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
一輛馬車緩緩而至,車夫揮拉住韁繩,隨即停了下來。後麵跟著的幾名侍衛打扮的人連忙翻身下馬,往前麵的府邸走了過去。
不多時便聽見腳步聲,為首的是一名身穿白衣十三歲左右的少年。
“亮、拜見魏叔父”
“可是諸葛亮?”
“正是”
“你父可在?”
“家父早已在家中等候多時”
“你那叔父可在家中?”
“叔父在外遊曆還未歸來”
“世道紛亂還在外遊曆豈不是讓家中人掛念”
隨著聲音落下,馬車內的人走了出來,上上下下打量著諸葛亮露出滿意的神色。這麽大的孩子,能對答如流毫不卻場,已經足見諸葛家的底蘊了。
“諸葛兄生了一個好兒子,當真是讓人羨慕”
“這都是魏叔父抬愛”
諸葛亮恭恭敬敬的說著。
魏楊一笑不在和諸葛亮多言,順口說著。
“煩請賢侄帶為叔去見你父親”
“魏叔父請”
諸葛亮對著裏麵一指。
魏楊點了點頭往裏麵快速走去,情不自禁的說了一句。
“如果有閑暇,還請你和你父親一同前往會稽,到叔父的家中坐坐”
“既然魏叔父相邀,亮自當遵從”
諸葛亮迴複。
當聽到會稽郡的時候,雙眼不由得閃爍著莫名的神色。聽聞江南這些年較為安定,若能前往會稽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隻是年紀尚幼,此時還需聽從父親的安排。
兩人一前一後走入府中,見大堂大門敞開,一人站在門前翹首以盼。
諸葛亮不等魏楊出聲,便對著那人躬身一禮。
“父親”
“孩兒已經把魏叔父接到家中”
“下去吧”
“諾”
諸葛亮迴複,轉身往走去。
魏楊看著諸葛亮的背影,眼中流出讚許的神色。
“諸葛兄倒是生了一個好兒子”
“魏弟過譽了”
諸葛珪迴複。
轉身看向大堂,伸手往裏麵一指。
“裏麵已經備好茶水,請入內一敘”
“請”
魏楊迴禮。
兩人一同往裏麵走去,隨後分賓主入席。
“魏弟一路奔波,從會稽趕赴徐州,不知所為何事?”
“為弟並非從會稽而來”
“那是從何處?難道會稽魏氏已經舉族遷移了嗎?”
“並未遷移,隻是家中子弟盡在夷州”
“夷州?”
諸葛玄皺起了眉頭。
天下何嚐出現過什麽夷州?難道魏弟糊塗了不成?還是說局勢又發生了讓自己未能察覺到的變化。
“郭軍師受封海外都護府都督,統轄海外諸州之事,這夷州就是海外都護府所在之地”
“海外都護府?夷州?”
諸葛珪在心中不停的反思,梳理著這些年了解到的消息。
魏楊沒有說話,隻是安安靜靜的等待著。
“傳聞揚州牧以開拓海外之事為借口,調離江南世家豪族私兵,故此雙方勢同水火”
“魏兄等人為泄心中之憤,下令名下商鋪停止販賣貨物,糧食逐漸短缺”
“同時豫州牧下令九江、廬江兩郡兵馬,威逼巢湖、昌河鎮以及皖縣一線。廬江太守孫策,統領孫氏兵馬攻打建業,卻不想反被伏殺大敗而歸”
“江南世家豪族流露出截然相反的態度,可是因為開拓海外之事的緣故?”
諸葛珪對著魏楊詢問。
魏楊點了點頭,伸手拿出兩卷帛書,起身走向諸葛玄。
當帛書在案幾上打開之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諸葛兄”
“此乃夷州簡要地形,從江南往返一次需要十天”
“至於這份帛書上的地形,則是金烏國”
“此國實力不弱,人口眾多,最重要的是盛產金礦遍地黃金”
魏楊對著諸葛珪說著。
諸葛珪的心劇烈的跳動了起來,緊接著一個疑問浮現在腦海,他拿出這兩幅地圖所為何事?
“諸葛兄可知海外都護府實行的是什麽策略?揚州牧又打算如果開拓以及治理海外?”
