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的同誌姍姍來遲。
就一個人,騎個自行車,上白下藍的“七二式”夏季警服,冬季是套藏藍色。
林汝為拍的《便衣警察》裏穿的就是這套,林汝為也是歌曲“少年壯誌不言愁”的詞作者。
現在警力不多,一個普通鎮,下轄幾十個村莊,人口幾萬不等,往往隻設1或2名公安幹警,也就是50、60年代的公安特派員。
順帶一提,這會兒不存在“鄉”這個行政單位,“鄉”是後頭從“公社”改來的。
“都讓開!”
民警扒開人群走了進來,看見這滿地的狼藉,心中一凜。
“誰在這兒鬧事。”
聞言,革大嬸慘兮兮的抬起頭,看看江弦,又看看瞿經理。
分不清、真的分不清。
“唉,警察同誌,是這樣的...”
江弦歎了口氣,主動上前去主動解釋,民警皺著眉頭聽完:“你為什麽要砸攤子?”
“我害怕挨打,想嚇退他們,同誌,我分寸把握的好,誰也沒傷著,這叫緊急避險,不構成互毆。”
“......”
警察看了他一會兒,又看向瞿經理。
江弦又吹枕頭風:“同誌,他們是尋釁滋事,致使他人財產損失,得定個罪名。”
瞿經理都快心肌梗塞了,總覺著吃了沒文化的虧,民警厲聲問道:“你們是哪個單位的?”
“都啞巴了?”
“說話!”
瞿經理剛才的牛勁兒不見了,縮在最後頭,還是前麵一嘴老實的囁喏著,含糊不清答了一嘴。
“國營飲食店...”
“你們也是機關裏的同誌,政治學習是怎麽進行的?把人家損失賠了,這件事我會匯報給你們領導,等著挨處分吧。”
幾人如喪考妣,《邊城》劇組的人也聞訊趕了過來。
“江老師,你沒事兒吧。”
“聽說有人跟你動手。”
“這兒咋亂成這樣。”
“...”
“伱沒吃虧吧?”朱琳擔心道。
葛尤在旁邊聽著,眼睛都變大一圈。
吃虧?
誰能占得了他便宜啊!
革大嬸聽了江弦的解釋也明白過來,特意過來感謝。
“小江,謝謝、謝謝,今天多虧有你,你要是不在,說不定我這攤子都被這群人收走了。”
“您客氣,都是些雜魚,還不配和我鬥爭。”
江弦兩手叉腰,“小葛,洗照片去。”
......
迴到招待所。
江弦先洗了把臉,平靜下心情,隨後坐在桌前,把鋼筆吸好墨水,歘欻欻寫了起來。
文思如泉湧,真實、客觀、誠摯的描述了事件整個過程。
其實他也不想寫這個,搞這種事,很容易給自個兒惹來麻煩,他又是個怕麻煩的人。
但事情就是那麽的巧,萬一第三序列合成的真是他所猜想的那篇小說,那麽此次事件,便會對那篇小說產生些特殊的影響。
不過既然要搞,就搞個大的,狠狠升華。
一件件捋。
革大嬸沒有營業執照,為什麽要出來擺攤?
升華!升華!升華!
人民群眾對物質利益的合理追求。
瞿經理欺壓革大嬸,屬於什麽性質?
升華!升華!升華!
道德價值的導向問題。
“我就是古希臘掌管輿論的神。”
剛寫完,門被咚咚咚敲響,洗好照片的葛尤拿著照片過來,“江作家,寫好了?”
“寫好了,你幫我檢查檢查。”
葛尤皺著眉頭讀上一遍,“這、這、這行麽這?”
......
cs市芙蓉中路,湖南日報。
報社內,譚毅挺坐在桌前,整理著份前些天他采訪一位“水稻”研究者的稿件。
在去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這位48歲的研究者還作為湖南代表在小組會上發言。
據他所說,他的水稻研究即將取得全麵成功,屆時能有更多的中國人吃飽飯,譚毅挺振奮並激動的期待著那一天。
“小譚,讀者來信。”
“這麽多?我三天也看不完。”譚毅挺苦笑。
“誰讓咱們報紙的讀者熱情呢。”
“是啊。”
湖南日報,省內發行量最大的綜合性大報。
湖南日報這四個字都象征著驕傲,這可是那位老鄉,為他的家鄉湖南親筆寫下的題頭。
譚毅挺將整理好采訪稿件遞交給編輯,迴到自己那裏,饒有興致的將桌上信件一封封拆開。
其中一封信裏掉出的幾張黑白照片,吸引了他的注意。
照片上是:被掀翻一片狼藉的攤子;手足無措的大嬸;市集中,麵露悍色的五人;江邊,被許多人圍著,頭發濕漉漉神色慌張的中年女性...
