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入閣人選
紅樓:開局被流放,我要造反 作者:飄逸的腿毛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傳旨,宣李文琦覲見”,永安帝朝身邊的李進忠吩咐道。
“遵旨”,李進忠欠身一禮,轉身而去。
待他走後,永安帝又拿起那道奏折,蹙眉問道:“依你看,李文琦此人如何?”
賈瓚想了下,道:“李閣老生性沉穩,為官多年也並無大的過失,民間對其評價較為平和。”
“能力上或許不如龐閣老,卻行事四平八穩,善聽人言。”
這段話需要從多角度的去理解。
什麽叫生性沉穩,就是這個人平時話不多,存在感不強。
為官多年並無大的過失,說明此人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
民間評價平和,意思是這個人在民間就沒什麽人去關注他。
至於四平八穩和善聽人言,也就是說這個人沒什麽特長,比較平庸,耳朵根子也軟,沒什麽主見。
這樣的一個人當了首輔,自然是不夠格的。
可拿來當一個傀儡,卻是相當的合適。
永安帝也聽出了他話中意味,緩緩的點頭。
民間有言:入閣拜相。
在大梁,內閣首輔實際上的權力和職能,其實就是前宋時期的宰相。
不同的是,宋朝的宰相有正副之分,大梁首輔的權柄有次輔和內閣閣員分潤。
一個首輔能有多大權力,全在於他自己夠不夠強勢。
若是鎮不住下麵的次輔與閣員,他這個首輔,也就隻是個擺設罷了。
永安帝性格強硬,很有主見與抱負。
這種帝王,其實並不需要什麽首輔或宰相,隻需要有人去準確傳達與執行他的命令就好。
也就是說,李文琦這個傀儡,不僅顧、馬二人想讓他去當,永安帝也是這個想法。
在投靠永安帝之前,龐弘手握大權,朝中許多事其實都是由他自己去決斷。
跳船之後,他深知永安帝的性格,也就搖身一變成了個應聲桶。
也就是永安帝看中了他在朝中威望,這才暫時留他一命。
隻是朝堂三番五次來彈劾於他,再加上他名聲實在太臭,現下已經成了永安帝這邊的一大負擔。
再死保下去,說不定還會連累永安帝自己的風評下降。
這是永安帝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前幾天永安帝突然向遠在江南的於承東下旨,讓他將江南改稻為桑一案的卷宗送入京城。
這是他發出的一個信號。
正是看到了這個信號,賈瓚才答應了馬文林的提議,“擅自做主”與他聯手對付龐弘。
否則,便是給出再大的利益,他也不會閑著沒事去和永安帝作對。
殿內沉默了一番,永安帝抬起頭來望向賈瓚,蹙眉問道:“馬、顧二人應下你的三個位子,你打算讓何人接手?”
“臣以為,可讓吏部文選司郎中李修然接任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副右都禦史苗誌誠接替右都禦史,戶部右侍郎程彬接任戶部尚書。”
“此三人本就是各自部門中流砥柱,輕車熟路,由他們接手,不至於一時之間慌了手腳”,賈瓚欠身道。
永安帝也就是對程彬能稍微有些印象,苗誌誠的級別就有些低了,並不太熟悉。
至於級別更低的李修然,他幹脆就是全無印象可言。
“此三人秉性如何?”,他問道。
賈瓚想了下,道:“陛下,此三人其實曾涉及晉商一案,秉性上……並不是那麽理想……”
這種事沒必要隱瞞,該怎麽說就怎麽說。
聽他提起了晉商,永安帝這才猛然想起。
之前東胡南下之際,晉黨一係便破家援助朝廷,程斌與苗誌誠就在其中。
雖是後麵翻出來了這些人涉及晉商一案,可看在他們忠心為國的份上,永安帝便赦免了他們的罪行。
“雖有瑕疵,卻也不失為一介忠臣”,永安帝緩緩點頭:“朕準了,便由他們接任吧。”
都是他的人,以後慢慢教導就是了,實在不行找到合適的再換,現在當務之急是先把坑給占上。
“臣代三位大人謝過陛下隆恩”,賈瓚深深一禮。
此事商討完畢,永安帝又詢問了一番西郊大營訓練進展。
得知一切順利後,他忽的開口問道:“賈瓚,龐弘一去,李文琦升任首輔,如此一來,內閣也就缺了個人,依你來看……何人可以入閣?”
