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誌,新年好!”
“你誰啊?”
江弦盯著家門口一小孩,穿破大衣,手裏攥著摞年畫。
“請個財神吧?”
“......”
江弦從兜裏掏一毛錢給他,小孩抽張年畫塞過來,作個揖走了。
江弦轉過頭,問:“媽,用不用去接我姐一家?”
他姐姐叫江琴,比他大三歲,八年前下鄉插隊和他姐夫認識,自此遠嫁去了滬海。
“不用去了,你爸一早就領著江珂上車站候著了,過來給我搭把手。”饒月梅擱廚房棚子底下擀著麵條。
正急火油煙地炒菜呢,又黑又窄的門洞下忽熱鬧起來。
一個拎著大包,身穿墨綠色風衣的女人,快步衝過矮煙筒冒出的黃煙。
“媽!”
“哎呦我的閨女呀。”
饒月梅眼淚兒刷刷掉。
這年頭,車馬書信都很慢。
一家人分隔兩地,每年也就過年才有機會見著迴麵。
江弦去迎了迎他姐夫邊華偉,中山裝、戴眼鏡,標準的知識分子,這會兒正在寒風裏哆嗦。
“舟車勞頓辛苦了吧姐夫。”
“江弦,聽說你現在是大作家了?”邊華偉熱情的扶上他胳膊,“你的《棋王》我也看了,驚為天人。”
“快進屋、快進屋。”
這邊兒大人們還沒進去呢,江琴倆兒子一溜煙跑進屋了。
“大電視!”
“媽媽,我要看電視!”
“電視?”
江琴抹抹婆娑的眼眶,一眼瞥見屋內的12寸大電視,驚得嘴都合不攏。
“咱家裏啥時候買電視了?!”
“你弟的主意,寫文章掙了點錢,掏錢給家裏置辦了台。”
江琴側轉頭看向老弟,目光中滿是不可思議。
“你咋那麽厲害呢?”
“運氣好、運氣好。”江弦不好意思的撓撓頭,隨後從兜裏掏出倆紅包,給他倆外甥發了壓歲錢。
中午飯是八口人擠在屋裏吃,電視開著,重播著年三十的節目,熱鬧非凡。
邊華偉夾一筷子清澈透亮的大白菜塞嘴裏,“每年來了京城,最好這口芥末堆兒。”
江國慶倒滿三盅酒,“華偉還在原來的單位?”
“不在了爸。”江琴有些氣憤,“華偉每天下班刻會鋼板,想增加點收入,結果被封舉報信給告了,說他搞副業影響本職工作,寫了封檢查,給他調《革命故事會》編輯部一小單位了。”
“現在叫《故事會》,這個月剛改的名。”邊華偉訕訕的笑。
嘴裏正含片大白菜的江弦一哆嗦。
什麽會?
不會真的是他想的那個廁紙讀物吧!
話說《故事會》在這年頭還真沒那麽不堪,它最初是本宣教讀物,當時人民群眾“文盲”多,能讀懂《故事會》,在當時算是“高級知識分子”。
79年改名後,《故事會》走向新生,開始走向獨到的“通俗”文學之路,做大做強,邁向輝煌。
注意了,那會它是“通俗”,不是“土氣”。
就比如,金庸曾給《故事會》投過稿子伱敢信?
關鍵他還被退稿了你敢信?!
......
京城住宿難,招待所不給普通人住,旅店一律客滿。
到了80年,個體戶開始開辦“防空洞”旅店,店如其名,開在防空洞裏頭,並迅速的在京城開辦了一百多個。
實在住不慣,你就隻能上澡堂子裏頂著烏煙瘴氣忍半宿。
好在江爸老早托朋友,幫江琴一家安排了間住處,免了一家子的顛沛流離。
“把壓歲錢交上來!”一迴到房裏,江琴就熟稔的繳了倆兒子的紅包。
抽出來一點。
謔,江弦居然給他倆一人包了十塊的巨款!
“華偉,你知道江弦給了他倆多少錢麽?”
“多少?”
“十塊!”
十塊錢差不多是江琴四分之一的工資了!
邊華偉看著這錢笑笑,“你弟弟和以前真是大不相同。”
“是比以前懂事好多。”
江琴帶著些幸福之色把錢收好,“還記得他病退待業會兒呢,我天天幹著急,覺都睡不著,我這個姐姐在外地,什麽忙都幫不上他,沒想到才過去幾個月,一切都好起來了。”
“我說你就瞎操心,人家年輕人有自己的能耐,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那是我弟弟有本事,你換成別人試試?”
