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沒錯我就是那個金屋藏嬌的嬌 作者:馬有錢A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裏,後宮突然燃起一把大火,董太後帶人趕到時發現失火的地方正是貴妃住的宮殿,數千人圍著宮殿以防大火蔓延到別處,卻對救火無能為力隻能眼睜睜看著宮殿燃燒殆盡。
董太後在火光中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對寧蔻道:「將貴妃厚葬進皇家陵園,全國齋戒三日。」
……
大嘉國一百二十六年春,新皇登基已有數月,朝廷欠糧已盡數還給大嘉國百姓,周金搬空兩個家族的糧倉,帶著糧食退迴北方。
李懷英接到阮裴旭的信,要他遊說周金一起打仗,於是李懷英登門拜訪,周金便跟著走了。
董家一時走上了巔峰,幾乎天下都快成了董家的天下。
董太後沒有食言,貴妃娘娘死後第三天,她就秘密讓人把霍雲朝放了,沒讓卿天良看上一眼。
卿天良一時失意,為貴妃也為霍雲朝,成天不是病了就是醉了,日子過得一塌糊塗。
董太後忙著處理朝事沒空管他,讓他娶妻一事便擱置了。
董太後想讓蕭王幫她處理爛攤子,蕭王卻甩手跟霍瑩一起搬去了封地,董太後無奈,隻能硬著頭皮自己上。
「你們就不能辦點實事嗎?哀家提拔你們是讓你們占著茅坑不拉屎的?」董太後皺著眉,難得說了一句粗話。
底下大臣麵麵相覷,董甲道:「臣讓人去修築城牆,可沒人撥款,沒法買材料工具,也沒法僱人啊。」
董太後問:「誰掌撥款事項的?」
董乙迴:「大人這幾日因病休假沒來上朝,這我也請示不了,批不到銀子。」
董太後問:「你們頂頭上司是誰?」
董乙迴:「叫王寶相,原尚書大人的孫子,頗有算數才學,過目不忘,本事十分了得。」
董太後半眯了一下眼,道:「他不上朝就沒人上朝了?給哀家削去他的官職,換一個能辦事的。」
大臣垂頭拱手道了聲「是」。
董太後又問:「百姓入戶問題誰處理的?」
大嘉國統一後,原圭厥、商國那邊的百姓戶籍都需遷到大嘉國名下,這可是一大工程,下麵官員數次請奏,問地域怎麽劃分,戶籍編什麽種類,眼見奏摺越堆越多,太後才提起這件事。
一個大臣迴:「是向均向大人,當年商國大敗,兩國百姓入戶問題都是向大人處理的。」
董太後掃了底下一圈,見沒人出來迴話,便問:「誰是向均?」
那大臣又道:「向大人一直在堯城,之前這些相關信件都是送到堯城去處理的。」
「……」
董太後接手後,為了鞏固勢力,讓大家都將事情放在朝中處理,她要時刻關注到大臣們的動向,入戶奏摺也是應她的要求送到皇位案前的。
董太後揉額頭,道:「他在堯城處理不了,你們就不會再找一個人出來嗎?偌大朝堂,幾百個大臣,當擺設呢?」
大臣也不知該怎麽迴,他們沒接觸過這一行,難免經驗不足,不敢攬這活嘛。
董太後又下令讓眾人選出一個合適的人來處理,大家都愛巴結太後,選過來選過去,選了個董家人,太後以為這群人是認真考慮選出來的,便沒反對,而大臣們見太後臉色好了些,紛紛慶幸自己選對了。
此後太後又問了一些事,除了還糧這一事辦的不錯,其餘的不是這裏出問題就是那裏出問題,氣的她當場甩袖離去。
日子一天天過去,董太後原本以為換了人搞事,大嘉國會走上正軌,誰料事態越來越不可控製。
撥款方麵,因為全國上下多處地方都要撥款重建,剛接手的人看不懂王寶相做的帳,為了盡快拿出成績,便自己重新搞了一個,這導致很多之前應允的銀子沒給到位就不了了之了,而新撥款項後,做這事兒的人又以為能扣漏洞貪銀子,所以做了假帳,一來二去,導致撥款機構直接癱瘓,朝廷給不出銀子,底下人拿不到銀子,而為官之人發現問題後忙往裏填補漏洞,之前貪的全填進去了也補不全,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麽辦,又報到了朝廷。
戶籍問題更是一團亂,為官者在正陽辦理事務,所有奏摺信件一律往宮內送,路途遙遠,存在時差,往往這個批覆了,另一批才送到,而之前批覆的與這一批又存在矛盾,問如何處理,幾十個人連續整理了三天三夜也沒整理出來,最後把堆積成山的奏摺全搬到了朝堂,想尋求能人出來處理。
還有別的關於洪澇、旱災、蝗災、開鑿運河甚至打仗方麵的問題接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
因為時間拖得長了,很多關乎民生的問題長久得不到解決,百姓哀聲怨道,最近還編了首罵董氏無能的童謠四處傳播,傳到了董太後耳裏。
董太後坐在高位,看著這些大臣,有一半是她董家的人,她略感無奈,她還能怎麽努力?董家扛不起運轉大嘉國的重擔,就算給了位置給了權力,他們也辦不好事,她還能怎麽偏袒他們?
