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佛母唐賽兒
大秦:想讓祖龍當第一,有錯嗎? 作者:梧桐知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懂的不止那位後世,萬朝之中有許多人都不懂。
若是平常倒也罷了,可是在這種異族入侵之際,就算是四分五裂的朝代,都會想辦法先合作把異族趕出去。
而以旁觀者角度看完自己一生的秦良玉也是感慨萬千。
還好,現在一切都還來得及,她的丈夫,兄弟都還健在,大明江山亦是完好無損。
接到萬曆皇帝的傳召,夫妻兩人立即上路。
有了天幕的劇透,麵對不知情的滿清,他們的勝算更大。
因為最後一句彈幕,也讓一些準備起義的農民軍幡然醒悟。
對啊,他們為什麽要因一時氣憤就被煽動造反呢?
從陳勝吳廣起義到現在,大多數利用農民軍起義的其實都不太在乎農民的死活。
就算起義成功,最後跟隨者運氣好是“杯酒釋兵權”,運氣不好能不能有全屍都是問題。
在他們思考時,天幕又開始播放另一個新的女將軍。
【“唐賽兒,明初農民起義軍領袖。
她也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蓮教”女首領。
唐賽兒家境寒苦,自幼隨父親習武,小小年紀便學有所成。
明初,山東連年災荒,餓殍遍野。
朱棣奪取皇位後遷都,為了供養京師官員及軍隊,又組織南糧北調,修浚運河,開鑿會通河,大量征調民夫。
不久後,山東又連續發生水旱災害。百姓吃樹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斂不息”,廣大人民陷入絕境。
就在這個時候,唐賽兒的父親被抓服勞役,母親重病而死,她的丈夫也被官府逼死。
接連打擊下,她忍無可忍,決心率眾起義,她按地形把卸石棚寨分為4寨,她駐地勢最高的南寨,以利觀敵指揮作戰。
利用白蓮教的廣泛影響,唐賽兒自稱“佛母”,並宣揚自己可以預知未來,洞察過去。
就這樣,她成功拉起了一支起義軍,號稱“白蓮軍”,首先一舉攻克軍事重鎮青州,奪取武器,開倉賑民,然後勝利返迴山寨。
青州衛指揮使高鳳聞報大驚,疾帶兵尾追。
夜間,唐賽兒突然發動襲擊,高鳳喪命,千餘名官兵被殲。
起義軍的首戰告捷,大大增加了其他地方想要起義的百姓信心,他們也紛紛起兵響應。
隨著“白蓮軍”影響越來越大,明成祖朱棣派兵前來征討。
明軍仗著人多勢眾,包圍了唐賽兒的山寨。
她利用明軍輕敵的心理,假裝投降。
到了晚上,她又帶人偷襲明軍,殺死了指揮使劉忠。
直到天明時,明軍才發現唐賽兒不見。
幾番追擊後,隻抓到百餘名黨羽,唐賽兒就此不知所蹤。”】
『這姑娘也是真的牛』
『放到現在高低也是個傳銷頭頭』
『白蓮教.....這名字怎麽這麽耳熟』
『救命我看到白蓮教就想到“反清複明”的口號』
『有毒吧哈哈哈哈,在這明初反明,清初又要反清複明』
『其實她也是被逼無奈,那個時候他們那地方都窮到啃樹皮』
『對啊,“靖難之役”,他們那裏可是主戰場』
『最牛的是她還全身而退了』
『與秦良玉差不多的處境,卻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決定』
『哪裏差不多了,從小兩個人受到的教育都不一樣,秦良玉可是千金小姐』
再次被提及的秦良玉對於唐賽兒的做法雖不認可,但並不討厭。
就像後世所說,她們自小的經曆就不一樣。
秦家是書香門第,卻一直有結社習武的傳統,祖訓也是“持幹戈以衛社稷”。
從小到大,秦良玉受到的教育就是保家為民,習武也是為了能在日後與父兄並肩作戰。
再後來嫁給馬千乘,夫妻齊心協力平定叛亂,也是一心為民。
她之所以沒有為丈夫複仇,也是因為她深知丈夫的脾性。
若是因此讓石柱百姓揭竿而起,日後與朝廷作對造成傷亡,她才真的無顏麵對丈夫。
比起秦良玉,同樣是自小習武,唐賽兒絕大部分都是為了自保。
她沒有接受過朝廷給的好處,反而因朝廷沒了家。
同樣,她的丈夫也是苦命人,平白無故被官府逼死,自然也不會毫無怨言。
是以秦良玉認為,把她們兩個放到同一個角度去對比,從而得出自己更好的行為,完全是沒有道理的。
另一個時空,唐賽兒對於那些將她與秦良玉作比,把她貶的一文不值的後世很是不屑。
要不是實在沒得選,誰會冒著掉腦袋的風險起兵造反?
