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兵家之道
榜下捉婿,腹黑夫君太撩人 作者:樂天派向日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了李雯的開頭,武將家的小姐們便放開了展示。
也不能說武將家不重視女兒的才學,隻是側重點不同。
比如鎮東大將軍女兒獨創了一套滿江紅拳,隻見她大聲吟唱:怒發衝冠憑闌處(提膝上衝拳),瀟瀟雨歇抬望眼(仆步穿掌)......
她動作矯健流暢,蔚為大觀,一套拳法贏得了滿堂彩。
橫班正使女兒擅長吹塤,一首如泣如訴的《楚歌》仿佛讓人看到英雄末路的西楚霸王。
塤以其厚重的音色講述了一場壯烈的戰事,讓幾位老夫人聽了潸然淚下,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聚少離多。
散騎常侍女兒會馬鞭舞,配上激昂的音樂,馬鞭抽擊的聲音清脆有力,舞的虎虎生威。
馬鞭舞更講究舞者力度與身形的融合,她旋轉跳躍之間裙擺飛揚,充分展現了舞蹈的靈動和武術的剛勁。
幾場展示讓仁宗也頻頻稱讚,誰說女子不如男,她們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郭後見趙晚晴身邊的一個俊秀女孩始終沒有動作,問向崔宮令:“晚晴身旁的小姐可是太尉府的?”
崔宮令迴道:“那位小姐是懷遠將軍李賦之女李倩如。”
仁宗聽後感興趣了,懷遠將軍出身尋常軍戶之家,但用兵如神,尤其擅長以少勝多,是難得將才。
懷遠將軍曾在奏報中寫道:君王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仁宗起初很生氣,這不是諷刺他不明白行軍打仗嗎?細思之下又覺得有道理,趙括紙上談兵導致數十萬將士降秦,倘若上位者不懂得用兵將是江山之殤。
於是仁宗將他調迴到城皇司,一是為了讓各皇子更深入學習軍務和用兵之道,二是想培養一隻百戰百勝的王師,待戰起之時,他們將成為大越朝最堅強的堡壘。
城皇司是曆代皇帝的親信部隊,他想看看未來重臣之女有什麽不同之處,故意為難李倩如:“晚晴,你身邊可是懷遠將軍之女,別人都見禮了,她怎麽還沒上前?”
趙晚晴起身:“迴稟官家,正是。剛才倩如妹妹一直在感慨各家小姐各有所長,文武精修,她看的有些眼花繚亂了。”
李倩如也趕緊起身:“官家,臣女確實被京中貴女的風華震驚了,一時沒迴過神。”
仁宗對這個說辭表示可以接受,繼續問道:“那你日常喜歡做什麽?”
李倩如低頭,有點支支吾吾的,一時沒答上來。
剛剛被武將家眷十八般武藝壓製的文臣家眷終於找到吐槽機會了,“可算是有個繡花枕頭”、“要我說會用粗有什麽用?女孩子哪個不得管家理賬”、“可不是,咱們培養一個名門貴女要花多少心血,豈是邊城能教導出來的”。
仁宗有點失去耐心了,又問了一遍:“你擅長什麽?”
李倩如抬起她小鹿一般的眼睛,麵上依舊乖巧,說出來的話卻讓仁宗氣短。
“迴稟官家,臣女會的可能也孤掌難鳴。”
......
仁宗萬分嫌棄的瞪了曹謙一眼,就你起的頭,看後麵一個一個的,比你還氣人!
曹謙又哭唧唧,怎麽在哪都中槍呢,這些女娘喜歡拾人牙慧跟他有什麽關係~
仁宗也擺爛了,“你隨便說說看吧。”
李倩如徐徐道來:“臣女自小跟父親隨任,經曆過鄴城之戰、馬鞍之戰、陽城保衛戰,父親常年馳騁沙場,母親還要負責家裏瑣事,我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比較多,在琴棋的學習上確實有所疏忽。”
鎮國公主頗為感同身受,她的駙馬就是在崖海大戰中負傷,而後一病不起,點頭說道:“邊關一戰就是幾個月,哪有時間焚香撫琴對弈品茗。”
李倩如萬分感激鎮國公主為她發聲,她從來沒有在這麽多人麵前說話,心裏十分緊張。
定了定心神,繼續說:“父親每次迴府都會給我和哥哥帶很多兵書,我讀的最多的就是《孫子兵法》、《孫武兵書》這些書籍。”
鎮國公主覺得這個女孩身上有一種自成一派的風華,卻說不出是什麽,好心的引導她:“你覺得什麽是用兵之道?”
