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小大房辭行上任
農門小夫妻:我掙錢你撈權 作者:饅頭配雪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著銘笙任命外放,自是無法迴老家祭祖,倒是銘豐和秋生有一月的假期,兄弟倆翌日便乘上馬車趕迴淄州。
趙進士趙成禮順當搭上了太師府安排的馬車,結伴迴鄉祭祖。
這日一早,李婉親自送小大房兒子兒媳出府,此次孩子外放,至少得三年見不上麵。
羅先生特意準備了一箱子的常備藥,給到老友趙先生手裏。
除此以外,羅先生還在康寧堂拔了兩名出師的徒弟,跟隨小大房一塊到地方。
阮氏早早便來太師府送行,二閨女嫁得好,在夫家又得了臉麵,且備受上頭公婆的寬待,她做為母親無有不感到欣慰的。
眼瞧著太師府方方麵麵都為孩子準備妥當,根本容不上她插手的,阮氏再次感到自愧不如。
李婉握著媳婦的手,不忘了交待,“四虎和五虎兩位小叔會在夷州接應,若遇著什麽困難便尋了他們,咱商行的買賣不打緊,慢慢來便是,剛到地方最緊要的是保養身子。”
“是的,娘,兒媳省得的。”
寧氏眼眶濕潤,臨別的這一刻,倒是不舍得待她極好的婆母親長。
袁氏上前,握了握寧氏的手,“大嫂您放心,我會帶上您的那份伺候好咱娘的,也會照顧陶姐兒。”
寧氏點頭不迭,“多謝弟妹。”
“誒,說這些,莫要忘了與我寫信。”
寧氏被袁氏的開朗性子逗笑,揩了揩眼角的淚,看著銘笙抱在懷裏的陶姐兒。
陶姐兒並不知道爹娘此次離開意味著什麽,隻以為爹娘帶上小弟弟出門玩上幾日便迴府了。
寧氏不舍地撫摸閨女的臉頰,輕聲叮囑到,“姐兒平素定要好好聽從長輩的話。”
陶姐兒歡笑點頭應聲,“娘,陶兒乖乖的,聽話。”
麵對乖巧可愛的閨女,寧氏到底是不舍得,卻也知姐兒留在京中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李婉示意孫娘把姐兒抱過來,寧氏才依依不舍的收迴手。
銘笙握了握媳婦的手,無聲寬慰,一同麵向阮氏辭行。
“嶽母大人請放心,瑜兒和哥兒,小婿定當照顧好。”
阮氏點點頭,說不出的心底感觸,“好。”
銘笙來到李婉跟前,“娘,倘若有事定要書信予兒子。”
李婉點頭寬慰道,“娘省得,京裏的事你便不必操心的,男兒誌在立業、照顧妻兒才是堅要的。”
“兒子謹遵娘的教誨。”
銘笙向羅先生拱手行大禮,“羅爺爺,待孫兒日後迴京,再好生孝敬您。”
羅先生隻手捋了捋稀疏的白胡子,另一隻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保重好身子。”
“是,羅爺爺。”
李婉見兒子迴頭,笑道,“你爹當下趕不迴府送你們的。”
“兒子省得,爹公務繁重,兒子望爹娘定要保重身子。”
昨個夜裏,父子倆在書房促膝長談至深夜,父親交待的事宜他都記在心裏。
“好。”李婉點頭,把懷裏的哥兒送到兒媳寧氏懷裏。
“好好的。”
“是的,娘。”
寧氏再次麵向親長福禮,不舍的看一眼閨女,忍著眼眶的熱意,轉身在夫君的攙扶下上了車。
李婉向趙先生禮貌微笑道,“有勞先生了。”
“夫人莫要與老夫客套,您和太師且放心,笙哥兒老夫替你們看著。”
“好。”
說完,書榮上前攙扶趙先生上馬車,隨行的下人及暗衛禮貌來到李婉跟前一一辭行。