邊華偉點一根煙,“我也沒想到,江弦還有那樣的才情,《棋王》我真是讀了又讀,你要不說,我真想不到這個江弦,居然就是你弟弟江弦。”
“睡覺吧。”
“琴琴,你說我和江弦去約篇稿子怎麽樣?”
“約稿子?”
“我現在當編輯,他現在搞寫作,我這姐夫不得和小舅子統一戰線?”
“可別!”江琴擺擺手,“你們那小破雜誌,怎麽跟人家《京城文藝》比啊,少耽誤我家江弦的前程。”
“也是。”邊華偉嘿嘿一笑,“睡覺吧,明天逛頤和園。”
......
另一邊,江弦坐在桌前想了許久。
他打算用《故事會》做點事兒。
他前世寫的是網文。
網文和傳統文學天差地別。
你讓他寫《棋王》,他絕對是寫不出來的,即便寫出來,也沒有閱讀價值。
但故事會不一樣...
故事會更在意的是腦洞、獵奇、故事性,對於文體以及遣詞造句並不講究。
次日。
西郊的頤和園滿是遊客,江弦一大家子拍了張合照,江琴領著倆兒子和江珂上昆明湖冰場溜冰。
江弦與邊華偉走在一起。
“姐夫,你們那雜誌是收什麽稿子?”
“別,你姐剛囑咐過我,不讓我禍害你。”邊華偉笑道。
“不是我想投,我認識挺多作者朋友,以前一塊搞地下文學,現在都想上岸。”
邊華偉看他一眼,“我們收那種故事性很強的作品,每個普通人都能聽懂,都願意聽,你別看你是大作家,有可能你寫的東西我們還不要。”
江弦點了點頭,稍作思索,“你別說,我以前確實聽朋友講過個故事...”
“哦?”邊華偉有些好奇,“能聊聊?”
江弦點了點頭,二人漫步湖畔,一路邊走邊敘述。
陽光斜照,穿過十七孔橋的橋孔,知春亭上覆著淺淺白雪,昆明湖上傳來歡聲笑語。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啊!”邊華偉有些震驚。
奇聞軼事本就博人眼球,更何況這個故事本就脫胎於一樁舊朝奇案。
“你這個朋友叫什麽名字?”
江弦沉吟片刻。
“...陳奇。”
“能讓他試著把這個故事寫出來看看麽?”
“成,我迴頭幫你問問。”
......
......
......
“你誰啊?”
江弦盯著家門口一小孩,穿破大衣,手裏攥著摞年畫。
“請個財神吧?”
“......”
江弦從兜裏掏一毛錢給他,小孩抽張年畫塞過來,作個揖走了。
江弦轉過頭,問:“媽,用不用去接我姐一家?”
他姐姐叫江琴,比他大三歲,八年前下鄉插隊和他姐夫認識,自此遠嫁去了滬海。
“不用去了,你爸一早就領著江珂上車站候著了,過來給我搭把手。”饒月梅擱廚房棚子底下擀著麵條。
正急火油煙地炒菜呢,又黑又窄的門洞下忽熱鬧起來。
一個拎著大包,身穿墨綠色風衣的女人,快步衝過矮煙筒冒出的黃煙。
“媽!”
“哎呦我的閨女呀。”
饒月梅眼淚兒刷刷掉。
這年頭,車馬書信都很慢。
一家人分隔兩地,每年也就過年才有機會見著迴麵。
江弦去迎了迎他姐夫邊華偉,中山裝、戴眼鏡,標準的知識分子,這會兒正在寒風裏哆嗦。
“舟車勞頓辛苦了吧姐夫。”
“江弦,聽說你現在是大作家了?”邊華偉熱情的扶上他胳膊,“你的《棋王》我也看了,驚為天人。”
“快進屋、快進屋。”
這邊兒大人們還沒進去呢,江琴倆兒子一溜煙跑進屋了。
“大電視!”
“媽媽,我要看電視!”
“電視?”
江琴抹抹婆娑的眼眶,一眼瞥見屋內的12寸大電視,驚得嘴都合不攏。
“咱家裏啥時候買電視了?!”
“你弟的主意,寫文章掙了點錢,掏錢給家裏置辦了台。”
江琴側轉頭看向老弟,目光中滿是不可思議。
“你咋那麽厲害呢?”
“運氣好、運氣好。”江弦不好意思的撓撓頭,隨後從兜裏掏出倆紅包,給他倆外甥發了壓歲錢。
中午飯是八口人擠在屋裏吃,電視開著,重播著年三十的節目,熱鬧非凡。
邊華偉夾一筷子清澈透亮的大白菜塞嘴裏,“每年來了京城,最好這口芥末堆兒。”
江國慶倒滿三盅酒,“華偉還在原來的單位?”
