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這節講到了水循環。


    郭老師:“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資源,地球表麵72%都是水,大部分是海水。這些水裏,淡水資源僅占0.5%,近70%的淡水資源固定在南極和格陵蘭冰層中。”


    “其餘多數為土壤水分或深層地下水,不能被人利用。人可以直接利用的隻有......所有陸地生物,包括人在內,需要依靠這些淡水資源生存。”


    郭老師對淡水資源做了介紹,說了地球現在缺乏淡水資源的情況。


    對海水不理解的人驚訝,原來地球看起來就像一個水球,但很多水都是不可以直接利用的。


    這樣看的話,能直接用的水也太少了。


    一直想著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聽完也震驚了,這和他們原本想的不太一樣。


    唐朝。


    李世民想到裴姝他們學校裏很多地方都貼著【節約用水】的宣傳標語,突然理解後世為什麽要做這樣的宣傳了。


    後世人口這麽多,不節約用水的話,確實不夠用。


    尤其是z國這麽大一個國家,人口這麽多,水資源肯定是短缺的。


    想到之前看到的後世的高科技,基本上都是讓他羨慕的,沒想到現代麵臨的問題好像也不少啊!


    李世民抹了抹下巴,思索:從後麵的淡水資源分布來看的話,水資源分布十分不均啊。


    他對這方麵也不是完全不知道,起碼大唐境內的部分地區還是有點了解的,有的地方確實缺水,幹旱嚴重。


    看了世界地圖,感覺z國境內的淡水資源還是太少了。


    一直缺乏水資源的地區:可不是嘛,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像江南水鄉,不缺水。


    那些人應該不了解他們荒漠地區的環境吧,喝水都費勁,更別提洗澡洗衣服了。


    真的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郭老師:“淡水基本來源之一是水循環,水循環是指自然界中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裏麵通過蒸發、水汽輸送、降水等運動的過程。”


    “水循環分為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和海上內循環......”


    北宋。


    聽完水循環的過程,趙匡胤可算知道為什麽之前聽到小日子往大海裏排放核汙水,有學生會那麽氣憤了。


    裴姝當時給他們做了一個比喻,核汙染物是比屎惡心,比斷腸草、鶴頂紅還恐怖的存在,可以影響生物幾十年、幾百年。


    往大家賴以生存的海洋裏排毒,這事做得真的是喪心病狂。


    很多人都想起了這件事,他們對小本子這種行為也覺得有點惡心了。


    慶幸沒和他們生活在一個時期。


    南宋。


    何承天喃喃自語:“百川發源,皆自山出,由高趨下,歸注入海。日為陽精,光耀炎熾,一夜入水,所經憔竭,百川歸注,足以相補。故旱不為減,浸不為益。”


    看來前人們總結的還是基本沒問題的,雖然和後世的說法比起來沒那麽全麵,但太陽在水循環裏麵發揮的作用是最大的。


    何承天邊聽,邊把自己思考漏的東西趕緊補上。


    自己一定要把關於天文的書寫得更全、更詳細。


    講完水循環,郭老師補充了一點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郭老師:“我國地大物博,國土廣袤,但人口密度大,南方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大,時不時還麵臨洪澇災害的影響。北方大部分地區則水資源匱乏,缺水嚴重。”


    “水資源分布不均困擾了我們很長時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1952年開始,我國就開始規劃南水北調工程,一個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


    直播屏前聽到郭老師講的話,很多人表示讚同。


    北方人:所以我們一直挺羨慕江南地區的,一點都不用擔心水的問題,我們有時候喝口水都費勁。


    南方人:洪澇災害確實挺頻繁的,要可以的話,挺希望那些多餘的雨水能去缺水的地方。


    秦朝。


    秦始皇聽到【南水北調】四個字的時候已經有點驚訝了,局部地區南水北調嗎?總不能是全國性質的南水北調吧?


