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少年項羽的學習之路
大秦:想讓祖龍當第一,有錯嗎? 作者:梧桐知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此,天幕的播報暫時告一段落。
萬朝眾人都開始各幹各的事,修廟宇的修廟宇,清餘孽的清餘孽。
秦朝,秦始皇時期。
韓信,項羽,蓋聶先一步被找到,也可以說是先一步送上門來。
剛到皇宮,他們收到了一份大禮。
韓信得到了一把十分精細的青銅劍,以及一個頂級劍客作為師父。
至於項羽一家,則是直接麵見了秦始皇。
“之前的一切,朕都不與你們計較,夏無且,先為項羽看看。”
心裏想過很多種開頭,但是項羽一家都沒有想到是這樣。
不是生氣,不是商量,不是治罪,居然是先關心項羽的身體。
不得不說,嬴政這一步棋走進了三人的心。
確認沒有大礙之後,嬴政示意趙高將一枚虎符交予項羽。
“你已十三,手下的士兵自己找,自己帶。”
若是別人,也許會認為嬴政在為難他。
不過這是項羽,最年輕氣盛的項羽,自是直接應下。
“皇上,臣有一事稟明。”
為了項羽,項梁已向嬴政俯首稱臣。
“說。”
還以為項梁要說什麽,結果是對項羽的控訴。
從小,雖然項梁被仇恨蒙蔽,但也沒有忘記對項羽的文化教育。
然而項羽就像現代不愛讀書的孩子,看到那疊竹筒就頭疼。
先讀儒家的項羽一目十行,撂下竹筒,留下兩字評價:迂腐!
再讀道家的項羽還是一目十行,又撂下竹筒,留下四字評價:玄不靠譜!
又讀法家,這下還是一目十行,不過還好,這次評價較多,用大白話來說就是:
法怎麽樣是人決定的,人不遵從法律,無論法律多殘酷,也沒有卵用;
所以事情怎麽樣也是人決定的,無論再謀劃,能不能幹還是人說的算!
至於最後的橫縱家,項羽則是直接把竹筒扔了,這次他更加有理:
大丈夫頂天立地,憑得是信用立足,怎麽能夠學這種忽悠人的玩意兒?!
我就算是戰敗,從這裏跳下去,我也不會這個鬼東西!
想開了的項梁已經放飛自我,項羽和鄒靜都拉不住。
像是要將之前受到的氣都吐出來,項梁開始繼續吐槽。
讀書不行?沒事,還有武。
想讓項羽學劍,沒學幾天,又把劍撂下了。
bb說了一大段,大致意思就是他不要按套路出牌,要用絕對力量碾壓。
這兩下給項梁整的,都快自閉了。
對於鬱悶的項梁,項羽則是輕飄飄一句:“書以記名,足矣;劍最多敵百人,不足學;要學,我就要學萬人敵。”
好嘛,那兵法總得學了吧?
聽到這話,項梁立即重振旗鼓。
要學兵法,自然是要看《司馬法》,《孫子兵法》,《吳起兵法》。
為了讓項羽感興趣,項梁還特意天天給他講父親項燕帶領楚軍的英雄事跡。
結果,看的差不多的項羽,又不肯學了,這下就真的把項梁氣了個半死。
怕項梁氣厥過去,項羽又解釋道:“這些東西讀來讀去就是那些東西,我大致知道就差不多了,等真正打仗了再說嘛。”
聽完之後,嬴政和蒙恬都陷入了沉思。
總共就這麽幾條路,項羽都不肯走,也算是人才。
“你若是想,可以自己去開拓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隻要不造反,朕,會一直支持你。”
自三歲起再也沒有哭過的項羽,眼睛此刻卻有些發澀。
之前他也就兩不學,這也不學,那也不學。
父親生氣,卻被他說的啞口無言,隻能隨他而去。
母親向來不關心這些,隻要他平安健康就好。
這是第一次,有人對他說:你盡管去做,我會一直支持。
迴想天幕上的自己是怎麽做的,嬴政有些僵硬地摸了摸項羽的頭。
十三歲的項羽已經有嬴政胸膛那麽高了,所以嬴政倒也不必費勁。
可能是被天幕上小時候的自己感染了,一滴淚水從項羽臉上劃過,滴落在地。
“不是小霸王嗎?”
