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朱家棗樹李家花,興亡無端亦有端
殘唐五代第一部:王風委蔓 作者:武賊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梁太祖朱溫,降生於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孟冬十月二十一日的晚上。據史書記載——
當天入晚時分,宋州碭山縣午溝裏的百姓,遙遙地望見朱家的廬舍上騰起了一片赤紅的火光,於是大唿起來,紛紛汲水挑桶趕去撲火。及到了朱家門外,卻是屋舍安然,絲毫不見火起的痕跡。
那時朱家的門大概是虛掩著的,簡陋的院子裏一片寂靜,草堂上的火燭搖搖曳曳,有著一種特別地溫暖、安寧,這是火燭在冬日獨有的一種味道。突然,從天際迫降下來一股冷風,這風嗖嗖地掃過院子裏的兩棵高大棗樹,直灌堂中。
孟冬的棗樹雖說早已不複春夏時的婆娑,但它還大體有著盛時的形樣,依舊有枝柯的交縱,葉葉的覆壓,隻是在人們眼目難及的地方,它生命的活力正在衰退、枯槁。
這股從天際迫降下來的冷風,嘯著掃過棗樹時,便卷走了它所觸及到的所有樹葉,葉柯喀喀地發出骨斷般的脆響,離枝的棗葉在空中沙沙地哀吟,痛苦地顛轉。然後被狠命摜到地上,嗞啦嗞啦地打在塵土裏,啪啊啪啊地撞在土階上,最後無聲地跌撲在了草堂裏。
堂上的火燭被冷風一拍,燈芯瞬間吹折了,火焰歪斜在燈台沿上,抽搐了一下,暗弱下去,發出一股刺鼻的焦味。這時,堂後傳出一串嬰兒降生的啼哭。接著兩三個人影便出現在了堂上,一個手腳麻利的婦人抽出發髻上的銅錫簪子,輕巧地拔弄了一下燈芯,燈便又明晃起來。另一個稍顯富態的女人對院子裏提著木桶的鄉鄰笑嚷道:“朱五經又得了個小廝!”
眾鄉鄰都覺得朱家三郎可能有些來曆,隻是他們不會想到,這個剛剛誕生的嬰兒在將來有一天,會成為他們新的皇帝。他們想不到這些的,皇帝去歲收了河、湟十一州,又平了黨項,息了兵,時日漸次便要好了,哪裏便來改朝換代的事來?
唐宣宗李忱已經在位六年了,他還將繼續在位,直到七年後的八月才會宮車晏駕,撒手人寰。在這近五千個日子裏,他一直小心地行使著皇帝的權力,深抑住內心地衝動,努力不去觸犯那些不合觸犯的勢力,雖然那些勢力是遠比吐蕃、黨項更能戧害到他的性命與他的天下的!
這種小心根源於他十一歲那年父親的突然棄世(享年四十三歲),雖然朝廷公開的說法是“憲宗皇帝服食金丹,性漸躁怒,一夕暴崩”,可是人間卻別有他說,以為憲宗的暴崩,乃郭皇後為了穆宗的最終嗣位串通權閹謀逆所致。有唐以來,皇位傳嗣,不以年便以賢,澧王為兄,穆宗為弟;澧王賢德,穆宗荒誕。穆宗所以正位東宮者,不過以母為後也;而郭後之所以得正位後宮者,以祖父乃汾陽王(郭子儀)也。憲宗崩前,便有更立澧王之心,正是朝野所共聞的。
雖然李忱是一個看上去有些憨質的少年郎,可是他的心卻分外透亮,他有自己的看法,他相信這種說法,因此當他在大明宮的龍榻上坐穩當後,他便大肆誅竄弑逆罪人——當年相關的宦官、郭太後的親族乃至穆宗東宮宮屬。此種為作雖則大受朝野譏議,以為有誣母誣兄之嫌。可李忱表現得很堅決,即使郭太後真要墜樓他也不在意,他相信自己的判斷,直到最後合上眼撒手人寰的最後一刻,他也還是相信自己的判斷。他父皇歸天的那年是一個很關鍵的節點,不獨對於他,更是對於大唐的天下!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二月二十一日,叛亂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的首級被送到了長安,“自代宗廣德(公元763年)以來,垂六十年,藩鎮跋扈河南、河北三十餘州,自除官吏,不供貢賦,至是盡遵朝廷約束。”