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的聲音由遠及近,人還沒有走進來,就聽見他急切的聲音。
“王爺,信陽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災,剛才宮裏來人傳消息,皇上讓王爺即刻進宮。”
旱災?
兩人的心一顫,眼下所有計劃都暫停。
聽到旱災,就能想象有很多百姓流離失所,饑餓致死。
“羽兒,我先進宮,其他事等我迴來再說。”
“好,注意安全。”
容楚南快速換了一身長衫,帶著天風去往皇宮。
禦書房。
皇帝和各位大臣已經在商討信陽旱災一事,見容楚南來,皇帝眉頭緊鎖,不知這旱災該如何是好。
“微臣參見皇上。”
“南王免禮,今天接到信陽的急報,你看看。”
王公公接下皇帝手中的急報,遞給了容楚南。
打開一看,容楚南眉頭越鄒越深,比想象中還要嚴重,而且這是四天前的情況,信陽離京都,即使快馬加鞭最快也要四天,不知道現在的情況如何了。
“這場旱災百年難遇,百姓們地裏的莊稼顆粒無收,缺水,沒有糧食吃,很多人喪生在這場旱災中,民生凋零,食不果腹,已經餓死上百人,眾愛卿,有什麽法子盡管說。”
大臣們議論紛紛,急報上請求朝廷賑災,目前的情況就是解決百姓們的溫飽問題。
雖然有鄰縣去賑災,每天施粥,可麵對偌大的信陽城仍是杯水車薪。
糧食肯定要賑,要多少?百姓沒有莊稼,等同於餓死,朝廷能解決一天兩天,但是不能解決一月兩月,那麽多百姓沒有吃的,即使把國庫中的糧食都搬過去也無濟於事。
“皇上,微臣認為先賑糧食,那些災民等不及,年輕力壯的還可以熬一熬,但婦孺和孩童恐怕扛不住啊。”
元大人在當官之前過的就是苦日子,對百姓這種無糧無水的生活深有體會。
洛大人拱手道:“皇上,元大人說得沒錯,朝廷需要賑濟糧食,現在百姓們沒有吃的,已經活活餓死上百人,而且數量每天都在上增,如果再拖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其他幾位大臣同樣附議,朝廷盡快賑糧才最重要。
皇帝見容楚南一直沒講話,想聽聽他的看法,“南王,你意下如何啊?”
容楚南在來皇宮的路上就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賑糧食是肯定的,但如何賑?光靠朝廷,萬萬行不通,信陽城有幾十萬的人口。
旱災嚴重,糧食的供給要保證百姓們至少半年的生活,可擁有這些糧食的都是富貴人家。
什麽朝廷重臣,什麽富商,什麽讀書人,都是披上體麵的外表。斯文!都是偽善的嘴臉。
急報不是今天才有的,那麽地方官員為何沒有落實糧食的去向?不可能衙門裏沒有糧食吧,即使在糧倉或者鄰縣募捐,也能撐幾天,現在全部甩給朝廷。
“皇上,信陽糧災的形勢還在不斷擴大,地方官員可有作為?信陽年年旱災,朝廷以前撥款讓他們修繕水塘,可有落實?”