被嬴政打趣的項羽有些不好意思,卻又聽到了更讓他感動的一句話。
“不過在家裏,想哭就哭,上了戰場,可就不能哭了。”
想維持自己以後霸王的稱唿,但是項羽的聲音還是帶了幾分淚腔。
“我才不會在戰場上哭。”
秦朝,子嬰時期。
\"如今正是彭城亂黨心緒不寧之際,王離,章邯。\"
\"臣在。\"
\"是時候該收迴失地了,出兵征戰吧。\"
\"臣遵旨。\"
此刻的子嬰,倒有幾分他大父的模樣。
這樣的子嬰讓二人極為滿意。
再出一個秦始皇不太可能,可是若能有半分像始皇,秦朝的江山就能得以延續。
彭城內,正如子嬰所說,亂得很。
天幕讓項羽想起自己有個郎中叫韓信,算是緣分,這個韓信也喜歡劍。
想起之前他多次獻計,可自己卻不曾采納,項羽有些尷尬。
不知出於何種原因,他還是將人留在了自己身邊。
韓信亦然,這可能是他們離天幕之人最近的一次。
為了排除異己,劉邦開始在軍中危言聳聽。
若是項羽帶兵投降,那他劉邦就沒戲唱了。
本就不穩的軍心因劉邦更加搖搖欲墜。
熊心本就因項羽勢大猜疑不已,如今算是給了他一個借口。
可項羽也不是什麽逆來順受的主,他第一次聽取了韓信的意見,帶兵歸秦。
他不可能與害死父親之人共事,可王離和父母在天幕的交集讓他想要親近。
也算是在項羽身邊待了兩年有餘,又有天幕之緣,韓信不想看他沉溺在仇恨之中。
奇怪的是,一向誰也不聽的項羽默默地聽韓信給自己分析局勢和利弊。
這要是項梁看到這一幕估計都得氣複活,這臭小子,從小到大不喜歡安分,什麽時候像現在一樣好好聽過他說話?!
其實有,在項梁給項羽洗腦複仇之言時,他也是這樣默不作聲,隻是聽著。
知道項羽的意圖,劉邦和蕭何先發製人,想要借此清除項羽一黨。
可惜他們低估了項羽,更低估了默默無聞的韓信。
不僅大軍折了一半,連他們本人都差點命喪當場。
萬朝眾人都開始各幹各的事,修廟宇的修廟宇,清餘孽的清餘孽。
秦朝,秦始皇時期。
韓信,項羽,蓋聶先一步被找到,也可以說是先一步送上門來。
剛到皇宮,他們收到了一份大禮。
韓信得到了一把十分精細的青銅劍,以及一個頂級劍客作為師父。
至於項羽一家,則是直接麵見了秦始皇。
“之前的一切,朕都不與你們計較,夏無且,先為項羽看看。”
心裏想過很多種開頭,但是項羽一家都沒有想到是這樣。
不是生氣,不是商量,不是治罪,居然是先關心項羽的身體。
不得不說,嬴政這一步棋走進了三人的心。
確認沒有大礙之後,嬴政示意趙高將一枚虎符交予項羽。
“你已十三,手下的士兵自己找,自己帶。”
若是別人,也許會認為嬴政在為難他。
不過這是項羽,最年輕氣盛的項羽,自是直接應下。
“皇上,臣有一事稟明。”
為了項羽,項梁已向嬴政俯首稱臣。
“說。”
還以為項梁要說什麽,結果是對項羽的控訴。
從小,雖然項梁被仇恨蒙蔽,但也沒有忘記對項羽的文化教育。
然而項羽就像現代不愛讀書的孩子,看到那疊竹筒就頭疼。
先讀儒家的項羽一目十行,撂下竹筒,留下兩字評價:迂腐!
再讀道家的項羽還是一目十行,又撂下竹筒,留下四字評價:玄不靠譜!
又讀法家,這下還是一目十行,不過還好,這次評價較多,用大白話來說就是:
法怎麽樣是人決定的,人不遵從法律,無論法律多殘酷,也沒有卵用;
所以事情怎麽樣也是人決定的,無論再謀劃,能不能幹還是人說的算!
至於最後的橫縱家,項羽則是直接把竹筒扔了,這次他更加有理:
大丈夫頂天立地,憑得是信用立足,怎麽能夠學這種忽悠人的玩意兒?!
我就算是戰敗,從這裏跳下去,我也不會這個鬼東西!
