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
大秦:想讓祖龍當第一,有錯嗎? 作者:梧桐知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嫁給武攸暨後,太平公主開始正式踏入政治權力中心。
以往她隻安心與駙馬安居一隅,久居府內,一度與朝廷脫軌。
在武則天明裏暗裏的放權,以及她自身能力的加持下。
很快,她就有了屬於自己的勢力。
被武則天從小嬌養的花朵生出了刺,第一個劃傷的,是生她養她的母親。
一場轟轟烈烈的神龍政變就這麽發生在了武則天生病時。
聽聞二張被殺,武則天隻是看向了人群之中的李顯。
她這個懦弱的兒子,什麽時候有這種本事了?
不用動腦子,武則天都能猜到是哪些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事已至此,她也懶得再搞事。
幾句話將李湛、崔玄暐等人說得滿臉慚愧後,武則天頒下製書,由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
兩日後,武則天將帝位傳給太子李顯。
由於她主動將權力交出,還將許多事情都安排得十分穩妥。
不僅給足了李顯麵子,還留下了一個好名聲。
不論大臣還是皇帝,都挑不出她的毛病。
而且“神龍政變”打著的是平息“二張謀反”的旗號,更沒有理由清算武家。
時間從年初走到年尾,武則天的壽命也走到了終點。
她臨終前,上官婉兒依舊陪在她身邊。
她之前為上官婉兒鋪的道沒有錯,李顯如今也是走的那條道。
現在的上官婉兒,被封作正三品婕妤。
日後,也許會更高。
隻可惜,太平還是不願意來見她。
“陛下,您再撐一會兒,太平她馬上就過來了。”
顧不上什麽尊卑,上官婉兒握住了武則天的手。
來不及了,她留下了十個字,便去找了高宗皇帝。
“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
這是周邊人都沒有想到的,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她會以皇帝的身份入葬。
下方的武三思攥緊了拳頭,到最後,姑姑想著的是保護武家。
如果她是以皇帝之名入葬,武家人就有借口打著光複武周的旗號起兵造反。
這樣一來,那麽武家對於李唐政權就是一個大危害。
無論武家想不想反,最後都會被以謀反罪處。
但她是以皇後之名下葬,武家沒了理由,自然也沒了威脅。
太平公主趕到時,武則天的身體已沒了最後的餘溫。】
『不知道媚娘是開心自己的女兒長大了,還是難過她長大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趕自己下台』
『該開心吧,畢竟太平公主還給了她體麵,也沒有波及到武家』
『是啊,這場政變改變的隻有武則天不再是最高權力的掌控者』
『則天女皇看著婉兒就好像在看另一個自己』
『好可惜,婉兒最後也隻是正二品昭容』
『難怪她最後要以皇後身份入葬,是為了武家啊』
『都有吧,如果是太平公主繼位,說不定會出土唯一的雙帝陵墓呢』
『謝邀,你們可憐可憐太平吧,別想著挖人家父母的墳了』
『是啊,畢竟兩個老公的墳都給李隆基那臭小子撬了』
『剛想問武攸暨的墓不是沒事,才反應過來你指的第二個是誰』
一時之間,武攸暨隻能苦中作樂地想還好自己墓地沒有被撬。
駙馬什麽的,他倒是無所謂。
這場婚姻從頭到尾,不過是政治陰謀。
而他之所以對於太平公主到處包養男寵無動於衷,也是因為不在意。
更何況他和之前的妻子所育的女兒被太平接到了公主府。
也許是有對她生母有愧,太平對這個繼女很好。
說到底,妻子被毒死也怪不到太平頭上。
這邊武攸暨倒是看得很開,另一邊的太平公主卻忍不住扶額。
這群後生也真是的....
想起薛紹和婉兒的墓都被毀了,太平公主眼中閃過厲色。
要不是還顧及兄長,以及前期李隆基還算是開創了新的盛世。
想對現在不過十歲的李隆基動手,其實並不是難事。
看到沒了生息的母親,太平公主抱緊了眼前的母親。
沒想到自己為了賭氣,居然連母親的最後一麵都沒有見到。
自然不會和女兒計較,武則天安撫地拍著她的背。
她下台了,很快就要到韋氏之亂了吧?