李倩如恭敬的迴答:“用兵之道,以計為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三皇子見慣了京中貴女談論詩詞歌賦,第一次聽見有女孩講兵法。他時常以君子自持,人人都說君子不應該嗜血,為什麽一個女孩卻能將兵法講的頭頭是道,他心中有惑。
三皇子問出了今日宮宴的第一個問題:“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敢問李小姐,你如何看待君子之道和殺伐征戰?”
李倩如並沒有看三皇子,而是盯著腳下地磚,認真思考。
“征戰時不該以獲勝而美,若是美之者,便是樂殺人,這樣的人不可得誌於天下。君子當師出有名,不戀戰,不樂戰。”
郭後也曾在戰爭中喪失親人,認同的說道:“打勝仗確實不是什麽值得高興的事情,那些以打仗為樂的人,不可能得到天下人的擁護。君子當保持本心,不以外物所動。”
三皇子又問道:“如今天下戰事將息,太平盛世當如何用兵?”
李倩如繼續盯著腳下地磚,緩緩說出:“老子曾言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在太平時期更要嚴格練兵,不能懈怠,待作戰之時才能有百戰百勝的王師之軍。”
兵部尚書並不覺得李倩如說的有什麽獨特之處,但凡讀過幾本兵書的人都說得出來,他嘟囔道:“小女娘慣會紙上談兵,不過是照本宣科罷了。”
李倩如不認為調兵遣將與男女有什麽關係,父親常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官家,臣女鬥膽請用一張桌子和餐具若幹。”
仁宗不置可否,讓人抬上一張桌子。
李倩如以碗為城,以湯匙為路,以筷子為河,不久就在桌上擺出了大越朝的雛形,城池、山川、地形無一不對。
幾位在朝武將沒忍住,挨個上來觀看,紛紛稱奇。
就連崔太尉都大驚失色,這是沙盤推演之道,熟諳兵法的老將才會懂得,沒想到倩如竟然爛熟於心,他著實小看了這個平時不愛言語的外孫女。
仁宗、郭後和鎮國公主也圍過來觀看,一時間集英殿隻剩下走來走去的腳步聲。
也不能說武將家不重視女兒的才學,隻是側重點不同。
比如鎮東大將軍女兒獨創了一套滿江紅拳,隻見她大聲吟唱:怒發衝冠憑闌處(提膝上衝拳),瀟瀟雨歇抬望眼(仆步穿掌)......
她動作矯健流暢,蔚為大觀,一套拳法贏得了滿堂彩。
橫班正使女兒擅長吹塤,一首如泣如訴的《楚歌》仿佛讓人看到英雄末路的西楚霸王。
塤以其厚重的音色講述了一場壯烈的戰事,讓幾位老夫人聽了潸然淚下,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聚少離多。
散騎常侍女兒會馬鞭舞,配上激昂的音樂,馬鞭抽擊的聲音清脆有力,舞的虎虎生威。
馬鞭舞更講究舞者力度與身形的融合,她旋轉跳躍之間裙擺飛揚,充分展現了舞蹈的靈動和武術的剛勁。
幾場展示讓仁宗也頻頻稱讚,誰說女子不如男,她們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郭後見趙晚晴身邊的一個俊秀女孩始終沒有動作,問向崔宮令:“晚晴身旁的小姐可是太尉府的?”
崔宮令迴道:“那位小姐是懷遠將軍李賦之女李倩如。”
仁宗聽後感興趣了,懷遠將軍出身尋常軍戶之家,但用兵如神,尤其擅長以少勝多,是難得將才。
懷遠將軍曾在奏報中寫道:君王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仁宗起初很生氣,這不是諷刺他不明白行軍打仗嗎?細思之下又覺得有道理,趙括紙上談兵導致數十萬將士降秦,倘若上位者不懂得用兵將是江山之殤。
於是仁宗將他調迴到城皇司,一是為了讓各皇子更深入學習軍務和用兵之道,二是想培養一隻百戰百勝的王師,待戰起之時,他們將成為大越朝最堅強的堡壘。
城皇司是曆代皇帝的親信部隊,他想看看未來重臣之女有什麽不同之處,故意為難李倩如:“晚晴,你身邊可是懷遠將軍之女,別人都見禮了,她怎麽還沒上前?”
