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弦從章德寧那兒得知,第11期的《京城文藝》,已加印至80萬份。


    這是個很誇張的數字。


    可惜在這年代,雜刊的加印熱賣,並不會提高作者的收入。


    在後世,出版社對於文字作品的支付報酬方式有三種:一是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二是版稅;三是一次性付酬。


    這會兒則完全沒有這樣成熟的概念。


    在中國,第一個搞商業化寫作的是王朔,他帶頭與出版社談版稅,“不要稿費要版稅”的舉動,讓出版社都不明所以。


    話說迴來,收入雖沒增加,《棋王》的影響力卻在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江弦的名字。


    《棋王》發表後第二周,青年報的記者便尋來了京城文藝編輯部。


    記者名叫潘英,30來歲,拎個挎包,裏麵裝著部海鷗牌120相機。


    彼時的江弦,正在前樓與後樓間的籃球場上,和七八個男人一起打球。


    潘英和章德寧,安靜的在場邊站了一會。


    “這些都是從全國借調來的作家,在這裏改稿子。”章德寧主動為潘英解釋。


    潘英點了點頭,這樣的做法不隻是《京城文藝》在做,可以說頂級刊物都在實行這樣的模式,規模最大的當屬“皇家刊物”《人民文學》。


    “德寧老師,有什麽事嗎?”江弦小跑來場邊,抹了把額頭的汗水。


    潘英笑著伸出手,“江老師你好,我是中青報的記者潘英,來采訪您。”


    “采訪?”江弦一陣意外。


    更意外的是後麵那群偷聽話音兒的作家們。


    “出什麽事兒了?”


    “有記者來采訪江弦。”


    “我了個去,中青報?!”


    “牛大發了!”


    一群作家騷動起來,看向江弦的目光,既羨慕又嫉妒。


    青年報雖不屬於“兩刊一報”,但在國內也是擁有重大影響力的主流媒體。


    被青年報采訪一次,完全稱得上是“光宗耀祖”。


    章德寧相當識趣,“潘記者,你們先聊,我這裏還有幾篇稿子要處理。”


    潘英與她道謝,隨後笑盈盈的望向江弦,“江老師,不打擾您太長時間,我就簡單問您幾個問題可以嗎?”


    江弦點點頭,“真沒想到,我還有被人采訪的一天。”


    潘英掏出筆本。


    “可以簡單介紹下您自己麽?”


    “江弦,男,單身。”


    潘英快速記錄下來,“您的《棋王》我也看了,王一生確有其人嗎?”


    江弦點點頭,“王一生的創作原形其實是很多個形象的融合,其中之一,是我之前‘待業’時期結識的一位象棋棋手:臧國柱。”


    潘英敏銳的捕捉到可挖掘點。


    “您曾是待業青年?”


    “半年前我病退迴京城,在從事寫作之前,我和京城裏40萬男同誌一樣,是一名‘待業青年’。”


    “您的父母從事什麽工作?”


    “我父親的工作不方便透露,我母親是服裝廠一名普通工人。”


    “哪個服裝廠?”


    “服裝三廠。”


    “挺好的單位,沒頂她的班?”


    江弦歎了口氣,“我母親有過這樣的想法,我也曾心動過,一度就要接受了,但我又迴想起教員的教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當初正是這樣一聲號召,初中畢業的我,思忖協商,和幾個同學組成集體戶,到農村去,接受了貧下中農再教育,正是想去廣闊天地大幹一場。


    可如今迴到城市,我卻又要父母犧牲自己,來成全我的人生。


    我無法接受。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既然我有手有腳有文化,怎麽就不能憑借自己的雙手,打拚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潘英抹了抹眼角。


    難怪能寫出那樣水平的小說。


    江弦老師的思想境界都超出常人一大截!


    真是位值得人尊敬的作家。


    “您從什麽時候開始創作的?”


    “我一直都很喜歡文學,但從未動過筆,《棋王》是我的第一部文學作品。”


    “您花了多長時間才寫完了《棋王》的故事?”


    “故事很早就在腦子裏成型了,動筆寫作,隻花了4天,一氣嗬就。”江弦老實交代。


    “4天?!”


    潘英驚唿出聲。


    隻花了4天時間,就寫成了一篇在全國引起轟動的優秀小說?


    還是處女作!


    這才華,光用天才兩個字恐怕都不足以形容吧!


    “江老師,您真是太優秀了!”


    “我還是要多學習、多進步。”


    “我給您拍張相片可以麽?”


    “拍照?”


    “我這兒有往期拍過的。”潘英放下筆本,從挎包裏取出幾張剪裁過的舊報紙,版麵上插了黑白相片。


    江弦隨便撿起一張瞥一眼。


    圖片裏是一梳麻花辮、穿大花襖的姑娘,正坐在桌前看書,左手上托了三塊板磚。


    下配文案:公社城中生產大隊,民兵連女民兵班副班長何金英,看書時也不忘鍛煉手勁。


    “還是算了,我覺得作家最好還是戴著一層神秘麵紗。”江弦拒絕了這個提議。


    他可不想跟隻猴子似得讓人整天圍觀。


    潘英仍不死心,“江老師,國內好些個讀者可都好奇您長什麽模樣呢。”


    江弦沉吟片刻,提了個主意。


    “要不...你在采訪的結尾部分,簡單用文字描述一下?”


    潘英帶著遺憾走了。


    幾天後,一篇《深度對話:走近“棋王”與江弦》登上了當日的《中國青年報》。


    這篇撰稿,占據了片極顯眼的版塊。


    采訪內容引得嘩然一片。


    更為亮眼的,是對采訪最後部分對於江弦相貌的描寫。


    [...江弦具有不容置疑的知識分子氣質,但在他的臉上有某種讓人聯想起純樸的農村青年的神態。而這是尤其吸引人的,甚至江弦深邃的明亮眼睛,在閃耀著思想的同時,也洋溢著孩子般的純真...]


    足夠的留白,給讀者們無限的遐想空間,也透露出這位作者不僅文采斐然,還具備相貌俊秀的特質。


    工業學院家屬院。


    朱琳發現妹妹朱虹手裏,都有本11期《京城文藝》。


    據她所說,《棋王》在工業學院附中極其火爆,不少女學生,還對那位作者心懷憧憬,將他當成了理想的另一半。


    朱虹說的天花亂墜,朱琳則嗤之以鼻。


    “小小年紀,胡思亂想。”


    “姐,你拿我雜誌幹啥?”


    “沒收。”


    ......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78合成係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好想吃薯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想吃薯片並收藏1978合成係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