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的嘴角泛起了笑意,從始至終公瑾都沒有說中原,也就是說中原是不可久留之地。雖說此地人口稠密,土地肥沃但是相對於他的地裏環境來說,卻太過於惡劣。哪怕占據了中原,也不得不麵對北方、關中、荊、楊兩州的窺視。
而中原很有可能會成為多方勢力廝殺的戰場,非雄才大略之主,不能在此危險之地立足。亦或者有一個大後方,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兵力以及物力、財力。
“公瑾大才,此三策皆可平定天下,看起來第三條計策最為兇險,可吾卻反倒認為第一條才是最兇險,至於第三條則相對平緩。身在袁公的羽翼之下,看起來有許多束縛,可卻能借助袁氏的底蘊壯大自身。雖說勢力龐大之後,袁公得到傳國玉璽會行大事,我等倒戈於大義無損。但是在一些世家豪族之人的眼中,必然是那背主之人。會遭到他們的強烈抵觸,從而影響到西吞荊、益兩州的戰事”
“而且南方之地廣袤,想要一邊安撫世家豪族一邊保持擴張的速度,實在是太難”
“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到萬劫不複的地步”
聽著這番話,周瑜點了點頭。
想不到主公能在這樣的情況下保持理智,看來自己是投靠對了。
“以孫氏在江南以及荊州的影響力和人脈來看,主公隻要占據了這兩州,必能以極快的速度出兵益州說服交州。隻是占據益州之後,如何安撫蜀中世家豪族確實是一個頗為頭疼的事情”
周瑜略微懊惱的說著。
孫策拍了拍周瑜的肩膀。
“不急慢慢想,隻要先拿下江南。那麽就和你說的一樣,此計便成了一大半”
“諾”
周瑜迴複。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又能如何不知?看來主公也意屬第一條計策。此計雖然險阻重重,但確是最佳的策略。
急促的腳步聲從後麵傳來,一名士兵手捧竹簡快速狂奔。
“報”
“江南急報”
聲音在耳邊響起,士兵慌忙把手中的竹簡遞了過來。
周瑜和孫策之間的談話被打斷,同時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往後看向那名士兵。
伸手接過竹簡,緩緩將其打開。
字跡浮現在眼前,孫策精神一震心中流露出濃濃的喜悅之情。士兵見狀連忙躬身一禮,轉身往來時的方向走去。
“公瑾、大事成以”
看著亢奮的孫策,周瑜露出狐疑的目光。
孫策伸手把手中的竹簡遞向周瑜,對著他示意了一下。
周瑜連忙觀看,當目光劃過最後一個字跡之後,不僅沒有狂喜反而把心沉了下來。隱隱約約感覺到了一絲不妥,但卻說不上來。
“賈賊自尋死路,為何公瑾不喜反憂?”
“此事未免太容易了”
周瑜略微擔憂的說著。
本能似的懷疑一切,總會在那拿道情報之後,反問一句問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不是有著不同尋常的原因?從而找出隱藏在迷霧中的陷阱。
“縱觀賈賊一路崛起,可謂是步步為營,從來沒有冒險過一次”
“如今為何一反常態做出這樣的事情?”
周瑜詢問。
孫策皺起了眉頭,認認真真的思索了起來。
“難道是舅父在詐吾以及袁公?可此事對他又有何好處?”
“可還記得夷州?”
“前不久傳聞的夷州?”
“正是”
“難道公瑾認為此時為真不成?”
