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眠,轉眼就到了第二天,秦文新微眯著眼,蹲坐在炕上的他實則犯困的不行,秦老二和柳氏則萎靡不振。
秦老二昨天更是怒火中燒,喪失了理智所以才要和村長他們強著來的,經過了一晚上時間的緩衝,秦老二心裏的怒意也消了不少,慢慢的恢複了理智。一家人再思來想去的合計了一下,還是覺得交了吧。
因為胳膊擰不過大腿,自己一家就是地地道道的莊稼人,又不會溜須拍馬和這種稍微帶點兒權利的人攀上關係,又不會咬文嚼字,和他們據理力爭,而且人家占著大義麵前道德綁架,誰會向著自己家呢。
至於村長他們從中到底敲詐了多少人,拿了多少好處誰又知道呢,就算知道誰又敢說出去。
秦老二和柳氏此時也明白,自己終究也隻能是嘴上說說,發發心裏的邪火,其他的反抗舉動是一點兒也不敢有,真要是弄到秦老二被調去築堤壩,那是很難活著迴來了,秦文新和柳氏母子二人要在這大災之年活下去可不容易,弄不好就是家破人亡,雖然糧食交了出去,起碼一家人還能整整齊齊的,說不準還能活的下去呢。
直到臨近中午秦老二和柳氏才收拾起來,準備準備還是交上去,此時的秦文新也熬不住了,躺在炕上睡了起來。
當秦文新迷迷糊糊的醒來時,秦老二和柳氏也經過大半日的忙碌準備的差不多了,此時天正下著大雨,說來也怪,這連日以來的大雨連綿不斷,收糧之前也隻是陰雨不斷,而且是停停下下的,最近卻一直下大雨,這大雨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今年立夏以來就很少見到太陽。
秦老二此時正坐在門檻上朝外望去,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隻是呆呆的目視前方,柳氏則是在忙活著一家人的吃食,雖然這時候不是吃飯時間,可幾人從昨天到現在都是滴水未進,肚子早已咕咕叫個不停了。
吃過飯,三人便準備出發了,此時門外卻熙熙攘攘的吵鬧個不停,不明所以得三人便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秦老二則一手拿了個鬥笠往頭上一扣,便出門去看看怎麽迴事了,秦文新也緊跟其後,心想著這下大雨的不都在家呆著在外邊瞎逛什麽。
父子二人很快便來到了路邊,就看見好多好奇的鄰居也是來圍觀,原來這村裏的路上有好多人,看樣子他們都是從北邊來的向南而去,前邊是一輛輛的馬車,看不到裏麵坐的都是些什麽人,後邊則跟著一些人,這些人個個灰頭土臉的,身上被濺滿了泥巴,高一腳淺一腳的走著,有拉著馬車的,有推著馬車的,卻是個個神情萎靡,雖然看起來他們狼狽不堪,但是好多人還是能看出來,這群人身上的衣物絕不是普通莊稼人穿的,雖然夠不上什麽精妙華美,但是這樣的衣物布料全村估計也隻有村長家可能才有吧。
這群人浩浩蕩蕩的,從頭望不到尾,帶的行李更是一箱一箱的拉在車上,也不知道他們這是要去哪兒。
這時從經過的隊伍後邊走來幾個人,這幾人看上去都是正直壯年,衣著更是普普通通,和他們一樣的粗布麻衣,和這些正在往前趕路的人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而走在大路上的這些人眼睛瞅過來也是略帶鄙夷的眼神,很快他們就轉過頭去不往這邊看了。
在這幾人身後卻有一個看起來和秦文新差不多大的孩子探頭探腦的,好奇的打量著這周圍的一切,幾人為首的一人大步向著秦文新他們這邊走了過來,秦文新此時正和他父親和周圍的幾個鄰居看著這一切,看見這幾人朝著他們過來,幾人雖然身形沒動,但也是眼睛緊緊盯向了來的幾人。
