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送靈(完結)
農門小夫妻:我掙錢你撈權 作者:饅頭配雪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李家子孫麵臨親長離逝,宛如一記重拳擊打在心上,悶痛不已。
銘笙和銘意紅著眼眶,強忍著巨大的悲痛,帶領下頭兄弟、孩子跪行至長輩榻前,執孝子禮,三跪九叩。
榻上的兩位長輩穿戴齊整,是象征他們身份的官袍和誥命服,烏紗、金釵玉麵襯出他們的高雅身份。
他們雙眼緊閉,雙手交疊在胸前,慈暮的麵容嘴角含笑,了無牽掛。
然而,這一幕看在銘笙和銘意眼裏,心如刀割,悲痛難以自抑。
身後哭聲震天,寧氏等人悲痛的哭聲仿佛穿透了房頂。
“爹,娘~”
“祖父~,祖母~”
整個太師府齊哀,所有下人全跪地慟哭。
懿祥閣內外跪滿了近身伺候追隨之人,良辰和十一領眾暗衛跪地,極力壓抑內心的悲痛,止不住的淚水在垂落的眸眶中滴落。
於他們而言,打從太祖皇將他們拔到李家那日,老爺和夫人便就是他們的主子。
隨著天光破曉,府內的哭聲以及府內懸掛的白燈籠,李太師及李夫人駕鶴仙遊的消息不脛而走。
路過的百姓,無不惦著李太師為大盛百姓做出的貢獻,還有李夫人對窮苦百姓做出的善舉。
個個都特意來到緊閉的太師府門前磕頭,為這兩位善舉聖人送行……。
上晌,太師府內的靈堂都搭建好了,府內報喪的下人幾乎是抹著淚跑出的府,上朝的大臣在早朝上已得知了太師府之事,不論是不是政敵,大臣們無不為太師府默哀歎息。
十一正準備趕往城外請來誦經僧人,不想,前腳剛踏出府門,已有一群僧人從遠處而來,好似早已算準今日太師府有喪。
羅先生安安靜靜的坐在自己院中的堂屋,垂眸望著桌幾擺放的棋盤,是下到一半的局,剩下的一半,再也無人陪他來下。
李家子侄解袍丁憂守孝,滿朝文武動蕩不迭,前來悼唁官員從府門排滿了幾裏外,香風鼎燃,全城轟動。
一朝天子親邁府門,為他的恩師長輩,上香送行。
白發蒼蒼的江德公公,半佝僂著腰身,好幾次淚灑當場。
炎帝看了眼兩副蓋棺的靈柩,哽咽著喉頭,默默閉上濕潤的眼眶。
銘笙恭敬上前行禮,“皇上,微臣替父親母親多謝皇上前來悼唁。”
炎帝壓下心底的哀淒,看到兩位不到四十的叔父麵容憔悴,雙眼紅腫,內心更是傷感。
“叔父言重。”
“微臣不敢。”
雖此時不在朝堂,銘笙仍不敢擔帝皇這句稱唿。
炎帝自知老李家滿門忠臣,從不居功自傲,更不會自持皇戚之姿。
“朕已似旨,擇吉日將姑祖父母之靈柩葬入皇陵,靈位入祠皇廟。”
銘笙和銘意聞言先是一顫,立馬撩衣下跪,“微臣叩謝皇恩浩蕩,微臣等不敢拂皇上隆恩,隻乃爹娘已留書信遺願,讓微臣等擇日扶靈迴鄉。”
炎帝聞言見狀,趕忙將二人扶起,“二位叔父快快請起,朕知此意唐突,即姑祖父母留有遺願,朕自是不好強求所難。”
炎帝出自真心想奉兩位長輩入高家皇陵,即然姑祖父姑早有了打算,他怎好孤行一意。
“朕還請兩位叔父萬萬保重身子,朕還指望叔父重迴朝堂。”
李銘笙為文官,自是要解袍丁憂守孝滿三年,李銘意為武職,雖隻需丁憂百日即可官複原位,但他還是想隨兄長為爹娘守靈千日。
二人默了默,“微臣等,謹遵朕上旨意。”
炎帝垂眸間,注意到不斷往來悼唁官員的打量,他作為帝皇的存在,倒是讓官員們惶恐不安。
炎帝很是識趣的擺駕迴宮,陣勢倒也不大,畢竟今日他是來給親長悼唁,怎好在先人麵前再擺帝皇架子。
停靈三日,前來悼唁的隻多不少,永昌候、寧禦史、秦王等與老李家親近的人家暫且不提,京中朝臣無論從前是否與李懷江不對付,該來的也都來了。
