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默然地吃完晚飯,簡單洗漱,迴到客廳時見蘇沐秋仍然聚精會神地看著電視。這一迴,屏幕上放映的是沐雨橙風的首秀。他的眼睛緊緊地追隨著沐橙操縱的角色,眼中星光閃爍,夾雜著心疼與欣慰兩種情緒。我安靜地繞到他身後,陪他看了一會兒。實在是支撐不住,卻也不捨得迴臥室去睡。我躺在沙發上,便在榮耀遊戲漫天的殺伐聲中漸漸沉入夢鄉。
我果然夢見了蘇沐秋,或者說我一直都以為方才發生的一切都是一個短暫而迷人的夢境。夢中的我正在金庸世界的漫天飛雪之中,我在山頂遙望,望見了那灰白世界中的唯一的色彩。蘇沐秋便是我的世界唯一的色彩。我想要出聲喚他,可是他卻隻留給我一個別無可別、離不能離的背影。
此情此景,忽然讓我想起了一首歌。它或許是金庸的某一部電視劇的片尾曲,哀婉低沉的女聲曾詠嘆著我並不理解的歌詞,在我稚拙的心中留下了難以捉摸的哀傷的漣漪。我記得她是這麽唱的:「看我看一眼吧,莫讓紅顏守空枕。青春無悔不死,永遠的愛人……」
我邁開步子去追他,哪怕翻山越嶺,我也想要追迴他,想要追迴我們曾經存在的時空。
顧熙華是爺爺給我起的名字。在孤兒院時,我不叫顧熙華,名叫黨晴。
小小的黨晴很早就意識到,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可憐,但不可愛。
這並不是刻意的貶低。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我們本就是一群棄子,有人先天殘疾,有人重病纏身,受盡冷眼,從未體會親人的庇護。我們是一群掙紮著生長的野蠻小獸,在孤兒院這個幽深的叢林中互相撕咬、物競天擇。哪怕是看起來最溫和良善之人,性子裏卻也總帶了點陰沉。
但是偏偏蘇沐秋溫煦得像一輪太陽。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從記事起便在孤兒院了,可蘇沐秋直到四歲才離開父母,和妹妹一起被孤兒院收容。所以,當我們被簡單粗暴地命名為黨華、黨明、黨澤時,蘇家兄妹卻有著動人的名字——沐秋,沐橙。在蘇沐秋早年的記憶中,仍有關於父親和母親的零星的片段。他從未埋怨過棄他而去的父母,而是扒拉著零星的迴憶,學習父母的模樣照顧小小的沐橙。他替父母編造綺麗的童話,告訴沐橙父母隻是化為了天邊的星辰,並不是有意要棄他們於不顧。在蘇沐秋盡心盡力的嗬護下,哪怕沐橙在孤兒院記事長大,性子中卻也少有陰霾,仍是一派天真陽光,實是難能可貴。
我很羨慕沐橙。我時常想像著,如果我打從一開始也能有蘇沐秋這樣一個哥哥,那麽或許我會成為一個更加討人也討鬼喜歡的小孩。有一迴,或許是我前一晚睡得太多,腦子犯渾,一張開口便沒頭沒尾地對他說:「蘇沐秋,我也想當你的妹妹。」當時他扭過頭來,朝我瞪大了眼睛,看起來頗為訝異。還好,好脾氣的蘇沐秋並沒有罵我神經病,他很快斂起眼中的驚訝,朝我溫和地笑了,伸手揉了揉我的頭髮:「行啊,小晴妹妹。」
長大後,我無數次懊悔:為什麽我這麽早就自我界定了妹妹的位置,使得之後種種故事都無從展開。
孤兒院的所有孩子都喜歡蘇家兄妹,但偏偏我成了他們的密友,隻是因為我在某一天冒冒失失地闖進他的房間,告訴他,我能看見他死去的母親。從那以後,我就跟蘇家兄妹熟絡了起來。我成了他們和他們母親之間的傳聲筒。沐橙毫無保留地相信我,蘇沐秋見我說的話對沐橙好,便也不加以阻攔。
