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太平天子,愛屋及烏
大秦:想讓祖龍當第一,有錯嗎? 作者:梧桐知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熙元年,明仁宗病故,長子朱瞻基登基為帝。
明朝新一代帝王的登基,總是伴隨舊帝妃嬪的殉葬。
在殉葬名單中看到一個名字,孫淳雅眼中湧上恐懼。
帶著無措,她望向自小陪伴自己一起進宮的嬤嬤。
“嬤嬤,不是說嬪妃無所出者殉葬嗎?”
可郭貴妃,分明孕有三子啊。
另一個看到了名單的人立即向翊坤宮趕來。
“阿泱。”
看見來人,孫淳雅像是看到了主心骨,奔向他的懷抱。
“莫要害怕,有我在。”
可是,就是怕你不在了啊。
默默吞下想說的話,孫淳雅隻是將他抱得更緊了一些。
愛人剛剛登基,現在無論想做什麽都得細細考量,絕不可因為自己多生事端。】
明成祖就知道,肯定有另外的原因使孫子如此快速廢後。
隻是沒想到,居然是張氏的原因。
能讓有子的妃子殉葬,隻有兩種情況,一是皇帝逝世前指名道姓要她殉葬,二是先皇的皇後從中作梗。
很明顯,郭氏的悲劇是第二種情況造成。
太子府內,剛剛溫情瞬間消失,朱高枳覺得眼前的妻子有些陌生。
他知道自己寵愛郭氏,確實有些過分,可是沒有想到張氏會做得如此之絕。
什麽可以讓一個受寵無比的貴妃甘願赴死?
很簡單,隻要她是一個母親。
【宮廷禮製,皇後才能受金冊金寶。
向張太後請示後,朱瞻基破例賜予貴妃孫氏金冊金寶,以顯恩寵。
雖然愛人什麽都沒說,孫淳雅卻明白他心中所想。
幾次暗示,都被孫淳雅搖頭拒絕,朱瞻基隻好等一個時機出現。
即位後,朱瞻基越來越忙,壓力也越來越大。
在一旁觀望的孫淳雅很是擔憂,為了讓他開顏,特意專門去學了辨別蛐蛐之法。
作為“蛐蛐皇帝”,愛人如此,朱瞻基自是喜不勝收。
為了迎合他的喜好,宮中時常會上演一幅神奇的畫麵。
身穿龍袍,尊貴無比的皇帝蹲在地上觀察小動物,一旁穿著特賜鳳袍的貴妃也蹲在旁邊陪他,兩人時不時還相視一笑。
細細觀摩後,朱瞻基便會將今日所見畫下來,孫淳雅則是在一旁磨墨。
宣德二年,貴妃孫氏有孕,明宣宗欣喜若狂。
同年,孫淳雅誕下一子,朱瞻基賜名為朱祁鎮。
次日朱瞻基召見大臣夏元吉,楊士奇,楊榮商議。
得知貴妃生子,大臣自是知道皇上想要做什麽。
之前甚至沒有這個理由,朱瞻基都多次暗戳戳問詢大臣對廢後的看法。
開始大臣還會認真迴答,可每次朱瞻基都會表示:
你們說的很對,但是朕不聽。
果然,坐下還沒三秒,朱瞻基就出聲了。
“朕年過三十都未曾有子,如今上天憐見,讓貴妃有了一個兒子,母憑子貴,自古如此,可皇後該如何處置呢?”】
『你瞅瞅他,他就差沒把我要廢後,你們快給我想辦法擺在臉上了』
『我一直隻知道明宣宗鬥蟋蟀、烤二叔,禦駕親征使北戎不敢南下,沒想到他居然還是這樣的明宣宗』
『靠哈哈哈哈哈哈為什麽這麽押韻』
『冷知識:他被史學家評價功績不輸朱元璋,稱為太平天子』
『帝後一起觀察小動物也太萌了吧』
『明宣宗居然還會畫畫?哇靠我一直以為他重武輕文來著』
『謝邀,明宣宗真的被師傅打過小報告,說他重武輕文』
『哈哈哈哈哈然後就在端午被打臉了』
『什麽瓜什麽瓜』
『沒有瓜,就是明成祖突然出上聯:萬方玉帛風雲會』
『明宣宗立馬對出了下聯:一統山河日月明』
『真的好好笑,大臣們為了阻止廢後說的口幹舌燥,明宣宗肯定在心裏默念:說挺好,讓我想想找個什麽理由廢後好呢』
『再說億遍,胡皇後實慘』
明成祖默默歎氣,這個臭小子還真是......