不過天幕並沒有將那一段放出來,而是直接跳到了上官婉兒之死。
也從那一刻起,視角換成了太平公主的。
【還記得她與上官婉兒的相遇是在初秋,公主府中的太平看到樹上茂盛的枝葉迴憶。
現在正值盛夏,她卻收到了與婉兒永別的消息。
自那天起,她與李隆基的鬥爭正式展開。
再次見麵,她特意表明了自己訴求。
那並不是示弱,而是在威脅。
現在她隻是想要讓上官婉兒得到她應得的名聲,可要是李隆基一直阻礙,就不好說了。
在為上官婉兒撰寫墓誌銘時,她每一筆都是經過斟酌才落下。
史書會被人肆意塗改,若是真相不能在其中體現,她便將它刻在墓誌銘上。
給她辦好葬禮後,太平公主又馬不停蹄地收集她的詩詞。
兄長還是向著她的,她想做,李旦便也任由她去。
太平公主也知道,兄長是她和李隆基之間唯一的緩衝。
等到他下台之日,便是兩人決出生死之時。】
『相識於初秋,相離於盛夏』
『她給的婉兒寫的墓誌銘,句句思念,字字泣血』
『太平公主執著於收錄上官婉兒的詩詞,也是想讓她的文采被留下來』
『她做到了,但是功勞卻被李隆基搶走了』
『真服了李隆基那個老六,他到底改了多少史書』
『在上官婉兒的墓誌銘出土前,她與太平公主在史書之中沒有任何交集,懂的都懂』
『要是有記載她和太平關係親密,殺她的動機就會被無限懷疑』
看著天幕上比他們還大的小兒子,李治和武則天體會到了朱元璋和馬秀英之前的感受。
他們這個小兒子,實在是太溫順了。
比起扮豬吃老虎的李治,他是真的性格溫良。
也不知為何他們會生出這般性格的孩子,誰也不像。
難道就像之前一位後生說的,正正得負?
以往她隻安心與駙馬安居一隅,久居府內,一度與朝廷脫軌。
在武則天明裏暗裏的放權,以及她自身能力的加持下。
很快,她就有了屬於自己的勢力。
被武則天從小嬌養的花朵生出了刺,第一個劃傷的,是生她養她的母親。
一場轟轟烈烈的神龍政變就這麽發生在了武則天生病時。
聽聞二張被殺,武則天隻是看向了人群之中的李顯。
她這個懦弱的兒子,什麽時候有這種本事了?
不用動腦子,武則天都能猜到是哪些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事已至此,她也懶得再搞事。
幾句話將李湛、崔玄暐等人說得滿臉慚愧後,武則天頒下製書,由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
兩日後,武則天將帝位傳給太子李顯。
由於她主動將權力交出,還將許多事情都安排得十分穩妥。
不僅給足了李顯麵子,還留下了一個好名聲。
不論大臣還是皇帝,都挑不出她的毛病。
而且“神龍政變”打著的是平息“二張謀反”的旗號,更沒有理由清算武家。
時間從年初走到年尾,武則天的壽命也走到了終點。
她臨終前,上官婉兒依舊陪在她身邊。
她之前為上官婉兒鋪的道沒有錯,李顯如今也是走的那條道。
現在的上官婉兒,被封作正三品婕妤。
日後,也許會更高。
隻可惜,太平還是不願意來見她。
“陛下,您再撐一會兒,太平她馬上就過來了。”
顧不上什麽尊卑,上官婉兒握住了武則天的手。
來不及了,她留下了十個字,便去找了高宗皇帝。
“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
這是周邊人都沒有想到的,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她會以皇帝的身份入葬。
下方的武三思攥緊了拳頭,到最後,姑姑想著的是保護武家。
如果她是以皇帝之名入葬,武家人就有借口打著光複武周的旗號起兵造反。