仔細識別,第二張的大嬸和第四張中的中年女性,長相相同,應該就是同一個人。
“寄這些照片幹嘛?”
這年頭照相可不是件簡單事情,一般人絕不可能舍得將這麽多照片郵給自己。
抱著極大的好奇,譚毅挺拿起信件,看眼標題。
“《個體經營的大門,該如何打開?》”
往下看去,他表情變得愈發沉重起來。
“砰!”
他重重的拍了一把桌子,這動靜立馬惹來很多同事注意。
“怎麽了小譚?”
“王編輯,你看這個。”
譚毅挺將手中的信和照片遞去,很快,王編輯的臉上也浮現出怒不可遏之色。
“太惡劣了,居然會發生這種事情!”
“就是,誰能想到呢?”
“有些人真是無法無天。”
“發生什麽事了?”
“怎麽了老王?”
隨著越來越多同事的好奇,這封信和照片,迅速在編輯部裏傳閱開來,受到極大關注。
事件本身已足夠令人憤慨,在這封信的末尾,撰稿人許非話音一轉。
“改開是大勢所趨,1979年2月,上麵批轉第一個有關發展個體經濟的報告:
‘允許各地可根據市場需要,在取得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同意後,批準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閑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者個體勞動。’
如何取得合法身份,政府部門如何加以引導,至今仍是塊未填補的空白。
在此次事件中,我看到的不隻是革大嬸一個人,還有修理電器、賣煙酒糖茶、做小吃、販售蔬菜水果以及日用品的遊商浮販。
革大嬸,是中國十萬小個體戶的縮影。”
......
“好一個透過現象看本質!”
湖南日報的主編冀堯一下子就站起來了!
他控製不住的激動,唿吸都變得急促,拍案擊節:“我始終強調,我們湖南日報的辦報理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這樣的事件,不正是我們缺少關注的焦點?不正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話題?”
“快去修改,明天我就要見報!”
......
......
......
就一個人,騎個自行車,上白下藍的“七二式”夏季警服,冬季是套藏藍色。
林汝為拍的《便衣警察》裏穿的就是這套,林汝為也是歌曲“少年壯誌不言愁”的詞作者。
現在警力不多,一個普通鎮,下轄幾十個村莊,人口幾萬不等,往往隻設1或2名公安幹警,也就是50、60年代的公安特派員。
順帶一提,這會兒不存在“鄉”這個行政單位,“鄉”是後頭從“公社”改來的。
“都讓開!”
民警扒開人群走了進來,看見這滿地的狼藉,心中一凜。
“誰在這兒鬧事。”
聞言,革大嬸慘兮兮的抬起頭,看看江弦,又看看瞿經理。
分不清、真的分不清。
“唉,警察同誌,是這樣的...”
江弦歎了口氣,主動上前去主動解釋,民警皺著眉頭聽完:“你為什麽要砸攤子?”
“我害怕挨打,想嚇退他們,同誌,我分寸把握的好,誰也沒傷著,這叫緊急避險,不構成互毆。”
“......”
警察看了他一會兒,又看向瞿經理。
江弦又吹枕頭風:“同誌,他們是尋釁滋事,致使他人財產損失,得定個罪名。”
瞿經理都快心肌梗塞了,總覺著吃了沒文化的虧,民警厲聲問道:“你們是哪個單位的?”
“都啞巴了?”
“說話!”
瞿經理剛才的牛勁兒不見了,縮在最後頭,還是前麵一嘴老實的囁喏著,含糊不清答了一嘴。
“國營飲食店...”
“你們也是機關裏的同誌,政治學習是怎麽進行的?把人家損失賠了,這件事我會匯報給你們領導,等著挨處分吧。”
幾人如喪考妣,《邊城》劇組的人也聞訊趕了過來。
“江老師,你沒事兒吧。”
“聽說有人跟你動手。”
“這兒咋亂成這樣。”
“...”
“伱沒吃虧吧?”朱琳擔心道。
葛尤在旁邊聽著,眼睛都變大一圈。
吃虧?
誰能占得了他便宜啊!