(雖然幽州、成德猶有表麵奉從之嫌,可心氣已讋,遊魂假息,已不足討。憲宗崩後一年,兩鎮相繼歸國)安史之亂以來,祖宗之法大壞,惡而不能去者,在外曰藩鎮,在內曰宦官。藩鎮割裂國家土地,倔強則僭號興兵;宦官手握天子禁軍,跋扈則脅君專擅!藩鎮既平,這時橫在他父皇跟前的隻剩下了宦官,而他父皇的暴崩便發生在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二十七日。
《通鑒》記載:“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於中和殿。時人皆言內常侍陳弘誌弑逆,其黨類諱之,不敢討賊,但雲藥發,外人莫能明也。”不管真相如何,這段記載清楚地揭示了憲宗在“暴崩”前確實表現了對“宦官”的強烈不滿——而他不滿的對象絕對不是陳弘誌這種五品下階的內常侍,陳弘誌若為逃死而弑君,那到頭也是難逃一死的!使陳弘誌敢於弑君,使南牙文武百官“不敢討賊”的隻有兩軍中尉!(注:南牙又作南衙,與北司相對,代指宰相所領導的政府,北司代指內侍省,閹宦集團)
隨後李忱的三兄在神策右軍中尉梁守謙及一幹宦官的擁戴下奪得了皇位,而他的二兄和擁護他的神策左軍中尉吐突承璀(憲宗悌己腹心)及一幹宦官全部被誅殺。
而李忱和他娘在他三兄即位的當天便不得不搬出大明宮,很快押宅使便一臉鄙夷的告訴他,他生身的娘在先不僅僅是郭太後的婢女,而且還是謀逆的浙西節度使李錡的侍妾,他的娘是罪人,是賤人,而他是罪人、賤人所生的皇子!他是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可押宅使毫不在乎,繼續惡著聲臉告訴他,往後宅內、宅外事事都得聽自己吩咐,哪怕去與他娘起居問安!他成了另一個人,而他父皇宵衣旰食平定的藩鎮,由於他三兄的處置失當,也很快複亂,大費一番周折後,也隻勉強定得河南。
李忱永遠記得那個仲夏,在他父皇的梓宮移赴山陵的路上,萬裏晴空在毫無征兆下,突然狂風大作,黑雲填空,雷在低空轟鳴,電似要順著高矗的引魂幡直劈下來。這時,送喪的文武百官、六宮嬪妃、禁軍儀衛、執事傔從都唬得四散逃開去,隻留下他和一個長髯的老臣匍匐在雷雨中。他清楚地記下了這人的身容,卻連打問姓名的勇氣也沒有了,他也不知道問了又能如何的,倒像是乞憐。(注:此人喚作令狐楚,後來宣宗重用了他的兒子令狐綯)
也許大概就是從那時起,人們就視他為憨子。他漸漸地長大,就越來越覺得作為一個皇子來說,憨未嚐不是件好事,就這樣他一憨就是二十七年。他三兄的三個兒子先後做了皇帝,又先後死了。
敬宗極肖穆宗,無心於治,遊戲無度,最終死於宦官劉克明等之手,年僅十八歲。文宗有憲宗之誌,而無憲宗之能,欲先誅閹官,再複河、湟,最後平定河北,光複太宗之業,奈何識人不明,甘露之變,率先發難卻反為左軍中尉仇士良所乘,禁兵內出,喋血宮省,朝廷一空,上至宰相,下至販夫走卒,死者數千人。不過五年,幼子夭折,長子暴卒,鬱鬱而終,絕嗣無後,年僅三十一歲。
武宗的死,讓北司大鬆了一口氣,盡管他們手握禁軍,但是一個英武的皇帝還是能給他們——特別是他們中的某個人以巨大的震懾,迎立武宗的仇士良因與武宗產生嫌隙而不得不卸任兩軍中尉,死後次年被削去官爵,籍沒所有家資。繼任者唯唯諾諾,任宰相李德裕指劃,大氣也不敢出。
這些都讓內侍們難安,好在武宗皇帝又步了憲宗、穆宗的後塵,服食金丹暴崩,年僅三十三歲。會昌中興,戛然而止!又憨又賤的光王李忱便成了繼任的絕好人選。李忱也很乖覺,即位次日便將中興名相李德裕逐出了長安,最後貶死崖州!
