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聖明,這些年大唐各地的發展都非常順利,沒有什麽特別大的災難;而楚王殿下帶頭從海外為大唐帶迴來大量的財富,讓朝廷再也沒有財政壓力,甚至可以同時修建多條水泥道路,讓淮河以北的各個道之間,全部實現水泥道路相同,讓各地的商品流通,一下子就變得方便了起來。
等到通往鎮北道的各條水泥道路也修建起來,再配合土豆的種植,遼闊的大草原,將成為大唐真正的牧場,從此在根本上解決胡人襲擾中原王朝的問題。」
李忠絮絮叨叨的在那裏說著話。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在李世民麵前反而說話說得更多了。
要是放在十年前,他基本上是能不說話就不說話,能用一句話說完的事情,就不會用兩句話。
基本上李世民跟他聊天的時候,更多的都是單方麵的說話,得不到什麽反饋。
現在反倒是像一種朋友間的溝通了。
「嗯,鎮北道的事情吵了那麽久了,也是時候正式公布了!不過,這個時候朕才感受到人手的不足啊。之前聽戶部的報告,每年增加了多少百姓,但是放在遼闊的鎮北道和遼東道上麵,那點百姓,根本就像是撒胡椒一樣,不夠看啊。」
大唐要發展,人手緊缺已經是一個很明顯的問題。
但是人口的增加,又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
哪怕是大唐現在的人口出生率已經很高了,整體人口數量都還沒有突破一個億,甚至離這個小目標還有比較大的距離。
沒辦法,這年頭,人的壽命比較短,能夠活到五十歲,就算是高壽了。
普通百姓家中,活過六十歲的,真的不多。
至於七十歲……
這要是大家命都那麽長,就不會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了。
哪像是後世,動不動就是八九十歲,要不是對人口出生進行了控製,人口數量估計都要突破二十億了。
「陛下,微臣有一個建議,不知道該不該說。」
李忠看到李世民在為人口的事情而煩惱,不由得想到了一個主意。
隻是這種東西,如果擺在朝廷層麵,似乎有點不大合適。
「什麽建議?有話就說,扭扭捏捏的像個小娘子似的,這可不是你李忠的風格。」
李世民不滿的瞪了一眼李忠。
「去年,西市有一個天竺商家叫做哈梅迪,跟楚王府合作了一個大項目,要去天竺幹一票大事。根據屬下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哈梅迪跟楚王府聯手之後,如今已經快要擊垮天竺的製糖產業了,而通過這一場合作,屬下才對天竺有了新的了解。
在那裏,生活的人口不比我們大唐少,偏偏這些人似乎還沒有什麽戰鬥力,隨便一隊人馬都能對付他們一大幫人。
陛下想必也聽說過登州那邊淳於家做的一些事情,他們從倭國和新羅、百濟等國家運輸了不少的人到長安城售賣,很是受到各個作坊掌櫃的歡迎。
不過,經過了這幾年的掠奪,淳於家現在每年運輸到長安城的奴僕數量,已經開始下降了。倭國等地也開始加強了這方麵的管製,作為替代,我覺得可以讓淳於家把今後的重心放在天竺上麵。
到時候讓東海漁業登州造船作坊專門給淳於家製作一批運輸奴僕的海船,隻要出海一趟,就可以運迴來上萬人。這要是每個月都有幾趟這樣的海船迴來,肯定可以大大的緩解我大唐的人口壓力。
畢竟這些人口,都是壯勞力,直接就可以下地幫忙幹活。到時候前往鎮北道的農戶,朝廷每家給他們配備兩名奴僕,一定可以吸引許多人前往。」
關中道現在本身人口就比較緊缺,哪怕是移民前往鎮北道,李忠也覺得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去種植土豆,那樣也種植不了多少麵積。
這個時候,自然就需要各種各樣的奴僕去幫忙。
一家配備兩個,這隻是朝廷贈送的,實際上要想把牧場和土豆中指規模提升,每家哪怕是有二十個奴僕,都是有用武之地的。
那些天竺人要是來到了鎮北道,人生地不熟的,根本就不怕他們逃跑。
再說了,大唐雖然把他們搞過來幹活,但是飯還是管飽的,並不會刻意的去毆打他們。
到時候再配合教育部在各地設立的學堂的宣傳,等到這些奴僕的下一代成長起來之後,慢慢的就會忘記自己是個天竺人了。
「李忠,你這個主意要是在朝會上拋出來,估計禮部那些人肯定要跳腳了。不過,朕倒是覺得有點可行,不過天竺離大唐實在太遠了,為什麽不考慮南洋的那些百姓呢?」
李世民也不是那種迂腐的人,隻要是有利於大唐發展的事情,哪怕是手段不是那麽光明,他也是不介意的。
「南洋百姓自然也是可以的,但是這幾年,蒲羅中城的發展已經吸納了大量的南洋百姓,潛力已經被挖掘的差不多了,要繼續把他們搞到鎮北道去,可能效果遠遠沒有天竺人來的合適。
陛下,那天竺,可是有幾千萬人呢。哪怕我們隻是搞個一百萬人迴來,也能讓鎮北道變成大唐繁華的一個新的道府,讓草原成為大唐的牧場,解決子孫後代的威脅。」
