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事情既然鬧出了人命便不算小事了,而且李舜華雖然不懂這些農事上的事情,但卻也覺得奇怪,南方今年洪澇她知道,十分嚴重她也知道,隻是淹的大多是平地的莊稼,山上最多是多承了些雨,又為何會直接將果樹的根都泡壞了?
此事疑點重重,李舜華慢慢地收著那些信,一麵想著,若是離得近,她倒是想親眼去瞧瞧到底是怎麽迴事了。
她在內殿中許多事情纏身,尚未想明白,林安弓著腰進來了,說是明德帝身邊的李德過來了,還送來了明德帝親手寫的詔書,叫李舜華出去接。
詔書?她有些摸不著頭腦,莫非是明德帝擔心她在路疏成親的日子上鬧,生出些什麽變故,還要下個詔書將她困在宮中不成?
明姑她們忙著進來給她穿了明黃的外裳宮裝,又梳了頭發,這才出了內殿,大周禮法所束,接旨時要正裝梳洗,不可蓬頭垢麵,裝束隨意,否者視為大不敬。
她走到門口,以李德為首的一眾甘露殿內侍們捧著明晃晃的詔書已經在院中等著了,見了李舜華出來,李德先是行了個禮,麵上笑著:“老奴見過殿下,殿下進來可好。”
“勞李總管掛心,本殿一切安好。”李舜華也笑著迴道。
誰知李德卻是臉上皺著,像是十分難受的樣子,道:“殿下可得做好心理準備。”
李舜華說著跪下行了大禮,而後直起身來,李德便將手中的詔書交給了她。詔書不比聖旨,也不必像聖旨那樣每每宣讀過後才能交付,是以李舜華拿了那詔書一看,便知曉李德為何皺著臉十分難過的樣子。
淮南道的李覓,出事了。
具體是什麽事情一點消息都沒有,隻知道南方大水,李覓開淮南糧倉放糧,又去了河湖邊上疏通水路,誰知道一個不當心竟然掉進了水裏,迴去之後便染了風寒。
這本沒什麽,風寒而已,期初也不嚴重,便請了大夫開了方子來治,誰知道喝了半個月的湯藥,竟然一點用都沒有,反而越來越嚴重,到如今已經重病不起,臥床幾天了。李覓是淮南王,淮南的大小事務皆要由他處理,他這麽病著便堆了許多的公務,眼看著這病實在不好,便遞了奏章到明德帝麵前,請求派特使去淮南先暫理公務,他要求去的不是旁人,正是李舜華。
李覓事先也沒同李舜華通個口風商量一下,一道奏章到了明德帝的麵前,明德帝正愁李舜華礙眼,又生怕她惹出什麽亂子攪亂了他布局良久才達成的姻緣,便痛快答應,大手一揮未經三省便寫了詔書,封了李舜華為淮南政務使,即刻動身去往淮南,一是暫管淮南政務,二是代替明德帝帶了醫官去給淮南王瞧病,順帶著探望。
“李覓病了?”李舜華呢喃著重複,又問李德,“他病的竟這樣嚴重嗎?皇兄可曾撥了醫官前去?”