賈瓚心中一動。
如同後世的政治局一樣,內閣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決策機構。
在過去的十幾年,內閣閣員除了龐弘之外,其餘人壓根就沒多少存在感。
這完全在於龐弘個人過於強勢,其他人隻能仰其鼻息生存。
一旦龐弘被拿下,以李文琦的能力和勢力,絕對壓不住場子,到時候內閣成員的重要性便凸顯了出來。
若是能推薦一個與賈瓚親近的人入閣,對他也有著極大的好處。
最佳人選,自然是他的老師,禮部尚書簡成。
隻是……
賈瓚不是很確定,永安帝是真的要詢問他的意見,還是在試探他。
“臣……不敢妄言,恭聽陛下聖訓”,他光速思考了一番,選了個最為保守的迴答。
永安帝輕輕一笑,幽幽道:“你明明已經有了想法,為何不言?”
此話頗為誅心。
但賈瓚仍舊不慌不忙。
“臣肉體凡胎,也有七情六欲,陛下若問,臣自當希望入閣之人與臣關係越親近越好。”
“可越是如此,臣便越是惶恐,生怕以臣一己私心,所托非人,辜負陛下期望。”
“是以,此事全然由陛下聖斷,臣不敢妄言。”
一番迴答誠懇無比,毫無破綻。
“哈哈哈”,永安帝很是開心的大笑幾聲,問道:“你連你老師也信不過?”
“老師為人正派,兩袖清風,大公無私,臣若連他老人家也信不過,這世上便也沒有人可信了”,賈瓚苦笑道。
永安帝望著,笑著搖搖頭,歎了口氣,道:“你與你老師的脾氣簡直如出一轍,為國舉士,雖是要避嫌,卻也要分時候。”
“朝廷正值用人之際,當舉賢不避親,一切由能力為先。”
“臣惶恐”,賈瓚欠身一禮。
永安帝無趣的望了他一眼,擺擺手:“行了,今日便到這,下去吧。”
“臣告退。”
“遵旨”,李進忠欠身一禮,轉身而去。
待他走後,永安帝又拿起那道奏折,蹙眉問道:“依你看,李文琦此人如何?”
賈瓚想了下,道:“李閣老生性沉穩,為官多年也並無大的過失,民間對其評價較為平和。”
“能力上或許不如龐閣老,卻行事四平八穩,善聽人言。”
這段話需要從多角度的去理解。
什麽叫生性沉穩,就是這個人平時話不多,存在感不強。
為官多年並無大的過失,說明此人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
民間評價平和,意思是這個人在民間就沒什麽人去關注他。
至於四平八穩和善聽人言,也就是說這個人沒什麽特長,比較平庸,耳朵根子也軟,沒什麽主見。
這樣的一個人當了首輔,自然是不夠格的。
可拿來當一個傀儡,卻是相當的合適。
永安帝也聽出了他話中意味,緩緩的點頭。
民間有言:入閣拜相。
在大梁,內閣首輔實際上的權力和職能,其實就是前宋時期的宰相。
不同的是,宋朝的宰相有正副之分,大梁首輔的權柄有次輔和內閣閣員分潤。
一個首輔能有多大權力,全在於他自己夠不夠強勢。
若是鎮不住下麵的次輔與閣員,他這個首輔,也就隻是個擺設罷了。
永安帝性格強硬,很有主見與抱負。
這種帝王,其實並不需要什麽首輔或宰相,隻需要有人去準確傳達與執行他的命令就好。
也就是說,李文琦這個傀儡,不僅顧、馬二人想讓他去當,永安帝也是這個想法。
在投靠永安帝之前,龐弘手握大權,朝中許多事其實都是由他自己去決斷。
跳船之後,他深知永安帝的性格,也就搖身一變成了個應聲桶。
也就是永安帝看中了他在朝中威望,這才暫時留他一命。
隻是朝堂三番五次來彈劾於他,再加上他名聲實在太臭,現下已經成了永安帝這邊的一大負擔。
再死保下去,說不定還會連累永安帝自己的風評下降。
這是永安帝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前幾天永安帝突然向遠在江南的於承東下旨,讓他將江南改稻為桑一案的卷宗送入京城。
這是他發出的一個信號。
正是看到了這個信號,賈瓚才答應了馬文林的提議,“擅自做主”與他聯手對付龐弘。
否則,便是給出再大的利益,他也不會閑著沒事去和永安帝作對。
殿內沉默了一番,永安帝抬起頭來望向賈瓚,蹙眉問道:“馬、顧二人應下你的三個位子,你打算讓何人接手?”
