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兩人走後,賀小弟賊兮兮的嘿笑兩聲,“小叔,你怎麽知道有這小曲的,你一定聽過,我要告訴祖父,你去聽人唱小曲了。”
賀三老爺斜睨一眼這個小侄子,然後露出一個好整以暇的笑容道“好啊,要是聽小曲要受罰,你祖父祖母也要被罰。”
“為什麽?”賀小弟不解道,
“因為你祖父祖母也和我一起聽了。”賀小弟聞言失望的垂下頭,兩人交談間,菜也上桌了,
等菜上齊後,一個掌櫃模樣的人就來給大家簡單地講解了一下佛跳牆的來曆和食材做法,這個在當地並不是什麽秘密,因為做佛跳牆的太多了,
雖然大家或知道或不知道,賀家人也都吃過,不過不影響大家認真的聽他娓娓道來,
“佛跳牆又叫滿壇香,或者福壽全,是我們當地發明的菜肴,相傳前朝我們這裏有位官員宴請當時的福建布政使大人吃飯就是做的這道菜,
這位布政使大人吃後很滿意,迴家就讓自己家廚師依法在原菜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
後來這位廚師離開了布政使衙門到我們福州東街口開了一家“三友街”菜館,
他在一次文人聚會的宴席上送上了此菜,有人即席賦詩“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這道菜就是由此得名的。”那掌櫃的說完了菜品的來源,又說起了佛跳牆的做法,
“佛跳牆通常選用鮑魚,海參,魚唇,犛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珍貴食材,加入高湯和我們本地老酒,文火煨製而成。”
在座的眾人也算是漲了知識,因為畢竟有的人沒吃過也沒聽過佛跳牆,
除了佛跳牆,大家還點了三個福州特色菜,醉排骨,荔枝肉,爆炒雙脆,
掌櫃的給眾人簡單的介紹了這三道菜就下去了,讓大家享用美食,
除了特色菜,桌子上還有新鮮的白灼海蝦,現在還不叫做皮皮蝦的蝦蛄,清蒸生蠔和扇貝,還有海蟹,
素菜就是一個水煮素八珍,把多種蔬菜和豆製品一起煮。
曲嬤嬤和夏荷,小金子三人負責給大家布布菜,曲嬤嬤把佛跳牆的壇子打開,
一股醇厚的酒香肉香撲鼻而來,香味飄散在飯桌上,她給眾人分別盛一碗,湯濃色褐,卻厚而不膩,
大家嚐一口,酒香混合著各種食材的香氣,吃起來軟嫩柔潤,濃鬱葷香,又葷而不膩,各種料互相融合,味中有味,滋味讓人難以忘懷。
其餘的菜式也有別於仙桃府的味道,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特別是海鮮,新鮮的海鮮就是特別的鮮甜,所有的食材都是原汁原味,真能讓人吃出海的味道,
而且酒樓白灼清蒸的海鮮都是另外給大家配備的蘸汁,如果不想吃了蔥蒜嘴巴有味道,可以直接吃,不蘸料。
這頓大家都領略到了福州的飲食,等大家吃完稍微消食一下,大家就下了樓在街道上閑逛了起來,
此處街巷的建築風格和精美石雕有著不同於仙桃府的閩南風格,白牆黛瓦,曲線山牆,飛簷翹角,獨特的形式和美感,是它們的標誌性元素,
磚瓦木石之中,見證著歲月流逝,流淌著城市記憶。
福州地處東南沿海,又有閩江貫穿其中,水係的發達造就了福州繁盛的海外交往貿易,
甚至路上還能時不時看到幾個外國人,讓從沒看到過外國人的眾人嚇了一跳,
宋三娘和賀三老爺是見過外國人的,還比較淡定,賀小弟就大驚小怪的,竟然還想買一個外國人迴去研究一下,聽得眾人啼笑皆非。
在街道上大唿小叫的叫賣聲中,街道上的小攤小販們賣著各式各樣的福州當地特色小吃,
