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中出發,想入巴蜀,劍門關是一道天險,也是享譽天下的奇關險隘。
四川總督趙邇饌早就在劍門關布置了重兵把守,就是擔心江寧哪一天會突然打過來。
大詩人李白有詩雲:“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劍門山峻嶺橫峙,截野橫天,似登閎的天外城郭橫空出世。
險崖如劈、絕壁摩雲,礫岩莽壁不可淩越,淵閎天塹渾然而成。
天開一線,峭壁中斷,陡然深切,斷崖高聳對峙,巉崖倚天如劍,狀如劍門。
劍門隘口壘石為關,扼蜀道咽喉。
“果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看著眼前的天險絕壁,戎馬一生的滿貴都不禁驚歎大自然鬼斧神工。
勸降的人被攆了迴來,滿貴隻能下令開炮,摧毀這座天下少有的雄關。
在大炮的不斷轟鳴之下,巨石壘砌的關隘最終還是轟然坍塌。
守軍死的死,逃的逃,沒剩下一個人。
江寧發明的火炮威力讓滿貴都驚歎。
大炮射程超一千五百步,威力還大,有此等神兵利器,大明怎還會受外人欺侮?
滿貴此次帶大軍十萬,看著數量很是龐大,實則真正用來作戰的人連一半都不到。
除了大規模的後勤補給人員,還有江寧隨軍派來管理地方的人員。
滿貴每打下一個地區,就會留下這些人來治理。
部隊軍紀嚴明,不騷擾禍害百姓,抵抗就不會那麽激烈。
一路用大炮摧城拔寨,蓋莫能當,大軍直接殺奔成都。
趙邇饌的士兵根本就沒有什麽像樣的抵抗,就被一通狂轟亂炸徹底打散了。
此刻在成都的趙邇饌徹底慌了,他緊急從各處調兵遣將,來保衛成都。
有謀士給他出主意,可以派人去滿貴的天象軍中議和,就算是不成功,也能拖延些許時間。
趙邇饌自擁立隆武皇帝朱聿鍵後,被封為蜀王,丞相,把控朝政,在各個衙門裏安插的都是他的家人和親信。
他立刻找來禮部尚書趙磊,這是他的侄子。
趙磊除了嘴巴甜,會拍趙邇饌的馬屁,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
趙磊一聽是要他去滿貴的軍營談判議和,那頭就搖的像撥浪鼓一樣,連連推辭,說什麽都不去。
氣的趙邇饌暴跳如雷也沒有辦法,這時他想到了禮部郎中王建。
王建還是頗有些才能的,是真正主持禮部日常工作的人。
可惜由於這王建並不是趙家的人,也不是趙邇饌的親信,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
趙邇饌喚來王建,特意勉力了一番,當場就提拔王建為禮部侍郎,前往滿貴軍中談判。
雖然素來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說法,可曆來被對方斬殺的使者也不在少數。
王建無奈隻能硬著頭皮接受任務,迴家告別妻兒,心懷悲壯的踏出了成都。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這一刻,王建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刺客荊軻的心境。
可來到滿貴軍營前,士兵隻是簡單詢問了他的身份,就把他帶了進去,並沒有他預料的那樣刁難他。
滿貴得到通報之後,安排了手下的參議負責接待王建,聽聽他提的條件。
滿貴則指揮手下的軍隊繼續前進,臨來之前,江寧就已經告訴過滿貴,對敵的態度就是不談判,不議和,隻有限期投降。
一路橫推,強勢殺到了成都城下,滿貴把王建放了迴去,讓他給趙邇饌帶話:限期三天開城投降,否則就是城破人亡的下場。
趙邇饌手下雖然還有十萬大軍守衛成都,但很多都是臨時抓來的壯丁,根本就沒什麽戰鬥力。
連續的作戰失敗,導致軍中士氣低迷,連很多親信將領都生了畏懼之心。
當晚,王建又再次返迴了滿貴的軍營,帶來了趙邇饌投降的條件。
趙邇饌願意去掉王號,但要繼續擔任四川總督,負責管理四川,趙家所有人的一切待遇都要照舊。
滿貴一臉玩味的打量著王建,讓王建有點無地自容。
王建也知道趙邇饌提出的條件,滿貴指定不能答應,心裏已經做好了和滿貴討價還價的打算。
臨來之前,趙邇饌已經對王建麵授機宜。開口提的條件高不要緊,玩的就是一個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的套路。
趙邇饌要王建大膽去和滿貴談,隻要能高出趙邇饌最後的底線就行。
“迴去告訴趙邇饌,無條件投降,我家首輔大人自不會虧待於他。要是限期到了還不打開城門,那我滿貴的炮彈就會砸到他趙邇饌的腦袋上。”
王建還想和滿貴說上一說,卻被滿貴直接揮手讓士兵帶走了。
這氣的趙邇饌在自家府邸裏是破口大罵,“無條件投降,實在是欺人太甚,真當我趙邇饌沒有一戰之力嗎?”
