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濮王殿下還是吳王殿下,亦或是其他的親王,都是可以考慮的。
不一定就非要楚王殿下,他都已經過繼出去二十多年了,哪怕是重新迴來,也很容易遭人閑話的。」
對於長孫無忌來說,他自然是不希望李寬成為太子的。
哪怕是眼下他已經有預感李寬很可能會取代李治成為大唐的太子,他也希望能夠把這個局麵往後麵延續一下,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
「濮王殿下的情況就沒有必要多說了,當初就已經充分的檢討過了,如今再拿出來也是炒冷飯而已。
至於吳王殿下,他的情況大家也都是很清楚的,一旦他繼承大統,到時候我們大唐是還繼續叫大唐,亦或是叫大隋,就不好說了。
再說了,長安城中,有誰會覺得吳王殿下比楚王殿下更加優秀?
儲君之位,無非就是立嫡還是立長,亦或是立賢的問題。
楚王殿下是陛下的長子,又是所有親王當中表現最優秀的一位。
如果太子殿下被廢之後,不立楚王殿下為太子,那麽誰會服氣呢?」
房玄齡今天很清楚自己肯定要旗幟鮮明的站在李寬這一邊。
如今這個時候,真是站隊的最關鍵時刻。
要是到了這樣的場麵,你還想著當牆頭草,兩頭討好,那結果就肯定會是一個悲劇。
這個時間,哪有那麽多的雙全法?
「玄齡,我不否認楚王殿下是一個非常優秀,非常有才華的人,但是對於一國之君來說,他並不需要什麽東西都懂。
相反的,穩重的性格,鼓舞人心的激勵,這些才是最需要考慮的東西。」
長孫無忌拚命的偷換概念,妄圖組織李世民定下李寬的儲君之位。
果然,聽了長孫無忌的話之後,李世民忍不住點了點頭,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要論穩重,陛下的諸位皇子當中,也沒有誰能夠比得過楚王殿下的。
當初為了推行草原戰略,在十幾年前的時候楚王殿下就開始布局了。
我要是沒有記錯的話,當時陛下召集大家討論草原戰略的時候,很多人都是表示了反對意見,覺得這個方案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時到今日,又還有幾個人認為當初的方案不可行呢?」
舉例子說明嘛。
長孫無忌會,房玄齡更會。
「士農工商,哪一行都需要好好發展,不能掉隊。
但是楚王殿下太過於注重商業了,這已經傷害了大唐農業的根基,也敗壞了百姓們的道德。
雖然戶部收穫了更加多的賦稅,但是卻是丟了朝廷的顏麵啊。」
長孫無忌拚命的給楚王府扣帽子。
這個時候要是不能阻止李世民下定決心,以後自己要再去勸說什麽的,就非常的困難了。
「孔穎達把士農工商的話喊得震天響,難道無忌你還看不透嗎?
治理一個國家,哪個地方不需要花錢?如果沒有錢財,怎麽去興修水利?
怎麽修建更多的學堂,讓更多的百姓可以讀書識字?
如果沒有錢,怎麽去修建醫館,讓更多的百姓從病魔中走出來?
如果沒有錢,怎麽給將士們不斷的更新裝備,讓我大唐一直淩駕於番邦屬國之中?
難道無忌你覺得憑藉著孔穎達他們的那張嘴,就能讓草原上的胡人老老實實的聽話嗎?
還是覺得隻要安排一個使臣過去,南麵的蠻夷就會俯首稱臣?」
房玄齡今天火力全開,一點也沒有讓著長孫無忌。
兩個重量級的大佬吵架,李世民在旁邊聽了是覺得頭都要炸掉了。
「行了,不用再爭論這個問題了。本來朕雖然已經想好了要把大唐交給寬兒,但是畢竟還沒有真正下定決心更改儲君。
如今雉奴居然做下了如此不忠不孝的事情,那麽朕也就不需要那麽糾結了。」
雖然李世民嘴上說的很是淡然的樣子,但是心中的苦澀,估計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陛下,大唐已經更換過一次儲君了,頻繁的更換儲君,這會給後人留下非常不好的榜樣。
將來要是我們大唐每一任帝王的傳承都這麽複雜的話,很難說什麽時候就出現大的內部動盪,甚至是各個親王之間發生大規模作戰。
這肯定不是陛下您希望看到的場景,但是卻是未來很可能出現的狀況。
所以微臣覺得更換儲君的事情,還是要慎重再慎重。
雖然從各方麵的消息來看,太子殿下如今的安排是有欠妥當的,但是畢竟還沒有真正的邁出不可挽迴的那一步。
陛下,隻要我們再給太子殿下一次機會,讓百騎司的人提前介入進去,打消太子殿下的幻想,局麵就完全可以控製了。」
長孫無忌仍然沒有死心。
他很清楚,如果到時候李寬成為了大唐的帝王,長孫家除了出走海外,幾乎沒有什麽其他選擇了。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唐的勛貴世家和官員們都要感謝李寬。
正因為大唐如今在海外掌控了大量的領土,對人口的需求非常的旺盛。
所以大部分的犯官,都被流放到了海外。
哪怕是帶兵起事謀反的李祐,如今都在齊王港過的很滋潤。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陛下,趁著這個機會,結束長安城動盪的局麵,這樣對我們大唐來說,才是最有好處的事情。
不一定就非要楚王殿下,他都已經過繼出去二十多年了,哪怕是重新迴來,也很容易遭人閑話的。」
對於長孫無忌來說,他自然是不希望李寬成為太子的。
哪怕是眼下他已經有預感李寬很可能會取代李治成為大唐的太子,他也希望能夠把這個局麵往後麵延續一下,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
「濮王殿下的情況就沒有必要多說了,當初就已經充分的檢討過了,如今再拿出來也是炒冷飯而已。
至於吳王殿下,他的情況大家也都是很清楚的,一旦他繼承大統,到時候我們大唐是還繼續叫大唐,亦或是叫大隋,就不好說了。
再說了,長安城中,有誰會覺得吳王殿下比楚王殿下更加優秀?