比如福州魚丸,扁肉,肉燕,鼎邊糊,撈化,光餅,魚滑,海蠣餅,芋粿,蝦酥,炒肉糕,千葉糕,菜頭餅,白粿,冰帆飯等等,
大家都是從沒聽過沒吃過的,聽著曲嬤嬤介紹,大家要不是才吃完飯沒多久,就買來嚐嚐了,
大家邊走邊四處張望,不多久就來到了今天的第二站,迥龍橋,
迥龍橋雖小,但是卻非常獨特,在石橋的南北兩端分別建有玄帝亭和聖王廟、觀音閣等建築,這座古橋是邢港河兩岸居民往來的必經之路,
迥龍橋是花崗石平梁建築,有四墩五孔的石構平梁的特點,全場六十五米,寬四米多,
橋墩呈船形,護欄上雕刻著雄獅,海獸,蓮花等精美圖案,展現了當時建造該橋的工匠的精湛技藝,
它曆經了數千年的風雨洗禮,經過了喧鬧和寂靜,繁華與落寞,仍然頑強的堅守在這個閩江口的古鎮裏,
大家站在橋上感受了一下這道曆史的古橋,然後來到了橋頭的聖王廟,
聖王廟坐北向南,有跨街廊亭,聖王殿,觀音閣組成,占地有四百多平,
跨街廊亭呈長方形,為木構架,重簷歇山九脊頂,廊亭西向與迥龍橋相連,廟門,亭門正對古橋中軸線,左有分列石欄杆,亭內有三塊石碑,
而聖王廟則是土木結構的,麵闊,進深各五間,穿鬥抬梁式木構架,內祀齊天大聖孫悟空,
觀音閣一般人很難找到,因為它藏在聖王廟旁邊的興慈寺的三樓,
這個興慈寺有四層,大雄寶殿在四樓,觀音閣在三樓,所以第一次來的人都很難找到,
大家跟著曲嬤嬤進去各處參觀了一下,賀小弟被留在寺廟外,有一個侍衛守著他,因為曲嬤嬤說他年紀太小,怕裏麵的神像會嚇到他,
他雖然很喜歡齊天大聖,但是他聽曲嬤嬤說裏麵的神像為了鎮邪驅魔,一個個都猙獰可怖,他看著大門上麵的兩個高大神像已經有點害怕了,於是他沒鬧就乖乖的守在門外。
其他人跟著曲嬤嬤的步伐進入了聖王廟裏麵,曲嬤嬤說聖王廟一般初一十五才開門,大家還是幸運的趕上了日子。
賀三老爺斜睨一眼這個小侄子,然後露出一個好整以暇的笑容道“好啊,要是聽小曲要受罰,你祖父祖母也要被罰。”
“為什麽?”賀小弟不解道,
“因為你祖父祖母也和我一起聽了。”賀小弟聞言失望的垂下頭,兩人交談間,菜也上桌了,
等菜上齊後,一個掌櫃模樣的人就來給大家簡單地講解了一下佛跳牆的來曆和食材做法,這個在當地並不是什麽秘密,因為做佛跳牆的太多了,
雖然大家或知道或不知道,賀家人也都吃過,不過不影響大家認真的聽他娓娓道來,
“佛跳牆又叫滿壇香,或者福壽全,是我們當地發明的菜肴,相傳前朝我們這裏有位官員宴請當時的福建布政使大人吃飯就是做的這道菜,
這位布政使大人吃後很滿意,迴家就讓自己家廚師依法在原菜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
後來這位廚師離開了布政使衙門到我們福州東街口開了一家“三友街”菜館,
他在一次文人聚會的宴席上送上了此菜,有人即席賦詩“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這道菜就是由此得名的。”那掌櫃的說完了菜品的來源,又說起了佛跳牆的做法,
“佛跳牆通常選用鮑魚,海參,魚唇,犛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珍貴食材,加入高湯和我們本地老酒,文火煨製而成。”
在座的眾人也算是漲了知識,因為畢竟有的人沒吃過也沒聽過佛跳牆,
除了佛跳牆,大家還點了三個福州特色菜,醉排骨,荔枝肉,爆炒雙脆,
掌櫃的給眾人簡單的介紹了這三道菜就下去了,讓大家享用美食,