出靈當天,整個太師府更是擠滿了人,在京中的姻親好友都趕了過來,年輕後生主動在腰上、肩上係孝帶,簪上白花,隨老李家護靈隊伍一道送李太師和李夫人出城。
白幡飄揚,高撒引路紙錢,哀樂齊奏,雙雕哀唳護行,壯觀場麵無不讓所有人為之動容。
在浩浩蕩蕩的送靈隊伍後麵,漸漸的從道路兩旁加入了許多人,有的是相熟的百姓,有的是自發為李太師和李夫人送靈的百姓,更有的是學院的孩子,也有的是鋪子的夥計,場麵之震撼,一時間讓政敵大臣為之歎服。
是啊,在他們眼中太師再是獨斷,卻是黎民百姓心目中的聖人明臣,受萬民敬仰。
有上了年歲的百姓無力相送,或是沿街鋪子的掌櫃,都為李太師和李夫人在自家門前,在鋪子門前設路祭、撒酒錢,盼二位善人一路走好。
百姓百的一聲聲相送,裹挾的是對二位最崇高的敬意。
他們走了,那個為百姓黎民著想的大官人,還有那個擁有王朝尊貴身份的女子,走了。
她利用經商頭腦,改變了許多孩子的命運,更改變了一代人的思想。
她捐款助軍,捐物助民,籌建學院,興辦書院,為大盛栽培良才。
她雖是女流,卻有著男子般鐵血手腕,撼動世俗,為女子拚出不一樣的天地。
她說過,女子一樣能夠建功立業。
孫女陶姐兒曾說,她要像祖母那般做個有野心有理想的女子,就像世間所有男子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光輝,在這個盛世裏,女子擁有對抗命運的權利,也擁有了做出選擇的自由。
她會繼祖母之宏願,為天下世間女子爭取,讓男女終將站在平等的地位。
靈柩迴到知縣當日,不少聞訊趕到路旁相迎的百姓,接連跪成一片。
村子裏,李氏一族的子孫後輩,自行為他們的族祖父母披麻戴孝,族老們是換了一波又一波,可年邁的族長夫妻倆仍在。
李族長領著一眾族人,為李氏太師和長公主風光落葬,哀泣聲長鳴不止……。
隻能心道:長路漫漫,您二位一路走好。
【正文完】
銘笙和銘意紅著眼眶,強忍著巨大的悲痛,帶領下頭兄弟、孩子跪行至長輩榻前,執孝子禮,三跪九叩。
榻上的兩位長輩穿戴齊整,是象征他們身份的官袍和誥命服,烏紗、金釵玉麵襯出他們的高雅身份。
他們雙眼緊閉,雙手交疊在胸前,慈暮的麵容嘴角含笑,了無牽掛。
然而,這一幕看在銘笙和銘意眼裏,心如刀割,悲痛難以自抑。
身後哭聲震天,寧氏等人悲痛的哭聲仿佛穿透了房頂。
“爹,娘~”
“祖父~,祖母~”
整個太師府齊哀,所有下人全跪地慟哭。
懿祥閣內外跪滿了近身伺候追隨之人,良辰和十一領眾暗衛跪地,極力壓抑內心的悲痛,止不住的淚水在垂落的眸眶中滴落。
於他們而言,打從太祖皇將他們拔到李家那日,老爺和夫人便就是他們的主子。
隨著天光破曉,府內的哭聲以及府內懸掛的白燈籠,李太師及李夫人駕鶴仙遊的消息不脛而走。
路過的百姓,無不惦著李太師為大盛百姓做出的貢獻,還有李夫人對窮苦百姓做出的善舉。
個個都特意來到緊閉的太師府門前磕頭,為這兩位善舉聖人送行……。
上晌,太師府內的靈堂都搭建好了,府內報喪的下人幾乎是抹著淚跑出的府,上朝的大臣在早朝上已得知了太師府之事,不論是不是政敵,大臣們無不為太師府默哀歎息。
十一正準備趕往城外請來誦經僧人,不想,前腳剛踏出府門,已有一群僧人從遠處而來,好似早已算準今日太師府有喪。
羅先生安安靜靜的坐在自己院中的堂屋,垂眸望著桌幾擺放的棋盤,是下到一半的局,剩下的一半,再也無人陪他來下。
李家子侄解袍丁憂守孝,滿朝文武動蕩不迭,前來悼唁官員從府門排滿了幾裏外,香風鼎燃,全城轟動。
一朝天子親邁府門,為他的恩師長輩,上香送行。