這些大臣可都是大明的肱骨之臣,居然要幫著他一起違背祖製。
看他們這認命的樣子,就知道朱瞻基肯定不是第一次幹這種事了。
罷了,都已經是太平天子了,做到這份上了,不能對他太苛刻。
不過他也沒有放過那句“烤二叔”,看來他的二兒子幹了太多事情,讓朱瞻基沒有辦法再容忍他了。
正在往迴趕的朱高煦突然覺得有點冷,也不知道是不是要進京趕“烤”。
明太祖也是徹底對這個尚未出生的曾孫有了興趣,功績不輸他?
倒是想看看這位曾孫到底做了什麽,讓後世之人有如此高的評價。
北平的朱棣夫妻也很好奇,這個孫子是誰培養出來的。
不僅武能上馬定乾坤,文能畫畫對對聯,後世之人還評價甚高。
【總之,經過胡皇後三次請辭,孫貴妃三次推脫,明宣宗還是完成了心中所願。
胡皇後被廢,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
為了彰顯皇恩,宮中舉行宴會時,胡廢後依舊位居孫皇後之上。
對此孫淳雅倒是沒啥特別大意見,就是坐遠了不太好和朱瞻基交流。
大臣本以為廢後就已經是頂點,可事實證明,隻有更寵,沒有最寵。
三月初一,孫貴妃被加封為皇後,朱瞻基立即封嶽父孫忠為會昌伯,還封賜他父祖曾祖三代為會昌伯。
麵對如此恩寵,孫忠並沒有飄,反而勸朱瞻基清醒一點,可惜沒有用,推都推不掉。
愛屋及烏,不僅是父親,孫皇後的兄弟也全部跟著加官進爵。
這還不夠,明宣宗經常陪著孫皇後迴娘家,每次迴去都是各種賞賜。
好景不長,八年後,明宣宗突然駕崩。
新帝年幼,隻得由張太皇太後把持朝政。
麵對大臣的請求,張氏不為所動,不肯垂簾聽政,隻在偏殿召見五位老臣,拜托他們維護國家安定。】
從明太祖到明仁宗,全部無話可說。
他們也與妻子情深意切,可也做不到給妻子家如此大的偏寵。
這讓他們不禁開始擔憂外戚專權的後患。
看到後麵,朱元璋和朱棣夫妻雙雙沉默,他們在一天之內參加了祖孫三代的葬禮。
還好張氏是個明事理的,沒有垂簾聽政。
明朝新一代帝王的登基,總是伴隨舊帝妃嬪的殉葬。
在殉葬名單中看到一個名字,孫淳雅眼中湧上恐懼。
帶著無措,她望向自小陪伴自己一起進宮的嬤嬤。
“嬤嬤,不是說嬪妃無所出者殉葬嗎?”
可郭貴妃,分明孕有三子啊。
另一個看到了名單的人立即向翊坤宮趕來。
“阿泱。”
看見來人,孫淳雅像是看到了主心骨,奔向他的懷抱。
“莫要害怕,有我在。”
可是,就是怕你不在了啊。
默默吞下想說的話,孫淳雅隻是將他抱得更緊了一些。
愛人剛剛登基,現在無論想做什麽都得細細考量,絕不可因為自己多生事端。】
明成祖就知道,肯定有另外的原因使孫子如此快速廢後。
隻是沒想到,居然是張氏的原因。
能讓有子的妃子殉葬,隻有兩種情況,一是皇帝逝世前指名道姓要她殉葬,二是先皇的皇後從中作梗。
很明顯,郭氏的悲劇是第二種情況造成。
太子府內,剛剛溫情瞬間消失,朱高枳覺得眼前的妻子有些陌生。
他知道自己寵愛郭氏,確實有些過分,可是沒有想到張氏會做得如此之絕。
什麽可以讓一個受寵無比的貴妃甘願赴死?