革大嬸聽了江弦的解釋也明白過來,特意過來感謝。
“小江,謝謝、謝謝,今天多虧有你,你要是不在,說不定我這攤子都被這群人收走了。”
“您客氣,都是些雜魚,還不配和我鬥爭。”
江弦兩手叉腰,“小葛,洗照片去。”
......
迴到招待所。
江弦先洗了把臉,平靜下心情,隨後坐在桌前,把鋼筆吸好墨水,歘欻欻寫了起來。
文思如泉湧,真實、客觀、誠摯的描述了事件整個過程。
其實他也不想寫這個,搞這種事,很容易給自個兒惹來麻煩,他又是個怕麻煩的人。
但事情就是那麽的巧,萬一第三序列合成的真是他所猜想的那篇小說,那麽此次事件,便會對那篇小說產生些特殊的影響。
不過既然要搞,就搞個大的,狠狠升華。
一件件捋。
革大嬸沒有營業執照,為什麽要出來擺攤?
升華!升華!升華!
人民群眾對物質利益的合理追求。
瞿經理欺壓革大嬸,屬於什麽性質?
升華!升華!升華!
道德價值的導向問題。
“我就是古希臘掌管輿論的神。”
剛寫完,門被咚咚咚敲響,洗好照片的葛尤拿著照片過來,“江作家,寫好了?”
“寫好了,你幫我檢查檢查。”
葛尤皺著眉頭讀上一遍,“這、這、這行麽這?”
......
cs市芙蓉中路,湖南日報。
報社內,譚毅挺坐在桌前,整理著份前些天他采訪一位“水稻”研究者的稿件。
在去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這位48歲的研究者還作為湖南代表在小組會上發言。
據他所說,他的水稻研究即將取得全麵成功,屆時能有更多的中國人吃飽飯,譚毅挺振奮並激動的期待著那一天。
“小譚,讀者來信。”
“這麽多?我三天也看不完。”譚毅挺苦笑。
“誰讓咱們報紙的讀者熱情呢。”
“是啊。”
湖南日報,省內發行量最大的綜合性大報。
湖南日報這四個字都象征著驕傲,這可是那位老鄉,為他的家鄉湖南親筆寫下的題頭。
譚毅挺將整理好采訪稿件遞交給編輯,迴到自己那裏,饒有興致的將桌上信件一封封拆開。
其中一封信裏掉出的幾張黑白照片,吸引了他的注意。
照片上是:被掀翻一片狼藉的攤子;手足無措的大嬸;市集中,麵露悍色的五人;江邊,被許多人圍著,頭發濕漉漉神色慌張的中年女性...
仔細識別,第二張的大嬸和第四張中的中年女性,長相相同,應該就是同一個人。
“寄這些照片幹嘛?”
這年頭照相可不是件簡單事情,一般人絕不可能舍得將這麽多照片郵給自己。
抱著極大的好奇,譚毅挺拿起信件,看眼標題。
“《個體經營的大門,該如何打開?》”
往下看去,他表情變得愈發沉重起來。
“砰!”
他重重的拍了一把桌子,這動靜立馬惹來很多同事注意。
“怎麽了小譚?”
“王編輯,你看這個。”
譚毅挺將手中的信和照片遞去,很快,王編輯的臉上也浮現出怒不可遏之色。
“太惡劣了,居然會發生這種事情!”
“就是,誰能想到呢?”
“有些人真是無法無天。”
“發生什麽事了?”
“怎麽了老王?”
隨著越來越多同事的好奇,這封信和照片,迅速在編輯部裏傳閱開來,受到極大關注。
事件本身已足夠令人憤慨,在這封信的末尾,撰稿人許非話音一轉。
“改開是大勢所趨,1979年2月,上麵批轉第一個有關發展個體經濟的報告:
‘允許各地可根據市場需要,在取得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同意後,批準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閑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者個體勞動。’
如何取得合法身份,政府部門如何加以引導,至今仍是塊未填補的空白。
在此次事件中,我看到的不隻是革大嬸一個人,還有修理電器、賣煙酒糖茶、做小吃、販售蔬菜水果以及日用品的遊商浮販。
革大嬸,是中國十萬小個體戶的縮影。”
......
“好一個透過現象看本質!”
湖南日報的主編冀堯一下子就站起來了!
他控製不住的激動,唿吸都變得急促,拍案擊節:“我始終強調,我們湖南日報的辦報理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這樣的事件,不正是我們缺少關注的焦點?不正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話題?”
“快去修改,明天我就要見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