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禍水東引
老爺,少爺他浪子迴頭要考科舉 作者:會飛的牛98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緊接著,劉煜又看向門外,眯著眼說道“遼國亡了,北方各部落在上麵觀望許久,就是為了看遼金哪方打贏這場仗。
若朕是金國皇帝的話,朕會立馬冊封各部落可汗,讓他們順勢歸附金國,再令他們尋找遼國太子,有功者重賞。
遼國太子必定不敢南下,隻會往北逃,估計很快就會被找到,這個時間不會太久,等金國後方穩固了,他們就會磨刀霍霍向大魏而來”
內閣幾個大臣聽完之後,紛紛喊了一句“皇上聖明...”
幾個軍機大臣是想先下手為強的,不過他們聽皇帝這麽一說,也覺得有點道理,應該是快了。
這時,劉漣拱拱手說道“皇上,若是要等金國先發製人,那邊關各重鎮就得做好戒嚴防範,東北那邊是否暫停與金國的互市?”
文正民摸著胡須,一本正經的說道“不可貿然就停了互市,要循序漸進慢慢閉市。
否則隻會加速金國的反撲,況且東北突然就閉市,會對我朝商人衝擊不小”
畢竟互市十多年了,大魏和金國兩邊的商人都形成了一條完整關係鏈,這突然說停就停,影響大得很。
主要是影響戶部的一大商稅,戶部尚書能樂意嗎?以後打仗軍餉從哪擠?
許詠也跟著附和道“是啊,就算要停也不急於一時,還得看看過幾天金國使臣的態度”
徐致遠說道“本身就是要讓金國先動手,何須這麽麻煩?”
這就是文臣和武官的區別了,文官一直擅長彎彎繞繞。
劉煜看向文正民,微微一笑說道“文愛卿,你說說怎麽個循序漸進法?”
文正民嘿嘿一笑,就在剛剛的一瞬間,他突然就有了個想法。
隨即,文正民拱拱手說道“皇上,若是東北的互市慢慢轉到密州市舶司,再轉到了高麗那邊呢?金國那邊會怎麽想?”
此言一出,眾大臣紛紛眼前一亮,他們也不傻,一點就透。
劉煜也來了興趣,連忙讓文正民繼續詳細說下去。
於是乎,文正民便啦啦啦的說了個初步方案。
大魏現在有七個市舶司,密州就是其中一個,位於山東半島東南處。
這密州市舶司雖然比不過南方的那幾個市舶司,但勝在地理位置好,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右邊就是高麗。
說到高麗國,這個國家在宋遼金時期也是挺亮眼的存在。
同為四戰之地的西夏,西夏對外是不服就幹,而高麗對外是恭順稱臣,對內則是寸土不讓。
它隻想對你稱臣,但是你想要它的領土,對不起,不行。
唐朝滅亡後,經過五代十國,遼國漸漸強盛,高麗慢慢就成了遼國的附屬國。
但遼國與高麗先後爆發了三次戰爭,高麗都硬扛了下來,遼國始終都拿不下高麗。
不過每次打完後,高麗都會繼續向遼國稱臣。
不光如此,這家夥還一國事二主,一邊向遼國稱臣納貢,一邊向北宋稱臣。
靠著這種套路,金滅遼,那就喊金為大哥,蒙古滅金,那就喊蒙古為大哥...
