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前身是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第一所與第二所。
首任所長:郭末若。
這算個破落單位,奶奶不疼,爺爺不愛,上級部門社科院更是窮的一批,研究生校舍都建不起。
研究所地兒賊偏,都跑四環去了,嚴格意義上講,這兒都不算京城裏了。
江弦費勁巴拉過去,條絨麵的五眼兒棉鞋都踏濕了,涼氣兒直從腳心往上冒。
好在研究所門口兒一早就有人候著,是個戴眼鏡的老頭兒。
“江弦同誌?”
“胡老師您好,朱教授讓我過來。”江弦客客氣氣握了握手。
這人叫胡厚宣,甲骨文的研究專家。
早期甲骨學領域有“甲骨四堂”之說,即: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董作賓,號彥堂;郭末若,號鼎堂。
後來在“四堂”之外又額外添了“一宣”,說的就是這位胡厚宣。
他領著江弦進去。
“聽朱教授講,你還是位作家?”
“就在《京城文藝》發了篇小文章。”
“厲害厲害。”胡厚宣頗為佩服的點點頭。
“胡老師,咱們曆史研究所,有自己的期刊沒?”江弦打聽。
“所長說今年打算辦一個。”
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國大大小小的單位都開始搞雜誌,不單單是為了促進紙媒發達,當時單位搞雜誌能享受補貼。
這種亂象很快蔓延開,上頭清理了一批水平次的,後麵84年又專門出台通知,責令市級、縣級單位對期刊出版自負盈虧,不準用行政事業費給予補貼。
“江弦同誌,咱們研究所分斷代史研究室,和專門史研究室...”
見江弦一臉迷茫,胡厚宣幹脆直截的問:“你想找什麽資料?”
“我查點兒大清朝的事兒。”
“我領你去清史研究室,不過資料你隻能在這看,不能帶出去。”
“沒問題,我懂規矩。”
江弦點點頭,隨後注意到個坐在角落裏安靜看書的孤僻老頭兒。
胡厚宣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笑笑。
“你是寫作的,有空閑兒,能跟那位請教請教。”
“那位?”江弦遞出個詢問之色。
胡厚宣笑笑,“你年紀小,可能不知道他了,解放前,他可是有名的才子。
伱聽過《邊城》沒有?那位便是大作家沈嶽煥,沈從文了。”
......
1979年2月10日。
薑小軍一如往常,和哥們兒在街上晃晃悠悠的溜達。
“英達哥,再過半年咱們就高中畢業了,你有啥打算啊?”
“考大學。”
“啥玩意?”
薑小軍懵了。
咱倆不是每天兒一起逃學抽煙喝酒拍圈子茬架偉大理想是當個老炮兒...的好哥們麽?
你特麽現在說你準備考大學!
“你瘋了,考大學多沒勁啊。”
“......”
“你準備考哪兒?”
“燕京大學。”英達歎一口氣,“小軍兒,咱都長大了,我比你大兩歲,不該每天光帶著你玩兒,把你給耽擱了,你那麽喜歡電影,要不報個京城電影學院試試?”
英達說罷走了,留薑小軍一人在風中淩亂。
他感覺自個兒那深厚的革命友誼都被背叛了。
“小同誌,今年《京城文藝》的第2期到了,買不買?”
“給我拿一本兒。”
薑小軍忿忿不平的點出錢。
取來《京城文藝》,再掏出他爹的“三五”牌名貴香煙。
這個加這個,英達他還算個屁啊。
薑小軍覺得他又快樂了,圪蹴在書報亭門口,隨便翻開一篇兒。
“動物兇猛?”
二月的京城依舊刮著寒風,薑小軍裹著軍大衣,清水鼻涕都流出來了,他使勁跺著腳,來迴走動著,直到把這篇小說看完。
頓時覺得。
像針管紮進了血管裏,血呲啦一下就冒了出來。
他蹲在書報亭門口,抱著這本《京城文藝》,在寒風中嗚嗚咽咽的哭了。
“這特麽寫的不就是我麽?”
以前他,反叛,忤逆,愛誰誰。
可如今,身體裏澎湃的荷爾蒙快速流逝。
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仿佛也要隨文中所寫般戛然而止了。
......
解x軍文藝社。
21歲的編輯王碩,從傳達室取來了新一期的《人民文學》《收獲》《十月》《京城文藝》...
