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叔說贏了你一萬塊,心裏不安呐。”
“小意思,不如我們再來賭球,賭這兩個球。”]
“江弦同誌,你寫什麽呢?”王安憶不知何時湊到了江弦身旁。
他不動聲色的把稿子遮遮。
這是他閑來無事,寫著準備拿給《故事會》撈金的新故事。
“安憶同誌,有事麽?”
“你有時間嗎?我想請伱幫我看看這篇意識流的稿子.”王安憶不大好意思道。
江弦接過她手裏的稿子,題目叫《小院瑣記》。
江弦端起杯子喝一口水,哐的放下。
這篇不起眼的,正如它的題目一樣不起眼。
但江弦還真知道它。
不為別的,朱琳演過,而且演的就是這的女主角,桑桑。
拍攝陣容那叫一個豪華,導演田壯壯、謝曉晶、張建亞和崔小芹,攝影組是張藝謀、侯詠、呂樂和張會軍。
為啥這麽牛逼呢?
因為這是田壯壯的畢業作品。
這個陣容,堪稱北影學院78級畢業作業拍攝的“黃金組合”。
就改編自這篇不起眼的。
翌日。
江弦把這份薄薄的稿子遞給王安憶,“我幫你圈了些問題出來。”
對於改稿子這事兒,江弦比寫都熟練,他現在當半個編輯沒有任何問題。
王安憶一看自己那份稿子,眼就有點花。
這是稿子?這不是一幅畫?
再湊近一看,才發現是這張紙帶顏色的麵積,跟素描似得,快把紙張本身的白色給覆蓋住了。
她本身的寫作,就喜歡把字寫的特別小,又特別喜歡在修改途中亂畫符號,手稿本來就難以識別,江弦又加以三種顏色塗抹。
她現在甚至看不清原文。
“這裏為什麽要改?”她努力拿筆尖指出一處,江弦把那裏的“五角錢”圈住,還打了個問號。
“五角錢太多了。”
江弦一臉平淡的解釋:“你這裏寫,貧困代表老薑夫婦兩口子為5角錢吵架,想表達隻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讓兩個人拌嘴,但5角錢分明是一件天大的事兒,5分錢還差不多。”
“.”
王安憶又忿忿不平的問了幾處,江弦總是能說出他的理由。
到後麵都激動的氣都急了,結果江弦忽然來一句,“安憶同誌,你這篇稿子我約定了。”
“啊?”
“你趕快改好,迴頭我幫你發在《京城文藝》上麵。”江弦直接以一種不容反駁的口吻安排好了這件事。
王安憶愣了半天,“你去《京城文藝》當編輯了?”
江弦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他太喜歡讓別人猜了。
他這馬上上任編委了,總得拿點成績出來。
一篇《小園瑣事》,不夠。
沒上課。
他坐18路,往甘家口去了一趟。
阜成路南有幾棟樓,其中幾棟是新x社的宿舍。
手上還提了十個雞蛋,按著聽來的地址,找到一幢樓,上到四樓,敲開門。
開門的是個精神抖擻的老太太,抱著門扇看他一眼。
“我們家不換雞蛋、我們家不換雞蛋。”
“我不是換雞蛋的。”江弦趕緊把門扒住。
這會兒好些個京城郊區的農民,都喜歡拿自家產的雞蛋,挨家挨戶敲門,用雞蛋換糧票。
“我找汪曾祺。”
“汪曾祺?”施鬆卿放他進門兒了。
江弦擱下雞蛋,打量一眼四周,攏共兩間屋子,三十平米大小。
賊擠。
聽說汪曾祺一家五口全住這屋,隻有小屋有個桌子,汪曾祺他女兒上晚班前得睡一覺,汪曾祺就寫不了東西,在外麵急的轉圈,跟隻下蛋雞似的。
“老頭上玉淵潭遛彎兒了,你坐會兒,快迴來了。”施鬆卿說。
施鬆卿是汪曾祺的愛人,是新x社的記者,對外部特稿組,英文賊溜。
倆人正說著話呢,汪曾祺就進來了,看著江弦,兩眼一亮。
“喲,江弦先生!”
“生分了、生分了。”江弦滿臉失望,“以前喊人家江師弟,現在喊人家江弦先生。”
汪曾祺咧著嘴,“這不是確實好久沒見了,你怎麽來了?”
“有個作品集準備出版,我來請你給我寫篇序。”江弦誠摯道。
汪曾祺一聽,小狂那勁兒又上來了,“一篇序有什麽可寫的,不寫。”
“汪曾祺,江弦同誌還給你拿了十個雞蛋。”施鬆卿在一旁呲得。
老頭兒不說話了,“十個雞蛋.那我還是寫一寫吧。”
江弦奔著蹭飯來的,汪曾祺也樂意給他炫耀一波廚藝,當即下廚做飯,家裏沒啥菜,除了雞蛋,就隻有老黃瓜、拉秧的西紅柿、茄子、冬瓜之類。
汪曾祺幹脆拿茄子剁餡兒,包起了餃子。
江弦跟施鬆卿在一旁打下手。
“聽說施鬆卿同誌是管對外報道?”