當天入晚時分,宋州碭山縣午溝裏的百姓,遙遙地望見朱家的廬舍上騰起了一片赤紅的火光,於是大唿起來,紛紛汲水挑桶趕去撲火。及到了朱家門外,卻是屋舍安然,絲毫不見火起的痕跡。
那時朱家的門大概是虛掩著的,簡陋的院子裏一片寂靜,草堂上的火燭搖搖曳曳,有著一種特別地溫暖、安寧,這是火燭在冬日獨有的一種味道。突然,從天際迫降下來一股冷風,這風嗖嗖地掃過院子裏的兩棵高大棗樹,直灌堂中。
孟冬的棗樹雖說早已不複春夏時的婆娑,但它還大體有著盛時的形樣,依舊有枝柯的交縱,葉葉的覆壓,隻是在人們眼目難及的地方,它生命的活力正在衰退、枯槁。
這股從天際迫降下來的冷風,嘯著掃過棗樹時,便卷走了它所觸及到的所有樹葉,葉柯喀喀地發出骨斷般的脆響,離枝的棗葉在空中沙沙地哀吟,痛苦地顛轉。然後被狠命摜到地上,嗞啦嗞啦地打在塵土裏,啪啊啪啊地撞在土階上,最後無聲地跌撲在了草堂裏。
堂上的火燭被冷風一拍,燈芯瞬間吹折了,火焰歪斜在燈台沿上,抽搐了一下,暗弱下去,發出一股刺鼻的焦味。這時,堂後傳出一串嬰兒降生的啼哭。接著兩三個人影便出現在了堂上,一個手腳麻利的婦人抽出發髻上的銅錫簪子,輕巧地拔弄了一下燈芯,燈便又明晃起來。另一個稍顯富態的女人對院子裏提著木桶的鄉鄰笑嚷道:“朱五經又得了個小廝!”
眾鄉鄰都覺得朱家三郎可能有些來曆,隻是他們不會想到,這個剛剛誕生的嬰兒在將來有一天,會成為他們新的皇帝。他們想不到這些的,皇帝去歲收了河、湟十一州,又平了黨項,息了兵,時日漸次便要好了,哪裏便來改朝換代的事來?
唐宣宗李忱已經在位六年了,他還將繼續在位,直到七年後的八月才會宮車晏駕,撒手人寰。在這近五千個日子裏,他一直小心地行使著皇帝的權力,深抑住內心地衝動,努力不去觸犯那些不合觸犯的勢力,雖然那些勢力是遠比吐蕃、黨項更能戧害到他的性命與他的天下的!
這種小心根源於他十一歲那年父親的突然棄世(享年四十三歲),雖然朝廷公開的說法是“憲宗皇帝服食金丹,性漸躁怒,一夕暴崩”,可是人間卻別有他說,以為憲宗的暴崩,乃郭皇後為了穆宗的最終嗣位串通權閹謀逆所致。有唐以來,皇位傳嗣,不以年便以賢,澧王為兄,穆宗為弟;澧王賢德,穆宗荒誕。穆宗所以正位東宮者,不過以母為後也;而郭後之所以得正位後宮者,以祖父乃汾陽王(郭子儀)也。憲宗崩前,便有更立澧王之心,正是朝野所共聞的。
雖然李忱是一個看上去有些憨質的少年郎,可是他的心卻分外透亮,他有自己的看法,他相信這種說法,因此當他在大明宮的龍榻上坐穩當後,他便大肆誅竄弑逆罪人——當年相關的宦官、郭太後的親族乃至穆宗東宮宮屬。此種為作雖則大受朝野譏議,以為有誣母誣兄之嫌。可李忱表現得很堅決,即使郭太後真要墜樓他也不在意,他相信自己的判斷,直到最後合上眼撒手人寰的最後一刻,他也還是相信自己的判斷。他父皇歸天的那年是一個很關鍵的節點,不獨對於他,更是對於大唐的天下!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二月二十一日,叛亂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的首級被送到了長安,“自代宗廣德(公元763年)以來,垂六十年,藩鎮跋扈河南、河北三十餘州,自除官吏,不供貢賦,至是盡遵朝廷約束。”(雖然幽州、成德猶有表麵奉從之嫌,可心氣已讋,遊魂假息,已不足討。憲宗崩後一年,兩鎮相繼歸國)安史之亂以來,祖宗之法大壞,惡而不能去者,在外曰藩鎮,在內曰宦官。藩鎮割裂國家土地,倔強則僭號興兵;宦官手握天子禁軍,跋扈則脅君專擅!藩鎮既平,這時橫在他父皇跟前的隻剩下了宦官,而他父皇的暴崩便發生在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二十七日。
