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整條長城防線全麵告急,說明蒙古人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真急眼了。


    江寧目前可以調動的兵力不多,至於增援誰,不增援誰,得有個取舍才行。


    薊州鎮有狄明在,大同鎮有祖大壽在,這兩個地方應該問題不大。


    而對於宣府鎮總兵朱能,江寧是一點也不了解。


    而且朱能向朝廷一天多封告急求援的書信,也說明宣府鎮的情況已經岌岌可危了。


    江寧還是決定先行增援宣府的朱能,立刻命令田見秀率本部人馬即刻出發,增援宣府鎮。


    朱能,本不姓朱,他姓劉。


    劉能?江寧不知道為什麽聽到這個名字,就覺得特別可樂呢?


    劉能自小父母雙亡,流浪乞討為生。


    十一歲時偶遇李成梁的軍隊招兵買馬,劉能謊報年齡,說自己十五了,得以當兵吃糧。


    劉能打仗異常勇猛,被李成梁發現,就收到了他的親衛軍中。


    朱能每次衝鋒陷陣都是身先士卒,逐漸為李成梁所倚重,是他的左膀右臂。


    後來李成梁把劉能收為義子,劉能從此就改姓了李。


    在李成梁死後,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繼任總兵。


    李能隨李如柏去朝鮮與倭國作戰,因為其作戰勇猛,立功受獎,晉升指揮僉事。


    李能後來到北京述職的時候,正好趕上天啟皇帝朱由校剛登基不久。朱由校竟然破天荒的召見了李能。


    李能身長九尺,膀大腰圓,銅眼濃眉,絡腮胡子,就像那門神尉遲炯一般,如天神下凡。


    朱由校不由的讚歎,稱讚李能為上天賜給大明的天將,於是下旨賜李能國姓。


    從此之後,李能又改叫朱能了,人稱國姓爺。


    自此,朱能開始鎮守宣府鎮近十年,是大明不可多得的一員大將。


    如今蒙古人幾十萬大軍猛攻長城防線,事態緊急,江寧決定親自掛帥出征。


    北京城現階段比較穩定,有李定國和尉遲洸鎮守,相信問題應該不大。


    而且居庸關距離京城很近,加急軍情半天就可以送到。


    居庸關曆來就是長城上有名的雄關,要不是山勢險峻,易守難攻,根本就擋不住蒙古人的幾十萬鐵騎。


    大雪還在紛紛揚揚的下個不停,長城內外都是白茫茫一片,巍峨的燕山山脈變得臃腫,也失去了優美的曲線。


    雪下的越大,蒙古人的處境就越發的艱難。


    他們為了能活命,為了自己的家人子女能夠活下來,攻勢就變得越發猛烈。


    蒙古人不要命的瘋狂進攻,也給朱能的部隊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士兵陣亡。


    蒙古人雖然沒有太多的火器,零星的幾門大炮威力有限。


    威脅最大的是蒙古人的拋石機,幾十上百架拋石機,把磨盤大小的石頭,密密麻麻的砸向城牆。


    這麽多天下來,明軍的火器彈藥基本都打光了,沒了遠距離打擊的武器,就隻能天天承受蒙古人的石頭雨。


    “國姓爺,就向朝廷救援吧?再這麽打下去,用不了幾天,兄弟們就全死光了。”


    朱能的副手殷疇,跟隨朱能多年,是朱能的心腹。


    殷疇的哭求,讓朱能動搖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向朝廷求援。


    部下死傷已經超過大半,如今還能站起來戰鬥的已經不足五千人。


    這還是朱能把居庸關裏所有的男人都拉上關城,剩下的結果。


    要是隻依靠官軍守城,現在的居庸關已經易手了。


    朱能和殷疇身上都是傷痕累累,盔甲都已經破爛。


    蒙古人幾次三番的衝上城牆,朱能親自披掛上陣,把蒙古人血拚下去。


    蒙古人遭了雪災,食物短缺,生存艱難,大有魚死網破的架勢,攻勢一天強過一天。


    這麽多天下來,手下人死傷慘重,這麽打下去,這居庸關早晚守不住。


    北京城裏發生的事,朱能早就已經知道了,天雄軍指揮使江寧發動了兵變,掌控了北京城。


    朱能也曾想起兵勤王,可他手下這不到三萬的兵力,實在是杯水車薪。


    朱能深知他的第一要務是守好了居庸關,防範蒙古人,這也是天啟帝交給他的任務。


    大明內部打的再狠,也都是自家人的爭鬥,隻有外族人才需要提防。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江寧掌控朝局,要是一心想著削弱忠心大明的力量,就不會派兵支援,這樣才是對他最有利的。


    血戰這麽多天,朱能知道自己已經守不了幾天了。


    朱能不得已才向朝廷求援,可他對江寧能否派兵來援並沒有把握。


    朱能外表看起來粗獷無比,其實他的心思卻並不像他的外表那樣粗獷。


    “國姓爺,朝廷來文書了!”親兵隊長劉祥舉著文書快步跑了進來。


    朱能聞言,猛的站起身來,一把抓住文書,仔細看了起來。


    “好,太好了,我們有救了,居庸關有救了!”


    江寧控製的朝廷,能這麽快派兵支援,確實超出了朱能的預料,也讓他對江寧的看法微微有些改變。


    居庸關距離京城不過一百多裏,可大軍調度需要時間,不是個人走親戚串門,可以說走就走。


    “朝廷召集部隊,搜集物資,要想來到居庸關,怕是沒有幾天時間是不行的。”


    朱能手下幾員大將聽了,都很振奮,居庸關有希望保住了!


    “國姓爺,你說這會不會是江寧的緩兵之計?”


    李光洙是朱能的軍師,兩個人私交深厚。


    李光洙為人儒雅,滿腹經綸,對於局勢的看法最為精準,甚得朱能的器重。


    “先生,此話怎講?”


    “如今江寧雖然掌控了北京城,可他的勢力範圍不超過北直隸,能掌控的範圍非常的有限。


    要是我們居庸關有失,江寧就要直麵蒙古人的鐵騎了,所以他最希望的是,我們能死守居庸關。


    他會不會是擔心我們會放棄居庸關,卻又不想派兵支援我們,於是就想用這份公文給我們一點點希望,讓我們繼續在這裏消耗蒙古人的實力?”


    李光洙的話讓朱能沉默了,這也正是他所擔心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掃天下我為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離山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離山散人並收藏橫掃天下我為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