她又不是一心想要當皇帝的人,也沒有什麽大追求。
偏偏朝廷不讓她好過,周邊也全是與她一樣食不果腹的苦命人。
若不是她鬧了兩個月,皇帝老兒能看到山東的百姓都快要活不下去了嗎?
想到當年的“佛母”,朱棣現在也很頭疼。
他曾派大臣前往卸石棚寨進行招安,可卻被膽大包天的唐賽兒斬了。
一開始他憤怒不已,派出大軍前去圍剿,卻被她反將一軍,之後唐賽兒就好像真的人間蒸發了一般。
為了找尋她,朱棣曾下令兩次捕捉山東內的女尼姑和女道士,可都徒勞無功。
不過也因為唐賽兒,朱棣看到了那邊受苦的百姓,不僅當月就派下了賑災糧,還免了他們的賦稅和徭役。
了解情況後,朱棣便也不再大肆追查唐賽兒的下落,甚至默許百姓為她修建廟宇。
現在關鍵是,他那農民出身的爹肯定還在看著天幕,肯定氣得不輕。
如他所料,看完唐賽兒事跡的朱元璋很是生氣。
他們老朱家本就是通過農民起義奪取的政權,這還沒有出三世,竟然就將同樣為農民的人民逼得起兵造反。
這讓其餘朝代看到了,他們明朝就成了天大的笑話。
天幕上山東百姓饑寒交迫的畫麵也讓朱元璋想到了之前的自己。
他確實忽略了山東百姓,沒想到他們生活的那麽苦。
這讓他立刻下令,派人前往山東運送糧食和防寒的物資。
囑咐好大臣一定要安撫好那邊的百姓後,朱元璋才將視線放迴天幕。
若是平常倒也罷了,可是在這種異族入侵之際,就算是四分五裂的朝代,都會想辦法先合作把異族趕出去。
而以旁觀者角度看完自己一生的秦良玉也是感慨萬千。
還好,現在一切都還來得及,她的丈夫,兄弟都還健在,大明江山亦是完好無損。
接到萬曆皇帝的傳召,夫妻兩人立即上路。
有了天幕的劇透,麵對不知情的滿清,他們的勝算更大。
因為最後一句彈幕,也讓一些準備起義的農民軍幡然醒悟。
對啊,他們為什麽要因一時氣憤就被煽動造反呢?
從陳勝吳廣起義到現在,大多數利用農民軍起義的其實都不太在乎農民的死活。
就算起義成功,最後跟隨者運氣好是“杯酒釋兵權”,運氣不好能不能有全屍都是問題。
在他們思考時,天幕又開始播放另一個新的女將軍。
【“唐賽兒,明初農民起義軍領袖。
她也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蓮教”女首領。
唐賽兒家境寒苦,自幼隨父親習武,小小年紀便學有所成。
明初,山東連年災荒,餓殍遍野。
朱棣奪取皇位後遷都,為了供養京師官員及軍隊,又組織南糧北調,修浚運河,開鑿會通河,大量征調民夫。
不久後,山東又連續發生水旱災害。百姓吃樹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斂不息”,廣大人民陷入絕境。
就在這個時候,唐賽兒的父親被抓服勞役,母親重病而死,她的丈夫也被官府逼死。
接連打擊下,她忍無可忍,決心率眾起義,她按地形把卸石棚寨分為4寨,她駐地勢最高的南寨,以利觀敵指揮作戰。
利用白蓮教的廣泛影響,唐賽兒自稱“佛母”,並宣揚自己可以預知未來,洞察過去。
就這樣,她成功拉起了一支起義軍,號稱“白蓮軍”,首先一舉攻克軍事重鎮青州,奪取武器,開倉賑民,然後勝利返迴山寨。
青州衛指揮使高鳳聞報大驚,疾帶兵尾追。
夜間,唐賽兒突然發動襲擊,高鳳喪命,千餘名官兵被殲。
起義軍的首戰告捷,大大增加了其他地方想要起義的百姓信心,他們也紛紛起兵響應。
