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鎮上的的過年氛圍越來越濃。
來來往往上街置辦年貨的人們,肉眼可見地持續增多。
並不寬的馬路上,來往的車輛不時排起了長龍,擁堵的時候,整條街上,都是不斷響起的喇叭聲。
還有眾多的摩托車,電動車,趁著一切可以鑽的縫隙,抓住每一個時機,見縫插針,或快或慢地穿行在車流和人流裏。
街旁的人行道上,幾乎被家家戶戶擺出來的攤位占滿了。
這讓本就不寬敞的小街,變得更加擁堵。
很多攤位或者店鋪旁,總要備上一個大音響,不停地重複播放著那上個世紀流行的經典歌曲,或是喜慶的音樂,以及更多的“大促銷,大酬賓”的震耳欲聾的廣告。
這讓整條街上,都充滿了過年的喜慶的氛圍。
提著大包小包,甚至長長的拖把,鋤頭,牽著娃娃們,在人流中穿梭的人們,似乎卻並不介意這尖銳的喇叭聲,音響聲,隻是認真地尋找著店鋪,物色著過年需要用到的一切商品。
到了店裏,或者街邊的攤位前,就仔細地,翻來覆去地,挑選著他們想要的商品。
一邊看,一邊詢問。時不時故意說出點商品的毛病,用以作為砍價的籌碼。
但隻要遇見了合適的東西,習慣性地,甚至象征性地還一下價以後,就會痛快地拿下,付錢,走人。
隨後繼續尋找下一個需要購買的商品的店家,或者攤位。
許是他們已經非常清楚這市場的規律。
臨近年關,東西就是搶手,就是貴,已經習慣了或者默認了。
因為,到了這年邊上,他們地裏,塘裏,家裏產出的東西,也會賣得更貴一些。
又許是,一年就過這麽一次年,外麵上學或者打工的孩子們,都已經或者即將迴來了,置辦點過年用的東西,讓家人們,孩子們,以及即將來拜年的親戚們,這個年過得更舒適,更美,花點錢,不算什麽。
又或許,家家戶戶都辦年貨,都熱熱鬧鬧過大年,在外或者在家忙活了一年,要犒賞自己,更不能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裏,顯得寒酸了,甚至不如別人,丟了麵子了。
平時抽5塊錢一包煙的人們,不論如何,過年的時候,你看到他手上發的,一定是芙蓉王,甚至是華子,黃鶴樓,和天下。
總之,楊旭感覺,過年的時候,似乎這農村裏的人,都不把錢當錢看,當錢花。
有時一家人偶爾被衝散了,走遠了,就扯起嗓子,吆喝幾聲。
於是那音樂聲,廣告聲,車的喇叭聲,以及人群裏的吆喝聲,交流聲,以及管理秩序,引導交通的口哨聲,甚至偶爾試放的煙花,鞭炮聲,小孩子們的槍聲,砸炮聲……聲聲入耳,匯成了一曲奇妙而又熟悉的,年關大合唱。
遇上天氣好,冬日裏的陽光明媚,倒還幹淨清爽。但若是遇上陰雨天,再加上滿街的水坑和泥濘,活生生就能畫出一張聲色俱佳的年關上河圖。
楊旭帶著蕭瀟,在街上紮實地感受了幾迴。
盡管幾乎偏向於混亂,但蕭瀟卻一點都不在乎,去了一次還想再去一次,樂此不疲。
楊旭也感覺,不知為何,就是這種混亂,嘈雜,卻能讓人深深地感覺到,年來了。
比起大城市裏,年前的商場超市裏的熱鬧,年後清淨無人的幹淨街道,楊旭倒更願意置身於這種混亂和嘈雜當中。
即使就是到了蕭瀟家,從鎮上到市裏,這種差別,都能明顯地感受出來。
三天後,楊旭陪著大學迴來的小舅子,和蕭瀟,迴了蕭瀟老家。
這也是個傳統的習俗,俗稱“迴門”。