很簡單,隻要她是一個母親。
【宮廷禮製,皇後才能受金冊金寶。
向張太後請示後,朱瞻基破例賜予貴妃孫氏金冊金寶,以顯恩寵。
雖然愛人什麽都沒說,孫淳雅卻明白他心中所想。
幾次暗示,都被孫淳雅搖頭拒絕,朱瞻基隻好等一個時機出現。
即位後,朱瞻基越來越忙,壓力也越來越大。
在一旁觀望的孫淳雅很是擔憂,為了讓他開顏,特意專門去學了辨別蛐蛐之法。
作為“蛐蛐皇帝”,愛人如此,朱瞻基自是喜不勝收。
為了迎合他的喜好,宮中時常會上演一幅神奇的畫麵。
身穿龍袍,尊貴無比的皇帝蹲在地上觀察小動物,一旁穿著特賜鳳袍的貴妃也蹲在旁邊陪他,兩人時不時還相視一笑。
細細觀摩後,朱瞻基便會將今日所見畫下來,孫淳雅則是在一旁磨墨。
宣德二年,貴妃孫氏有孕,明宣宗欣喜若狂。
同年,孫淳雅誕下一子,朱瞻基賜名為朱祁鎮。
次日朱瞻基召見大臣夏元吉,楊士奇,楊榮商議。
得知貴妃生子,大臣自是知道皇上想要做什麽。
之前甚至沒有這個理由,朱瞻基都多次暗戳戳問詢大臣對廢後的看法。
開始大臣還會認真迴答,可每次朱瞻基都會表示:
你們說的很對,但是朕不聽。
果然,坐下還沒三秒,朱瞻基就出聲了。
“朕年過三十都未曾有子,如今上天憐見,讓貴妃有了一個兒子,母憑子貴,自古如此,可皇後該如何處置呢?”】
『你瞅瞅他,他就差沒把我要廢後,你們快給我想辦法擺在臉上了』
『我一直隻知道明宣宗鬥蟋蟀、烤二叔,禦駕親征使北戎不敢南下,沒想到他居然還是這樣的明宣宗』
『靠哈哈哈哈哈哈為什麽這麽押韻』
『冷知識:他被史學家評價功績不輸朱元璋,稱為太平天子』
『帝後一起觀察小動物也太萌了吧』
『明宣宗居然還會畫畫?哇靠我一直以為他重武輕文來著』
『謝邀,明宣宗真的被師傅打過小報告,說他重武輕文』
『哈哈哈哈哈然後就在端午被打臉了』
『什麽瓜什麽瓜』
『沒有瓜,就是明成祖突然出上聯:萬方玉帛風雲會』
『明宣宗立馬對出了下聯:一統山河日月明』
『真的好好笑,大臣們為了阻止廢後說的口幹舌燥,明宣宗肯定在心裏默念:說挺好,讓我想想找個什麽理由廢後好呢』
『再說億遍,胡皇後實慘』
明成祖默默歎氣,這個臭小子還真是......
這些大臣可都是大明的肱骨之臣,居然要幫著他一起違背祖製。
看他們這認命的樣子,就知道朱瞻基肯定不是第一次幹這種事了。
罷了,都已經是太平天子了,做到這份上了,不能對他太苛刻。
不過他也沒有放過那句“烤二叔”,看來他的二兒子幹了太多事情,讓朱瞻基沒有辦法再容忍他了。
正在往迴趕的朱高煦突然覺得有點冷,也不知道是不是要進京趕“烤”。
明太祖也是徹底對這個尚未出生的曾孫有了興趣,功績不輸他?
倒是想看看這位曾孫到底做了什麽,讓後世之人有如此高的評價。
北平的朱棣夫妻也很好奇,這個孫子是誰培養出來的。
不僅武能上馬定乾坤,文能畫畫對對聯,後世之人還評價甚高。
【總之,經過胡皇後三次請辭,孫貴妃三次推脫,明宣宗還是完成了心中所願。
胡皇後被廢,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
為了彰顯皇恩,宮中舉行宴會時,胡廢後依舊位居孫皇後之上。
對此孫淳雅倒是沒啥特別大意見,就是坐遠了不太好和朱瞻基交流。
大臣本以為廢後就已經是頂點,可事實證明,隻有更寵,沒有最寵。
三月初一,孫貴妃被加封為皇後,朱瞻基立即封嶽父孫忠為會昌伯,還封賜他父祖曾祖三代為會昌伯。
麵對如此恩寵,孫忠並沒有飄,反而勸朱瞻基清醒一點,可惜沒有用,推都推不掉。
愛屋及烏,不僅是父親,孫皇後的兄弟也全部跟著加官進爵。
這還不夠,明宣宗經常陪著孫皇後迴娘家,每次迴去都是各種賞賜。
好景不長,八年後,明宣宗突然駕崩。
新帝年幼,隻得由張太皇太後把持朝政。
麵對大臣的請求,張氏不為所動,不肯垂簾聽政,隻在偏殿召見五位老臣,拜托他們維護國家安定。】
從明太祖到明仁宗,全部無話可說。
他們也與妻子情深意切,可也做不到給妻子家如此大的偏寵。
這讓他們不禁開始擔憂外戚專權的後患。
看到後麵,朱元璋和朱棣夫妻雙雙沉默,他們在一天之內參加了祖孫三代的葬禮。
還好張氏是個明事理的,沒有垂簾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