隨著“白蓮軍”影響越來越大,明成祖朱棣派兵前來征討。
明軍仗著人多勢眾,包圍了唐賽兒的山寨。
她利用明軍輕敵的心理,假裝投降。
到了晚上,她又帶人偷襲明軍,殺死了指揮使劉忠。
直到天明時,明軍才發現唐賽兒不見。
幾番追擊後,隻抓到百餘名黨羽,唐賽兒就此不知所蹤。”】
『這姑娘也是真的牛』
『放到現在高低也是個傳銷頭頭』
『白蓮教.....這名字怎麽這麽耳熟』
『救命我看到白蓮教就想到“反清複明”的口號』
『有毒吧哈哈哈哈,在這明初反明,清初又要反清複明』
『其實她也是被逼無奈,那個時候他們那地方都窮到啃樹皮』
『對啊,“靖難之役”,他們那裏可是主戰場』
『最牛的是她還全身而退了』
『與秦良玉差不多的處境,卻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決定』
『哪裏差不多了,從小兩個人受到的教育都不一樣,秦良玉可是千金小姐』
再次被提及的秦良玉對於唐賽兒的做法雖不認可,但並不討厭。
就像後世所說,她們自小的經曆就不一樣。
秦家是書香門第,卻一直有結社習武的傳統,祖訓也是“持幹戈以衛社稷”。
從小到大,秦良玉受到的教育就是保家為民,習武也是為了能在日後與父兄並肩作戰。
再後來嫁給馬千乘,夫妻齊心協力平定叛亂,也是一心為民。
她之所以沒有為丈夫複仇,也是因為她深知丈夫的脾性。
若是因此讓石柱百姓揭竿而起,日後與朝廷作對造成傷亡,她才真的無顏麵對丈夫。
比起秦良玉,同樣是自小習武,唐賽兒絕大部分都是為了自保。
她沒有接受過朝廷給的好處,反而因朝廷沒了家。
同樣,她的丈夫也是苦命人,平白無故被官府逼死,自然也不會毫無怨言。
是以秦良玉認為,把她們兩個放到同一個角度去對比,從而得出自己更好的行為,完全是沒有道理的。
另一個時空,唐賽兒對於那些將她與秦良玉作比,把她貶的一文不值的後世很是不屑。
要不是實在沒得選,誰會冒著掉腦袋的風險起兵造反?
她又不是一心想要當皇帝的人,也沒有什麽大追求。
偏偏朝廷不讓她好過,周邊也全是與她一樣食不果腹的苦命人。
若不是她鬧了兩個月,皇帝老兒能看到山東的百姓都快要活不下去了嗎?
想到當年的“佛母”,朱棣現在也很頭疼。
他曾派大臣前往卸石棚寨進行招安,可卻被膽大包天的唐賽兒斬了。
一開始他憤怒不已,派出大軍前去圍剿,卻被她反將一軍,之後唐賽兒就好像真的人間蒸發了一般。
為了找尋她,朱棣曾下令兩次捕捉山東內的女尼姑和女道士,可都徒勞無功。
不過也因為唐賽兒,朱棣看到了那邊受苦的百姓,不僅當月就派下了賑災糧,還免了他們的賦稅和徭役。
了解情況後,朱棣便也不再大肆追查唐賽兒的下落,甚至默許百姓為她修建廟宇。
現在關鍵是,他那農民出身的爹肯定還在看著天幕,肯定氣得不輕。
如他所料,看完唐賽兒事跡的朱元璋很是生氣。
他們老朱家本就是通過農民起義奪取的政權,這還沒有出三世,竟然就將同樣為農民的人民逼得起兵造反。
這讓其餘朝代看到了,他們明朝就成了天大的笑話。
天幕上山東百姓饑寒交迫的畫麵也讓朱元璋想到了之前的自己。
他確實忽略了山東百姓,沒想到他們生活的那麽苦。
這讓他立刻下令,派人前往山東運送糧食和防寒的物資。
囑咐好大臣一定要安撫好那邊的百姓後,朱元璋才將視線放迴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