《通鑒》記載:“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於中和殿。時人皆言內常侍陳弘誌弑逆,其黨類諱之,不敢討賊,但雲藥發,外人莫能明也。”不管真相如何,這段記載清楚地揭示了憲宗在“暴崩”前確實表現了對“宦官”的強烈不滿——而他不滿的對象絕對不是陳弘誌這種五品下階的內常侍,陳弘誌若為逃死而弑君,那到頭也是難逃一死的!使陳弘誌敢於弑君,使南牙文武百官“不敢討賊”的隻有兩軍中尉!(注:南牙又作南衙,與北司相對,代指宰相所領導的政府,北司代指內侍省,閹宦集團)
隨後李忱的三兄在神策右軍中尉梁守謙及一幹宦官的擁戴下奪得了皇位,而他的二兄和擁護他的神策左軍中尉吐突承璀(憲宗悌己腹心)及一幹宦官全部被誅殺。
而李忱和他娘在他三兄即位的當天便不得不搬出大明宮,很快押宅使便一臉鄙夷的告訴他,他生身的娘在先不僅僅是郭太後的婢女,而且還是謀逆的浙西節度使李錡的侍妾,他的娘是罪人,是賤人,而他是罪人、賤人所生的皇子!他是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可押宅使毫不在乎,繼續惡著聲臉告訴他,往後宅內、宅外事事都得聽自己吩咐,哪怕去與他娘起居問安!他成了另一個人,而他父皇宵衣旰食平定的藩鎮,由於他三兄的處置失當,也很快複亂,大費一番周折後,也隻勉強定得河南。
李忱永遠記得那個仲夏,在他父皇的梓宮移赴山陵的路上,萬裏晴空在毫無征兆下,突然狂風大作,黑雲填空,雷在低空轟鳴,電似要順著高矗的引魂幡直劈下來。這時,送喪的文武百官、六宮嬪妃、禁軍儀衛、執事傔從都唬得四散逃開去,隻留下他和一個長髯的老臣匍匐在雷雨中。他清楚地記下了這人的身容,卻連打問姓名的勇氣也沒有了,他也不知道問了又能如何的,倒像是乞憐。(注:此人喚作令狐楚,後來宣宗重用了他的兒子令狐綯)
也許大概就是從那時起,人們就視他為憨子。他漸漸地長大,就越來越覺得作為一個皇子來說,憨未嚐不是件好事,就這樣他一憨就是二十七年。他三兄的三個兒子先後做了皇帝,又先後死了。
敬宗極肖穆宗,無心於治,遊戲無度,最終死於宦官劉克明等之手,年僅十八歲。文宗有憲宗之誌,而無憲宗之能,欲先誅閹官,再複河、湟,最後平定河北,光複太宗之業,奈何識人不明,甘露之變,率先發難卻反為左軍中尉仇士良所乘,禁兵內出,喋血宮省,朝廷一空,上至宰相,下至販夫走卒,死者數千人。不過五年,幼子夭折,長子暴卒,鬱鬱而終,絕嗣無後,年僅三十一歲。
武宗的死,讓北司大鬆了一口氣,盡管他們手握禁軍,但是一個英武的皇帝還是能給他們——特別是他們中的某個人以巨大的震懾,迎立武宗的仇士良因與武宗產生嫌隙而不得不卸任兩軍中尉,死後次年被削去官爵,籍沒所有家資。繼任者唯唯諾諾,任宰相李德裕指劃,大氣也不敢出。
這些都讓內侍們難安,好在武宗皇帝又步了憲宗、穆宗的後塵,服食金丹暴崩,年僅三十三歲。會昌中興,戛然而止!又憨又賤的光王李忱便成了繼任的絕好人選。李忱也很乖覺,即位次日便將中興名相李德裕逐出了長安,最後貶死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