“不在了爸。”江琴有些氣憤,“華偉每天下班刻會鋼板,想增加點收入,結果被封舉報信給告了,說他搞副業影響本職工作,寫了封檢查,給他調《革命故事會》編輯部一小單位了。”
“現在叫《故事會》,這個月剛改的名。”邊華偉訕訕的笑。
嘴裏正含片大白菜的江弦一哆嗦。
什麽會?
不會真的是他想的那個廁紙讀物吧!
話說《故事會》在這年頭還真沒那麽不堪,它最初是本宣教讀物,當時人民群眾“文盲”多,能讀懂《故事會》,在當時算是“高級知識分子”。
79年改名後,《故事會》走向新生,開始走向獨到的“通俗”文學之路,做大做強,邁向輝煌。
注意了,那會它是“通俗”,不是“土氣”。
就比如,金庸曾給《故事會》投過稿子伱敢信?
關鍵他還被退稿了你敢信?!
......
京城住宿難,招待所不給普通人住,旅店一律客滿。
到了80年,個體戶開始開辦“防空洞”旅店,店如其名,開在防空洞裏頭,並迅速的在京城開辦了一百多個。
實在住不慣,你就隻能上澡堂子裏頂著烏煙瘴氣忍半宿。
好在江爸老早托朋友,幫江琴一家安排了間住處,免了一家子的顛沛流離。
“把壓歲錢交上來!”一迴到房裏,江琴就熟稔的繳了倆兒子的紅包。
抽出來一點。
謔,江弦居然給他倆一人包了十塊的巨款!
“華偉,你知道江弦給了他倆多少錢麽?”
“多少?”
“十塊!”
十塊錢差不多是江琴四分之一的工資了!
邊華偉看著這錢笑笑,“你弟弟和以前真是大不相同。”
“是比以前懂事好多。”
江琴帶著些幸福之色把錢收好,“還記得他病退待業會兒呢,我天天幹著急,覺都睡不著,我這個姐姐在外地,什麽忙都幫不上他,沒想到才過去幾個月,一切都好起來了。”
“我說你就瞎操心,人家年輕人有自己的能耐,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那是我弟弟有本事,你換成別人試試?”
邊華偉點一根煙,“我也沒想到,江弦還有那樣的才情,《棋王》我真是讀了又讀,你要不說,我真想不到這個江弦,居然就是你弟弟江弦。”
“睡覺吧。”
“琴琴,你說我和江弦去約篇稿子怎麽樣?”
“約稿子?”
“我現在當編輯,他現在搞寫作,我這姐夫不得和小舅子統一戰線?”
“可別!”江琴擺擺手,“你們那小破雜誌,怎麽跟人家《京城文藝》比啊,少耽誤我家江弦的前程。”
“也是。”邊華偉嘿嘿一笑,“睡覺吧,明天逛頤和園。”
......
另一邊,江弦坐在桌前想了許久。
他打算用《故事會》做點事兒。
他前世寫的是網文。
網文和傳統文學天差地別。
你讓他寫《棋王》,他絕對是寫不出來的,即便寫出來,也沒有閱讀價值。
但故事會不一樣...
故事會更在意的是腦洞、獵奇、故事性,對於文體以及遣詞造句並不講究。
次日。
西郊的頤和園滿是遊客,江弦一大家子拍了張合照,江琴領著倆兒子和江珂上昆明湖冰場溜冰。
江弦與邊華偉走在一起。
“姐夫,你們那雜誌是收什麽稿子?”
“別,你姐剛囑咐過我,不讓我禍害你。”邊華偉笑道。
“不是我想投,我認識挺多作者朋友,以前一塊搞地下文學,現在都想上岸。”
邊華偉看他一眼,“我們收那種故事性很強的作品,每個普通人都能聽懂,都願意聽,你別看你是大作家,有可能你寫的東西我們還不要。”
江弦點了點頭,稍作思索,“你別說,我以前確實聽朋友講過個故事...”
“哦?”邊華偉有些好奇,“能聊聊?”
江弦點了點頭,二人漫步湖畔,一路邊走邊敘述。
陽光斜照,穿過十七孔橋的橋孔,知春亭上覆著淺淺白雪,昆明湖上傳來歡聲笑語。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啊!”邊華偉有些震驚。
奇聞軼事本就博人眼球,更何況這個故事本就脫胎於一樁舊朝奇案。
“你這個朋友叫什麽名字?”
江弦沉吟片刻。
“...陳奇。”
“能讓他試著把這個故事寫出來看看麽?”
“成,我迴頭幫你問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