手下的一眾親信手下,全都麵麵相覷,無一人敢說話。
“你們平時不是都主意很多的嗎?現在都怎麽啦?啞巴了?”
手下的表現,更是讓趙邇饌氣就不打一處來。
宦海浮沉幾十載的趙邇饌閱人無數,哪還能看不透自己手下這群人,都在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哪裏還會有人替他著想的?
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
趙邇饌無奈隻是一聲長長的歎息,有著頹廢的坐在那兒,擺擺手讓大家散了。
三天後,趙邇饌準時打開了城門,帶著自己擁立的傀儡皇帝朱聿鍵向滿貴乞降。
不得虐待俘虜,主動投降的更能得到優待,這是江寧的軍紀。
迅速接管成都的防務,穩定局勢,整編降軍。
趙邇饌一降,很快幾乎整個巴蜀地區都進了江寧之手,一時之間震動天下。
原本還打的你死我活的馬世英、左良玉立刻就停了手,開始派人探討合作事宜。
占領雲貴地區的沐光波,作為沐家的當家人,他要為沐家的一眾老少考慮。
沐光波一麵安排人前往滿貴的軍營,商議臣服北京的事宜。
一麵又派人去聯絡馬世英和左良玉,商談三家聯手抵抗江寧。
滿貴的大軍占了巴蜀,並沒有著急沿江東進,反而停留了下來。
四川總督趙邇饌早就在劍門關布置了重兵把守,就是擔心江寧哪一天會突然打過來。
大詩人李白有詩雲:“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劍門山峻嶺橫峙,截野橫天,似登閎的天外城郭橫空出世。
險崖如劈、絕壁摩雲,礫岩莽壁不可淩越,淵閎天塹渾然而成。
天開一線,峭壁中斷,陡然深切,斷崖高聳對峙,巉崖倚天如劍,狀如劍門。
劍門隘口壘石為關,扼蜀道咽喉。
“果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看著眼前的天險絕壁,戎馬一生的滿貴都不禁驚歎大自然鬼斧神工。
勸降的人被攆了迴來,滿貴隻能下令開炮,摧毀這座天下少有的雄關。
在大炮的不斷轟鳴之下,巨石壘砌的關隘最終還是轟然坍塌。
守軍死的死,逃的逃,沒剩下一個人。
江寧發明的火炮威力讓滿貴都驚歎。
大炮射程超一千五百步,威力還大,有此等神兵利器,大明怎還會受外人欺侮?