“和相信此事為假比起來,我到更情願相信此事為真。因為夷州為假對我等沒有半點好處。甚至有可能還會影響我們對局勢的判斷”
“就算夷州之事為真,對江南世家豪族又有何好處?而且此時他們已經開弓,離弦的箭矢又豈能迴頭”
“那也不可能,因為他沒有辦法讓江南世家豪族相信,事後不會找他們一一清算”
孫策語氣堅定的說著。
以目前得到的消息來看,揚州、州牧府的精力好像都被牽製到了所謂的夷州上。不知是真有夷州還是假有夷州,對於江南四郡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沒有及時的做出反應,打江南世家豪族私兵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周瑜語塞不知道應該怎樣迴複才好。
異位而處身為江南之主,確實沒有什麽東西可以消除江南世家豪族對此時的疑慮。畢竟他們已經關閉各郡商鋪,百姓的怨氣是瞞不了人的。
而且自己掌握著孫氏的情報網絡,對江南的變化可謂是了如指掌。也正是因為太過於了解,才越發的感覺揚州、州牧府在做一件不為人知的大事。
它的反應太遲鈍,遲鈍到讓人不得不懷疑的地步。
“江南世家豪族的私兵盡數被調往海外,已經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如果我等不出兵隻怕將會再無此等良機”
“而且九江的兵馬已經尊奉袁公之令抵達我廬江郡府,不管江南世家如何,我等都不得不南下。要不然袁公必會降罪,我等不好交代”
“江南之兵的主力雲集皖縣、巢湖、昌河鎮一線,留守建業之兵又分別駐守在四郡之地,又加之萬餘山越之兵奔赴海外。把廣陵前往建業港一線暴露了出來。我等隻要借道徐州,必能一戰而下”
“彼時後方失守,駐守在皖縣一線的江南主力則會軍心大亂。又加之江南世家豪族的唿應,頃刻間就能席卷江南”
“那麽在此事中出了大力的吳郡張氏、朱氏以及舅父就能坐上高位,為以後之事鋪平道路”
孫策說著雙目中泛起濃濃的戰意。
周瑜自知無法阻攔,而且也不用阻攔,畢竟這一戰至關重要幾乎關係到未來孫氏能走多遠。以江南為根基是最好的選擇,要不然隻能圖謀荊州以及關中。
“既然主公執意如此,那便秘密調集嫡係兵馬,借道徐州從廣陵入江兵臨建業城下”
“此戰兇險故此請主公任命黃將軍為先鋒,統率主力前往,主公隻需率領一部分兵馬為後援即可”
“為何?”
“江南的形勢太過詭異,假如有變可從容離去”
“隻帶孫氏三千精銳嗎?”
“太多無益反而會增加暴露的危險”
周瑜語氣堅定的說著。
孫策稍微思索,便明白了他的擔憂,自己成為廬江太守的時間尚短,一旦調集大軍先不說會不會影響到此地的戰事,就單單隻說駐守在皖縣的陸康,恐怕以他這些年的經營能在一夜之內得到自己出兵的消息、彼時麵對的,可就是那早已等候多時的建業之兵。
想到這裏心中升起一股緊迫感,轉身帶著周瑜往州牧府方向走去。
無聲的戰鼓已經響起,接下來就是決定彼此命運的時刻。
而中原很有可能會成為多方勢力廝殺的戰場,非雄才大略之主,不能在此危險之地立足。亦或者有一個大後方,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兵力以及物力、財力。
“公瑾大才,此三策皆可平定天下,看起來第三條計策最為兇險,可吾卻反倒認為第一條才是最兇險,至於第三條則相對平緩。身在袁公的羽翼之下,看起來有許多束縛,可卻能借助袁氏的底蘊壯大自身。雖說勢力龐大之後,袁公得到傳國玉璽會行大事,我等倒戈於大義無損。但是在一些世家豪族之人的眼中,必然是那背主之人。會遭到他們的強烈抵觸,從而影響到西吞荊、益兩州的戰事”
“而且南方之地廣袤,想要一邊安撫世家豪族一邊保持擴張的速度,實在是太難”
“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到萬劫不複的地步”
聽著這番話,周瑜點了點頭。
想不到主公能在這樣的情況下保持理智,看來自己是投靠對了。
“以孫氏在江南以及荊州的影響力和人脈來看,主公隻要占據了這兩州,必能以極快的速度出兵益州說服交州。隻是占據益州之後,如何安撫蜀中世家豪族確實是一個頗為頭疼的事情”
周瑜略微懊惱的說著。
孫策拍了拍周瑜的肩膀。
“不急慢慢想,隻要先拿下江南。那麽就和你說的一樣,此計便成了一大半”
“諾”
周瑜迴複。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又能如何不知?看來主公也意屬第一條計策。此計雖然險阻重重,但確是最佳的策略。
急促的腳步聲從後麵傳來,一名士兵手捧竹簡快速狂奔。
“報”
“江南急報”
聲音在耳邊響起,士兵慌忙把手中的竹簡遞了過來。
周瑜和孫策之間的談話被打斷,同時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往後看向那名士兵。
伸手接過竹簡,緩緩將其打開。
字跡浮現在眼前,孫策精神一震心中流露出濃濃的喜悅之情。士兵見狀連忙躬身一禮,轉身往來時的方向走去。
“公瑾、大事成以”
看著亢奮的孫策,周瑜露出狐疑的目光。
孫策伸手把手中的竹簡遞向周瑜,對著他示意了一下。
周瑜連忙觀看,當目光劃過最後一個字跡之後,不僅沒有狂喜反而把心沉了下來。隱隱約約感覺到了一絲不妥,但卻說不上來。
“賈賊自尋死路,為何公瑾不喜反憂?”