認識了蘇沐秋後,我才發現我和他相同年紀,經常同班上課。孤兒院裏的孩子雖不同於院外,但卻也能夠接受基本的教育。除了文化課之外,我們還能修讀美術課、音樂課,甚至是電腦課。蘇沐秋很早便展現出了他的聰敏才幹。當我靠著好心的鬼魂眾聲提點才能答完一張數學卷的時候,蘇沐秋在文化課上的成績已然一騎絕塵。每周三一節的電腦課更是他的最愛,我總能聽見蘇沐秋雙手靈活地在鍵盤上舞蹈,劈裏啪啦的聲音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盤。而我卻還艱難地低頭一個鍵盤一個鍵盤地找著字母。老師們都說,蘇沐秋這孩子聰明,到年紀了可以跟小萱一樣,送到外麵好學校去讀書,以後準能考上個本科。
他們口中的小萱是一個長我們四五歲的姐姐。她是個水光瀲灩的姐姐,溫和可親,聰敏好學,大人和孩子們都很喜歡她。聽說她和寧副院長同一年來到孤兒院,那時尚自年輕的寧副院長甚至將她當成了半個女兒對待,給她冠上了自己的姓氏。於是,和蘇家兄妹一樣,這個名為寧萱的姐姐在我們一群黨姓的孤兒中顯得獨樹一幟。她是一個已經半隻腳踏出孤兒院的人,已經考去了外邊的初中。誰都知道,之後她會考進最好的高中,會考進大學本科,會飛上枝頭變成鳳凰。阿姨們總說小萱肯定有出息,以後去大城市,然後再去外國,然後帶著大包小包的好東西迴來看咱們。我們哪兒知道大城市和外國是什麽模樣,還以為和《馬可·波羅行紀》中描繪的東方一樣遍地黃金,是個人間天堂。所以,我們這群孩子望著她,心中總會帶了點仰望神祇的崇敬。
蘇沐秋無疑會成為下一個寧萱,下一個走出孤兒院的驕傲。於是,我走在他身邊時,心中也多少帶了點仰慕崇拜的心態,感覺站在他身邊的自己都變得熠熠生輝了。長大後我讀張愛玲,讀到《心經》,看這頗為刻薄的上海女人寫道:「女人對於男人的愛,總得帶點崇拜性。」我這才明白從一開始,我對蘇沐秋的情感便是要命的,是要一撞南牆不迴頭的。
我果然夢見了蘇沐秋,或者說我一直都以為方才發生的一切都是一個短暫而迷人的夢境。夢中的我正在金庸世界的漫天飛雪之中,我在山頂遙望,望見了那灰白世界中的唯一的色彩。蘇沐秋便是我的世界唯一的色彩。我想要出聲喚他,可是他卻隻留給我一個別無可別、離不能離的背影。
此情此景,忽然讓我想起了一首歌。它或許是金庸的某一部電視劇的片尾曲,哀婉低沉的女聲曾詠嘆著我並不理解的歌詞,在我稚拙的心中留下了難以捉摸的哀傷的漣漪。我記得她是這麽唱的:「看我看一眼吧,莫讓紅顏守空枕。青春無悔不死,永遠的愛人……」
我邁開步子去追他,哪怕翻山越嶺,我也想要追迴他,想要追迴我們曾經存在的時空。
顧熙華是爺爺給我起的名字。在孤兒院時,我不叫顧熙華,名叫黨晴。
小小的黨晴很早就意識到,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可憐,但不可愛。
這並不是刻意的貶低。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我們本就是一群棄子,有人先天殘疾,有人重病纏身,受盡冷眼,從未體會親人的庇護。我們是一群掙紮著生長的野蠻小獸,在孤兒院這個幽深的叢林中互相撕咬、物競天擇。哪怕是看起來最溫和良善之人,性子裏卻也總帶了點陰沉。
