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珣看著許靖蓮,神色多了幾分凝重,但依舊選擇了開口詢問。
“昨日有人敲登聞鼓,那人名喚康雪月,舅母可認得此人?”
許靖蓮微微頷首:“認得,當日我去悅來客棧,見的正是這人。”
江珣望了她一眼:“不知舅母與那康雪月說了些什麽?舅母又知道康雪月多少?”
許靖蓮略帶幾分迴憶神色,緩緩說道:“康雪月這人,我是不甚了解的。我所熟識之人,乃是喬瑤琴姐妹,她當年跟在喬瑤琴身後,故而見過她幾次。”
江珣抿了抿嘴,隨後問道:“你事前可知曉,康月雪會去敲登聞鼓告禦狀?”
許靖蓮搖了搖頭:“這點我並不知曉。”
顏子苒輕聲說道:“蓮姨若是知曉康雪月有冤屈要告,也不會讓康雪月選擇告禦狀的方式,大可讓你和江伯父幫忙。”
江珣這才臉色稍悅,輕輕頷首,信了許靖蓮的話。
許靖蓮笑了笑,對這個外甥的脾氣再了解不過,對方才的質疑不以為意。
“當年我與喬家二女是閨中好友,後來才認識了你母親。瑤琴的性子與你母親很相似,都是好動活潑之人。”
許靖蓮似乎想到了年輕時的趣事,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她當初與我很是要好,隻可惜後來我去了京城,便沒再見過她。後來,她家發生了一些事情,她也杳無音訊,從此斷了來往。”
“那康月雪跟你說了些什麽?可有提到瑤……喬大小姐哪些事情?”餘望亭有些著急地詢問道。
許靖蓮看了一眼餘望亭,笑著說道:“怎麽,你對我好友的事這麽上心?”
餘望亭臉色有些尷尬,支支吾吾地說道:“康月雪所告之事,當年的案宗表明,喬大小姐指認了喬家與韓家勾結,意圖謀逆。我,我們是例行公事問問,看看其中是否有什麽誤會。”
許靖蓮聽了,臉色微微陰沉了些。
“瑤琴當年是有苦衷的。”許靖蓮稍稍吐了口氣,“當年我亦想不明白,為何瑤琴會這麽做,直到前幾日才明白了她這麽做的緣故。”
“前幾日,康雪月來尋我,說是想要托付我一件事情,讓我去悅來客棧尋她。我去了之後,她說了一些往事給我聽,我才知曉一些瑤琴當年的去向。”
她抿了一口茶水,對著三人說道:“我還是從頭開始說起吧。”
“瑤琴和婉柔兩姐妹,一動一靜,待字閨中時便是海岱行省中出了名的美人兒,每年上門求娶者不計其數。”
“直到有一年,瑤琴遇上了靖王,兩情相悅,鶼鰈情深。本以為兩人能夠水到渠成,結果喬公因為靖王的身份,不願瑤琴嫁入靖王府。”
“瑤琴當時便已經跟靖王私相授受,懷上了一個孩子。為了靖王,瑤琴跟家裏鬧翻了,獨自一人去了燕東,跟靖王在燕東那邊生活了兩年。”
“後來,先帝病重,靖王迴了京中,接著沒過多久韓家謀逆,靖王被軟禁在京城裏。”許靖蓮有些惋惜,“瑤琴就這麽等待了兩年,而後便知悉喬家出事了。”
“喬家因為婉柔嫁入韓府的緣故,也受到了牽連,安國公和許太後他們想要把喬家也拔除掉,所以偽造了許多證據,讓喬家陷於非常不利的地步。”
“瑤琴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遭到刺殺的!”許靖蓮望向了江珣,“那些殺手,估計是安國公派去的,瑤琴在諸多護衛的掩護下,倉促逃離。可惜,那些人緊追不舍,不得已下,她用自身為誘餌,引開了追兵。”
顏子苒聽到這,望向了餘望亭,喃喃道:“她的孩子,就是那個時候走失的嗎?”
