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靈兒的大姑和小姑最後還是住了下來。


    風靈兒看兩位姑父陰沉的臉在他們的孩子每人得了一兩銀子後立刻晴朗起來。


    “秀雲,你就在這兒多住幾天吧,陪陪俺大爺大娘,等過幾天我來接你。”大姑父如是說。


    “秀梅,我不能在二老跟前伺候,你就在這裏住幾天,也替我盡盡孝吧。”小姑父這樣說。


    風靈兒看小姑父臨走時把小姑母拉到一邊說悄悄話,風靈兒正好離得不遠,她的耳朵又特別尖,隻聽小姑父說道:“憑啥都是三個孩子,隻給咱二兩銀子?”


    小姑母生氣的聲音傳來,“你沒聽俺娘說嗎?這是給孩子們補的前幾年的壓歲錢,誰來就給誰,婆母不讓大慶來,怎麽給他?”


    “那好,過幾天我和大慶一起來接你,到時候萬一師母忘了給大慶,你可得提醒一聲。”


    哦?風靈兒有些詫異,小姑父和爺爺竟有師徒之誼?


    如果他真是爺爺的徒弟,但還那樣不顧師徒之情欺負小姑姑,那這個男人可真不是個好東西!


    兩個姑母家最小的孩子都哭鬧著不願意走,但他們的爹都惦記著他們手裏的銀子。


    在嶽家不好意思當麵沒收,於是就不顧倆孩子涕泗橫流哭的淒慘,都硬拉拽著上了各自的板車,急匆匆地走了。


    兩位姑母都不好意思要風靈兒的銀子,風靈兒無奈,隻得把銀子給奶奶,讓奶奶再轉交給她們。


    最後,兩位姑母各自收了十兩銀子,再也不敢多要,她們表示,這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這麽多錢,有了這十兩銀子傍身,她們心裏瞬間踏實了,惴惴不安的心也漸漸放鬆下來。


    家裏米、麵、糧、油一應俱全,家後地裏有自家種的菜,兩位姑母住在家裏花不著一個錢,父母兄弟和侄女的關愛讓她們身心愉悅,姊妹倆想想婆家那兩個火炕,真是不想迴去了。


    下午,兩個姑母和大伯、二伯一起去了鎮上,一是去送風靈兒和爺爺奶奶迴玄帝廟裏去,再則姊妹兄弟想一起陪爹娘逛逛街,陪小侄女買些東西。


    風靈兒知道倆姑母都學會了奶奶的一手巧活,裁剪、縫製衣裳方麵都是一把好手。


    她一直想給全家人添置些新衣,但鎮上裁縫鋪裏的成衣她不知道合不合身,原先擔心爺爺奶奶和大伯不喜,她就沒敢亂買。


    現在好啦,兩個姑母本來還擔心自己在家裏吃閑飯會惹得二位伯娘不高興,現在看風靈兒給她們安排了這個活,別提心裏有多高興了。


    大伯和二伯拉著兩輛車,爺爺奶奶坐在車上,風靈兒和姑母們都想逛逛,不願意坐車。


    風靈兒發現倆姑母都沒有裹腳,她很納悶,就問倆姑母道:“為什麽奶奶的腳那麽小,姑姑您們的腳都不小?”


    “那是你爺爺奶奶心疼我們姐倆,不讓我們裹腳,你看文娟、豆苗她們,都沒有裹。”


    “咱家不興這個,你奶奶小時候生活在南唐,那時候流行女子裹小腳,但後來南唐被滅了,幾個短命的朝廷都沒有這規矩,這些年女孩子都不裹小腳了,咱都有福啊!”


    哦,原來是這樣。


    但風靈兒聽那個奶奶說過,華夏在新中國之前的一千多年的封建時代裏,都盛行女子裹小腳,那是對女子的不公,對生命的摧殘……


    不知道此時距新中國有多少年,往後多少年又開始流行裹腳?


    大姑和二姑對布料的品質和花色都比較了解,在她倆的指導下,風靈兒給家裏所有人都選了兩身布料,也給兩位姑父和表哥表姐們各選了兩身。


    聽說做這些衣裳得占用大姑、二姑一月有餘的時間,風靈兒就又采購了幾匹厚實的棉布和十幾斤棉花,央求姑母們再給全家人做些棉衣、縫製些棉被。


    風靈兒說兩位伯娘的手藝都不如大姑和二姑,就請她倆多教教大嫂子和幾個侄女,希望兩位姑母不吝賜教,什麽時候教會了徒弟什麽時候再說迴婆家的事。


    兩位姑母明白小靈兒這是在寬她們的心,想留她們多住些日子,她們也想和婆家那些勢利眼的狠心人較較勁,既然娘家人要給自己出氣,她們自己也要珍惜機會,為自己的後半生努力。


    風靈兒每次都積極付賬,不讓任何人搶了她的大款角色,她認為這三十幾兩銀子花的值,全家人都滿意,皆大歡喜。


    一直到黃昏,兄弟姊妹四人才把父母和小侄女送到玄帝廟裏,拉著兩車的吃穿用度,幾人走在迴家的路上,都感念父母和小侄女的一片心意。


    要是小弟和弟媳依然健在該有多好,為什麽人生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


    迴到菜園的祖孫三人晚上隻想喝點稀粥,於是爺爺燒火,奶奶淘米下鍋,幾人坐在草棚下嘮家常。


    爺爺奶奶商量,要把家裏的房屋好好修繕一番,最好再蓋幾間東屋和西屋,這樣幾個外孫如果都來了也能住得下。


    風靈兒卻在此時想起了龍州大陸的奶奶,她的那個奶奶是一位優秀的教師,她無論何時都希望孩子們能接受教育,讓孩子們脫離文盲、走出愚昧。


    “爺爺、奶奶,您們有沒有想過,讓哥哥姐姐們都讀書識字?”風靈兒看著爺爺和奶奶問道。


    “咋沒想過?你大伯還上過一年私塾,後來世道開始亂了,就沒接著上。”


    “咱莊上的小孩都是在哪兒上的學?村裏現在沒有私塾吧?”


    “早就沒有了,村裏就有兩個孩子上學,一個是跟親戚在外地上的,還有一個住姥娘家,就在這鎮上的私塾裏上。“


    “請一個私塾先生一年要多少銀錢?”


    “你大伯小時候,咱村裏有個蒙學館,是附近幾個村莊合辦的,先生是兩個老秀才,一個月一人八百錢,加讓節禮和其他雜費,一個先生一年得十二兩銀子。”


    “我記得那時差不多有六十個孩子上學,每個孩子一年的學費是二百文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天入地小神凰之無限空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幻花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幻花鏡並收藏上天入地小神凰之無限空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