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鐵路禁區
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 作者:紅薯七十二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今天晚上,物理第一章節的內容就講完了,高老師後麵沒再講課。
想著既然講到交通工具了,高老師想把一段國家記憶分享給大家。他打算給同學們放一個紀錄片,時長二十多分鍾。
不想看紀錄片的同學可以做習題鞏固知識點,教室後方給想做題的人留了一塊開燈的地方。
既然有這種放鬆時刻,大部分人肯定是不想做題的。
紀錄片的主題是“鐵道兵征服鐵路禁區,悲壯的決戰史”。
視頻開頭,是一段簡短的介紹:
【成昆鐵路是z國西南地區的鐵路大動脈,對我國有著重要戰略意義。它的建設是我國的一大壯舉,同時也是z國鐵路史上最悲壯的一項工程。它北起......】
看完這段介紹,直播屏前各朝代的人在地圖上對照了一下,倒吸一口涼氣。
唐朝。
李白驚歎:巴蜀之地曆來兇險,想要在這些地區修後世那種平坦的鐵路,這難度可不是一般大啊!
不過想到後世的技術發達,想著修建難度應該會稍微低一點。
可是等到李白知道成昆鐵路的修建時間時,他愣住了。
視頻:【西南大地,曾被多國專家斷言為“鐵路禁區”,從晚清到抗戰時期,西方多個帝國先後都曾規劃過成昆一帶的鐵路,不過都沒有成功。】
【可是我國卻成功修建了成昆鐵路,從研究到正式通車,曆時將近二十年,這條鐵路是怎麽出來的呢?今天讓我們來看看成昆鐵路的決戰史。】
三國時期。
還未出山的諸葛亮看著身前桌上的地圖,擺了擺手上的扇子,點頭認同:被稱為“鐵路禁區”是貼切的。
他向來對西南地區研究頗深,西南之地無論是哪個郡縣,很多地方都是十分險峻的,就算是修建普通道路的難度都很大,更別說要修鐵路這種道路係統了。
後世能夠把兩地連通起來,諸葛亮還是很佩服的。他對於修建成昆鐵路的過程十分好奇,因此聽得很認真。
唐朝。
李世民看著“決戰”兩個字,有點疑惑:為什麽要用決戰來形容一條鐵路的修建?
不過想想那個時期的z國,條件肯定是沒有2023年好的。在如此艱險的地區修路,基本上是用命來修了,用決戰其實還挺貼合的。
視頻:【成昆鐵路從1952年開始研究,當時,根據中央建設西南鐵路網的戰略構想,西南鐵路設計分局派出了一支小分隊從宜賓出發,沿著金沙江而上,開始了選線踏勘成昆鐵路的艱難征途。】
【1953年3月,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勘測,勘測人員很快就給出了三個方案。東線方案是從內江站起,經自貢、宜賓......全長889千米。中線方案從內江站起,經宜賓、屏山......全長780千米。西線方案從成都起,經眉山......全長1096千米。】
這段詳細介紹了三條線路的起始點,經過哪些城市。
秦朝。
秦始皇看著二十一世紀的z國地圖,很快就看出了三條線路的難易程度。
他思考著:無論是從經過的城市看還是線路的距離,明顯西線方案的難度要大很多。對於那個時期的z國,選擇中線方案是最劃算的。
不過想到後世的情況,秦始皇覺得當時的政府肯定沒選中線。
看著東線和西線的途經城市,他覺得選擇西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視頻:【當時參與鐵路建設的除了z國的鐵路專家,還有前蘇專家。】
【在三條線路中,前蘇專家認為中線途經水城煤礦,裏程短、工程小、投資短、效益快,而且接近東川銅礦。西線線路裏程最長,地質複雜且地勢險峻,開發價值小。】
三國時期。
諸葛亮搖了搖頭,心想:我不認同這個前蘇專家的觀點,西線地區礦產資源的具體儲存量我不知道是多少,和中線比起來應該也是不少的。
這幾天他根據後世得到的信息對西南地區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覺得西線覆蓋的區域資源應該不少。
就算不說資源的問題,光是這條線路沿途經過的少數民族地區,他覺得西線的開發價值最大,這可是融合少數民族的一個大好機會。
如果把這條線上的民族帶動起來了,那z國的民族融合可就更好做了,就是難度確實要更高。
視頻:【和前蘇專家的意見相反,z國專家認為,相對於西線複雜的自然環境來說,雖然東線和中線的長度短,地勢平緩,地質構造比較簡單。但由於西線沿線70%都是少數民族地區,一旦修通這條線路,它將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z國專家主張采用西線方案。】
看到這裏,很多猜測選了西線的人都鬆了一口氣:我就說他們肯定選了難度最大的。
他們這樣認為的主要原因還是之前國慶上看到的少數民族盛況,如果沒有發展少數民族地區,多民族和諧共處的情況不太容易出現,當時他們能看出那些人對z國是有很大認同感的。
視頻:【然而,在z國專家將自己的想法提出來後,他們立刻遭到了前蘇專家的反對。他們說z國的專家作為工程技術人員,修鐵路應該從線路的技術標準考慮問題。】
【至於民族經濟、國家經濟什麽的,不是他們這些技術人員該考慮的,那是領導做的事。他們這樣想是不對的,錯誤的,還說z國專家這樣想失去了工程技術人員的資格。】
【反正z國專家被罵得挺狠的。由於爭議較大,西南鐵路分局隻好將兩個方案報送給中央審定。受國內的政策影響,成昆鐵路施建初期最終采用了中線方案。】
聽到這裏,很多人都愣了:怎麽選了中線?