許靖蓮不疑有他,點頭應道:“康月雪說了,當時瑤琴把自己的孩子藏在一戶農人的茅草屋中,自己以身作餌,誘走了追兵。後來,她運氣很好,遇到了一些江湖好漢,順利迴到了海岱喬家。”
“她沒有想過要去找迴自己的兒子嗎?”餘望亭頗為不解地問道。
“找了,沒找到!”許靖蓮微微搖頭,“當時時間緊迫,她實在找不到孩子,隻好拜托幾名江湖好漢去尋她的孩子,自個兒先迴了海岱喬家,商議如何度過危機。”
“這麽說來,那孩子……再也沒有找迴來過嗎?”餘望亭望著許靖蓮。
許靖蓮歎了口氣:“康月雪說是再也沒有找到那個孩子。事情過了沒多久,瑤琴便出來指認喬家,而後喬家滿門被抄斬。隻有康月雪僥幸活了下來,見證了喬家的不幸。”
“這些,都是康月雪告訴你的?”江珣沉吟了片刻,對著許靖蓮問了一句。
許靖蓮看出他狐疑的神色,輕輕點頭:“這自然是康月雪告訴我的,不過,這裏頭基本上跟我當年打聽到的消息相仿。所以,我可以肯定她說的這些都是真的。”
“那她去告禦狀,想替喬家翻案,可有掌握了什麽證據或者線索?”
顏子苒接著追問。
許靖蓮這次卻是連連搖頭:“這點我就不知曉了,她當時亦未向我提及要去告禦狀。”
“那她約你去相見,所為何事?難道就隻是與你敘敘舊?可她是仆,你是主,本就沒什麽直接的關係,有甚可相敘的?”顏子苒疑惑地問道。
“她有兩件事想拜托我幫忙。其一是想托我照顧瑤琴之子,其二是想讓我幫忙,讓靖王認迴自己的兒子。”
許靖蓮的嬤嬤送來了一支步搖,許靖蓮遞給江珣時,卻被餘望亭先一步搶走了。
“這是瑤琴生前,靖王送給他的定情信物。我當時還以為瑤琴活著,也是嚇了一跳。沒曾想是瑤琴身邊的丫鬟。”
許靖蓮也不介意餘望亭搶先觀看步搖,苦笑著說道:“大概,那時候康月雪便想要為主伸冤,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所以才想要把主子托付給她的遺願再托付給我。”
“隻是,人海茫茫,我去哪兒尋瑤琴的孩子?”她說著,搖搖頭,“這麽多年過去了,說不定那孩子已經遭遇不幸了。哎,我也隻能派些府邸裏的叔伯弟兄去燕東之地,盡人事聽天命。”
江珣和顏子苒都望向了餘望亭,神情有些古怪。
“昨日有人敲登聞鼓,那人名喚康雪月,舅母可認得此人?”
許靖蓮微微頷首:“認得,當日我去悅來客棧,見的正是這人。”
江珣望了她一眼:“不知舅母與那康雪月說了些什麽?舅母又知道康雪月多少?”
許靖蓮略帶幾分迴憶神色,緩緩說道:“康雪月這人,我是不甚了解的。我所熟識之人,乃是喬瑤琴姐妹,她當年跟在喬瑤琴身後,故而見過她幾次。”
江珣抿了抿嘴,隨後問道:“你事前可知曉,康月雪會去敲登聞鼓告禦狀?”
許靖蓮搖了搖頭:“這點我並不知曉。”
顏子苒輕聲說道:“蓮姨若是知曉康雪月有冤屈要告,也不會讓康雪月選擇告禦狀的方式,大可讓你和江伯父幫忙。”
江珣這才臉色稍悅,輕輕頷首,信了許靖蓮的話。
許靖蓮笑了笑,對這個外甥的脾氣再了解不過,對方才的質疑不以為意。
“當年我與喬家二女是閨中好友,後來才認識了你母親。瑤琴的性子與你母親很相似,都是好動活潑之人。”
許靖蓮似乎想到了年輕時的趣事,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她當初與我很是要好,隻可惜後來我去了京城,便沒再見過她。後來,她家發生了一些事情,她也杳無音訊,從此斷了來往。”
“那康月雪跟你說了些什麽?可有提到瑤……喬大小姐哪些事情?”餘望亭有些著急地詢問道。
許靖蓮看了一眼餘望亭,笑著說道:“怎麽,你對我好友的事這麽上心?”