“老鄉,你好,我們是從甘煌府過來的莊稼人,能不能向您要個鬥笠給我們那個孩子,這一路過來淋了不少雨,我們這些大人還扛得住,隻是這個孩子快有些扛不住了。”幾人中為首的一人朝著秦文新他們問道。
秦老二和周圍的鄰居相互看了看,便摘下自己頭上帶的鬥笠了遞了過去,說到“這個給孩子帶上吧,淋那麽多雨別生病了,你們是哪兒人啊,怎麽這麽多人,要去什麽地方嗎,”
“咳,不瞞老哥你說,我們是甘煌府新圩村人士,這些是從這兒路過的府裏那些府裏老爺們的家眷,我們府裏那邊連日來的暴雨導致洪水泛濫,好多人家都被洪水淹沒了,府裏的這些老爺家缺些勞力,我們便是被雇傭搬東西的,至於去向嗎,我們隻知道要往東南方去,至於具體到哪兒就不知道了,”為首的一人迴答道。
“甘煌府那邊不是在聚集人手搶修築堤嗎,不知道現在那邊築的怎麽樣了,你們這來的路上有碰到去甘煌府的支援隊伍嗎?”這時秦文新家鄰居忽然問了一聲。
那為首的人思索了一下便迴到“倒是碰到了一隊往甘煌府去的,不過他們很快便半路返迴了,府衙那邊好像已經放棄了搶修,況且府上那邊的堤壩早已被洪水衝的破爛不堪了,要搶修不是那麽容易的,洪水現在越發越大,那邊已經死了不少人了,府衙那邊現在正在搜救一些還活著的人,那邊洪水估計是擋不住了,現在去那邊也隻是送死而已。”
正當秦老二還要問些什麽的時候,走在路上的一個留著兩捋胡須的管家模樣的男子便朝著這邊喊到,“你們幾個幹什麽呢,還不趕緊過來推車來,還想不想要工錢了,要是誤了我們家老太太的行程,你們今天晚上就別吃飯了,”
為首的中年男子馬上迴答道“來了來了馬管家,這就來了,我們給這孩子要個鬥笠,這大雨天的這孩子本就受罪,給他遮點兒風雨也好讓他為老太太推車不是,”管家模樣的男人隻是呸了一聲便不理會這邊走開了,為首的中年男子也向秦文新這群人道了聲謝便轉身帶著身後的幾人快步離開,朝著麵前一輛陷入泥坑的牛車而去。
秦文新父子二人及其身邊的鄰居看了一會兒,待這群人都離開後他們也就散了,各迴各家去了。
秦老二昨天更是怒火中燒,喪失了理智所以才要和村長他們強著來的,經過了一晚上時間的緩衝,秦老二心裏的怒意也消了不少,慢慢的恢複了理智。一家人再思來想去的合計了一下,還是覺得交了吧。
因為胳膊擰不過大腿,自己一家就是地地道道的莊稼人,又不會溜須拍馬和這種稍微帶點兒權利的人攀上關係,又不會咬文嚼字,和他們據理力爭,而且人家占著大義麵前道德綁架,誰會向著自己家呢。
至於村長他們從中到底敲詐了多少人,拿了多少好處誰又知道呢,就算知道誰又敢說出去。
秦老二和柳氏此時也明白,自己終究也隻能是嘴上說說,發發心裏的邪火,其他的反抗舉動是一點兒也不敢有,真要是弄到秦老二被調去築堤壩,那是很難活著迴來了,秦文新和柳氏母子二人要在這大災之年活下去可不容易,弄不好就是家破人亡,雖然糧食交了出去,起碼一家人還能整整齊齊的,說不準還能活的下去呢。
直到臨近中午秦老二和柳氏才收拾起來,準備準備還是交上去,此時的秦文新也熬不住了,躺在炕上睡了起來。
當秦文新迷迷糊糊的醒來時,秦老二和柳氏也經過大半日的忙碌準備的差不多了,此時天正下著大雨,說來也怪,這連日以來的大雨連綿不斷,收糧之前也隻是陰雨不斷,而且是停停下下的,最近卻一直下大雨,這大雨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今年立夏以來就很少見到太陽。
秦老二此時正坐在門檻上朝外望去,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隻是呆呆的目視前方,柳氏則是在忙活著一家人的吃食,雖然這時候不是吃飯時間,可幾人從昨天到現在都是滴水未進,肚子早已咕咕叫個不停了。