    要真是這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多了,難度可比修建萬裏長城還要高很多倍。


    即使後世的很多技術已經十分高超了,這種工程也很難做的。


    郭老師:“這個工程分為東、中、西三條線路,從2002年開工到現在,已經走了二十多年的時間了。就說從一個人出生,也已經有20多歲了。”


    “2002年東線開工,起點是長江下遊的揚州,終點在天津,供水範圍涉及到蘇、皖、魯、冀、津五個省市,沿京杭大運河逐級翻水北送。”


    “京杭大運河源於春秋時期的邗溝,經隋朝擴建,元朝翻新,在規劃南水北調工程的時候被納入了東線工程。到今年,東線已經完成了很多個階段供水任務。”


    春秋時期,吳國。


    闔閭感覺很奇妙,他們修邗溝是為了攻打齊國。


    結果曆經千年後,這條河還能發揮作用,這是他想不到的。


    元朝。


    郭守敬看到東線利用了京杭大運河的時候,心情也是有點奇妙。


    這算不算自己間接參與了南水北調工程?這麽想的話,南水北調可不僅僅是從現代開始了。


    想到這裏麵還有自己的功勞,即使自己看不到,但郭守敬還是挺高興的。


    郭老師:“2003年中線開工,從丹江口水庫引水,經南陽方城埡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黃淮海平挖渠道,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個省市供水,目前也已完成了多地供水任務。”


    “西線目前處於論證階段,還沒有建設項目。計劃將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幾處的水用隧道方式調入黃河,簡單來說就是從長江上遊將水調入黃河裏。”


    “不過因為施工難度高、耗資巨大,黃河、長江的生態問題等多個原因,目前還在研究中。”


    唐朝。


    聽完所有線路,李世民倒吸一口涼氣。


    配合著郭老師展示的工程線路圖,他就能看出南水北調工程有多宏大。


    難度真的太高了。


    但後世幾十年時間竟然已經完成很多個階段性任務了,也得是後世有這個能力了。


    要是把這個工程放在古代,比如說秦朝、隋朝這些時候,不知道得讓這些朝代亡幾次了。


    不過李世民知道這個工程的意義有多大,要真能搞成,整個z國可能不知道得富成什麽樣子。


    可是這得花好多錢啊!一個不小心可能會出大問題的。


    不過李世民想了想,算了一下時間。覺得後世還是有譜的,沒說要一口氣就要把三條線路都弄成。


    郭老師:“南水北調工程的意義重大,一是為了改善民生,解決北方缺水問題。還有要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優化產業結構。”


    “運河文化是我們的傳統,水運曆來就是我國比較重視的運輸方式,所以這個工程的意義不是單單供水那麽簡單。”


    隋朝。


    楊廣:可不是,我修大運河的目的可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雖然自己確實也存了享受的心思在裏麵,但主要還是為了運輸資源啊。


    哎,雖然運河的規模和南水北調比起來小很多,可楊廣現在不太敢繼續搞了。


    後世這麽發達都隻敢一點一點來,他雖然自大,但也不敢說隋朝的能力比後世高。


    郭老師:“南水北調還有一個目的是保障北方經濟發展,促進生產。還有要改善黃淮海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當地濕地和生物多樣性......”


    郭老師從社會意義、經濟意義、生態意義幾方麵講述了建設南水北調工程的意義。


    明朝。


    朱棣認真聽完,覺得這個工程理論上來說確實很厲害。


    他本來就在北方,北方缺水他能不明白嗎?


    要有這個能力,朱棣都想弄一個南水北調,不過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也隻是想想罷了。


    說實話,朱棣挺擔心的。


    某些地區一到冬天就結冰,到時候別說水能不能輸送到目的地了,光說渠道麵臨的威脅就不小。


    到時候不是白幹了?難不成後世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


    很多人都對南水北調工程的詳細情況感興趣。


    後世盡搞這樣的大工程,弄得很多古人心裏忽上忽下的,同時有點羨慕現代有這個實力弄這些。


    帝王們歎氣:哎,不說了,先把經濟還有簡單的科技搞起來再說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薯七十二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薯七十二變並收藏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