禦書房裏幾位官員議論紛紛,現在是說這個的時候嗎?現在最主要的是賑災,百姓都吃不上飯了,還有誰去管水塘的事。
洪大人道;“皇上,臣認為此時應該立即傳令下去,有序開放糧倉,以解百姓現在的困難,隻要挺過七八月份,等秋分旱災就會緩解。”
皇帝思索了一番:“信陽旱災已經危及生命,糧倉已空了一大半,最多能撐十天左右。”
洛大人站了出來,“皇上,糧倉虧空,就怕有人發國難財,抬高糧價,今年旱災嚴重,秋分的收成不比往年,此時還需要盡快命各地穩定糧價,以免有心人作祟,到時候百姓恐買不起糧。”
又一官員站了出來,“現在最重要解決糧食問題,各地大戶人家必有存糧,可向各地征集糧食,或者借糧也可以。”
開放糧倉是必須的,但一旦糧倉空了,信陽城的百姓也就徹底完了。
要讓那些糧商和大戶人家自願拿出糧食,恐怕很難,無論是征還是借,都很困難,或者隻能得到一點點。
誰願意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還在這關鍵時刻,如果官府強行要,他們完全可以說沒有,畢竟這事要靠自願。
災荒之年,人都是自私,就怕哪一天自己也吃不上飯。
總之,這件事很難辦,但是又必須的從這些人手中得到糧食。
容楚南在腦中細細思來,糧商會在這個時候抬高價格,這就造成了富人吃得飽,窮人隻有餓死。
災區糧價暴漲,無數糧商帶著多餘的存糧去售賣,總之一句話,苦的是百姓,吃不上飯的還是那一批人。
特別是在京都的官員都沒有體驗過水災和旱災,不懂百姓的疾苦。
容楚南是深有體會,之前在宮外那段時間,差點就死了,有段時間每天挨餓挨凍是常事,差一點就迴不來了。
整天坐於高堂之上的官員,不知民間疾苦,他現在嚴重懷疑信陽城以前的災情有所隱瞞。
那些貪官怕惹麻煩,怕丟官,一個個故意把災情說得比較輕,讓朝廷以為災情不嚴重。
現在瞞不住了,一年比一年嚴重,官員又舍不得動根本,這才說了事情,不過這也是猜測,需要到信陽親自去看看才知道實情。
禦書房內,氣氛緊張,無非就是開糧倉和平衡物價等細則。
急報昨日已呈上,今日也有,看樣子信陽每天都會把災情傳給朝廷。
“此事必須要解決,地方已經給朕上奏,催促開放糧倉。”
“不能在拖下去,往年旱災也是開放糧倉,隻不過今年旱災比較嚴重,很多百姓已餓死街頭,眾位愛卿,此事不能耽誤,百姓現在還餓著肚子呢。”
“稟皇上,如果平衡糧價,富裕之地的糧食恐很難流動到災區。”
“開放糧倉也隻能維持十天左右,要是糧倉空了,百姓就真的沒有活路了。”
“在這期間肯定有人囤積糧食,有的趁機發國難財。”
“如果真有人囤積糧食,一方獨大,難道官府就不作為了?”
“哼,官府,就怕官官相護。”
沒有商量出對策,這些大臣反倒吵起來了。
“王爺,信陽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災,剛才宮裏來人傳消息,皇上讓王爺即刻進宮。”
旱災?
兩人的心一顫,眼下所有計劃都暫停。
聽到旱災,就能想象有很多百姓流離失所,饑餓致死。
“羽兒,我先進宮,其他事等我迴來再說。”
“好,注意安全。”
容楚南快速換了一身長衫,帶著天風去往皇宮。
禦書房。
皇帝和各位大臣已經在商討信陽旱災一事,見容楚南來,皇帝眉頭緊鎖,不知這旱災該如何是好。
“微臣參見皇上。”
“南王免禮,今天接到信陽的急報,你看看。”
王公公接下皇帝手中的急報,遞給了容楚南。
打開一看,容楚南眉頭越鄒越深,比想象中還要嚴重,而且這是四天前的情況,信陽離京都,即使快馬加鞭最快也要四天,不知道現在的情況如何了。
“這場旱災百年難遇,百姓們地裏的莊稼顆粒無收,缺水,沒有糧食吃,很多人喪生在這場旱災中,民生凋零,食不果腹,已經餓死上百人,眾愛卿,有什麽法子盡管說。”
大臣們議論紛紛,急報上請求朝廷賑災,目前的情況就是解決百姓們的溫飽問題。
雖然有鄰縣去賑災,每天施粥,可麵對偌大的信陽城仍是杯水車薪。
糧食肯定要賑,要多少?百姓沒有莊稼,等同於餓死,朝廷能解決一天兩天,但是不能解決一月兩月,那麽多百姓沒有吃的,即使把國庫中的糧食都搬過去也無濟於事。
“皇上,微臣認為先賑糧食,那些災民等不及,年輕力壯的還可以熬一熬,但婦孺和孩童恐怕扛不住啊。”
元大人在當官之前過的就是苦日子,對百姓這種無糧無水的生活深有體會。
洛大人拱手道:“皇上,元大人說得沒錯,朝廷需要賑濟糧食,現在百姓們沒有吃的,已經活活餓死上百人,而且數量每天都在上增,如果再拖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其他幾位大臣同樣附議,朝廷盡快賑糧才最重要。
皇帝見容楚南一直沒講話,想聽聽他的看法,“南王,你意下如何啊?”