儲君之位,無非就是立嫡還是立長,亦或是立賢的問題。
楚王殿下是陛下的長子,又是所有親王當中表現最優秀的一位。
如果太子殿下被廢之後,不立楚王殿下為太子,那麽誰會服氣呢?」
房玄齡今天很清楚自己肯定要旗幟鮮明的站在李寬這一邊。
如今這個時候,真是站隊的最關鍵時刻。
要是到了這樣的場麵,你還想著當牆頭草,兩頭討好,那結果就肯定會是一個悲劇。
這個時間,哪有那麽多的雙全法?
「玄齡,我不否認楚王殿下是一個非常優秀,非常有才華的人,但是對於一國之君來說,他並不需要什麽東西都懂。
相反的,穩重的性格,鼓舞人心的激勵,這些才是最需要考慮的東西。」
長孫無忌拚命的偷換概念,妄圖組織李世民定下李寬的儲君之位。
果然,聽了長孫無忌的話之後,李世民忍不住點了點頭,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要論穩重,陛下的諸位皇子當中,也沒有誰能夠比得過楚王殿下的。
當初為了推行草原戰略,在十幾年前的時候楚王殿下就開始布局了。
我要是沒有記錯的話,當時陛下召集大家討論草原戰略的時候,很多人都是表示了反對意見,覺得這個方案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時到今日,又還有幾個人認為當初的方案不可行呢?」
舉例子說明嘛。
長孫無忌會,房玄齡更會。
「士農工商,哪一行都需要好好發展,不能掉隊。
但是楚王殿下太過於注重商業了,這已經傷害了大唐農業的根基,也敗壞了百姓們的道德。
雖然戶部收穫了更加多的賦稅,但是卻是丟了朝廷的顏麵啊。」
長孫無忌拚命的給楚王府扣帽子。
這個時候要是不能阻止李世民下定決心,以後自己要再去勸說什麽的,就非常的困難了。
「孔穎達把士農工商的話喊得震天響,難道無忌你還看不透嗎?
治理一個國家,哪個地方不需要花錢?如果沒有錢財,怎麽去興修水利?
怎麽修建更多的學堂,讓更多的百姓可以讀書識字?
如果沒有錢,怎麽去修建醫館,讓更多的百姓從病魔中走出來?
如果沒有錢,怎麽給將士們不斷的更新裝備,讓我大唐一直淩駕於番邦屬國之中?
難道無忌你覺得憑藉著孔穎達他們的那張嘴,就能讓草原上的胡人老老實實的聽話嗎?
還是覺得隻要安排一個使臣過去,南麵的蠻夷就會俯首稱臣?」
房玄齡今天火力全開,一點也沒有讓著長孫無忌。
兩個重量級的大佬吵架,李世民在旁邊聽了是覺得頭都要炸掉了。
「行了,不用再爭論這個問題了。本來朕雖然已經想好了要把大唐交給寬兒,但是畢竟還沒有真正下定決心更改儲君。
如今雉奴居然做下了如此不忠不孝的事情,那麽朕也就不需要那麽糾結了。」
雖然李世民嘴上說的很是淡然的樣子,但是心中的苦澀,估計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陛下,大唐已經更換過一次儲君了,頻繁的更換儲君,這會給後人留下非常不好的榜樣。
將來要是我們大唐每一任帝王的傳承都這麽複雜的話,很難說什麽時候就出現大的內部動盪,甚至是各個親王之間發生大規模作戰。
這肯定不是陛下您希望看到的場景,但是卻是未來很可能出現的狀況。
所以微臣覺得更換儲君的事情,還是要慎重再慎重。
雖然從各方麵的消息來看,太子殿下如今的安排是有欠妥當的,但是畢竟還沒有真正的邁出不可挽迴的那一步。
陛下,隻要我們再給太子殿下一次機會,讓百騎司的人提前介入進去,打消太子殿下的幻想,局麵就完全可以控製了。」
長孫無忌仍然沒有死心。
他很清楚,如果到時候李寬成為了大唐的帝王,長孫家除了出走海外,幾乎沒有什麽其他選擇了。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唐的勛貴世家和官員們都要感謝李寬。
正因為大唐如今在海外掌控了大量的領土,對人口的需求非常的旺盛。
所以大部分的犯官,都被流放到了海外。
哪怕是帶兵起事謀反的李祐,如今都在齊王港過的很滋潤。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陛下,趁著這個機會,結束長安城動盪的局麵,這樣對我們大唐來說,才是最有好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