小小得意了下。


    藺興漢也覺得有道理,點點頭,“我們今天來的有點冒昧,我們也是真的太缺電視劇劇本,您多見諒。”


    “理解、理解。”


    江弦和他們寒暄幾句,領著朱琳一塊兒迴家了。


    開開空調,他往椅子上一坐,朱琳拎著雙拖鞋過來,蹲下身給他脫運動鞋。


    “江弦,我怎麽覺著你不大樂意給他們寫呢?”


    “喲,被你發現了。”


    朱琳抿抿嘴唇,抬頭看他一眼,“我還能不知道你。”


    “也不是不樂意寫,主要吧,他們這單位太窮了。”江弦無奈的說。


    別說這個央視電視劇部了,1983年,他們和中國廣播文工團電視劇團、電視藝術委員會錄製部一塊合並出個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那依舊是個破落單位。


    設備老舊、資金短缺、房屋不足,除了虎坊路15號這幾間辦公室,創作集體、藝術處、導演室都在倉庫裏,外界戲稱他們是“八大處”。


    不過後來,他們就頂著這樣的條件,拍了《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


    江弦這人格局比較大,也不怕他們給不起稿酬,稿酬不稿酬的無所謂,主要怕他們拍一半兒沒錢,撤了,這就白瞎他那麽多感情了。


    或是鬧的跟吳京似的,拍個《流浪地球》不要片酬就算了,半道兒還得考慮要不要再加筆投資。


    一夜無話。


    翌日,江弦就在家擺弄了會兒書法。


    藺興漢和裝墊兒台的人很快又上門了,還給他抱了個大西瓜。


    (在盡量寫了,這幾天手疼,血管都爆出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78合成係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好想吃薯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想吃薯片並收藏1978合成係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