“臣以為,可讓吏部文選司郎中李修然接任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副右都禦史苗誌誠接替右都禦史,戶部右侍郎程彬接任戶部尚書。”
“此三人本就是各自部門中流砥柱,輕車熟路,由他們接手,不至於一時之間慌了手腳”,賈瓚欠身道。
永安帝也就是對程彬能稍微有些印象,苗誌誠的級別就有些低了,並不太熟悉。
至於級別更低的李修然,他幹脆就是全無印象可言。
“此三人秉性如何?”,他問道。
賈瓚想了下,道:“陛下,此三人其實曾涉及晉商一案,秉性上……並不是那麽理想……”
這種事沒必要隱瞞,該怎麽說就怎麽說。
聽他提起了晉商,永安帝這才猛然想起。
之前東胡南下之際,晉黨一係便破家援助朝廷,程斌與苗誌誠就在其中。
雖是後麵翻出來了這些人涉及晉商一案,可看在他們忠心為國的份上,永安帝便赦免了他們的罪行。
“雖有瑕疵,卻也不失為一介忠臣”,永安帝緩緩點頭:“朕準了,便由他們接任吧。”
都是他的人,以後慢慢教導就是了,實在不行找到合適的再換,現在當務之急是先把坑給占上。
“臣代三位大人謝過陛下隆恩”,賈瓚深深一禮。
此事商討完畢,永安帝又詢問了一番西郊大營訓練進展。
得知一切順利後,他忽的開口問道:“賈瓚,龐弘一去,李文琦升任首輔,如此一來,內閣也就缺了個人,依你來看……何人可以入閣?”
賈瓚心中一動。
如同後世的政治局一樣,內閣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決策機構。
在過去的十幾年,內閣閣員除了龐弘之外,其餘人壓根就沒多少存在感。
這完全在於龐弘個人過於強勢,其他人隻能仰其鼻息生存。
一旦龐弘被拿下,以李文琦的能力和勢力,絕對壓不住場子,到時候內閣成員的重要性便凸顯了出來。
若是能推薦一個與賈瓚親近的人入閣,對他也有著極大的好處。
最佳人選,自然是他的老師,禮部尚書簡成。
隻是……
賈瓚不是很確定,永安帝是真的要詢問他的意見,還是在試探他。
“臣……不敢妄言,恭聽陛下聖訓”,他光速思考了一番,選了個最為保守的迴答。
永安帝輕輕一笑,幽幽道:“你明明已經有了想法,為何不言?”
此話頗為誅心。
但賈瓚仍舊不慌不忙。
“臣肉體凡胎,也有七情六欲,陛下若問,臣自當希望入閣之人與臣關係越親近越好。”
“可越是如此,臣便越是惶恐,生怕以臣一己私心,所托非人,辜負陛下期望。”
“是以,此事全然由陛下聖斷,臣不敢妄言。”
一番迴答誠懇無比,毫無破綻。
“哈哈哈”,永安帝很是開心的大笑幾聲,問道:“你連你老師也信不過?”
“老師為人正派,兩袖清風,大公無私,臣若連他老人家也信不過,這世上便也沒有人可信了”,賈瓚苦笑道。
永安帝望著,笑著搖搖頭,歎了口氣,道:“你與你老師的脾氣簡直如出一轍,為國舉士,雖是要避嫌,卻也要分時候。”
“朝廷正值用人之際,當舉賢不避親,一切由能力為先。”
“臣惶恐”,賈瓚欠身一禮。
永安帝無趣的望了他一眼,擺擺手:“行了,今日便到這,下去吧。”
“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