“已然叫幾位醫官院的醫官去了,現下估計已經出宮準備了,便等著殿下收拾好,隨著殿下的車馬一同前往淮南。”李德道。
她卻依舊眉頭緊鎖,李覓從小身子不錯,為何會落了水便一病不起,看這情形竟還十分嚴重,她心中咚咚咚咚地跳了起來,看這情形臥床多日,恐怕情形不太好,李舜華突然擔憂,李覓不會真的出什麽事情。
她有些慌亂起來,當下轉身抓住明姑的手,道:“快,收拾了我們即刻出宮。”
她說著便向內殿走去,將詔書放在案上,雙手撐住案頭,這事情來的太過突然,李舜華心急萬分,雖然李覓在身邊之時他們二人時常拌嘴吵架,但是心中她是極在意這個三哥的,她有三個兄長,唯有這個三哥最能與她玩到一處,其他的都是哥哥,李覓不僅是哥哥,還是朋友。
明姑她們聽了這突如其來的吩咐也突然有些慌亂,公主出行向來是聲勢浩大,隨行儀仗和人數眾多,還要帶上各種隨行的用具和金銀幹糧,一時片刻實在是無從下手,長樂宮的人俱都像沒頭蒼蠅一般,不知如何是好。
倒是傅辰之進了書房,看著蹙著眉毛的李舜華道:“殿下若是實在擔心淮南王,不如輕裝上路,先帶著幾個人,留下人在宮中收拾好了,再趕上殿下便是。”
李舜華眼睛一亮,看著傅辰之,道:“傅大人好主意,我竟沒想起來。”
說完便叫了明姑進來吩咐,她想了想,便先帶了知許知意還有傅辰之周海昌四個人先行一步,剩下的明姑和林安還有隨行的禁衛們等收拾好了,帶著儀仗和東西再追上她。
知意和傅辰之以及周海昌皆會功夫,李舜華也會一些,故而安全問題不用擔心,她走之前去了太後宮中同太後說了一聲,太後雖是擔心,卻也沒有辦法,便拉著她細細叮囑許多,又給她了一些吃的叫她路上吃才放她離開。
一輛不起眼的馬車從宮門出去,車上的人都換了便裝,車中坐著三個女郎,車前則是兩個男子,一個身材略微胖的趕車,另個黑衣長劍,冷眉冷眼地坐在一旁。
其實李舜華覺得,就這樣去淮南反而更加安全,雖然沒有禁衛軍和大部隊的保護,也沒有那些沿途官員的迎接和招待,這般不起眼的樣子反而要更輕快便捷,也更安全,畢竟一般人怎能想到那樣一個馬車中坐的竟是聞名天下的攝國長公主李舜華呢!
她們一行五個人很快便到了朱雀大街,朱雀大街是京都最寬最直也是出城最方便的一條街了,它連通宮城的承天門,再到皇城的朱雀門,之後便一直通到出城的明德門,路寬闊平坦,十分的好走。
隻是平常本該順暢的路今日卻是被百姓圍的水泄不通,幾乎是人挨著人,傅辰之他們一出皇城便皺起了眉頭,周海昌看著眼前這場麵,忽然一拍腦袋:
“我忘了今日路世子娶親!”
此事疑點重重,李舜華慢慢地收著那些信,一麵想著,若是離得近,她倒是想親眼去瞧瞧到底是怎麽迴事了。
她在內殿中許多事情纏身,尚未想明白,林安弓著腰進來了,說是明德帝身邊的李德過來了,還送來了明德帝親手寫的詔書,叫李舜華出去接。
詔書?她有些摸不著頭腦,莫非是明德帝擔心她在路疏成親的日子上鬧,生出些什麽變故,還要下個詔書將她困在宮中不成?
明姑她們忙著進來給她穿了明黃的外裳宮裝,又梳了頭發,這才出了內殿,大周禮法所束,接旨時要正裝梳洗,不可蓬頭垢麵,裝束隨意,否者視為大不敬。
她走到門口,以李德為首的一眾甘露殿內侍們捧著明晃晃的詔書已經在院中等著了,見了李舜華出來,李德先是行了個禮,麵上笑著:“老奴見過殿下,殿下進來可好。”
“勞李總管掛心,本殿一切安好。”李舜華也笑著迴道。
誰知李德卻是臉上皺著,像是十分難受的樣子,道:“殿下可得做好心理準備。”
李舜華說著跪下行了大禮,而後直起身來,李德便將手中的詔書交給了她。詔書不比聖旨,也不必像聖旨那樣每每宣讀過後才能交付,是以李舜華拿了那詔書一看,便知曉李德為何皺著臉十分難過的樣子。
淮南道的李覓,出事了。
具體是什麽事情一點消息都沒有,隻知道南方大水,李覓開淮南糧倉放糧,又去了河湖邊上疏通水路,誰知道一個不當心竟然掉進了水裏,迴去之後便染了風寒。
這本沒什麽,風寒而已,期初也不嚴重,便請了大夫開了方子來治,誰知道喝了半個月的湯藥,竟然一點用都沒有,反而越來越嚴重,到如今已經重病不起,臥床幾天了。李覓是淮南王,淮南的大小事務皆要由他處理,他這麽病著便堆了許多的公務,眼看著這病實在不好,便遞了奏章到明德帝麵前,請求派特使去淮南先暫理公務,他要求去的不是旁人,正是李舜華。
李覓事先也沒同李舜華通個口風商量一下,一道奏章到了明德帝的麵前,明德帝正愁李舜華礙眼,又生怕她惹出什麽亂子攪亂了他布局良久才達成的姻緣,便痛快答應,大手一揮未經三省便寫了詔書,封了李舜華為淮南政務使,即刻動身去往淮南,一是暫管淮南政務,二是代替明德帝帶了醫官去給淮南王瞧病,順帶著探望。
“李覓病了?”李舜華呢喃著重複,又問李德,“他病的竟這樣嚴重嗎?皇兄可曾撥了醫官前去?”