李忠說完這話,還轉頭看了看坐在角落裏學習處理政務的李治。
而正是李忠最後的這一句話,讓李世民下定決心採納這個建議。
等到通往鎮北道的各條水泥道路也修建起來,再配合土豆的種植,遼闊的大草原,將成為大唐真正的牧場,從此在根本上解決胡人襲擾中原王朝的問題。」
李忠絮絮叨叨的在那裏說著話。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在李世民麵前反而說話說得更多了。
要是放在十年前,他基本上是能不說話就不說話,能用一句話說完的事情,就不會用兩句話。
基本上李世民跟他聊天的時候,更多的都是單方麵的說話,得不到什麽反饋。
現在反倒是像一種朋友間的溝通了。
「嗯,鎮北道的事情吵了那麽久了,也是時候正式公布了!不過,這個時候朕才感受到人手的不足啊。之前聽戶部的報告,每年增加了多少百姓,但是放在遼闊的鎮北道和遼東道上麵,那點百姓,根本就像是撒胡椒一樣,不夠看啊。」
大唐要發展,人手緊缺已經是一個很明顯的問題。
但是人口的增加,又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
哪怕是大唐現在的人口出生率已經很高了,整體人口數量都還沒有突破一個億,甚至離這個小目標還有比較大的距離。
沒辦法,這年頭,人的壽命比較短,能夠活到五十歲,就算是高壽了。
普通百姓家中,活過六十歲的,真的不多。
至於七十歲……
這要是大家命都那麽長,就不會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了。
哪像是後世,動不動就是八九十歲,要不是對人口出生進行了控製,人口數量估計都要突破二十億了。
「陛下,微臣有一個建議,不知道該不該說。」
李忠看到李世民在為人口的事情而煩惱,不由得想到了一個主意。
隻是這種東西,如果擺在朝廷層麵,似乎有點不大合適。
「什麽建議?有話就說,扭扭捏捏的像個小娘子似的,這可不是你李忠的風格。」
李世民不滿的瞪了一眼李忠。
「去年,西市有一個天竺商家叫做哈梅迪,跟楚王府合作了一個大項目,要去天竺幹一票大事。根據屬下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哈梅迪跟楚王府聯手之後,如今已經快要擊垮天竺的製糖產業了,而通過這一場合作,屬下才對天竺有了新的了解。
在那裏,生活的人口不比我們大唐少,偏偏這些人似乎還沒有什麽戰鬥力,隨便一隊人馬都能對付他們一大幫人。
陛下想必也聽說過登州那邊淳於家做的一些事情,他們從倭國和新羅、百濟等國家運輸了不少的人到長安城售賣,很是受到各個作坊掌櫃的歡迎。
不過,經過了這幾年的掠奪,淳於家現在每年運輸到長安城的奴僕數量,已經開始下降了。倭國等地也開始加強了這方麵的管製,作為替代,我覺得可以讓淳於家把今後的重心放在天竺上麵。
到時候讓東海漁業登州造船作坊專門給淳於家製作一批運輸奴僕的海船,隻要出海一趟,就可以運迴來上萬人。這要是每個月都有幾趟這樣的海船迴來,肯定可以大大的緩解我大唐的人口壓力。
畢竟這些人口,都是壯勞力,直接就可以下地幫忙幹活。到時候前往鎮北道的農戶,朝廷每家給他們配備兩名奴僕,一定可以吸引許多人前往。」
關中道現在本身人口就比較緊缺,哪怕是移民前往鎮北道,李忠也覺得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去種植土豆,那樣也種植不了多少麵積。
這個時候,自然就需要各種各樣的奴僕去幫忙。
一家配備兩個,這隻是朝廷贈送的,實際上要想把牧場和土豆中指規模提升,每家哪怕是有二十個奴僕,都是有用武之地的。
那些天竺人要是來到了鎮北道,人生地不熟的,根本就不怕他們逃跑。
再說了,大唐雖然把他們搞過來幹活,但是飯還是管飽的,並不會刻意的去毆打他們。
到時候再配合教育部在各地設立的學堂的宣傳,等到這些奴僕的下一代成長起來之後,慢慢的就會忘記自己是個天竺人了。
「李忠,你這個主意要是在朝會上拋出來,估計禮部那些人肯定要跳腳了。不過,朕倒是覺得有點可行,不過天竺離大唐實在太遠了,為什麽不考慮南洋的那些百姓呢?」
李世民也不是那種迂腐的人,隻要是有利於大唐發展的事情,哪怕是手段不是那麽光明,他也是不介意的。
「南洋百姓自然也是可以的,但是這幾年,蒲羅中城的發展已經吸納了大量的南洋百姓,潛力已經被挖掘的差不多了,要繼續把他們搞到鎮北道去,可能效果遠遠沒有天竺人來的合適。
陛下,那天竺,可是有幾千萬人呢。哪怕我們隻是搞個一百萬人迴來,也能讓鎮北道變成大唐繁華的一個新的道府,讓草原成為大唐的牧場,解決子孫後代的威脅。」
李忠說完這話,還轉頭看了看坐在角落裏學習處理政務的李治。
而正是李忠最後的這一句話,讓李世民下定決心採納這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