白發蒼蒼的江德公公,半佝僂著腰身,好幾次淚灑當場。
炎帝看了眼兩副蓋棺的靈柩,哽咽著喉頭,默默閉上濕潤的眼眶。
銘笙恭敬上前行禮,“皇上,微臣替父親母親多謝皇上前來悼唁。”
炎帝壓下心底的哀淒,看到兩位不到四十的叔父麵容憔悴,雙眼紅腫,內心更是傷感。
“叔父言重。”
“微臣不敢。”
雖此時不在朝堂,銘笙仍不敢擔帝皇這句稱唿。
炎帝自知老李家滿門忠臣,從不居功自傲,更不會自持皇戚之姿。
“朕已似旨,擇吉日將姑祖父母之靈柩葬入皇陵,靈位入祠皇廟。”
銘笙和銘意聞言先是一顫,立馬撩衣下跪,“微臣叩謝皇恩浩蕩,微臣等不敢拂皇上隆恩,隻乃爹娘已留書信遺願,讓微臣等擇日扶靈迴鄉。”
炎帝聞言見狀,趕忙將二人扶起,“二位叔父快快請起,朕知此意唐突,即姑祖父母留有遺願,朕自是不好強求所難。”
炎帝出自真心想奉兩位長輩入高家皇陵,即然姑祖父姑早有了打算,他怎好孤行一意。
“朕還請兩位叔父萬萬保重身子,朕還指望叔父重迴朝堂。”
李銘笙為文官,自是要解袍丁憂守孝滿三年,李銘意為武職,雖隻需丁憂百日即可官複原位,但他還是想隨兄長為爹娘守靈千日。
二人默了默,“微臣等,謹遵朕上旨意。”
炎帝垂眸間,注意到不斷往來悼唁官員的打量,他作為帝皇的存在,倒是讓官員們惶恐不安。
炎帝很是識趣的擺駕迴宮,陣勢倒也不大,畢竟今日他是來給親長悼唁,怎好在先人麵前再擺帝皇架子。
停靈三日,前來悼唁的隻多不少,永昌候、寧禦史、秦王等與老李家親近的人家暫且不提,京中朝臣無論從前是否與李懷江不對付,該來的也都來了。
出靈當天,整個太師府更是擠滿了人,在京中的姻親好友都趕了過來,年輕後生主動在腰上、肩上係孝帶,簪上白花,隨老李家護靈隊伍一道送李太師和李夫人出城。
白幡飄揚,高撒引路紙錢,哀樂齊奏,雙雕哀唳護行,壯觀場麵無不讓所有人為之動容。
在浩浩蕩蕩的送靈隊伍後麵,漸漸的從道路兩旁加入了許多人,有的是相熟的百姓,有的是自發為李太師和李夫人送靈的百姓,更有的是學院的孩子,也有的是鋪子的夥計,場麵之震撼,一時間讓政敵大臣為之歎服。
是啊,在他們眼中太師再是獨斷,卻是黎民百姓心目中的聖人明臣,受萬民敬仰。
有上了年歲的百姓無力相送,或是沿街鋪子的掌櫃,都為李太師和李夫人在自家門前,在鋪子門前設路祭、撒酒錢,盼二位善人一路走好。
百姓百的一聲聲相送,裹挾的是對二位最崇高的敬意。
他們走了,那個為百姓黎民著想的大官人,還有那個擁有王朝尊貴身份的女子,走了。
她利用經商頭腦,改變了許多孩子的命運,更改變了一代人的思想。
她捐款助軍,捐物助民,籌建學院,興辦書院,為大盛栽培良才。
她雖是女流,卻有著男子般鐵血手腕,撼動世俗,為女子拚出不一樣的天地。
她說過,女子一樣能夠建功立業。
孫女陶姐兒曾說,她要像祖母那般做個有野心有理想的女子,就像世間所有男子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光輝,在這個盛世裏,女子擁有對抗命運的權利,也擁有了做出選擇的自由。
她會繼祖母之宏願,為天下世間女子爭取,讓男女終將站在平等的地位。
靈柩迴到知縣當日,不少聞訊趕到路旁相迎的百姓,接連跪成一片。
村子裏,李氏一族的子孫後輩,自行為他們的族祖父母披麻戴孝,族老們是換了一波又一波,可年邁的族長夫妻倆仍在。
李族長領著一眾族人,為李氏太師和長公主風光落葬,哀泣聲長鳴不止……。
隻能心道:長路漫漫,您二位一路走好。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