北宋。
趙匡胤聽到這段經曆,覺得有點奇怪,明明後世的z國從他們的經曆看起來還是很厲害的,而且都是專家了,為什麽z國的專家會被人家這樣罵?
國與國之間這樣搞不會出現摩擦嗎?而且z國人對於自己的國情了解得更清楚吧?不應該什麽都聽別國的。
還是因為關鍵技術掌握在人家手中?
他突然有點心疼後世的人了,之前看到他們建國初期很窮、很落後,沒想到具體的情況是這樣的。在自己的地盤上隻能聽別人的。
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不過細心一點的人看到了“施建初期”幾個字,想著後麵應該是出現其它情況了。
秦朝。
李冰倒是挺理解前蘇專家的,如果不考慮政治、經濟等原因,隻考慮技術問題的話,修路確實就要越簡單、越容易越好。
就是俗話說的走捷徑。
不過李冰也知道,修路不可能不考慮政治、經濟,本來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為了治國之策服務的。
視頻:【在相關人員根據前蘇專家的意見設計出《成昆鐵路中線方案》那一年六月,某大學地質係師生在川滇交界處探明,攀枝花附近地層內蘊藏著豐富的鐵礦石、煤炭資源以及鉬、鎳、鉑等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
【這一發現,加上考慮到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中央最後覺得中線規劃所經過的地區輻射人口少,沒有多少重要經濟據點,且地下礦藏資源也不豐富。成昆鐵路將來作為西南的交通大動脈,必須考慮它的綜合效應。最終,采用了西線方案。】
清朝。
雍正心裏鬆了一口氣,覺得這些資源勘測太及時了,不然都要開始動工了。動工之後再改,需要花費的成本就更大了。
這些地質係師生為什麽剛好去那片區域考察?這個紀錄片裏說得簡單。但背後一定還藏著更複雜的因素。
視頻:【其實中央選擇西線方案,除了政治、經濟因素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想著既然講到交通工具了,高老師想把一段國家記憶分享給大家。他打算給同學們放一個紀錄片,時長二十多分鍾。
不想看紀錄片的同學可以做習題鞏固知識點,教室後方給想做題的人留了一塊開燈的地方。
既然有這種放鬆時刻,大部分人肯定是不想做題的。
紀錄片的主題是“鐵道兵征服鐵路禁區,悲壯的決戰史”。
視頻開頭,是一段簡短的介紹:
【成昆鐵路是z國西南地區的鐵路大動脈,對我國有著重要戰略意義。它的建設是我國的一大壯舉,同時也是z國鐵路史上最悲壯的一項工程。它北起......】
看完這段介紹,直播屏前各朝代的人在地圖上對照了一下,倒吸一口涼氣。
唐朝。
李白驚歎:巴蜀之地曆來兇險,想要在這些地區修後世那種平坦的鐵路,這難度可不是一般大啊!
不過想到後世的技術發達,想著修建難度應該會稍微低一點。
可是等到李白知道成昆鐵路的修建時間時,他愣住了。
視頻:【西南大地,曾被多國專家斷言為“鐵路禁區”,從晚清到抗戰時期,西方多個帝國先後都曾規劃過成昆一帶的鐵路,不過都沒有成功。】
【可是我國卻成功修建了成昆鐵路,從研究到正式通車,曆時將近二十年,這條鐵路是怎麽出來的呢?今天讓我們來看看成昆鐵路的決戰史。】
三國時期。
還未出山的諸葛亮看著身前桌上的地圖,擺了擺手上的扇子,點頭認同:被稱為“鐵路禁區”是貼切的。
他向來對西南地區研究頗深,西南之地無論是哪個郡縣,很多地方都是十分險峻的,就算是修建普通道路的難度都很大,更別說要修鐵路這種道路係統了。
後世能夠把兩地連通起來,諸葛亮還是很佩服的。他對於修建成昆鐵路的過程十分好奇,因此聽得很認真。
唐朝。
李世民看著“決戰”兩個字,有點疑惑:為什麽要用決戰來形容一條鐵路的修建?