現在高麗也是大魏的附屬國,當年大魏太祖開國之初,高麗就主動派人過來喊大哥,大魏自然很樂意就收了高麗這個小弟。
正史中,高麗最開始一直都是奉行聯宋抗遼的。
不過宋朝的一次次拒絕高麗的求援,這才讓高麗看清了宋朝的軟弱,徹底受製於遼國,成了遼國的附屬國。
不過大魏不一樣,當年遼國幾次入侵高麗,大魏都派兵過去支援。
這個大哥當得還是挺稱職的,不至於讓高麗妥協於遼國。
再到後麵,金國崛起了,高麗直接與金國接壤。
在這之前,高麗一直都欺負人家女真部落弱小,沒事就上去打打秋風,後來金國強盛了,直接反過來按著高麗打。
不過有大魏在中間調和,這倆家夥才沒真正幹起大仗,隻是些小摩擦。
當初金國也想著全力對付遼國,所以就先把高麗放到一旁。
大魏屢次保全高麗,這讓高麗更加認同大魏這個大哥,年年派遣使臣過來說些好聽話,還順便帶一些學生到大魏的國子監學習。
高麗既然是大魏的附屬國,那兩國之間自然交易頻繁。
要知道大魏地大物博,這裏有很多周邊國家缺少的東西,要是大魏打起經濟製裁,那絕對會令許多國家為之瘋狂。
高麗和大魏的海上貿易一般都集中在密州和東南幾個市舶司交易。
不光如此,高麗和金國在大魏的調和下,兩國之間和平許久,金國是剛起家的,國內很多物資短缺,不能搶,那就隻能互市。
所以金國與高麗在邊境上也有互市。
《契丹國誌》記載,女真人憑借人參、密蠟、北珠、生金、白附子等等,從漢人、高麗人、契丹人、渤海人換取急需短缺物資。
而高麗的義州、靜州、定州就是對金國開放互市的區域,每年交易還是很頻繁的,各取所需。
文正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錦州那邊的官府逐漸縮短開市時間。
一開始先每兩日開一次,慢慢就每五日開一次,以此類推,到最後徹底關閉。
在這期間,錦州當地官府還要貼出公告,讓商人們以後走密州港口海運到高麗的禮成港交易。
這樣的話就合情合理了,因為大魏和高麗一直互市,高麗和金國也一直是互市。
隻要大魏商人想賺這個錢的話,就必須走密州港口。
大魏的貨物到了高麗根本不愁賣,在這個年代,隻要你手上有貨就行了。
這樣一來,就能夠增加大魏對高麗的商品輸送量,同時也給了高麗增加一份稅收。
而原本在東北互市的金國商人也不用愁,他們在高麗的義州、靜州、定州一直都能買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隻不過比原來更貴了一些,畢竟已經被高麗商人過了一手了。
誒,這個是重點,文正民這招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禍水東引。
金國朝廷要是發現自己的經濟命脈從大魏轉到了高麗,那金國會先打大魏還是先打高麗?
這些年金國全靠與大魏和高麗的互市,才有那麽多物資攻打遼國。
到時候金國很大概率是要先攻打高麗試探一下大魏的態度的。
而大魏到時就有足夠多的理由出來主持“公道”了,抗金援麗嘛,將戰場轉到高麗那邊去。
若朕是金國皇帝的話,朕會立馬冊封各部落可汗,讓他們順勢歸附金國,再令他們尋找遼國太子,有功者重賞。
遼國太子必定不敢南下,隻會往北逃,估計很快就會被找到,這個時間不會太久,等金國後方穩固了,他們就會磨刀霍霍向大魏而來”
內閣幾個大臣聽完之後,紛紛喊了一句“皇上聖明...”
幾個軍機大臣是想先下手為強的,不過他們聽皇帝這麽一說,也覺得有點道理,應該是快了。
這時,劉漣拱拱手說道“皇上,若是要等金國先發製人,那邊關各重鎮就得做好戒嚴防範,東北那邊是否暫停與金國的互市?”
文正民摸著胡須,一本正經的說道“不可貿然就停了互市,要循序漸進慢慢閉市。
否則隻會加速金國的反撲,況且東北突然就閉市,會對我朝商人衝擊不小”
畢竟互市十多年了,大魏和金國兩邊的商人都形成了一條完整關係鏈,這突然說停就停,影響大得很。
主要是影響戶部的一大商稅,戶部尚書能樂意嗎?以後打仗軍餉從哪擠?
許詠也跟著附和道“是啊,就算要停也不急於一時,還得看看過幾天金國使臣的態度”
徐致遠說道“本身就是要讓金國先動手,何須這麽麻煩?”
這就是文臣和武官的區別了,文官一直擅長彎彎繞繞。
劉煜看向文正民,微微一笑說道“文愛卿,你說說怎麽個循序漸進法?”
文正民嘿嘿一笑,就在剛剛的一瞬間,他突然就有了個想法。
隨即,文正民拱拱手說道“皇上,若是東北的互市慢慢轉到密州市舶司,再轉到了高麗那邊呢?金國那邊會怎麽想?”