施鬆卿還沒說話,汪曾祺小狂起來,脖子一梗,“什麽對外報道,就是寫點兒中醫中藥養生的英文特稿,洋鬼子哪看這個。”
施鬆卿瞪他一眼,“你住我們單位房子,還看不起我們單位,你連個房子都沒有,你嘚瑟什麽。”
“.”他嘟囔兩嘴,不說話了,包餃砸。
江弦這會兒接著打聽,“施鬆卿同誌有什麽給海外刊物供稿的渠道麽?”
他這不是空口無憑。
汪曾祺有篇《京城人的遛鳥》,這篇散文怎麽來的?施鬆卿想寫個遛鳥的稿件給國外刊物供稿,她又不懂,就讓汪曾祺給他介紹。
汪曾祺說:什麽破稿子,我不寫。
施鬆卿說:你連個房子都沒有,你牛個屁,不寫你給我滾。
汪曾祺便寫了《京城人的遛鳥》。
“怎麽了,你是想給海外的雜誌社供稿?”施鬆卿好奇起來。
“我有這個想法。”
合成《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可不止給了一份中文譯稿,還給了一份英譯稿,要是不利用一下,也太浪費了。
他學學林語堂先生,稿費掙一份中文的,再掙一份英文的。
和施鬆卿簡單聊了聊此事,老夫婦倆對江弦還會寫英文稿的事兒驚訝不已。
“我那會兒學俄文學不會,我就學英語了。”江弦解釋說,“誰能想到現在英語反而成主流了。”
這頓茄子餡的餃子沒吃成。
老頭兒引以為傲的廚藝砸了鍋,一鍋全是破皮餃子,成了片湯,皮是皮,餡兒是餡兒。
“汪師兄,我還真以為你特會做飯呢。”江弦傻了眼。
“這、這純意外。”汪曾祺臉上掛不住,“我上次吃這茄子餡餃子弄挺好的,肯定是你們擀的皮兒不行。”
“拉倒吧你。”施鬆卿不客氣道,“包餃子包不好,還怪皮兒擀的不行。”
“就是,拉不出屎你能怪地心引力麽。”
“江師弟,你這比喻,哈哈哈。”
仨人隻好就喝了這鍋片兒湯,湯兒倒還挺香。
江弦吸溜吸溜喝完,掏出手絹擦了擦嘴,才露出真正麵目。
“汪師兄,聽說你最近寫了篇。”
“小意思,不如我們再來賭球,賭這兩個球。”]
“江弦同誌,你寫什麽呢?”王安憶不知何時湊到了江弦身旁。
他不動聲色的把稿子遮遮。
這是他閑來無事,寫著準備拿給《故事會》撈金的新故事。
“安憶同誌,有事麽?”
“你有時間嗎?我想請伱幫我看看這篇意識流的稿子.”王安憶不大好意思道。
江弦接過她手裏的稿子,題目叫《小院瑣記》。
江弦端起杯子喝一口水,哐的放下。
這篇不起眼的,正如它的題目一樣不起眼。
但江弦還真知道它。
不為別的,朱琳演過,而且演的就是這的女主角,桑桑。
拍攝陣容那叫一個豪華,導演田壯壯、謝曉晶、張建亞和崔小芹,攝影組是張藝謀、侯詠、呂樂和張會軍。
為啥這麽牛逼呢?
因為這是田壯壯的畢業作品。
這個陣容,堪稱北影學院78級畢業作業拍攝的“黃金組合”。
就改編自這篇不起眼的。
翌日。
江弦把這份薄薄的稿子遞給王安憶,“我幫你圈了些問題出來。”
對於改稿子這事兒,江弦比寫都熟練,他現在當半個編輯沒有任何問題。
王安憶一看自己那份稿子,眼就有點花。
這是稿子?這不是一幅畫?
再湊近一看,才發現是這張紙帶顏色的麵積,跟素描似得,快把紙張本身的白色給覆蓋住了。
她本身的寫作,就喜歡把字寫的特別小,又特別喜歡在修改途中亂畫符號,手稿本來就難以識別,江弦又加以三種顏色塗抹。
她現在甚至看不清原文。
“這裏為什麽要改?”她努力拿筆尖指出一處,江弦把那裏的“五角錢”圈住,還打了個問號。
“五角錢太多了。”
江弦一臉平淡的解釋:“你這裏寫,貧困代表老薑夫婦兩口子為5角錢吵架,想表達隻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讓兩個人拌嘴,但5角錢分明是一件天大的事兒,5分錢還差不多。”
“.”
王安憶又忿忿不平的問了幾處,江弦總是能說出他的理由。
到後麵都激動的氣都急了,結果江弦忽然來一句,“安憶同誌,你這篇稿子我約定了。”
“啊?”
“你趕快改好,迴頭我幫你發在《京城文藝》上麵。”江弦直接以一種不容反駁的口吻安排好了這件事。
王安憶愣了半天,“你去《京城文藝》當編輯了?”