結婚三天以後,迴女方娘家。
而且要小舅子上門來接。
市裏的秩序,就井然許多。
但同時,也能明顯地感覺到,年味兒,不是那麽濃了。
也許,這就是蕭瀟喜歡體驗那種方式的逛街的緣由吧。
按照禮儀,楊旭給嶽父嶽母送上肉,雞,以及各種禮品,同時孝敬了一萬塊的過年禮。
這也是習俗,俗稱“送年雞”。
到了年關,晚輩給長輩們送過年物品及財禮。
這是楊旭和蕭瀟商量好的,意在把老人們的紅包錢都給退迴去,雙方老人,一家一萬。
送多了,怕老人們不接受。
因此,就選了個不多不少的數目。
在蕭瀟家待了一天,兩人又趕迴楊旭老家。
過年了。
從兩三點開始,持續不停的鞭炮聲,讓蕭瀟第一次真實地感受到了,什麽叫農村的過年氛圍。
盡管影響了睡眠,但蕭瀟卻毫不在意,依然精神抖擻,在濃厚的過年氛圍中,歡慶雀躍。
大年初一開始拜年。
從早上八點左右開始,街上的人和車,更多了。
更誇張的是,從早上開始,拜年的鞭炮聲,幾乎都未停過。
空氣裏,隨處都彌漫的硝煙的味道。
屋頂上,沒密封的陽台上,一天,就積上了一層厚厚的灰。
不時還會竄進來,幾個炸開的鞭炮屁股。
放鞭炮,說吉利話,領壓歲錢,喝茶喝酒,嗑瓜子,吃橘子,吃糖……
這就是鎮上,農村裏串門,拜年的最主要的內容。
結果,楊旭和蕭瀟,還是發現自己太年輕了。
初一早上,楊旭的父母給了兩人兩個大紅包,一人6666;
初二早上,迴瀟瀟家拜年,瀟瀟父母似乎也是商量好了一樣,又是兩個大紅包,一人6666。
那送出去的錢,不僅沒出去,還生了崽帶著娃迴來了。
兩人相視一笑,幸福又無奈。
不僅如此,兩人在幾天裏,走訪了各自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九大舅,更是紅包收到手軟。
在農村裏,新婚夫妻頭一次拜年,都有紅包,而且還大。
整整一個星期,幾乎每天馬不停蹄,到處放鞭炮,吃好吃的,蕭瀟說自己雙下巴都吃出來了。
但這其中的歡樂與幸福,是多少累和奔波,都不足以比擬和抵消的。
7天的過年假,就這麽一晃而過。
盡管還提前請了幾天假,多留了幾天,但兩人感覺,這年,似乎還是過得,意猶未盡。
“我現在才覺得,那些唿籲將過年假期延長的建議,是真的建議。”蕭瀟感歎道。
“嗯,我們這裏的習俗,是出了元宵,才算過完年。”楊旭悠悠地迴道。
“嗯呐,一年奔波操勞,就是為了過年這幾天。”蕭瀟似乎有點傷感。
“以前,在元宵之前,我們這裏,白天會有舞獅子,晚上會有舞龍燈,天天都是熱鬧的。”
“但是現在,感覺就是迴來過個年,走個親戚,走個過場就算完成任務了。”
“年味比原來差遠了。”楊旭也跟著感歎。
“啊,這還算年味淡了啊?”
“那以前,得有多濃重啊?”蕭瀟一聽更驚訝了。
“哈哈,以前,過年前半個月,就開始熱鬧了。”楊旭又饒有興趣地開始介紹。
“二十五,打豆腐;”
“二十六,殺jiujiu(方言,豬);”
“二十七,殺年雞;”
“二十八,衝糍粑;”
“二十九,樣樣有;”
“三十夜,吃霸霸(方言,肉)……”楊旭學著小孩子的腔調,給蕭瀟唱起了記憶裏,兒時的歌謠。
“哈哈……”蕭瀟一邊聽著楊旭唱,一邊笑得花枝亂顫,人仰馬翻,好久都沒喘過氣來。
2月10號,兩人離開老家,再次迴到省城臨江。
2月11號,收假,股市正式開盤。
“你就不用過年麽?”