“已然叫幾位醫官院的醫官去了,現下估計已經出宮準備了,便等著殿下收拾好,隨著殿下的車馬一同前往淮南。”李德道。
她卻依舊眉頭緊鎖,李覓從小身子不錯,為何會落了水便一病不起,看這情形竟還十分嚴重,她心中咚咚咚咚地跳了起來,看這情形臥床多日,恐怕情形不太好,李舜華突然擔憂,李覓不會真的出什麽事情。
她有些慌亂起來,當下轉身抓住明姑的手,道:“快,收拾了我們即刻出宮。”
她說著便向內殿走去,將詔書放在案上,雙手撐住案頭,這事情來的太過突然,李舜華心急萬分,雖然李覓在身邊之時他們二人時常拌嘴吵架,但是心中她是極在意這個三哥的,她有三個兄長,唯有這個三哥最能與她玩到一處,其他的都是哥哥,李覓不僅是哥哥,還是朋友。
明姑她們聽了這突如其來的吩咐也突然有些慌亂,公主出行向來是聲勢浩大,隨行儀仗和人數眾多,還要帶上各種隨行的用具和金銀幹糧,一時片刻實在是無從下手,長樂宮的人俱都像沒頭蒼蠅一般,不知如何是好。
倒是傅辰之進了書房,看著蹙著眉毛的李舜華道:“殿下若是實在擔心淮南王,不如輕裝上路,先帶著幾個人,留下人在宮中收拾好了,再趕上殿下便是。”
李舜華眼睛一亮,看著傅辰之,道:“傅大人好主意,我竟沒想起來。”
說完便叫了明姑進來吩咐,她想了想,便先帶了知許知意還有傅辰之周海昌四個人先行一步,剩下的明姑和林安還有隨行的禁衛們等收拾好了,帶著儀仗和東西再追上她。
知意和傅辰之以及周海昌皆會功夫,李舜華也會一些,故而安全問題不用擔心,她走之前去了太後宮中同太後說了一聲,太後雖是擔心,卻也沒有辦法,便拉著她細細叮囑許多,又給她了一些吃的叫她路上吃才放她離開。
一輛不起眼的馬車從宮門出去,車上的人都換了便裝,車中坐著三個女郎,車前則是兩個男子,一個身材略微胖的趕車,另個黑衣長劍,冷眉冷眼地坐在一旁。
其實李舜華覺得,就這樣去淮南反而更加安全,雖然沒有禁衛軍和大部隊的保護,也沒有那些沿途官員的迎接和招待,這般不起眼的樣子反而要更輕快便捷,也更安全,畢竟一般人怎能想到那樣一個馬車中坐的竟是聞名天下的攝國長公主李舜華呢!
她們一行五個人很快便到了朱雀大街,朱雀大街是京都最寬最直也是出城最方便的一條街了,它連通宮城的承天門,再到皇城的朱雀門,之後便一直通到出城的明德門,路寬闊平坦,十分的好走。
隻是平常本該順暢的路今日卻是被百姓圍的水泄不通,幾乎是人挨著人,傅辰之他們一出皇城便皺起了眉頭,周海昌看著眼前這場麵,忽然一拍腦袋:
“我忘了今日路世子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