這樣一來,那麽武家對於李唐政權就是一個大危害。
無論武家想不想反,最後都會被以謀反罪處。
但她是以皇後之名下葬,武家沒了理由,自然也沒了威脅。
太平公主趕到時,武則天的身體已沒了最後的餘溫。】
『不知道媚娘是開心自己的女兒長大了,還是難過她長大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趕自己下台』
『該開心吧,畢竟太平公主還給了她體麵,也沒有波及到武家』
『是啊,這場政變改變的隻有武則天不再是最高權力的掌控者』
『則天女皇看著婉兒就好像在看另一個自己』
『好可惜,婉兒最後也隻是正二品昭容』
『難怪她最後要以皇後身份入葬,是為了武家啊』
『都有吧,如果是太平公主繼位,說不定會出土唯一的雙帝陵墓呢』
『謝邀,你們可憐可憐太平吧,別想著挖人家父母的墳了』
『是啊,畢竟兩個老公的墳都給李隆基那臭小子撬了』
『剛想問武攸暨的墓不是沒事,才反應過來你指的第二個是誰』
一時之間,武攸暨隻能苦中作樂地想還好自己墓地沒有被撬。
駙馬什麽的,他倒是無所謂。
這場婚姻從頭到尾,不過是政治陰謀。
而他之所以對於太平公主到處包養男寵無動於衷,也是因為不在意。
更何況他和之前的妻子所育的女兒被太平接到了公主府。
也許是有對她生母有愧,太平對這個繼女很好。
說到底,妻子被毒死也怪不到太平頭上。
這邊武攸暨倒是看得很開,另一邊的太平公主卻忍不住扶額。
這群後生也真是的....
想起薛紹和婉兒的墓都被毀了,太平公主眼中閃過厲色。
要不是還顧及兄長,以及前期李隆基還算是開創了新的盛世。
想對現在不過十歲的李隆基動手,其實並不是難事。
看到沒了生息的母親,太平公主抱緊了眼前的母親。
沒想到自己為了賭氣,居然連母親的最後一麵都沒有見到。
自然不會和女兒計較,武則天安撫地拍著她的背。
她下台了,很快就要到韋氏之亂了吧?
不過天幕並沒有將那一段放出來,而是直接跳到了上官婉兒之死。
也從那一刻起,視角換成了太平公主的。
【還記得她與上官婉兒的相遇是在初秋,公主府中的太平看到樹上茂盛的枝葉迴憶。
現在正值盛夏,她卻收到了與婉兒永別的消息。
自那天起,她與李隆基的鬥爭正式展開。
再次見麵,她特意表明了自己訴求。
那並不是示弱,而是在威脅。
現在她隻是想要讓上官婉兒得到她應得的名聲,可要是李隆基一直阻礙,就不好說了。
在為上官婉兒撰寫墓誌銘時,她每一筆都是經過斟酌才落下。
史書會被人肆意塗改,若是真相不能在其中體現,她便將它刻在墓誌銘上。
給她辦好葬禮後,太平公主又馬不停蹄地收集她的詩詞。
兄長還是向著她的,她想做,李旦便也任由她去。
太平公主也知道,兄長是她和李隆基之間唯一的緩衝。
等到他下台之日,便是兩人決出生死之時。】
『相識於初秋,相離於盛夏』
『她給的婉兒寫的墓誌銘,句句思念,字字泣血』
『太平公主執著於收錄上官婉兒的詩詞,也是想讓她的文采被留下來』
『她做到了,但是功勞卻被李隆基搶走了』
『真服了李隆基那個老六,他到底改了多少史書』
『在上官婉兒的墓誌銘出土前,她與太平公主在史書之中沒有任何交集,懂的都懂』
『要是有記載她和太平關係親密,殺她的動機就會被無限懷疑』
看著天幕上比他們還大的小兒子,李治和武則天體會到了朱元璋和馬秀英之前的感受。
他們這個小兒子,實在是太溫順了。
比起扮豬吃老虎的李治,他是真的性格溫良。
也不知為何他們會生出這般性格的孩子,誰也不像。
難道就像之前一位後生說的,正正得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