“就不能再晚幾天,過了元宵,再讓股民們迴來征戰麽?”楊旭對著屏幕上的數字,忽然感慨道。
來來往往上街置辦年貨的人們,肉眼可見地持續增多。
並不寬的馬路上,來往的車輛不時排起了長龍,擁堵的時候,整條街上,都是不斷響起的喇叭聲。
還有眾多的摩托車,電動車,趁著一切可以鑽的縫隙,抓住每一個時機,見縫插針,或快或慢地穿行在車流和人流裏。
街旁的人行道上,幾乎被家家戶戶擺出來的攤位占滿了。
這讓本就不寬敞的小街,變得更加擁堵。
很多攤位或者店鋪旁,總要備上一個大音響,不停地重複播放著那上個世紀流行的經典歌曲,或是喜慶的音樂,以及更多的“大促銷,大酬賓”的震耳欲聾的廣告。
這讓整條街上,都充滿了過年的喜慶的氛圍。
提著大包小包,甚至長長的拖把,鋤頭,牽著娃娃們,在人流中穿梭的人們,似乎卻並不介意這尖銳的喇叭聲,音響聲,隻是認真地尋找著店鋪,物色著過年需要用到的一切商品。
到了店裏,或者街邊的攤位前,就仔細地,翻來覆去地,挑選著他們想要的商品。
一邊看,一邊詢問。時不時故意說出點商品的毛病,用以作為砍價的籌碼。
但隻要遇見了合適的東西,習慣性地,甚至象征性地還一下價以後,就會痛快地拿下,付錢,走人。
隨後繼續尋找下一個需要購買的商品的店家,或者攤位。
許是他們已經非常清楚這市場的規律。
臨近年關,東西就是搶手,就是貴,已經習慣了或者默認了。
因為,到了這年邊上,他們地裏,塘裏,家裏產出的東西,也會賣得更貴一些。
又許是,一年就過這麽一次年,外麵上學或者打工的孩子們,都已經或者即將迴來了,置辦點過年用的東西,讓家人們,孩子們,以及即將來拜年的親戚們,這個年過得更舒適,更美,花點錢,不算什麽。
又或許,家家戶戶都辦年貨,都熱熱鬧鬧過大年,在外或者在家忙活了一年,要犒賞自己,更不能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裏,顯得寒酸了,甚至不如別人,丟了麵子了。
平時抽5塊錢一包煙的人們,不論如何,過年的時候,你看到他手上發的,一定是芙蓉王,甚至是華子,黃鶴樓,和天下。
總之,楊旭感覺,過年的時候,似乎這農村裏的人,都不把錢當錢看,當錢花。
有時一家人偶爾被衝散了,走遠了,就扯起嗓子,吆喝幾聲。
於是那音樂聲,廣告聲,車的喇叭聲,以及人群裏的吆喝聲,交流聲,以及管理秩序,引導交通的口哨聲,甚至偶爾試放的煙花,鞭炮聲,小孩子們的槍聲,砸炮聲……聲聲入耳,匯成了一曲奇妙而又熟悉的,年關大合唱。
遇上天氣好,冬日裏的陽光明媚,倒還幹淨清爽。但若是遇上陰雨天,再加上滿街的水坑和泥濘,活生生就能畫出一張聲色俱佳的年關上河圖。
楊旭帶著蕭瀟,在街上紮實地感受了幾迴。
盡管幾乎偏向於混亂,但蕭瀟卻一點都不在乎,去了一次還想再去一次,樂此不疲。
楊旭也感覺,不知為何,就是這種混亂,嘈雜,卻能讓人深深地感覺到,年來了。
比起大城市裏,年前的商場超市裏的熱鬧,年後清淨無人的幹淨街道,楊旭倒更願意置身於這種混亂和嘈雜當中。
即使就是到了蕭瀟家,從鎮上到市裏,這種差別,都能明顯地感受出來。
三天後,楊旭陪著大學迴來的小舅子,和蕭瀟,迴了蕭瀟老家。
這也是個傳統的習俗,俗稱“迴門”。
結婚三天以後,迴女方娘家。
而且要小舅子上門來接。
市裏的秩序,就井然許多。
但同時,也能明顯地感覺到,年味兒,不是那麽濃了。
