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扒拉著十根肥手指,一臉認真數著:
“大哥您仔細算一算。”
“咱們是花五錢收一石糧,轉手賣給糧商,就能白賺三錢。”
“一百石糧食全部出手的話,就是30兩銀子。”
“而且對方還說,隻要我們運到碼頭,由他們自己包船運走。”
李弘貞問道:“糧商乃何方神聖,竟出手如此大方?”
“迴大哥,對方自稱姓謝,乃漢中人士,據他所述,去年關中大旱、糧食欠收,貧民難以為繼,隻得賣兒賣女,或投身為仆。此時若將糧食運至關中倒騰,必能大賺一筆。”
李弘貞接著問:“這個姓謝的糧商,為何如此急切?”
“他說此時正好臨近年關,可以趕在過年之前小賺一筆。勸咱們早點交貨,訂金都給了。”
李弘貞思忖片刻,才說:“商人本性逐利,以我看來,此人行為如此大方,倒顯得十分可疑,且不先答應他。”
“大哥!您這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要是過了除夕,糧食就賣不動了。”
“錢賺多賺少,都無妨,我收糧並非想從百姓身上獲利,而是要從商賈官紳口中搶食。這糧,不賣也罷。”
..............
重慶府。
“稟公子,咱們引蛇出洞的計策,失算了!”
“此話怎講?”
“本來呢,打算用高價收糧,引誘李三郎運糧出城,咱們找人假扮成強盜,埋伏於半道趁機劫走。殊不知,李三郎竟然不上鉤哇!”
胡公子咬牙切齒:“可恨!這廝如此謹慎,該當是好?”
施文才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此計不通,還可另想它策。公子,咱們不妨來個雙管齊下...”
“快快道來?”
“這第一計,咱們可以安插人手,潛伏在糧倉周圍,趁其不備放一把火燒個精光。”
“但凡屯糧之地,向來都是嚴加防火,豈能輕易得手?”
“嗐!公子您想想,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再過十天半月,就是秦李兩家的大婚之日,婚宴皆是在黃昏舉行,屆時糧倉必然守備鬆懈,咱們就趁夜幕來臨時放火。”
“這能成麽?你可別忘了,任何城鎮都有望火樓,但凡城中起一絲煙火,駐紮在城裏的救火兵丁,可不是吃幹飯的。”
“公子所言不足為慮,在下隻要報出公子的名頭,那忠州知縣想不想升官?就看他願不願意配合了。”
胡公子一拍大腿:“此計甚好!那第二計呢?”
“唰。”
施文才展開折扇,老神在在道:“據我所知,萬曆九年,朝廷清查州府庫銀發現虧空二十萬兩,忠州伯當時找重慶一個商賈借了筆巨款,才補上虧空。聽說這些年陸陸續續還了大部分,還有小部分沒有還完。”
胡公子邪魅一笑:“你的意思,莫非是...”
“沒錯!公子隻要把借據,從這個商賈手中買過來,由咱們自己上門催債。實在不行,那公子也可以威逼利誘,讓那個商賈自己去催債。”
胡公子猛拍大腿,縱聲奸笑:“哈哈哈...如此一來,李三郎將一夜之間傾家蕩產,淪為臭要飯。哈哈...高!高哇!”
大笑過後,他起身眺望窗外,目光陰鷙:“李三郎,有本公子在,你甭想跟秦良玉好好成親。”
...............
古話有雲:白露時節婚嫁月,春分男女簪花年。
說的是,中國人習慣在“春秋”兩季結婚。
古人還講究無媒不成婚,即便雙方兩情相悅,也會請媒人。
於是就在臘月二十二這天,家裏就來了一位身材肥碩、濃妝豔抹的媒婆。
一進門,媒婆嘴裏好像藏了隻小麻雀,嘰嘰喳喳個不停。
“哎喲喂!這都快日上三竿了,小伯爺還在吃早飯呐!”