“還請魏兄相告”
“海外之地大多被海水環繞,雖說水路要比陸地上行駛更加便捷。但大海天氣變化無常,狂風巨浪就是這些海外諸州的天險,人力想要跨越千難萬難”
魏楊說到這裏的時候,停頓了一下。
在心中組織言語,繼續往下說著。
“故此郭都督提議州牧,效仿周朝實行海外分封之策,並且讓爵位在海外名至實歸”
“就比如陸、顧以及豫章的世家豪族,他們聯合出兵滅了位於夷州的琉球國,郭都督便擬定在攻下金烏國後,以一座金礦為中心,劃分一縣之地作為他們的封地。除了每年需要上繳的賦稅外,封地內的事務,基本上盡皆歸於他們之手”
魏楊說到這裏的時候,雙目中充滿了向往。
諸葛珪的目光落到了金烏國的地圖上。
“魏弟就篤定,海外都護府能攻下金烏國嗎?”
“大海是金烏國的屏障,但對於海外都護府來說卻並不難。隻要能登上金烏國的國土,那麽此國必滅,隻是時間長短而已”
“這是為何?”
“因為此國四分五裂,而且兵刃還是以青銅為主。用郭都督的話來說,金烏國雖然人口眾多,但是文明程度低,還停留在青銅時代。我等超過了他們一個時代,拿著先進的武器以及盔甲足以碾壓”
魏楊的話擲地有聲。
諸葛珪略微遲疑了起來。
徐州僅靠大海,深知海外的光景,這水麵茫茫荒蕪的島嶼不少,可是若說有如同一州之地般大小的土地,還是讓人感覺匪夷所思。更何況其上還有國家,一支偏師又怎麽敵得過。
“諸葛兄還是不信,完全可以遣人前往夷州”
“夷州?”
諸葛珪陷入到沉思中。
魏楊乘機說著。
“待見到夷州之後,諸葛兄就能一目了然,勝過為弟千言萬語”
“若有閑暇,我必親身前往一探究竟”
“弟在夷州隨時恭候”
“魏弟此乃應該不僅僅隻是為了此事”
“實不相瞞此來那是為了徐州”
魏楊恭敬的說著。
諸葛珪的心不由得沉了下來,果然、果然是為徐州和江南之戰。說客嗎?先拿出夷州和金烏國,然後在表明來意。那麽他們所求的又是什麽?想到這裏心中浮現出棘手的感覺。
一輛馬車緩緩而至,車夫揮拉住韁繩,隨即停了下來。後麵跟著的幾名侍衛打扮的人連忙翻身下馬,往前麵的府邸走了過去。
不多時便聽見腳步聲,為首的是一名身穿白衣十三歲左右的少年。
“亮、拜見魏叔父”
“可是諸葛亮?”
“正是”
“你父可在?”
“家父早已在家中等候多時”
“你那叔父可在家中?”
“叔父在外遊曆還未歸來”
“世道紛亂還在外遊曆豈不是讓家中人掛念”
隨著聲音落下,馬車內的人走了出來,上上下下打量著諸葛亮露出滿意的神色。這麽大的孩子,能對答如流毫不卻場,已經足見諸葛家的底蘊了。
“諸葛兄生了一個好兒子,當真是讓人羨慕”
“這都是魏叔父抬愛”
諸葛亮恭恭敬敬的說著。
魏楊一笑不在和諸葛亮多言,順口說著。
“煩請賢侄帶為叔去見你父親”
“魏叔父請”
諸葛亮對著裏麵一指。
魏楊點了點頭往裏麵快速走去,情不自禁的說了一句。
“如果有閑暇,還請你和你父親一同前往會稽,到叔父的家中坐坐”
“既然魏叔父相邀,亮自當遵從”
諸葛亮迴複。
當聽到會稽郡的時候,雙眼不由得閃爍著莫名的神色。聽聞江南這些年較為安定,若能前往會稽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隻是年紀尚幼,此時還需聽從父親的安排。
兩人一前一後走入府中,見大堂大門敞開,一人站在門前翹首以盼。
諸葛亮不等魏楊出聲,便對著那人躬身一禮。
“父親”
“孩兒已經把魏叔父接到家中”
“下去吧”
“諾”
諸葛亮迴複,轉身往走去。
魏楊看著諸葛亮的背影,眼中流出讚許的神色。
“諸葛兄倒是生了一個好兒子”
“魏弟過譽了”
諸葛珪迴複。
轉身看向大堂,伸手往裏麵一指。
“裏麵已經備好茶水,請入內一敘”
“請”
魏楊迴禮。
兩人一同往裏麵走去,隨後分賓主入席。
“魏弟一路奔波,從會稽趕赴徐州,不知所為何事?”
