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墨箋並未再說下去,隻是看著景帝的反應。景帝低頭沉思,他雖惱怒,可真的要動兵,卻是顧慮甚多。之前西境戰事幾乎都是傅淮在應對,西部條件惡劣,大夏軍隊很難適應,也隻有西南王府的軍隊才能應付自如。如今,傅淮交了帥印,整日在大理縱情酒色,不比當年,而且他也不敢再將帥印交給他了。可是朝堂之內,他卻無可用之將。
這些年,國庫亦是日漸空虛,一旦再次開戰,怕是難以為繼。
猶豫許久,景帝才沉聲問道:「你說的不錯,不知其他愛卿可有對策?」
禦史大夫神情肅穆:「迴陛下,七殿下所言不差,隻是近年來大夏邊境小戰事不斷,洪澇饑荒亦是不少,再加上近三年百姓糧食收成銳減。若是貿然出兵,國庫怕是難以支撐,糧草不足,兵馬難行。況且,除了吐穀渾,北方柔然,西南羌族,皆是對我大夏虎視眈眈。一旦動兵,勢必需要調動邊境守軍,驟時,臣擔心……」
「禦史大人。」尚書令聽聞此言,立刻開口反駁:「糧草之事,雖然緊迫,可我大夏地大物博,這點軍餉,卻也不至於拿不出來。戰事緊張,稍微加收兩層附稅,待安定邊境,再讓百姓休養生息便是。可是我們一旦容忍,便是助長伏允野心,到時候更是讓其他諸國認為我大夏可欺,所以臣請奏,命利州三洲刺史派兵出擊,朝廷出兵吐穀渾!」
就在景帝皺眉思索時,底下以侍郎張啟山為首的數位大臣齊聲高唿:「臣等附議!」
趙墨箋亦是開口道:「兒臣府內這些年亦有些積攢,若是出兵,兒臣願悉數給邊關將士以做軍餉!」
聽了這話,底下跪著的群臣麵麵相覷,便是尚書令也皺了皺眉。可是他們主戰,連七殿下都如此開口了,他們又如何能不做表示,隻能陸續做出承諾。可是這口開了,給多少卻是讓他們犯愁。多了不但邀不了功,反而惹嫌疑,少了卻又有不顧大局之嫌,惹陛下不悅。一番心思下來,有些人心裏也隱隱有些埋怨。
景帝見狀,也就開了口:「隻是,各位愛卿認為,何人能擔任西征統帥之職?」
話語一落,底下議論紛紛,往日都是傅淮統領,如今讓他們選擇帶兵將領,頓時有些無措。
趙墨箋嘴角微微抿了絲笑意,看著略顯嘈雜的大殿,眼裏隱著淡淡微光。
「父皇,兒臣舉薦劉將軍。」二皇子趙清書沉聲開口,一雙星目看著有些頭疼的景帝。
「陛下,劉將軍雖驍勇善戰,卻不擅於帶領騎兵,而且這些年一直守衛京都,不曾去過西境,怕是不妥。」
聽了張啟山的話。景帝原本鬆下來的眉頭再次皺起,而底下已經分為兩派,為到底派不派劉昊吵得不可開交。
「都給朕安靜!」景帝沉沉吐了口氣,眸光掃了掃,落在一直不曾說過一句話的趙梓硯。這個孩子,他這些年幾乎沒太深入了解過,可是眉眼間同她母妃卻是越發像了。亦是這般波瀾不驚,淡淡地仿佛什麽都不在意。
「梓硯。」
趙梓硯似乎沒料到他會關注她,愣了愣這才地低聲道:「兒臣在。」
景帝聽著她略顯輕柔的嗓音,語調忍不住緩了下來:「朕賜你的府邸了,可曾搬過去了?」
「迴稟父皇,三日前便搬過去了,兒臣很喜歡那裏。」她整個人仿若一株修竹,纖細清雅,縱然一身紫金宮袍,額帶輕抹,仍舊透著一股溫潤柔意,並不像他其他幾個孩子,如此鋒芒。