“明兒小伯爺大婚,怎能光吃油條配豆漿,城南街老毛家的燒雞就很不錯,外焦裏嫩,味道倍兒香...”
李弘貞站起來簡單拱了拱手,隨後瞥了老楊一眼,又坐迴去幹飯。
老楊從袖子裏掏出紅封,給媒婆遞了過去。
“我家少爺的婚事,有勞您費心了,這是一點心意,還請收下。”
媒婆象征性推了幾下,然後紅封就轉移到她手裏,捏一捏,稍稍掂量一下,就知道裏麵裝著兩錢銀子。
對於打賞數目還算滿意,媒婆笑得愈加諂媚,臉上的脂粉走一步掉一路。
“誒!小伯爺,就迎親的事兒,老身有必要和您商量商量。”
“但說無妨。”
媒婆委婉說道:“咱和別家迎親不同,秦李兩家僅僅隔條小巷,花轎從秦家走到李家,幾步就沒了...”
古人講話都是“話到舌尖留半句”。
潛台詞無非想說:別省這個錢,花轎樂隊搞起來,老娘也好拿迴扣。
幹媒婆這行,都和從事婚喪嫁娶的“下九流”利益捆綁。
想通此關鍵,李弘貞便問道:“那您有何高見?”
“婚姻大事一輩子就一次,馬虎不得。依老身看呐,要請花轎樂隊,一路敲鑼打鼓,全城遊街,這才叫排麵。您覺得嘞?”
“大概要花多少錢?”
“不多不多,請四個轎夫一人五十文錢。花轎五百文錢、樂隊、旗手,林林總總不過幾兩銀子。”
“那成,就依你說的辦。”
媒婆雖然貪財,但職業素養是杠杠滴。
她帶來的幫工從上到下張燈結彩,一個上午的功夫就把屋裏屋外弄得喜氣洋洋。
完事後,媒婆又從管家那裏領了個紅封,樂嗬嗬的去了隔壁秦家接著開工。
“大哥您仔細算一算。”
“咱們是花五錢收一石糧,轉手賣給糧商,就能白賺三錢。”
“一百石糧食全部出手的話,就是30兩銀子。”
“而且對方還說,隻要我們運到碼頭,由他們自己包船運走。”
李弘貞問道:“糧商乃何方神聖,竟出手如此大方?”
“迴大哥,對方自稱姓謝,乃漢中人士,據他所述,去年關中大旱、糧食欠收,貧民難以為繼,隻得賣兒賣女,或投身為仆。此時若將糧食運至關中倒騰,必能大賺一筆。”
李弘貞接著問:“這個姓謝的糧商,為何如此急切?”
“他說此時正好臨近年關,可以趕在過年之前小賺一筆。勸咱們早點交貨,訂金都給了。”
李弘貞思忖片刻,才說:“商人本性逐利,以我看來,此人行為如此大方,倒顯得十分可疑,且不先答應他。”
“大哥!您這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要是過了除夕,糧食就賣不動了。”
“錢賺多賺少,都無妨,我收糧並非想從百姓身上獲利,而是要從商賈官紳口中搶食。這糧,不賣也罷。”
..............
重慶府。
“稟公子,咱們引蛇出洞的計策,失算了!”
“此話怎講?”
“本來呢,打算用高價收糧,引誘李三郎運糧出城,咱們找人假扮成強盜,埋伏於半道趁機劫走。殊不知,李三郎竟然不上鉤哇!”
胡公子咬牙切齒:“可恨!這廝如此謹慎,該當是好?”
施文才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此計不通,還可另想它策。公子,咱們不妨來個雙管齊下...”
“快快道來?”
“這第一計,咱們可以安插人手,潛伏在糧倉周圍,趁其不備放一把火燒個精光。”
“但凡屯糧之地,向來都是嚴加防火,豈能輕易得手?”