此言一出,眾大臣紛紛眼前一亮,他們也不傻,一點就透。
劉煜也來了興趣,連忙讓文正民繼續詳細說下去。
於是乎,文正民便啦啦啦的說了個初步方案。
大魏現在有七個市舶司,密州就是其中一個,位於山東半島東南處。
這密州市舶司雖然比不過南方的那幾個市舶司,但勝在地理位置好,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右邊就是高麗。
說到高麗國,這個國家在宋遼金時期也是挺亮眼的存在。
同為四戰之地的西夏,西夏對外是不服就幹,而高麗對外是恭順稱臣,對內則是寸土不讓。
它隻想對你稱臣,但是你想要它的領土,對不起,不行。
唐朝滅亡後,經過五代十國,遼國漸漸強盛,高麗慢慢就成了遼國的附屬國。
但遼國與高麗先後爆發了三次戰爭,高麗都硬扛了下來,遼國始終都拿不下高麗。
不過每次打完後,高麗都會繼續向遼國稱臣。
不光如此,這家夥還一國事二主,一邊向遼國稱臣納貢,一邊向北宋稱臣。
靠著這種套路,金滅遼,那就喊金為大哥,蒙古滅金,那就喊蒙古為大哥...
現在高麗也是大魏的附屬國,當年大魏太祖開國之初,高麗就主動派人過來喊大哥,大魏自然很樂意就收了高麗這個小弟。
正史中,高麗最開始一直都是奉行聯宋抗遼的。
不過宋朝的一次次拒絕高麗的求援,這才讓高麗看清了宋朝的軟弱,徹底受製於遼國,成了遼國的附屬國。
不過大魏不一樣,當年遼國幾次入侵高麗,大魏都派兵過去支援。
這個大哥當得還是挺稱職的,不至於讓高麗妥協於遼國。
再到後麵,金國崛起了,高麗直接與金國接壤。
在這之前,高麗一直都欺負人家女真部落弱小,沒事就上去打打秋風,後來金國強盛了,直接反過來按著高麗打。
不過有大魏在中間調和,這倆家夥才沒真正幹起大仗,隻是些小摩擦。
當初金國也想著全力對付遼國,所以就先把高麗放到一旁。
大魏屢次保全高麗,這讓高麗更加認同大魏這個大哥,年年派遣使臣過來說些好聽話,還順便帶一些學生到大魏的國子監學習。
高麗既然是大魏的附屬國,那兩國之間自然交易頻繁。
要知道大魏地大物博,這裏有很多周邊國家缺少的東西,要是大魏打起經濟製裁,那絕對會令許多國家為之瘋狂。
高麗和大魏的海上貿易一般都集中在密州和東南幾個市舶司交易。
不光如此,高麗和金國在大魏的調和下,兩國之間和平許久,金國是剛起家的,國內很多物資短缺,不能搶,那就隻能互市。
所以金國與高麗在邊境上也有互市。
《契丹國誌》記載,女真人憑借人參、密蠟、北珠、生金、白附子等等,從漢人、高麗人、契丹人、渤海人換取急需短缺物資。
而高麗的義州、靜州、定州就是對金國開放互市的區域,每年交易還是很頻繁的,各取所需。
文正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錦州那邊的官府逐漸縮短開市時間。
一開始先每兩日開一次,慢慢就每五日開一次,以此類推,到最後徹底關閉。
在這期間,錦州當地官府還要貼出公告,讓商人們以後走密州港口海運到高麗的禮成港交易。
這樣的話就合情合理了,因為大魏和高麗一直互市,高麗和金國也一直是互市。
隻要大魏商人想賺這個錢的話,就必須走密州港口。
大魏的貨物到了高麗根本不愁賣,在這個年代,隻要你手上有貨就行了。
這樣一來,就能夠增加大魏對高麗的商品輸送量,同時也給了高麗增加一份稅收。
而原本在東北互市的金國商人也不用愁,他們在高麗的義州、靜州、定州一直都能買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隻不過比原來更貴了一些,畢竟已經被高麗商人過了一手了。
誒,這個是重點,文正民這招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禍水東引。
金國朝廷要是發現自己的經濟命脈從大魏轉到了高麗,那金國會先打大魏還是先打高麗?
這些年金國全靠與大魏和高麗的互市,才有那麽多物資攻打遼國。
到時候金國很大概率是要先攻打高麗試探一下大魏的態度的。
而大魏到時就有足夠多的理由出來主持“公道”了,抗金援麗嘛,將戰場轉到高麗那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