容楚南在來皇宮的路上就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賑糧食是肯定的,但如何賑?光靠朝廷,萬萬行不通,信陽城有幾十萬的人口。
旱災嚴重,糧食的供給要保證百姓們至少半年的生活,可擁有這些糧食的都是富貴人家。
什麽朝廷重臣,什麽富商,什麽讀書人,都是披上體麵的外表。斯文!都是偽善的嘴臉。
急報不是今天才有的,那麽地方官員為何沒有落實糧食的去向?不可能衙門裏沒有糧食吧,即使在糧倉或者鄰縣募捐,也能撐幾天,現在全部甩給朝廷。
“皇上,信陽糧災的形勢還在不斷擴大,地方官員可有作為?信陽年年旱災,朝廷以前撥款讓他們修繕水塘,可有落實?”
禦書房裏幾位官員議論紛紛,現在是說這個的時候嗎?現在最主要的是賑災,百姓都吃不上飯了,還有誰去管水塘的事。
洪大人道;“皇上,臣認為此時應該立即傳令下去,有序開放糧倉,以解百姓現在的困難,隻要挺過七八月份,等秋分旱災就會緩解。”
皇帝思索了一番:“信陽旱災已經危及生命,糧倉已空了一大半,最多能撐十天左右。”
洛大人站了出來,“皇上,糧倉虧空,就怕有人發國難財,抬高糧價,今年旱災嚴重,秋分的收成不比往年,此時還需要盡快命各地穩定糧價,以免有心人作祟,到時候百姓恐買不起糧。”
又一官員站了出來,“現在最重要解決糧食問題,各地大戶人家必有存糧,可向各地征集糧食,或者借糧也可以。”
開放糧倉是必須的,但一旦糧倉空了,信陽城的百姓也就徹底完了。
要讓那些糧商和大戶人家自願拿出糧食,恐怕很難,無論是征還是借,都很困難,或者隻能得到一點點。
誰願意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還在這關鍵時刻,如果官府強行要,他們完全可以說沒有,畢竟這事要靠自願。
災荒之年,人都是自私,就怕哪一天自己也吃不上飯。
總之,這件事很難辦,但是又必須的從這些人手中得到糧食。
容楚南在腦中細細思來,糧商會在這個時候抬高價格,這就造成了富人吃得飽,窮人隻有餓死。
災區糧價暴漲,無數糧商帶著多餘的存糧去售賣,總之一句話,苦的是百姓,吃不上飯的還是那一批人。
特別是在京都的官員都沒有體驗過水災和旱災,不懂百姓的疾苦。
容楚南是深有體會,之前在宮外那段時間,差點就死了,有段時間每天挨餓挨凍是常事,差一點就迴不來了。
整天坐於高堂之上的官員,不知民間疾苦,他現在嚴重懷疑信陽城以前的災情有所隱瞞。
那些貪官怕惹麻煩,怕丟官,一個個故意把災情說得比較輕,讓朝廷以為災情不嚴重。
現在瞞不住了,一年比一年嚴重,官員又舍不得動根本,這才說了事情,不過這也是猜測,需要到信陽親自去看看才知道實情。
禦書房內,氣氛緊張,無非就是開糧倉和平衡物價等細則。
急報昨日已呈上,今日也有,看樣子信陽每天都會把災情傳給朝廷。
“此事必須要解決,地方已經給朕上奏,催促開放糧倉。”
“不能在拖下去,往年旱災也是開放糧倉,隻不過今年旱災比較嚴重,很多百姓已餓死街頭,眾位愛卿,此事不能耽誤,百姓現在還餓著肚子呢。”
“稟皇上,如果平衡糧價,富裕之地的糧食恐很難流動到災區。”
“開放糧倉也隻能維持十天左右,要是糧倉空了,百姓就真的沒有活路了。”
“在這期間肯定有人囤積糧食,有的趁機發國難財。”
“如果真有人囤積糧食,一方獨大,難道官府就不作為了?”
“哼,官府,就怕官官相護。”
沒有商量出對策,這些大臣反倒吵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