“嗐!公子您想想,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再過十天半月,就是秦李兩家的大婚之日,婚宴皆是在黃昏舉行,屆時糧倉必然守備鬆懈,咱們就趁夜幕來臨時放火。”
“這能成麽?你可別忘了,任何城鎮都有望火樓,但凡城中起一絲煙火,駐紮在城裏的救火兵丁,可不是吃幹飯的。”
“公子所言不足為慮,在下隻要報出公子的名頭,那忠州知縣想不想升官?就看他願不願意配合了。”
胡公子一拍大腿:“此計甚好!那第二計呢?”
“唰。”
施文才展開折扇,老神在在道:“據我所知,萬曆九年,朝廷清查州府庫銀發現虧空二十萬兩,忠州伯當時找重慶一個商賈借了筆巨款,才補上虧空。聽說這些年陸陸續續還了大部分,還有小部分沒有還完。”
胡公子邪魅一笑:“你的意思,莫非是...”
“沒錯!公子隻要把借據,從這個商賈手中買過來,由咱們自己上門催債。實在不行,那公子也可以威逼利誘,讓那個商賈自己去催債。”
胡公子猛拍大腿,縱聲奸笑:“哈哈哈...如此一來,李三郎將一夜之間傾家蕩產,淪為臭要飯。哈哈...高!高哇!”
大笑過後,他起身眺望窗外,目光陰鷙:“李三郎,有本公子在,你甭想跟秦良玉好好成親。”
...............
古話有雲:白露時節婚嫁月,春分男女簪花年。
說的是,中國人習慣在“春秋”兩季結婚。
古人還講究無媒不成婚,即便雙方兩情相悅,也會請媒人。
於是就在臘月二十二這天,家裏就來了一位身材肥碩、濃妝豔抹的媒婆。
一進門,媒婆嘴裏好像藏了隻小麻雀,嘰嘰喳喳個不停。
“哎喲喂!這都快日上三竿了,小伯爺還在吃早飯呐!”
“明兒小伯爺大婚,怎能光吃油條配豆漿,城南街老毛家的燒雞就很不錯,外焦裏嫩,味道倍兒香...”
李弘貞站起來簡單拱了拱手,隨後瞥了老楊一眼,又坐迴去幹飯。
老楊從袖子裏掏出紅封,給媒婆遞了過去。
“我家少爺的婚事,有勞您費心了,這是一點心意,還請收下。”
媒婆象征性推了幾下,然後紅封就轉移到她手裏,捏一捏,稍稍掂量一下,就知道裏麵裝著兩錢銀子。
對於打賞數目還算滿意,媒婆笑得愈加諂媚,臉上的脂粉走一步掉一路。
“誒!小伯爺,就迎親的事兒,老身有必要和您商量商量。”
“但說無妨。”
媒婆委婉說道:“咱和別家迎親不同,秦李兩家僅僅隔條小巷,花轎從秦家走到李家,幾步就沒了...”
古人講話都是“話到舌尖留半句”。
潛台詞無非想說:別省這個錢,花轎樂隊搞起來,老娘也好拿迴扣。
幹媒婆這行,都和從事婚喪嫁娶的“下九流”利益捆綁。
想通此關鍵,李弘貞便問道:“那您有何高見?”
“婚姻大事一輩子就一次,馬虎不得。依老身看呐,要請花轎樂隊,一路敲鑼打鼓,全城遊街,這才叫排麵。您覺得嘞?”
“大概要花多少錢?”
“不多不多,請四個轎夫一人五十文錢。花轎五百文錢、樂隊、旗手,林林總總不過幾兩銀子。”
“那成,就依你說的辦。”
媒婆雖然貪財,但職業素養是杠杠滴。
她帶來的幫工從上到下張燈結彩,一個上午的功夫就把屋裏屋外弄得喜氣洋洋。
完事後,媒婆又從管家那裏領了個紅封,樂嗬嗬的去了隔壁秦家接著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