想開了的項梁已經放飛自我,項羽和鄒靜都拉不住。
像是要將之前受到的氣都吐出來,項梁開始繼續吐槽。
讀書不行?沒事,還有武。
想讓項羽學劍,沒學幾天,又把劍撂下了。
bb說了一大段,大致意思就是他不要按套路出牌,要用絕對力量碾壓。
這兩下給項梁整的,都快自閉了。
對於鬱悶的項梁,項羽則是輕飄飄一句:“書以記名,足矣;劍最多敵百人,不足學;要學,我就要學萬人敵。”
好嘛,那兵法總得學了吧?
聽到這話,項梁立即重振旗鼓。
要學兵法,自然是要看《司馬法》,《孫子兵法》,《吳起兵法》。
為了讓項羽感興趣,項梁還特意天天給他講父親項燕帶領楚軍的英雄事跡。
結果,看的差不多的項羽,又不肯學了,這下就真的把項梁氣了個半死。
怕項梁氣厥過去,項羽又解釋道:“這些東西讀來讀去就是那些東西,我大致知道就差不多了,等真正打仗了再說嘛。”
聽完之後,嬴政和蒙恬都陷入了沉思。
總共就這麽幾條路,項羽都不肯走,也算是人才。
“你若是想,可以自己去開拓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隻要不造反,朕,會一直支持你。”
自三歲起再也沒有哭過的項羽,眼睛此刻卻有些發澀。
之前他也就兩不學,這也不學,那也不學。
父親生氣,卻被他說的啞口無言,隻能隨他而去。
母親向來不關心這些,隻要他平安健康就好。
這是第一次,有人對他說:你盡管去做,我會一直支持。
迴想天幕上的自己是怎麽做的,嬴政有些僵硬地摸了摸項羽的頭。
十三歲的項羽已經有嬴政胸膛那麽高了,所以嬴政倒也不必費勁。
可能是被天幕上小時候的自己感染了,一滴淚水從項羽臉上劃過,滴落在地。
“不是小霸王嗎?”
被嬴政打趣的項羽有些不好意思,卻又聽到了更讓他感動的一句話。
“不過在家裏,想哭就哭,上了戰場,可就不能哭了。”
想維持自己以後霸王的稱唿,但是項羽的聲音還是帶了幾分淚腔。
“我才不會在戰場上哭。”
秦朝,子嬰時期。
\"如今正是彭城亂黨心緒不寧之際,王離,章邯。\"
\"臣在。\"
\"是時候該收迴失地了,出兵征戰吧。\"
\"臣遵旨。\"
此刻的子嬰,倒有幾分他大父的模樣。
這樣的子嬰讓二人極為滿意。
再出一個秦始皇不太可能,可是若能有半分像始皇,秦朝的江山就能得以延續。
彭城內,正如子嬰所說,亂得很。
天幕讓項羽想起自己有個郎中叫韓信,算是緣分,這個韓信也喜歡劍。
想起之前他多次獻計,可自己卻不曾采納,項羽有些尷尬。
不知出於何種原因,他還是將人留在了自己身邊。
韓信亦然,這可能是他們離天幕之人最近的一次。
為了排除異己,劉邦開始在軍中危言聳聽。
若是項羽帶兵投降,那他劉邦就沒戲唱了。
本就不穩的軍心因劉邦更加搖搖欲墜。
熊心本就因項羽勢大猜疑不已,如今算是給了他一個借口。
可項羽也不是什麽逆來順受的主,他第一次聽取了韓信的意見,帶兵歸秦。
他不可能與害死父親之人共事,可王離和父母在天幕的交集讓他想要親近。
也算是在項羽身邊待了兩年有餘,又有天幕之緣,韓信不想看他沉溺在仇恨之中。
奇怪的是,一向誰也不聽的項羽默默地聽韓信給自己分析局勢和利弊。
這要是項梁看到這一幕估計都得氣複活,這臭小子,從小到大不喜歡安分,什麽時候像現在一樣好好聽過他說話?!
其實有,在項梁給項羽洗腦複仇之言時,他也是這樣默不作聲,隻是聽著。
知道項羽的意圖,劉邦和蕭何先發製人,想要借此清除項羽一黨。
可惜他們低估了項羽,更低估了默默無聞的韓信。
不僅大軍折了一半,連他們本人都差點命喪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