不過想想那個時期的z國,條件肯定是沒有2023年好的。在如此艱險的地區修路,基本上是用命來修了,用決戰其實還挺貼合的。
視頻:【成昆鐵路從1952年開始研究,當時,根據中央建設西南鐵路網的戰略構想,西南鐵路設計分局派出了一支小分隊從宜賓出發,沿著金沙江而上,開始了選線踏勘成昆鐵路的艱難征途。】
【1953年3月,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勘測,勘測人員很快就給出了三個方案。東線方案是從內江站起,經自貢、宜賓......全長889千米。中線方案從內江站起,經宜賓、屏山......全長780千米。西線方案從成都起,經眉山......全長1096千米。】
這段詳細介紹了三條線路的起始點,經過哪些城市。
秦朝。
秦始皇看著二十一世紀的z國地圖,很快就看出了三條線路的難易程度。
他思考著:無論是從經過的城市看還是線路的距離,明顯西線方案的難度要大很多。對於那個時期的z國,選擇中線方案是最劃算的。
不過想到後世的情況,秦始皇覺得當時的政府肯定沒選中線。
看著東線和西線的途經城市,他覺得選擇西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視頻:【當時參與鐵路建設的除了z國的鐵路專家,還有前蘇專家。】
【在三條線路中,前蘇專家認為中線途經水城煤礦,裏程短、工程小、投資短、效益快,而且接近東川銅礦。西線線路裏程最長,地質複雜且地勢險峻,開發價值小。】
三國時期。
諸葛亮搖了搖頭,心想:我不認同這個前蘇專家的觀點,西線地區礦產資源的具體儲存量我不知道是多少,和中線比起來應該也是不少的。
這幾天他根據後世得到的信息對西南地區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覺得西線覆蓋的區域資源應該不少。
就算不說資源的問題,光是這條線路沿途經過的少數民族地區,他覺得西線的開發價值最大,這可是融合少數民族的一個大好機會。
如果把這條線上的民族帶動起來了,那z國的民族融合可就更好做了,就是難度確實要更高。
視頻:【和前蘇專家的意見相反,z國專家認為,相對於西線複雜的自然環境來說,雖然東線和中線的長度短,地勢平緩,地質構造比較簡單。但由於西線沿線70%都是少數民族地區,一旦修通這條線路,它將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z國專家主張采用西線方案。】
看到這裏,很多猜測選了西線的人都鬆了一口氣:我就說他們肯定選了難度最大的。
他們這樣認為的主要原因還是之前國慶上看到的少數民族盛況,如果沒有發展少數民族地區,多民族和諧共處的情況不太容易出現,當時他們能看出那些人對z國是有很大認同感的。
視頻:【然而,在z國專家將自己的想法提出來後,他們立刻遭到了前蘇專家的反對。他們說z國的專家作為工程技術人員,修鐵路應該從線路的技術標準考慮問題。】
【至於民族經濟、國家經濟什麽的,不是他們這些技術人員該考慮的,那是領導做的事。他們這樣想是不對的,錯誤的,還說z國專家這樣想失去了工程技術人員的資格。】
【反正z國專家被罵得挺狠的。由於爭議較大,西南鐵路分局隻好將兩個方案報送給中央審定。受國內的政策影響,成昆鐵路施建初期最終采用了中線方案。】
聽到這裏,很多人都愣了:怎麽選了中線?
北宋。
趙匡胤聽到這段經曆,覺得有點奇怪,明明後世的z國從他們的經曆看起來還是很厲害的,而且都是專家了,為什麽z國的專家會被人家這樣罵?
國與國之間這樣搞不會出現摩擦嗎?而且z國人對於自己的國情了解得更清楚吧?不應該什麽都聽別國的。
還是因為關鍵技術掌握在人家手中?
他突然有點心疼後世的人了,之前看到他們建國初期很窮、很落後,沒想到具體的情況是這樣的。在自己的地盤上隻能聽別人的。
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不過細心一點的人看到了“施建初期”幾個字,想著後麵應該是出現其它情況了。
秦朝。
李冰倒是挺理解前蘇專家的,如果不考慮政治、經濟等原因,隻考慮技術問題的話,修路確實就要越簡單、越容易越好。
就是俗話說的走捷徑。
不過李冰也知道,修路不可能不考慮政治、經濟,本來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為了治國之策服務的。
視頻:【在相關人員根據前蘇專家的意見設計出《成昆鐵路中線方案》那一年六月,某大學地質係師生在川滇交界處探明,攀枝花附近地層內蘊藏著豐富的鐵礦石、煤炭資源以及鉬、鎳、鉑等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
【這一發現,加上考慮到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中央最後覺得中線規劃所經過的地區輻射人口少,沒有多少重要經濟據點,且地下礦藏資源也不豐富。成昆鐵路將來作為西南的交通大動脈,必須考慮它的綜合效應。最終,采用了西線方案。】
清朝。
雍正心裏鬆了一口氣,覺得這些資源勘測太及時了,不然都要開始動工了。動工之後再改,需要花費的成本就更大了。
這些地質係師生為什麽剛好去那片區域考察?這個紀錄片裏說得簡單。但背後一定還藏著更複雜的因素。
視頻:【其實中央選擇西線方案,除了政治、經濟因素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