吃過飯,三人便準備出發了,此時門外卻熙熙攘攘的吵鬧個不停,不明所以得三人便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秦老二則一手拿了個鬥笠往頭上一扣,便出門去看看怎麽迴事了,秦文新也緊跟其後,心想著這下大雨的不都在家呆著在外邊瞎逛什麽。
父子二人很快便來到了路邊,就看見好多好奇的鄰居也是來圍觀,原來這村裏的路上有好多人,看樣子他們都是從北邊來的向南而去,前邊是一輛輛的馬車,看不到裏麵坐的都是些什麽人,後邊則跟著一些人,這些人個個灰頭土臉的,身上被濺滿了泥巴,高一腳淺一腳的走著,有拉著馬車的,有推著馬車的,卻是個個神情萎靡,雖然看起來他們狼狽不堪,但是好多人還是能看出來,這群人身上的衣物絕不是普通莊稼人穿的,雖然夠不上什麽精妙華美,但是這樣的衣物布料全村估計也隻有村長家可能才有吧。
這群人浩浩蕩蕩的,從頭望不到尾,帶的行李更是一箱一箱的拉在車上,也不知道他們這是要去哪兒。
這時從經過的隊伍後邊走來幾個人,這幾人看上去都是正直壯年,衣著更是普普通通,和他們一樣的粗布麻衣,和這些正在往前趕路的人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而走在大路上的這些人眼睛瞅過來也是略帶鄙夷的眼神,很快他們就轉過頭去不往這邊看了。
在這幾人身後卻有一個看起來和秦文新差不多大的孩子探頭探腦的,好奇的打量著這周圍的一切,幾人為首的一人大步向著秦文新他們這邊走了過來,秦文新此時正和他父親和周圍的幾個鄰居看著這一切,看見這幾人朝著他們過來,幾人雖然身形沒動,但也是眼睛緊緊盯向了來的幾人。
“老鄉,你好,我們是從甘煌府過來的莊稼人,能不能向您要個鬥笠給我們那個孩子,這一路過來淋了不少雨,我們這些大人還扛得住,隻是這個孩子快有些扛不住了。”幾人中為首的一人朝著秦文新他們問道。
秦老二和周圍的鄰居相互看了看,便摘下自己頭上帶的鬥笠了遞了過去,說到“這個給孩子帶上吧,淋那麽多雨別生病了,你們是哪兒人啊,怎麽這麽多人,要去什麽地方嗎,”
“咳,不瞞老哥你說,我們是甘煌府新圩村人士,這些是從這兒路過的府裏那些府裏老爺們的家眷,我們府裏那邊連日來的暴雨導致洪水泛濫,好多人家都被洪水淹沒了,府裏的這些老爺家缺些勞力,我們便是被雇傭搬東西的,至於去向嗎,我們隻知道要往東南方去,至於具體到哪兒就不知道了,”為首的一人迴答道。
“甘煌府那邊不是在聚集人手搶修築堤嗎,不知道現在那邊築的怎麽樣了,你們這來的路上有碰到去甘煌府的支援隊伍嗎?”這時秦文新家鄰居忽然問了一聲。
那為首的人思索了一下便迴到“倒是碰到了一隊往甘煌府去的,不過他們很快便半路返迴了,府衙那邊好像已經放棄了搶修,況且府上那邊的堤壩早已被洪水衝的破爛不堪了,要搶修不是那麽容易的,洪水現在越發越大,那邊已經死了不少人了,府衙那邊現在正在搜救一些還活著的人,那邊洪水估計是擋不住了,現在去那邊也隻是送死而已。”
正當秦老二還要問些什麽的時候,走在路上的一個留著兩捋胡須的管家模樣的男子便朝著這邊喊到,“你們幾個幹什麽呢,還不趕緊過來推車來,還想不想要工錢了,要是誤了我們家老太太的行程,你們今天晚上就別吃飯了,”
為首的中年男子馬上迴答道“來了來了馬管家,這就來了,我們給這孩子要個鬥笠,這大雨天的這孩子本就受罪,給他遮點兒風雨也好讓他為老太太推車不是,”管家模樣的男人隻是呸了一聲便不理會這邊走開了,為首的中年男子也向秦文新這群人道了聲謝便轉身帶著身後的幾人快步離開,朝著麵前一輛陷入泥坑的牛車而去。
秦文新父子二人及其身邊的鄰居看了一會兒,待這群人都離開後他們也就散了,各迴各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