「給哀家十天之內處理好這些事,處理不好一律問斬。」她想,這樣或許能夠逼這些人用用腦子,想出解決辦法。
政令一下,怕被砍頭的官員終於取得了好成績,那些問題逐漸被解決,奏摺也越來越少,董太後看了實屬欣慰,終於騰出時間跟卿天良提娶妻一事。
卿天良橫臥在太師椅上,坐沒坐相,躺沒躺相,手機還拿著個酒壺,頭髮亂七八糟,衣衫也十分不整潔。
董太後在火光中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對寧蔻道:「將貴妃厚葬進皇家陵園,全國齋戒三日。」
……
大嘉國一百二十六年春,新皇登基已有數月,朝廷欠糧已盡數還給大嘉國百姓,周金搬空兩個家族的糧倉,帶著糧食退迴北方。
李懷英接到阮裴旭的信,要他遊說周金一起打仗,於是李懷英登門拜訪,周金便跟著走了。
董家一時走上了巔峰,幾乎天下都快成了董家的天下。
董太後沒有食言,貴妃娘娘死後第三天,她就秘密讓人把霍雲朝放了,沒讓卿天良看上一眼。
卿天良一時失意,為貴妃也為霍雲朝,成天不是病了就是醉了,日子過得一塌糊塗。
董太後忙著處理朝事沒空管他,讓他娶妻一事便擱置了。
董太後想讓蕭王幫她處理爛攤子,蕭王卻甩手跟霍瑩一起搬去了封地,董太後無奈,隻能硬著頭皮自己上。
「你們就不能辦點實事嗎?哀家提拔你們是讓你們占著茅坑不拉屎的?」董太後皺著眉,難得說了一句粗話。
底下大臣麵麵相覷,董甲道:「臣讓人去修築城牆,可沒人撥款,沒法買材料工具,也沒法僱人啊。」
董太後問:「誰掌撥款事項的?」
董乙迴:「大人這幾日因病休假沒來上朝,這我也請示不了,批不到銀子。」
董太後問:「你們頂頭上司是誰?」
董乙迴:「叫王寶相,原尚書大人的孫子,頗有算數才學,過目不忘,本事十分了得。」
董太後半眯了一下眼,道:「他不上朝就沒人上朝了?給哀家削去他的官職,換一個能辦事的。」
大臣垂頭拱手道了聲「是」。
董太後又問:「百姓入戶問題誰處理的?」
大嘉國統一後,原圭厥、商國那邊的百姓戶籍都需遷到大嘉國名下,這可是一大工程,下麵官員數次請奏,問地域怎麽劃分,戶籍編什麽種類,眼見奏摺越堆越多,太後才提起這件事。
一個大臣迴:「是向均向大人,當年商國大敗,兩國百姓入戶問題都是向大人處理的。」
董太後掃了底下一圈,見沒人出來迴話,便問:「誰是向均?」
那大臣又道:「向大人一直在堯城,之前這些相關信件都是送到堯城去處理的。」
「……」
董太後接手後,為了鞏固勢力,讓大家都將事情放在朝中處理,她要時刻關注到大臣們的動向,入戶奏摺也是應她的要求送到皇位案前的。
董太後揉額頭,道:「他在堯城處理不了,你們就不會再找一個人出來嗎?偌大朝堂,幾百個大臣,當擺設呢?」
大臣也不知該怎麽迴,他們沒接觸過這一行,難免經驗不足,不敢攬這活嘛。
董太後又下令讓眾人選出一個合適的人來處理,大家都愛巴結太後,選過來選過去,選了個董家人,太後以為這群人是認真考慮選出來的,便沒反對,而大臣們見太後臉色好了些,紛紛慶幸自己選對了。
此後太後又問了一些事,除了還糧這一事辦的不錯,其餘的不是這裏出問題就是那裏出問題,氣的她當場甩袖離去。
日子一天天過去,董太後原本以為換了人搞事,大嘉國會走上正軌,誰料事態越來越不可控製。
撥款方麵,因為全國上下多處地方都要撥款重建,剛接手的人看不懂王寶相做的帳,為了盡快拿出成績,便自己重新搞了一個,這導致很多之前應允的銀子沒給到位就不了了之了,而新撥款項後,做這事兒的人又以為能扣漏洞貪銀子,所以做了假帳,一來二去,導致撥款機構直接癱瘓,朝廷給不出銀子,底下人拿不到銀子,而為官之人發現問題後忙往裏填補漏洞,之前貪的全填進去了也補不全,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麽辦,又報到了朝廷。
戶籍問題更是一團亂,為官者在正陽辦理事務,所有奏摺信件一律往宮內送,路途遙遠,存在時差,往往這個批覆了,另一批才送到,而之前批覆的與這一批又存在矛盾,問如何處理,幾十個人連續整理了三天三夜也沒整理出來,最後把堆積成山的奏摺全搬到了朝堂,想尋求能人出來處理。
還有別的關於洪澇、旱災、蝗災、開鑿運河甚至打仗方麵的問題接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
因為時間拖得長了,很多關乎民生的問題長久得不到解決,百姓哀聲怨道,最近還編了首罵董氏無能的童謠四處傳播,傳到了董太後耳裏。
董太後坐在高位,看著這些大臣,有一半是她董家的人,她略感無奈,她還能怎麽努力?董家扛不起運轉大嘉國的重擔,就算給了位置給了權力,他們也辦不好事,她還能怎麽偏袒他們?
「給哀家十天之內處理好這些事,處理不好一律問斬。」她想,這樣或許能夠逼這些人用用腦子,想出解決辦法。
政令一下,怕被砍頭的官員終於取得了好成績,那些問題逐漸被解決,奏摺也越來越少,董太後看了實屬欣慰,終於騰出時間跟卿天良提娶妻一事。
卿天良橫臥在太師椅上,坐沒坐相,躺沒躺相,手機還拿著個酒壺,頭髮亂七八糟,衣衫也十分不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