也許,這就是蕭瀟喜歡體驗那種方式的逛街的緣由吧。
按照禮儀,楊旭給嶽父嶽母送上肉,雞,以及各種禮品,同時孝敬了一萬塊的過年禮。
這也是習俗,俗稱“送年雞”。
到了年關,晚輩給長輩們送過年物品及財禮。
這是楊旭和蕭瀟商量好的,意在把老人們的紅包錢都給退迴去,雙方老人,一家一萬。
送多了,怕老人們不接受。
因此,就選了個不多不少的數目。
在蕭瀟家待了一天,兩人又趕迴楊旭老家。
過年了。
從兩三點開始,持續不停的鞭炮聲,讓蕭瀟第一次真實地感受到了,什麽叫農村的過年氛圍。
盡管影響了睡眠,但蕭瀟卻毫不在意,依然精神抖擻,在濃厚的過年氛圍中,歡慶雀躍。
大年初一開始拜年。
從早上八點左右開始,街上的人和車,更多了。
更誇張的是,從早上開始,拜年的鞭炮聲,幾乎都未停過。
空氣裏,隨處都彌漫的硝煙的味道。
屋頂上,沒密封的陽台上,一天,就積上了一層厚厚的灰。
不時還會竄進來,幾個炸開的鞭炮屁股。
放鞭炮,說吉利話,領壓歲錢,喝茶喝酒,嗑瓜子,吃橘子,吃糖……
這就是鎮上,農村裏串門,拜年的最主要的內容。
結果,楊旭和蕭瀟,還是發現自己太年輕了。
初一早上,楊旭的父母給了兩人兩個大紅包,一人6666;
初二早上,迴瀟瀟家拜年,瀟瀟父母似乎也是商量好了一樣,又是兩個大紅包,一人6666。
那送出去的錢,不僅沒出去,還生了崽帶著娃迴來了。
兩人相視一笑,幸福又無奈。
不僅如此,兩人在幾天裏,走訪了各自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九大舅,更是紅包收到手軟。
在農村裏,新婚夫妻頭一次拜年,都有紅包,而且還大。
整整一個星期,幾乎每天馬不停蹄,到處放鞭炮,吃好吃的,蕭瀟說自己雙下巴都吃出來了。
但這其中的歡樂與幸福,是多少累和奔波,都不足以比擬和抵消的。
7天的過年假,就這麽一晃而過。
盡管還提前請了幾天假,多留了幾天,但兩人感覺,這年,似乎還是過得,意猶未盡。
“我現在才覺得,那些唿籲將過年假期延長的建議,是真的建議。”蕭瀟感歎道。
“嗯,我們這裏的習俗,是出了元宵,才算過完年。”楊旭悠悠地迴道。
“嗯呐,一年奔波操勞,就是為了過年這幾天。”蕭瀟似乎有點傷感。
“以前,在元宵之前,我們這裏,白天會有舞獅子,晚上會有舞龍燈,天天都是熱鬧的。”
“但是現在,感覺就是迴來過個年,走個親戚,走個過場就算完成任務了。”
“年味比原來差遠了。”楊旭也跟著感歎。
“啊,這還算年味淡了啊?”
“那以前,得有多濃重啊?”蕭瀟一聽更驚訝了。
“哈哈,以前,過年前半個月,就開始熱鬧了。”楊旭又饒有興趣地開始介紹。
“二十五,打豆腐;”
“二十六,殺jiujiu(方言,豬);”
“二十七,殺年雞;”
“二十八,衝糍粑;”
“二十九,樣樣有;”
“三十夜,吃霸霸(方言,肉)……”楊旭學著小孩子的腔調,給蕭瀟唱起了記憶裏,兒時的歌謠。
“哈哈……”蕭瀟一邊聽著楊旭唱,一邊笑得花枝亂顫,人仰馬翻,好久都沒喘過氣來。
2月10號,兩人離開老家,再次迴到省城臨江。
2月11號,收假,股市正式開盤。
“你就不用過年麽?”
“就不能再晚幾天,過了元宵,再讓股民們迴來征戰麽?”楊旭對著屏幕上的數字,忽然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