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德寧接過稿子,露出抹為難之色。


    “江弦,要不你先迴去休息,這篇稿子趕明兒去辦公室討論也不遲。”


    這年頭,作風問題可是大問題。


    哪怕光天化日,孤男寡女共處一室都得敞著門。


    現在深更半夜,要真讓江弦往她屋裏進,傳出去可就是“傍肩兒”、“搞破鞋”的臭名聲。


    “德寧老師,我就不打擾你休息了。”江弦識趣兒告辭。


    章德寧重新臥迴床上,裹著被子,被攪了清夢,翻來覆去難以再度入眠。


    思緒繁雜,飄忽不定,最後竟落在江弦那篇創作談上,心底如貓抓般癢。


    如此短的時間內,他寫了篇怎樣的創作談呢?


    幹脆和衣坐起,打著台燈,端起稿子,一行行仔細看。


    入冬的京城,早已被寒潮和冷空氣覆蓋,招待所暖氣片燒的不夠熱,屋裏冰窖似得,凍得人直打哆嗦。


    章德寧牙齒不聽使喚地打架,眼睛卻恨不得杵進稿紙裏。


    她本就對江弦的能力充滿認可,卻不想還是低估了他。


    創作談這種東西,《京城文藝》幾乎每期都會刊載幾篇,以作交流、分享,章德寧也曾親自指導、修改過大量作者的創作談,但都沒江弦這篇清奇、有味道。


    譬如,一談到創作初衷,大部分作家都會寫:因為熱愛文學,所以寫作。


    但江弦不一樣,他直截了當的寫明:“我寫作,是懷一種俗念,即賺些稿費,買煙來吸。”


    這看似自輕自賤,荒誕不羈,但細細砸吧、品味,能發現其中極具現實意義,吸引眼球的同時,還更容易直抵讀者內心深處。


    用俚語講便是:接地氣。


    他沒有將寫作當做陽春白雪,反而一腳紮進泥土裏,塑造了一個極接地氣的作家形象。


    這是非常聰明的!


    在中國,接地氣的作家,就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家!


    章德寧打個哈欠,又困又覺得黑夜如此漫長。


    她已迫不及待想將這篇創作談分享給更多的編輯閱覽了!


    翌日一早,編輯部小辦公室,周燕如瞥見剛進門章德寧的模樣嚇了一跳。


    “德寧,你生病了?怎麽這麽憔悴?”


    “沒有沒有,是昨晚上被江弦折騰的。”


    “什麽?!”周燕如如遭雷擊般愣在原地。


    章德寧打個哈欠。


    “周老師,這是昨晚江弦遞給我的創作談,你過下目。”


    “原來如此。”周燕如不動聲色的喝一口水,“你感覺寫的怎麽樣?”


    “很好!”


    很好?


    創作談無非是些人生經曆、思想感悟,能寫的多好?


    周燕如有些不信邪,從她手中接過手稿,伏於桌前,細細研讀起來。


    期間,樓下門衛又拎了一麻袋信件上樓,全是寫給《棋王》作者和編輯部的信箋。


    章德寧坐在桌對麵,瀏覽幾份剛送到的日刊,她驚奇的發現,又有好幾篇《棋王》的批評文章和評論刊載。


    最有趣的是一篇采訪稿,采訪對象是“棋王”的原型人物臧國柱,如今他已被調去京城棋院執掌教練。


    [我和江弦是在前三門的工地認識的,他與我說過在寫小說,我以為隻是愛好,沒想到他一文成名。


    我不確定原型是否就是我,不過文中許多話語,現在迴想,我都曾與他說過。


    我不算棋王,十二年前揮師南下,結果遇上“鬼打牆”,兩年前重整旗鼓,又碰上那場天災,活下來算幸運的,如今下棋,已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棋比江弦強,悟性卻不如他,下一輩子棋,我都沒悟出這個“何以解憂,唯有象棋”的道理...]


    創作談四千字的內容並不長,周燕如花了十分鍾看完。


    她將手稿放迴桌子上,這動靜驚動了對麵的章德寧。


    章德寧滿眼期待,“周老師,看完了?”


    “如何?”


    “很清奇。”


    周燕如用這個詞語表達了自己閱讀完的感受,“‘其生若浮,其死若休’這篇創作談如果刊發,會吸引更多讀者關注與喜愛江弦這名作者!”


    章德寧點頭認同,“我還有一件事想和您商量,咱們《京城文藝》以後按千字7元的名家標準和江弦約稿吧,他簡直是...嗜財如命!”


    “最純粹的作家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周燕如露出笑容,講起樁趣事:“建國以前,魯迅先生碰到家極為苛刻的書局,發稿子必須按實際字數計算稿費,標點符號則忽略不計,魯迅撰文譯書時,便故意不加任何標點,也不劃分段落,每張稿紙都密密麻麻,黑壓壓的一篇。


    還有林語堂先生,總是被詬病一稿兩投,同樣的內容,他寫一份中文的,寫一份英文的,拿兩份稿費。


    窮而後工,張艾玲都說:‘喜歡錢是因為吃過沒錢的苦’,寫作是一件會挨餓的事情,沒有物質保障,怎麽去搞藝術?小江呐...”


    說到這裏,周燕如停頓了一下。


    她與江弦接觸並不算太久,不敢說假以時日,他能比肩魯迅、林語堂、張艾玲這些大家,但至少能從他身上,看到了朝著這些人趨近、靠攏的潛力。


    創作談就不需要摳著字句修改了,江弦隻簡單的修改一番,便發表在了12月10日刊發的12期《京城文藝》之上,收獲28元的稿費。


    這篇創作談《江弦:寫在‘棋王’後的一些話》,精準的搔中了讀者的內心,一經發行,便激起陣陣喝彩,迅速收獲讀者們的熱烈追捧,引起很大反響。


    12期《京城文藝》的銷量都跟著暴漲,漲勢雖不如上一期喜人,但也未遜色太多。


    與江弦共鳴的世俗之聲,占據了輿論高點。


    但也招來些評論者的指責,斥江弦為“小痞子文藝”。


    文學乃是鼓舞人民誌氣的偉大事業,是文化人的精神家園。


    怎麽可以是其賺錢的工具!


    1978年12月的下旬,京城開始被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氛所籠罩。


    每個人都在關注“兩刊一報”,積極的討論新口號、新決策、新機構...曆史,在這一刻迎來轉折。


    與此同時,京城一間六平米的農舍裏,7個年輕人不眠不休的刻板、印刷。


    一場離經叛道的風暴馬上席卷而來。


    ......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78合成係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好想吃薯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想吃薯片並收藏1978合成係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