這麽多年過去了,累及到趙梓硯身上的怒氣不甘已然退了不少,此刻景帝忍不住有了絲憐意。看著趙梓硯,復問道:「你入朝已有半年,你同朕說說,你覺得哪位將軍更合適?」
趙墨箋臉色微微一冷,眸子眯了眯,卻是轉眼間恢復原來的模樣,眼神帶著絲鼓勵,偏頭看著趙梓硯。
趙梓硯神色有些躊躇,蹙眉低思片刻,才開口道:「兒臣駑鈍,不敢妄下評論。劉將軍能征善戰,計謀無雙,昔年征戰柔然高麗,亦是居功至偉。」
眼見景帝微微頷首,趙墨箋斂在袍袖下的素手緩緩握緊,正欲開口,趙梓硯卻又道:「西境之地環境惡劣,卻也難不倒劉將軍,隻是,劉家軍肩負守衛皇城之使命,再由劉將軍統帥西征,怕是於京城安危有礙。」
景帝眸子裏閃過一絲讚賞,他這九女兒到是提醒了他,劉家已經掌握了京郊守衛大權,如果邊境再讓他統領,劉家勢力怕是難以掌控。
「朕亦是擔心,劉將軍不在,朕心不安。那你說,何人尚可考慮?」
趙梓硯頓了頓,輕聲道:「蕭大將軍日前換防迴京,七皇姐曾告訴兒臣,蕭大將軍昔年曾跟隨西南王戍守西境,對吐穀渾一族想來了解透徹。」
張啟山等人眼中皆是一喜,這默默無聞的九殿下卻是替他們說出了他們的目的,如此一來到是免了陛下猜疑,實在是妙哉!
景帝聽了後,沒有立刻迴應,卻也未駁斥,隻是誇了趙梓硯幾句,便宣布退朝,擇日再議。可底下人心裏頭透亮,這人選,陛下已然定了。
不出所料,第二日早朝,景帝便宣蕭貴妃的兄長,蕭拓上殿,封為征西大將軍,率領十萬大軍,前往河州。
下了朝,趙墨箋心情很不錯,同朝中大臣邊走邊聊,對於二皇子趙清書的挑釁也都溫笑了之。在殿外見到蕭貴妃身邊的太監李申,便隨之去了瓊華宮。
這些年,國庫亦是日漸空虛,一旦再次開戰,怕是難以為繼。
猶豫許久,景帝才沉聲問道:「你說的不錯,不知其他愛卿可有對策?」
禦史大夫神情肅穆:「迴陛下,七殿下所言不差,隻是近年來大夏邊境小戰事不斷,洪澇饑荒亦是不少,再加上近三年百姓糧食收成銳減。若是貿然出兵,國庫怕是難以支撐,糧草不足,兵馬難行。況且,除了吐穀渾,北方柔然,西南羌族,皆是對我大夏虎視眈眈。一旦動兵,勢必需要調動邊境守軍,驟時,臣擔心……」
「禦史大人。」尚書令聽聞此言,立刻開口反駁:「糧草之事,雖然緊迫,可我大夏地大物博,這點軍餉,卻也不至於拿不出來。戰事緊張,稍微加收兩層附稅,待安定邊境,再讓百姓休養生息便是。可是我們一旦容忍,便是助長伏允野心,到時候更是讓其他諸國認為我大夏可欺,所以臣請奏,命利州三洲刺史派兵出擊,朝廷出兵吐穀渾!」
就在景帝皺眉思索時,底下以侍郎張啟山為首的數位大臣齊聲高唿:「臣等附議!」
趙墨箋亦是開口道:「兒臣府內這些年亦有些積攢,若是出兵,兒臣願悉數給邊關將士以做軍餉!」
聽了這話,底下跪著的群臣麵麵相覷,便是尚書令也皺了皺眉。可是他們主戰,連七殿下都如此開口了,他們又如何能不做表示,隻能陸續做出承諾。可是這口開了,給多少卻是讓他們犯愁。多了不但邀不了功,反而惹嫌疑,少了卻又有不顧大局之嫌,惹陛下不悅。一番心思下來,有些人心裏也隱隱有些埋怨。