餘望亭臉色有些尷尬,支支吾吾地說道:“康月雪所告之事,當年的案宗表明,喬大小姐指認了喬家與韓家勾結,意圖謀逆。我,我們是例行公事問問,看看其中是否有什麽誤會。”
許靖蓮聽了,臉色微微陰沉了些。
“瑤琴當年是有苦衷的。”許靖蓮稍稍吐了口氣,“當年我亦想不明白,為何瑤琴會這麽做,直到前幾日才明白了她這麽做的緣故。”
“前幾日,康雪月來尋我,說是想要托付我一件事情,讓我去悅來客棧尋她。我去了之後,她說了一些往事給我聽,我才知曉一些瑤琴當年的去向。”
她抿了一口茶水,對著三人說道:“我還是從頭開始說起吧。”
“瑤琴和婉柔兩姐妹,一動一靜,待字閨中時便是海岱行省中出了名的美人兒,每年上門求娶者不計其數。”
“直到有一年,瑤琴遇上了靖王,兩情相悅,鶼鰈情深。本以為兩人能夠水到渠成,結果喬公因為靖王的身份,不願瑤琴嫁入靖王府。”
“瑤琴當時便已經跟靖王私相授受,懷上了一個孩子。為了靖王,瑤琴跟家裏鬧翻了,獨自一人去了燕東,跟靖王在燕東那邊生活了兩年。”
“後來,先帝病重,靖王迴了京中,接著沒過多久韓家謀逆,靖王被軟禁在京城裏。”許靖蓮有些惋惜,“瑤琴就這麽等待了兩年,而後便知悉喬家出事了。”
“喬家因為婉柔嫁入韓府的緣故,也受到了牽連,安國公和許太後他們想要把喬家也拔除掉,所以偽造了許多證據,讓喬家陷於非常不利的地步。”
“瑤琴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遭到刺殺的!”許靖蓮望向了江珣,“那些殺手,估計是安國公派去的,瑤琴在諸多護衛的掩護下,倉促逃離。可惜,那些人緊追不舍,不得已下,她用自身為誘餌,引開了追兵。”
顏子苒聽到這,望向了餘望亭,喃喃道:“她的孩子,就是那個時候走失的嗎?”
許靖蓮不疑有他,點頭應道:“康月雪說了,當時瑤琴把自己的孩子藏在一戶農人的茅草屋中,自己以身作餌,誘走了追兵。後來,她運氣很好,遇到了一些江湖好漢,順利迴到了海岱喬家。”
“她沒有想過要去找迴自己的兒子嗎?”餘望亭頗為不解地問道。
“找了,沒找到!”許靖蓮微微搖頭,“當時時間緊迫,她實在找不到孩子,隻好拜托幾名江湖好漢去尋她的孩子,自個兒先迴了海岱喬家,商議如何度過危機。”
“這麽說來,那孩子……再也沒有找迴來過嗎?”餘望亭望著許靖蓮。
許靖蓮歎了口氣:“康月雪說是再也沒有找到那個孩子。事情過了沒多久,瑤琴便出來指認喬家,而後喬家滿門被抄斬。隻有康月雪僥幸活了下來,見證了喬家的不幸。”
“這些,都是康月雪告訴你的?”江珣沉吟了片刻,對著許靖蓮問了一句。
許靖蓮看出他狐疑的神色,輕輕點頭:“這自然是康月雪告訴我的,不過,這裏頭基本上跟我當年打聽到的消息相仿。所以,我可以肯定她說的這些都是真的。”
“那她去告禦狀,想替喬家翻案,可有掌握了什麽證據或者線索?”
顏子苒接著追問。
許靖蓮這次卻是連連搖頭:“這點我就不知曉了,她當時亦未向我提及要去告禦狀。”
“那她約你去相見,所為何事?難道就隻是與你敘敘舊?可她是仆,你是主,本就沒什麽直接的關係,有甚可相敘的?”顏子苒疑惑地問道。
“她有兩件事想拜托我幫忙。其一是想托我照顧瑤琴之子,其二是想讓我幫忙,讓靖王認迴自己的兒子。”
許靖蓮的嬤嬤送來了一支步搖,許靖蓮遞給江珣時,卻被餘望亭先一步搶走了。
“這是瑤琴生前,靖王送給他的定情信物。我當時還以為瑤琴活著,也是嚇了一跳。沒曾想是瑤琴身邊的丫鬟。”
許靖蓮也不介意餘望亭搶先觀看步搖,苦笑著說道:“大概,那時候康月雪便想要為主伸冤,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所以才想要把主子托付給她的遺願再托付給我。”
“隻是,人海茫茫,我去哪兒尋瑤琴的孩子?”她說著,搖搖頭,“這麽多年過去了,說不定那孩子已經遭遇不幸了。哎,我也隻能派些府邸裏的叔伯弟兄去燕東之地,盡人事聽天命。”
江珣和顏子苒都望向了餘望亭,神情有些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