除了特色菜,桌子上還有新鮮的白灼海蝦,現在還不叫做皮皮蝦的蝦蛄,清蒸生蠔和扇貝,還有海蟹,
素菜就是一個水煮素八珍,把多種蔬菜和豆製品一起煮。
曲嬤嬤和夏荷,小金子三人負責給大家布布菜,曲嬤嬤把佛跳牆的壇子打開,
一股醇厚的酒香肉香撲鼻而來,香味飄散在飯桌上,她給眾人分別盛一碗,湯濃色褐,卻厚而不膩,
大家嚐一口,酒香混合著各種食材的香氣,吃起來軟嫩柔潤,濃鬱葷香,又葷而不膩,各種料互相融合,味中有味,滋味讓人難以忘懷。
其餘的菜式也有別於仙桃府的味道,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特別是海鮮,新鮮的海鮮就是特別的鮮甜,所有的食材都是原汁原味,真能讓人吃出海的味道,
而且酒樓白灼清蒸的海鮮都是另外給大家配備的蘸汁,如果不想吃了蔥蒜嘴巴有味道,可以直接吃,不蘸料。
這頓大家都領略到了福州的飲食,等大家吃完稍微消食一下,大家就下了樓在街道上閑逛了起來,
此處街巷的建築風格和精美石雕有著不同於仙桃府的閩南風格,白牆黛瓦,曲線山牆,飛簷翹角,獨特的形式和美感,是它們的標誌性元素,
磚瓦木石之中,見證著歲月流逝,流淌著城市記憶。
福州地處東南沿海,又有閩江貫穿其中,水係的發達造就了福州繁盛的海外交往貿易,
甚至路上還能時不時看到幾個外國人,讓從沒看到過外國人的眾人嚇了一跳,
宋三娘和賀三老爺是見過外國人的,還比較淡定,賀小弟就大驚小怪的,竟然還想買一個外國人迴去研究一下,聽得眾人啼笑皆非。
在街道上大唿小叫的叫賣聲中,街道上的小攤小販們賣著各式各樣的福州當地特色小吃,
比如福州魚丸,扁肉,肉燕,鼎邊糊,撈化,光餅,魚滑,海蠣餅,芋粿,蝦酥,炒肉糕,千葉糕,菜頭餅,白粿,冰帆飯等等,
大家都是從沒聽過沒吃過的,聽著曲嬤嬤介紹,大家要不是才吃完飯沒多久,就買來嚐嚐了,
大家邊走邊四處張望,不多久就來到了今天的第二站,迥龍橋,
迥龍橋雖小,但是卻非常獨特,在石橋的南北兩端分別建有玄帝亭和聖王廟、觀音閣等建築,這座古橋是邢港河兩岸居民往來的必經之路,
迥龍橋是花崗石平梁建築,有四墩五孔的石構平梁的特點,全場六十五米,寬四米多,
橋墩呈船形,護欄上雕刻著雄獅,海獸,蓮花等精美圖案,展現了當時建造該橋的工匠的精湛技藝,
它曆經了數千年的風雨洗禮,經過了喧鬧和寂靜,繁華與落寞,仍然頑強的堅守在這個閩江口的古鎮裏,
大家站在橋上感受了一下這道曆史的古橋,然後來到了橋頭的聖王廟,
聖王廟坐北向南,有跨街廊亭,聖王殿,觀音閣組成,占地有四百多平,
跨街廊亭呈長方形,為木構架,重簷歇山九脊頂,廊亭西向與迥龍橋相連,廟門,亭門正對古橋中軸線,左有分列石欄杆,亭內有三塊石碑,
而聖王廟則是土木結構的,麵闊,進深各五間,穿鬥抬梁式木構架,內祀齊天大聖孫悟空,
觀音閣一般人很難找到,因為它藏在聖王廟旁邊的興慈寺的三樓,
這個興慈寺有四層,大雄寶殿在四樓,觀音閣在三樓,所以第一次來的人都很難找到,
大家跟著曲嬤嬤進去各處參觀了一下,賀小弟被留在寺廟外,有一個侍衛守著他,因為曲嬤嬤說他年紀太小,怕裏麵的神像會嚇到他,
他雖然很喜歡齊天大聖,但是他聽曲嬤嬤說裏麵的神像為了鎮邪驅魔,一個個都猙獰可怖,他看著大門上麵的兩個高大神像已經有點害怕了,於是他沒鬧就乖乖的守在門外。
其他人跟著曲嬤嬤的步伐進入了聖王廟裏麵,曲嬤嬤說聖王廟一般初一十五才開門,大家還是幸運的趕上了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