簡單翻閱一遍。
“動物兇猛...”
一篇小說吸引了王碩的注意。
“臥槽,江大作家的新作!”
那篇《棋王》他簡直喜歡的不得了,馬上循著目錄翻開《動物兇猛》的頁碼。
兩年前,他的小說《等待》被《解x軍文藝》發表,講述京城一個年輕女孩和父母親觀念不同,在理想戀愛等方麵發生分歧。
發表後,他便被《解x軍文藝》調來當編輯。
每天在這破單位看看書、喝喝茶還挺悠閑,可惜隻能呆幾個月了,因為他馬上就要退伍了。
幾小時後。
王碩帶著抹極複雜的神色抬起頭來。
這個略有些熟悉感的故事,深深的震撼了他。
“他丫怎麽寫的那麽好的啊?”
“就是寫的太急了。”
“這故事要是能再寫長點,江弦這輩子棺材本都賺足了...”
......
曆史研究所。
“唿。”
江弦擱下筆,往這兒跑了陣日子,都跟這地兒的老頭們混熟了,總算是完成了要給《故事會》的作品。
老實說,並沒啥成就感。
平常寫的都是《棋王》《動物兇猛》,文字那叫個絕。
再看看自己寫的...
語句不連貫,詞句匱乏,文筆僵硬...全靠故事噱頭撐著。
行文的流暢,能帶給文學作品獨到的美感,就如房間另一頭的那位。
沈從文的《邊城》行文之美堪稱一絕。
江弦有足夠理由相信,諾獎評委若能看懂中文,中國的第一個諾獎文學獎毫無疑問是沈從文的。
說起來這靦腆老頭兒,小時候還落草為寇,當過土匪。(楊明臣領導的半土匪隊伍)
正偷瞄呢,瞅見一熟悉的身影。
“施老師!”
“江老師!”
施文新滿臉詫異,“你怎麽在這兒啊?”
“來...學習,你呢?”
“你認識沈老師吧。”施文新指指角落,“廠裏派我來和沈老師談談拍《邊城》的事情...”
《邊城》?
江弦腦袋一癢。
有了。
......
......
......
首任所長:郭末若。
這算個破落單位,奶奶不疼,爺爺不愛,上級部門社科院更是窮的一批,研究生校舍都建不起。
研究所地兒賊偏,都跑四環去了,嚴格意義上講,這兒都不算京城裏了。
江弦費勁巴拉過去,條絨麵的五眼兒棉鞋都踏濕了,涼氣兒直從腳心往上冒。
好在研究所門口兒一早就有人候著,是個戴眼鏡的老頭兒。
“江弦同誌?”
“胡老師您好,朱教授讓我過來。”江弦客客氣氣握了握手。
這人叫胡厚宣,甲骨文的研究專家。
早期甲骨學領域有“甲骨四堂”之說,即: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董作賓,號彥堂;郭末若,號鼎堂。
後來在“四堂”之外又額外添了“一宣”,說的就是這位胡厚宣。
他領著江弦進去。
“聽朱教授講,你還是位作家?”
“就在《京城文藝》發了篇小文章。”
“厲害厲害。”胡厚宣頗為佩服的點點頭。
“胡老師,咱們曆史研究所,有自己的期刊沒?”江弦打聽。
“所長說今年打算辦一個。”
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國大大小小的單位都開始搞雜誌,不單單是為了促進紙媒發達,當時單位搞雜誌能享受補貼。
這種亂象很快蔓延開,上頭清理了一批水平次的,後麵84年又專門出台通知,責令市級、縣級單位對期刊出版自負盈虧,不準用行政事業費給予補貼。
“江弦同誌,咱們研究所分斷代史研究室,和專門史研究室...”
見江弦一臉迷茫,胡厚宣幹脆直截的問:“你想找什麽資料?”
“我查點兒大清朝的事兒。”
“我領你去清史研究室,不過資料你隻能在這看,不能帶出去。”
“沒問題,我懂規矩。”
江弦點點頭,隨後注意到個坐在角落裏安靜看書的孤僻老頭兒。
胡厚宣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笑笑。
“你是寫作的,有空閑兒,能跟那位請教請教。”
“那位?”江弦遞出個詢問之色。
胡厚宣笑笑,“你年紀小,可能不知道他了,解放前,他可是有名的才子。
伱聽過《邊城》沒有?那位便是大作家沈嶽煥,沈從文了。”
......