“此事未免太容易了”
周瑜略微擔憂的說著。
本能似的懷疑一切,總會在那拿道情報之後,反問一句問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不是有著不同尋常的原因?從而找出隱藏在迷霧中的陷阱。
“縱觀賈賊一路崛起,可謂是步步為營,從來沒有冒險過一次”
“如今為何一反常態做出這樣的事情?”
周瑜詢問。
孫策皺起了眉頭,認認真真的思索了起來。
“難道是舅父在詐吾以及袁公?可此事對他又有何好處?”
“可還記得夷州?”
“前不久傳聞的夷州?”
“正是”
“難道公瑾認為此時為真不成?”
“和相信此事為假比起來,我到更情願相信此事為真。因為夷州為假對我等沒有半點好處。甚至有可能還會影響我們對局勢的判斷”
“就算夷州之事為真,對江南世家豪族又有何好處?而且此時他們已經開弓,離弦的箭矢又豈能迴頭”
“那也不可能,因為他沒有辦法讓江南世家豪族相信,事後不會找他們一一清算”
孫策語氣堅定的說著。
以目前得到的消息來看,揚州、州牧府的精力好像都被牽製到了所謂的夷州上。不知是真有夷州還是假有夷州,對於江南四郡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沒有及時的做出反應,打江南世家豪族私兵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周瑜語塞不知道應該怎樣迴複才好。
異位而處身為江南之主,確實沒有什麽東西可以消除江南世家豪族對此時的疑慮。畢竟他們已經關閉各郡商鋪,百姓的怨氣是瞞不了人的。
而且自己掌握著孫氏的情報網絡,對江南的變化可謂是了如指掌。也正是因為太過於了解,才越發的感覺揚州、州牧府在做一件不為人知的大事。
它的反應太遲鈍,遲鈍到讓人不得不懷疑的地步。
“江南世家豪族的私兵盡數被調往海外,已經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如果我等不出兵隻怕將會再無此等良機”
“而且九江的兵馬已經尊奉袁公之令抵達我廬江郡府,不管江南世家如何,我等都不得不南下。要不然袁公必會降罪,我等不好交代”
“江南之兵的主力雲集皖縣、巢湖、昌河鎮一線,留守建業之兵又分別駐守在四郡之地,又加之萬餘山越之兵奔赴海外。把廣陵前往建業港一線暴露了出來。我等隻要借道徐州,必能一戰而下”
“彼時後方失守,駐守在皖縣一線的江南主力則會軍心大亂。又加之江南世家豪族的唿應,頃刻間就能席卷江南”
“那麽在此事中出了大力的吳郡張氏、朱氏以及舅父就能坐上高位,為以後之事鋪平道路”
孫策說著雙目中泛起濃濃的戰意。
周瑜自知無法阻攔,而且也不用阻攔,畢竟這一戰至關重要幾乎關係到未來孫氏能走多遠。以江南為根基是最好的選擇,要不然隻能圖謀荊州以及關中。
“既然主公執意如此,那便秘密調集嫡係兵馬,借道徐州從廣陵入江兵臨建業城下”
“此戰兇險故此請主公任命黃將軍為先鋒,統率主力前往,主公隻需率領一部分兵馬為後援即可”
“為何?”
“江南的形勢太過詭異,假如有變可從容離去”
“隻帶孫氏三千精銳嗎?”
“太多無益反而會增加暴露的危險”
周瑜語氣堅定的說著。
孫策稍微思索,便明白了他的擔憂,自己成為廬江太守的時間尚短,一旦調集大軍先不說會不會影響到此地的戰事,就單單隻說駐守在皖縣的陸康,恐怕以他這些年的經營能在一夜之內得到自己出兵的消息、彼時麵對的,可就是那早已等候多時的建業之兵。
想到這裏心中升起一股緊迫感,轉身帶著周瑜往州牧府方向走去。
無聲的戰鼓已經響起,接下來就是決定彼此命運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