景帝見狀,也就開了口:「隻是,各位愛卿認為,何人能擔任西征統帥之職?」
話語一落,底下議論紛紛,往日都是傅淮統領,如今讓他們選擇帶兵將領,頓時有些無措。
趙墨箋嘴角微微抿了絲笑意,看著略顯嘈雜的大殿,眼裏隱著淡淡微光。
「父皇,兒臣舉薦劉將軍。」二皇子趙清書沉聲開口,一雙星目看著有些頭疼的景帝。
「陛下,劉將軍雖驍勇善戰,卻不擅於帶領騎兵,而且這些年一直守衛京都,不曾去過西境,怕是不妥。」
聽了張啟山的話。景帝原本鬆下來的眉頭再次皺起,而底下已經分為兩派,為到底派不派劉昊吵得不可開交。
「都給朕安靜!」景帝沉沉吐了口氣,眸光掃了掃,落在一直不曾說過一句話的趙梓硯。這個孩子,他這些年幾乎沒太深入了解過,可是眉眼間同她母妃卻是越發像了。亦是這般波瀾不驚,淡淡地仿佛什麽都不在意。
「梓硯。」
趙梓硯似乎沒料到他會關注她,愣了愣這才地低聲道:「兒臣在。」
景帝聽著她略顯輕柔的嗓音,語調忍不住緩了下來:「朕賜你的府邸了,可曾搬過去了?」
「迴稟父皇,三日前便搬過去了,兒臣很喜歡那裏。」她整個人仿若一株修竹,纖細清雅,縱然一身紫金宮袍,額帶輕抹,仍舊透著一股溫潤柔意,並不像他其他幾個孩子,如此鋒芒。
這麽多年過去了,累及到趙梓硯身上的怒氣不甘已然退了不少,此刻景帝忍不住有了絲憐意。看著趙梓硯,復問道:「你入朝已有半年,你同朕說說,你覺得哪位將軍更合適?」
趙墨箋臉色微微一冷,眸子眯了眯,卻是轉眼間恢復原來的模樣,眼神帶著絲鼓勵,偏頭看著趙梓硯。
趙梓硯神色有些躊躇,蹙眉低思片刻,才開口道:「兒臣駑鈍,不敢妄下評論。劉將軍能征善戰,計謀無雙,昔年征戰柔然高麗,亦是居功至偉。」
眼見景帝微微頷首,趙墨箋斂在袍袖下的素手緩緩握緊,正欲開口,趙梓硯卻又道:「西境之地環境惡劣,卻也難不倒劉將軍,隻是,劉家軍肩負守衛皇城之使命,再由劉將軍統帥西征,怕是於京城安危有礙。」
景帝眸子裏閃過一絲讚賞,他這九女兒到是提醒了他,劉家已經掌握了京郊守衛大權,如果邊境再讓他統領,劉家勢力怕是難以掌控。
「朕亦是擔心,劉將軍不在,朕心不安。那你說,何人尚可考慮?」
趙梓硯頓了頓,輕聲道:「蕭大將軍日前換防迴京,七皇姐曾告訴兒臣,蕭大將軍昔年曾跟隨西南王戍守西境,對吐穀渾一族想來了解透徹。」
張啟山等人眼中皆是一喜,這默默無聞的九殿下卻是替他們說出了他們的目的,如此一來到是免了陛下猜疑,實在是妙哉!
景帝聽了後,沒有立刻迴應,卻也未駁斥,隻是誇了趙梓硯幾句,便宣布退朝,擇日再議。可底下人心裏頭透亮,這人選,陛下已然定了。
不出所料,第二日早朝,景帝便宣蕭貴妃的兄長,蕭拓上殿,封為征西大將軍,率領十萬大軍,前往河州。
下了朝,趙墨箋心情很不錯,同朝中大臣邊走邊聊,對於二皇子趙清書的挑釁也都溫笑了之。在殿外見到蕭貴妃身邊的太監李申,便隨之去了瓊華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