1979年2月10日。
薑小軍一如往常,和哥們兒在街上晃晃悠悠的溜達。
“英達哥,再過半年咱們就高中畢業了,你有啥打算啊?”
“考大學。”
“啥玩意?”
薑小軍懵了。
咱倆不是每天兒一起逃學抽煙喝酒拍圈子茬架偉大理想是當個老炮兒...的好哥們麽?
你特麽現在說你準備考大學!
“你瘋了,考大學多沒勁啊。”
“......”
“你準備考哪兒?”
“燕京大學。”英達歎一口氣,“小軍兒,咱都長大了,我比你大兩歲,不該每天光帶著你玩兒,把你給耽擱了,你那麽喜歡電影,要不報個京城電影學院試試?”
英達說罷走了,留薑小軍一人在風中淩亂。
他感覺自個兒那深厚的革命友誼都被背叛了。
“小同誌,今年《京城文藝》的第2期到了,買不買?”
“給我拿一本兒。”
薑小軍忿忿不平的點出錢。
取來《京城文藝》,再掏出他爹的“三五”牌名貴香煙。
這個加這個,英達他還算個屁啊。
薑小軍覺得他又快樂了,圪蹴在書報亭門口,隨便翻開一篇兒。
“動物兇猛?”
二月的京城依舊刮著寒風,薑小軍裹著軍大衣,清水鼻涕都流出來了,他使勁跺著腳,來迴走動著,直到把這篇小說看完。
頓時覺得。
像針管紮進了血管裏,血呲啦一下就冒了出來。
他蹲在書報亭門口,抱著這本《京城文藝》,在寒風中嗚嗚咽咽的哭了。
“這特麽寫的不就是我麽?”
以前他,反叛,忤逆,愛誰誰。
可如今,身體裏澎湃的荷爾蒙快速流逝。
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仿佛也要隨文中所寫般戛然而止了。
......
解x軍文藝社。
21歲的編輯王碩,從傳達室取來了新一期的《人民文學》《收獲》《十月》《京城文藝》...
簡單翻閱一遍。
“動物兇猛...”
一篇小說吸引了王碩的注意。
“臥槽,江大作家的新作!”
那篇《棋王》他簡直喜歡的不得了,馬上循著目錄翻開《動物兇猛》的頁碼。
兩年前,他的小說《等待》被《解x軍文藝》發表,講述京城一個年輕女孩和父母親觀念不同,在理想戀愛等方麵發生分歧。
發表後,他便被《解x軍文藝》調來當編輯。
每天在這破單位看看書、喝喝茶還挺悠閑,可惜隻能呆幾個月了,因為他馬上就要退伍了。
幾小時後。
王碩帶著抹極複雜的神色抬起頭來。
這個略有些熟悉感的故事,深深的震撼了他。
“他丫怎麽寫的那麽好的啊?”
“就是寫的太急了。”
“這故事要是能再寫長點,江弦這輩子棺材本都賺足了...”
......
曆史研究所。
“唿。”
江弦擱下筆,往這兒跑了陣日子,都跟這地兒的老頭們混熟了,總算是完成了要給《故事會》的作品。
老實說,並沒啥成就感。
平常寫的都是《棋王》《動物兇猛》,文字那叫個絕。
再看看自己寫的...
語句不連貫,詞句匱乏,文筆僵硬...全靠故事噱頭撐著。
行文的流暢,能帶給文學作品獨到的美感,就如房間另一頭的那位。
沈從文的《邊城》行文之美堪稱一絕。
江弦有足夠理由相信,諾獎評委若能看懂中文,中國的第一個諾獎文學獎毫無疑問是沈從文的。
說起來這靦腆老頭兒,小時候還落草為寇,當過土匪。(楊明臣領導的半土匪隊伍)
正偷瞄呢,瞅見一熟悉的身影。
“施老師!”
“江老師!”
施文新滿臉詫異,“你怎麽在這兒啊?”
“來...學習,你呢?”
“你認識沈老師吧。”施文新指指角落,“廠裏派我來和沈老師談談拍《邊城》的事情...”
《邊城》?
江弦腦袋一癢。
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