趙晚晴起身:“迴稟官家,正是。剛才倩如妹妹一直在感慨各家小姐各有所長,文武精修,她看的有些眼花繚亂了。”
李倩如也趕緊起身:“官家,臣女確實被京中貴女的風華震驚了,一時沒迴過神。”
仁宗對這個說辭表示可以接受,繼續問道:“那你日常喜歡做什麽?”
李倩如低頭,有點支支吾吾的,一時沒答上來。
剛剛被武將家眷十八般武藝壓製的文臣家眷終於找到吐槽機會了,“可算是有個繡花枕頭”、“要我說會用粗有什麽用?女孩子哪個不得管家理賬”、“可不是,咱們培養一個名門貴女要花多少心血,豈是邊城能教導出來的”。
仁宗有點失去耐心了,又問了一遍:“你擅長什麽?”
李倩如抬起她小鹿一般的眼睛,麵上依舊乖巧,說出來的話卻讓仁宗氣短。
“迴稟官家,臣女會的可能也孤掌難鳴。”
......
仁宗萬分嫌棄的瞪了曹謙一眼,就你起的頭,看後麵一個一個的,比你還氣人!
曹謙又哭唧唧,怎麽在哪都中槍呢,這些女娘喜歡拾人牙慧跟他有什麽關係~
仁宗也擺爛了,“你隨便說說看吧。”
李倩如徐徐道來:“臣女自小跟父親隨任,經曆過鄴城之戰、馬鞍之戰、陽城保衛戰,父親常年馳騁沙場,母親還要負責家裏瑣事,我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比較多,在琴棋的學習上確實有所疏忽。”
鎮國公主頗為感同身受,她的駙馬就是在崖海大戰中負傷,而後一病不起,點頭說道:“邊關一戰就是幾個月,哪有時間焚香撫琴對弈品茗。”
李倩如萬分感激鎮國公主為她發聲,她從來沒有在這麽多人麵前說話,心裏十分緊張。
定了定心神,繼續說:“父親每次迴府都會給我和哥哥帶很多兵書,我讀的最多的就是《孫子兵法》、《孫武兵書》這些書籍。”
鎮國公主覺得這個女孩身上有一種自成一派的風華,卻說不出是什麽,好心的引導她:“你覺得什麽是用兵之道?”
李倩如恭敬的迴答:“用兵之道,以計為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三皇子見慣了京中貴女談論詩詞歌賦,第一次聽見有女孩講兵法。他時常以君子自持,人人都說君子不應該嗜血,為什麽一個女孩卻能將兵法講的頭頭是道,他心中有惑。
三皇子問出了今日宮宴的第一個問題:“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敢問李小姐,你如何看待君子之道和殺伐征戰?”
李倩如並沒有看三皇子,而是盯著腳下地磚,認真思考。
“征戰時不該以獲勝而美,若是美之者,便是樂殺人,這樣的人不可得誌於天下。君子當師出有名,不戀戰,不樂戰。”
郭後也曾在戰爭中喪失親人,認同的說道:“打勝仗確實不是什麽值得高興的事情,那些以打仗為樂的人,不可能得到天下人的擁護。君子當保持本心,不以外物所動。”
三皇子又問道:“如今天下戰事將息,太平盛世當如何用兵?”
李倩如繼續盯著腳下地磚,緩緩說出:“老子曾言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在太平時期更要嚴格練兵,不能懈怠,待作戰之時才能有百戰百勝的王師之軍。”
兵部尚書並不覺得李倩如說的有什麽獨特之處,但凡讀過幾本兵書的人都說得出來,他嘟囔道:“小女娘慣會紙上談兵,不過是照本宣科罷了。”
李倩如不認為調兵遣將與男女有什麽關係,父親常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官家,臣女鬥膽請用一張桌子和餐具若幹。”
仁宗不置可否,讓人抬上一張桌子。
李倩如以碗為城,以湯匙為路,以筷子為河,不久就在桌上擺出了大越朝的雛形,城池、山川、地形無一不對。
幾位在朝武將沒忍住,挨個上來觀看,紛紛稱奇。
就連崔太尉都大驚失色,這是沙盤推演之道,熟諳兵法的老將才會懂得,沒想到倩如竟然爛熟於心,他著實小看了這個平時不愛言語的外孫女。
仁宗、郭後和鎮國公主也圍過來觀看,一時間集英殿隻剩下走來走去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