但是偏偏蘇沐秋溫煦得像一輪太陽。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從記事起便在孤兒院了,可蘇沐秋直到四歲才離開父母,和妹妹一起被孤兒院收容。所以,當我們被簡單粗暴地命名為黨華、黨明、黨澤時,蘇家兄妹卻有著動人的名字——沐秋,沐橙。在蘇沐秋早年的記憶中,仍有關於父親和母親的零星的片段。他從未埋怨過棄他而去的父母,而是扒拉著零星的迴憶,學習父母的模樣照顧小小的沐橙。他替父母編造綺麗的童話,告訴沐橙父母隻是化為了天邊的星辰,並不是有意要棄他們於不顧。在蘇沐秋盡心盡力的嗬護下,哪怕沐橙在孤兒院記事長大,性子中卻也少有陰霾,仍是一派天真陽光,實是難能可貴。
我很羨慕沐橙。我時常想像著,如果我打從一開始也能有蘇沐秋這樣一個哥哥,那麽或許我會成為一個更加討人也討鬼喜歡的小孩。有一迴,或許是我前一晚睡得太多,腦子犯渾,一張開口便沒頭沒尾地對他說:「蘇沐秋,我也想當你的妹妹。」當時他扭過頭來,朝我瞪大了眼睛,看起來頗為訝異。還好,好脾氣的蘇沐秋並沒有罵我神經病,他很快斂起眼中的驚訝,朝我溫和地笑了,伸手揉了揉我的頭髮:「行啊,小晴妹妹。」
長大後,我無數次懊悔:為什麽我這麽早就自我界定了妹妹的位置,使得之後種種故事都無從展開。
孤兒院的所有孩子都喜歡蘇家兄妹,但偏偏我成了他們的密友,隻是因為我在某一天冒冒失失地闖進他的房間,告訴他,我能看見他死去的母親。從那以後,我就跟蘇家兄妹熟絡了起來。我成了他們和他們母親之間的傳聲筒。沐橙毫無保留地相信我,蘇沐秋見我說的話對沐橙好,便也不加以阻攔。
認識了蘇沐秋後,我才發現我和他相同年紀,經常同班上課。孤兒院裏的孩子雖不同於院外,但卻也能夠接受基本的教育。除了文化課之外,我們還能修讀美術課、音樂課,甚至是電腦課。蘇沐秋很早便展現出了他的聰敏才幹。當我靠著好心的鬼魂眾聲提點才能答完一張數學卷的時候,蘇沐秋在文化課上的成績已然一騎絕塵。每周三一節的電腦課更是他的最愛,我總能聽見蘇沐秋雙手靈活地在鍵盤上舞蹈,劈裏啪啦的聲音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盤。而我卻還艱難地低頭一個鍵盤一個鍵盤地找著字母。老師們都說,蘇沐秋這孩子聰明,到年紀了可以跟小萱一樣,送到外麵好學校去讀書,以後準能考上個本科。
他們口中的小萱是一個長我們四五歲的姐姐。她是個水光瀲灩的姐姐,溫和可親,聰敏好學,大人和孩子們都很喜歡她。聽說她和寧副院長同一年來到孤兒院,那時尚自年輕的寧副院長甚至將她當成了半個女兒對待,給她冠上了自己的姓氏。於是,和蘇家兄妹一樣,這個名為寧萱的姐姐在我們一群黨姓的孤兒中顯得獨樹一幟。她是一個已經半隻腳踏出孤兒院的人,已經考去了外邊的初中。誰都知道,之後她會考進最好的高中,會考進大學本科,會飛上枝頭變成鳳凰。阿姨們總說小萱肯定有出息,以後去大城市,然後再去外國,然後帶著大包小包的好東西迴來看咱們。我們哪兒知道大城市和外國是什麽模樣,還以為和《馬可·波羅行紀》中描繪的東方一樣遍地黃金,是個人間天堂。所以,我們這群孩子望著她,心中總會帶了點仰望神祇的崇敬。
蘇沐秋無疑會成為下一個寧萱,下一個走出孤兒院的驕傲。於是,我走在他身邊時,心中也多少帶了點仰慕崇拜的心態,感覺站在他身邊的自己都變得熠熠生輝了。長大後我讀張愛玲,讀到《心經》,看這頗為刻薄的上海女人寫道:「女人對於男人的愛,總得帶點崇拜性。」我這才明白從一開始,我對蘇沐秋的情感便是要命的,是要一撞南牆不迴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