“為弟並非從會稽而來”
“那是從何處?難道會稽魏氏已經舉族遷移了嗎?”
“並未遷移,隻是家中子弟盡在夷州”
“夷州?”
諸葛玄皺起了眉頭。
天下何嚐出現過什麽夷州?難道魏弟糊塗了不成?還是說局勢又發生了讓自己未能察覺到的變化。
“郭軍師受封海外都護府都督,統轄海外諸州之事,這夷州就是海外都護府所在之地”
“海外都護府?夷州?”
諸葛珪在心中不停的反思,梳理著這些年了解到的消息。
魏楊沒有說話,隻是安安靜靜的等待著。
“傳聞揚州牧以開拓海外之事為借口,調離江南世家豪族私兵,故此雙方勢同水火”
“魏兄等人為泄心中之憤,下令名下商鋪停止販賣貨物,糧食逐漸短缺”
“同時豫州牧下令九江、廬江兩郡兵馬,威逼巢湖、昌河鎮以及皖縣一線。廬江太守孫策,統領孫氏兵馬攻打建業,卻不想反被伏殺大敗而歸”
“江南世家豪族流露出截然相反的態度,可是因為開拓海外之事的緣故?”
諸葛珪對著魏楊詢問。
魏楊點了點頭,伸手拿出兩卷帛書,起身走向諸葛玄。
當帛書在案幾上打開之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諸葛兄”
“此乃夷州簡要地形,從江南往返一次需要十天”
“至於這份帛書上的地形,則是金烏國”
“此國實力不弱,人口眾多,最重要的是盛產金礦遍地黃金”
魏楊對著諸葛珪說著。
諸葛珪的心劇烈的跳動了起來,緊接著一個疑問浮現在腦海,他拿出這兩幅地圖所為何事?
“諸葛兄可知海外都護府實行的是什麽策略?揚州牧又打算如果開拓以及治理海外?”
“還請魏兄相告”
“海外之地大多被海水環繞,雖說水路要比陸地上行駛更加便捷。但大海天氣變化無常,狂風巨浪就是這些海外諸州的天險,人力想要跨越千難萬難”
魏楊說到這裏的時候,停頓了一下。
在心中組織言語,繼續往下說著。
“故此郭都督提議州牧,效仿周朝實行海外分封之策,並且讓爵位在海外名至實歸”
“就比如陸、顧以及豫章的世家豪族,他們聯合出兵滅了位於夷州的琉球國,郭都督便擬定在攻下金烏國後,以一座金礦為中心,劃分一縣之地作為他們的封地。除了每年需要上繳的賦稅外,封地內的事務,基本上盡皆歸於他們之手”
魏楊說到這裏的時候,雙目中充滿了向往。
諸葛珪的目光落到了金烏國的地圖上。
“魏弟就篤定,海外都護府能攻下金烏國嗎?”
“大海是金烏國的屏障,但對於海外都護府來說卻並不難。隻要能登上金烏國的國土,那麽此國必滅,隻是時間長短而已”
“這是為何?”
“因為此國四分五裂,而且兵刃還是以青銅為主。用郭都督的話來說,金烏國雖然人口眾多,但是文明程度低,還停留在青銅時代。我等超過了他們一個時代,拿著先進的武器以及盔甲足以碾壓”
魏楊的話擲地有聲。
諸葛珪略微遲疑了起來。
徐州僅靠大海,深知海外的光景,這水麵茫茫荒蕪的島嶼不少,可是若說有如同一州之地般大小的土地,還是讓人感覺匪夷所思。更何況其上還有國家,一支偏師又怎麽敵得過。
“諸葛兄還是不信,完全可以遣人前往夷州”
“夷州?”
諸葛珪陷入到沉思中。
魏楊乘機說著。
“待見到夷州之後,諸葛兄就能一目了然,勝過為弟千言萬語”
“若有閑暇,我必親身前往一探究竟”
“弟在夷州隨時恭候”
“魏弟此乃應該不僅僅隻是為了此事”
“實不相瞞此來那是為了徐州”
魏楊恭敬的說著。
諸葛珪的心不由得沉了下來,果然、果然是為徐州和江南之戰。說客嗎?先拿出夷州和金烏國,然後在表明來意。那麽他們所求的又是什麽?想到這裏心中浮現出棘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