滿貴此次帶大軍十萬,看著數量很是龐大,實則真正用來作戰的人連一半都不到。
除了大規模的後勤補給人員,還有江寧隨軍派來管理地方的人員。
滿貴每打下一個地區,就會留下這些人來治理。
部隊軍紀嚴明,不騷擾禍害百姓,抵抗就不會那麽激烈。
一路用大炮摧城拔寨,蓋莫能當,大軍直接殺奔成都。
趙邇饌的士兵根本就沒有什麽像樣的抵抗,就被一通狂轟亂炸徹底打散了。
此刻在成都的趙邇饌徹底慌了,他緊急從各處調兵遣將,來保衛成都。
有謀士給他出主意,可以派人去滿貴的天象軍中議和,就算是不成功,也能拖延些許時間。
趙邇饌自擁立隆武皇帝朱聿鍵後,被封為蜀王,丞相,把控朝政,在各個衙門裏安插的都是他的家人和親信。
他立刻找來禮部尚書趙磊,這是他的侄子。
趙磊除了嘴巴甜,會拍趙邇饌的馬屁,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
趙磊一聽是要他去滿貴的軍營談判議和,那頭就搖的像撥浪鼓一樣,連連推辭,說什麽都不去。
氣的趙邇饌暴跳如雷也沒有辦法,這時他想到了禮部郎中王建。
王建還是頗有些才能的,是真正主持禮部日常工作的人。
可惜由於這王建並不是趙家的人,也不是趙邇饌的親信,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
趙邇饌喚來王建,特意勉力了一番,當場就提拔王建為禮部侍郎,前往滿貴軍中談判。
雖然素來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說法,可曆來被對方斬殺的使者也不在少數。
王建無奈隻能硬著頭皮接受任務,迴家告別妻兒,心懷悲壯的踏出了成都。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這一刻,王建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刺客荊軻的心境。
可來到滿貴軍營前,士兵隻是簡單詢問了他的身份,就把他帶了進去,並沒有他預料的那樣刁難他。
滿貴得到通報之後,安排了手下的參議負責接待王建,聽聽他提的條件。
滿貴則指揮手下的軍隊繼續前進,臨來之前,江寧就已經告訴過滿貴,對敵的態度就是不談判,不議和,隻有限期投降。
一路橫推,強勢殺到了成都城下,滿貴把王建放了迴去,讓他給趙邇饌帶話:限期三天開城投降,否則就是城破人亡的下場。
趙邇饌手下雖然還有十萬大軍守衛成都,但很多都是臨時抓來的壯丁,根本就沒什麽戰鬥力。
連續的作戰失敗,導致軍中士氣低迷,連很多親信將領都生了畏懼之心。
當晚,王建又再次返迴了滿貴的軍營,帶來了趙邇饌投降的條件。
趙邇饌願意去掉王號,但要繼續擔任四川總督,負責管理四川,趙家所有人的一切待遇都要照舊。
滿貴一臉玩味的打量著王建,讓王建有點無地自容。
王建也知道趙邇饌提出的條件,滿貴指定不能答應,心裏已經做好了和滿貴討價還價的打算。
臨來之前,趙邇饌已經對王建麵授機宜。開口提的條件高不要緊,玩的就是一個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的套路。
趙邇饌要王建大膽去和滿貴談,隻要能高出趙邇饌最後的底線就行。
“迴去告訴趙邇饌,無條件投降,我家首輔大人自不會虧待於他。要是限期到了還不打開城門,那我滿貴的炮彈就會砸到他趙邇饌的腦袋上。”
王建還想和滿貴說上一說,卻被滿貴直接揮手讓士兵帶走了。
這氣的趙邇饌在自家府邸裏是破口大罵,“無條件投降,實在是欺人太甚,真當我趙邇饌沒有一戰之力嗎?”
手下的一眾親信手下,全都麵麵相覷,無一人敢說話。
“你們平時不是都主意很多的嗎?現在都怎麽啦?啞巴了?”
手下的表現,更是讓趙邇饌氣就不打一處來。
宦海浮沉幾十載的趙邇饌閱人無數,哪還能看不透自己手下這群人,都在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哪裏還會有人替他著想的?
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
趙邇饌無奈隻是一聲長長的歎息,有著頹廢的坐在那兒,擺擺手讓大家散了。
三天後,趙邇饌準時打開了城門,帶著自己擁立的傀儡皇帝朱聿鍵向滿貴乞降。
不得虐待俘虜,主動投降的更能得到優待,這是江寧的軍紀。
迅速接管成都的防務,穩定局勢,整編降軍。
趙邇饌一降,很快幾乎整個巴蜀地區都進了江寧之手,一時之間震動天下。
原本還打的你死我活的馬世英、左良玉立刻就停了手,開始派人探討合作事宜。
占領雲貴地區的沐光波,作為沐家的當家人,他要為沐家的一眾老少考慮。
沐光波一麵安排人前往滿貴的軍營,商議臣服北京的事宜。
一麵又派人去聯絡馬世英和左良玉,商談三家聯手抵抗江寧。
滿貴的大軍占了巴蜀,並沒有著急沿江東進,反而停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