江弦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他太喜歡讓別人猜了。
他這馬上上任編委了,總得拿點成績出來。
一篇《小園瑣事》,不夠。
沒上課。
他坐18路,往甘家口去了一趟。
阜成路南有幾棟樓,其中幾棟是新x社的宿舍。
手上還提了十個雞蛋,按著聽來的地址,找到一幢樓,上到四樓,敲開門。
開門的是個精神抖擻的老太太,抱著門扇看他一眼。
“我們家不換雞蛋、我們家不換雞蛋。”
“我不是換雞蛋的。”江弦趕緊把門扒住。
這會兒好些個京城郊區的農民,都喜歡拿自家產的雞蛋,挨家挨戶敲門,用雞蛋換糧票。
“我找汪曾祺。”
“汪曾祺?”施鬆卿放他進門兒了。
江弦擱下雞蛋,打量一眼四周,攏共兩間屋子,三十平米大小。
賊擠。
聽說汪曾祺一家五口全住這屋,隻有小屋有個桌子,汪曾祺他女兒上晚班前得睡一覺,汪曾祺就寫不了東西,在外麵急的轉圈,跟隻下蛋雞似的。
“老頭上玉淵潭遛彎兒了,你坐會兒,快迴來了。”施鬆卿說。
施鬆卿是汪曾祺的愛人,是新x社的記者,對外部特稿組,英文賊溜。
倆人正說著話呢,汪曾祺就進來了,看著江弦,兩眼一亮。
“喲,江弦先生!”
“生分了、生分了。”江弦滿臉失望,“以前喊人家江師弟,現在喊人家江弦先生。”
汪曾祺咧著嘴,“這不是確實好久沒見了,你怎麽來了?”
“有個作品集準備出版,我來請你給我寫篇序。”江弦誠摯道。
汪曾祺一聽,小狂那勁兒又上來了,“一篇序有什麽可寫的,不寫。”
“汪曾祺,江弦同誌還給你拿了十個雞蛋。”施鬆卿在一旁呲得。
老頭兒不說話了,“十個雞蛋.那我還是寫一寫吧。”
江弦奔著蹭飯來的,汪曾祺也樂意給他炫耀一波廚藝,當即下廚做飯,家裏沒啥菜,除了雞蛋,就隻有老黃瓜、拉秧的西紅柿、茄子、冬瓜之類。
汪曾祺幹脆拿茄子剁餡兒,包起了餃子。
江弦跟施鬆卿在一旁打下手。
“聽說施鬆卿同誌是管對外報道?”
施鬆卿還沒說話,汪曾祺小狂起來,脖子一梗,“什麽對外報道,就是寫點兒中醫中藥養生的英文特稿,洋鬼子哪看這個。”
施鬆卿瞪他一眼,“你住我們單位房子,還看不起我們單位,你連個房子都沒有,你嘚瑟什麽。”
“.”他嘟囔兩嘴,不說話了,包餃砸。
江弦這會兒接著打聽,“施鬆卿同誌有什麽給海外刊物供稿的渠道麽?”
他這不是空口無憑。
汪曾祺有篇《京城人的遛鳥》,這篇散文怎麽來的?施鬆卿想寫個遛鳥的稿件給國外刊物供稿,她又不懂,就讓汪曾祺給他介紹。
汪曾祺說:什麽破稿子,我不寫。
施鬆卿說:你連個房子都沒有,你牛個屁,不寫你給我滾。
汪曾祺便寫了《京城人的遛鳥》。
“怎麽了,你是想給海外的雜誌社供稿?”施鬆卿好奇起來。
“我有這個想法。”
合成《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可不止給了一份中文譯稿,還給了一份英譯稿,要是不利用一下,也太浪費了。
他學學林語堂先生,稿費掙一份中文的,再掙一份英文的。
和施鬆卿簡單聊了聊此事,老夫婦倆對江弦還會寫英文稿的事兒驚訝不已。
“我那會兒學俄文學不會,我就學英語了。”江弦解釋說,“誰能想到現在英語反而成主流了。”
這頓茄子餡的餃子沒吃成。
老頭兒引以為傲的廚藝砸了鍋,一鍋全是破皮餃子,成了片湯,皮是皮,餡兒是餡兒。
“汪師兄,我還真以為你特會做飯呢。”江弦傻了眼。
“這、這純意外。”汪曾祺臉上掛不住,“我上次吃這茄子餡餃子弄挺好的,肯定是你們擀的皮兒不行。”
“拉倒吧你。”施鬆卿不客氣道,“包餃子包不好,還怪皮兒擀的不行。”
“就是,拉不出屎你能怪地心引力麽。”
“江師弟,你這比喻,哈哈哈。”
仨人隻好就喝了這鍋片兒湯,湯兒倒還挺香。
江弦吸溜吸溜喝完,掏出手絹擦了擦嘴,才露出真正麵目。
“汪師兄,聽說你最近寫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