目送馬車隊伍在朝廷欽派的官差護送下,遙遙離去,大咪的鐵籠子外罩著層黑布,能從底下的縫隙瞧見裏頭趴伏的虎爪子。
恍眼間,從前圍繞在她與李懷江膝下的兒子,個趕個的奔赴屬於他們自己的前程——。
-------
淄州,知縣,長留村。
秋生和銘豐兄弟倆迴來以前,縣衙門便將好消息送到了村子裏,霎時間,整個村子再次轟動不已。
狀元郎,一門三皇榜,哪一個詞聽在尋常百姓耳朵裏,都是望而不及的高度。
今年老家瀚博書院再次考出了五六個秀才,讓整個長留村成為人人豔羨的才子福地。
張硯對銘笙高中抱有極大的信心,便是這狀元太出乎人之意料,心道,果然是大哥教養出來的孩子。
老李家祭祖事宜李懷池都已是安排妥當,頭一天先是與族長及族老們開祠堂,祭拜李氏列祖列宗的牌位。
李懷誠從淄州請迴來的舞獅隊伍,在祠堂門口舞足了一日,滿村喜慶不迭。
李婆子讓張芳和陳氏準備好喜糖、喜饃饃,讓後頭的工人幫忙挨家挨戶的分發。
大侄孫子有出息,給老李家考迴了個狀元,李婆子自當高興得哭濕了兩條帕子,倒也沒忘了到小佛堂給自己的老爺子還有哥嫂們上柱香。
秋生此次迴鄉祭拜完老子娘,便在族裏親長的幫助下,為父母請了牌位,不日他便要帶迴京城供奉。
這是李懷江和李婉的意思,秋生已到了娶親的年歲,如今亦順利高中皇榜,李婉兌現了曾經對趙氏許下的諾言,幫她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栽培成才。
在這期間,倒是出了個小意外。
趙氏娘家老子娘及哥嫂聽說了秋生高中皇榜之事,忘卻了當年他們如何狠心拋棄的這兩個孩子,顛顛的跑到長留村尋秋生。
要說趙家村地處偏僻,四麵環山出門不易,消息自是沒有別的村子人家靈光。
早在去年趙氏的大哥聽村子裏的人說起,妹子當年嫁的那戶宋家出了個舉人,他還在呐悶宋家哪來的本事養出個舉人老爺。
或是出於好奇,又或是出於不忿,特意一番打聽之下竟得知,那位宋舉人竟是他們趙家的外孫宋三寶。
早年趙氏的大哥倒是聽說,他娘放走的兩個崽子被長留村一戶姓李的人家收養,為此事,他和爹還怨了老娘許久,覺得她老糊塗。
明明他和爹都已找好了牙子談妥了價錢,老娘竟把兩個值五兩銀子錢的玩意給放走了。
誰曾想,收養兩個崽子的竟是當朝太師的那戶李家,難怪能養出一個舉人。
趙氏的大哥順著消息往深的打聽,才得知妹子的大閨女還嫁給了親王的兒子,這可是潑天的富貴人家啊。
為此,趙氏娘家人一頓捶胸頓足,若是早知道消息,靠著那兩個崽子與老李家交好,多少好處他們撈不著啊。
這下好了,那死丫頭的福氣他們是攀不上了,嫁入王府之後就再沒迴過淄州,倒是那崽子竟也是個有大福氣的,這下子高中了皇榜,他們趙家怎麽說也得撈上半點好處才是。
趙進士趙成禮順當搭上了太師府安排的馬車,結伴迴鄉祭祖。
這日一早,李婉親自送小大房兒子兒媳出府,此次孩子外放,至少得三年見不上麵。
羅先生特意準備了一箱子的常備藥,給到老友趙先生手裏。
除此以外,羅先生還在康寧堂拔了兩名出師的徒弟,跟隨小大房一塊到地方。
阮氏早早便來太師府送行,二閨女嫁得好,在夫家又得了臉麵,且備受上頭公婆的寬待,她做為母親無有不感到欣慰的。
眼瞧著太師府方方麵麵都為孩子準備妥當,根本容不上她插手的,阮氏再次感到自愧不如。
李婉握著媳婦的手,不忘了交待,“四虎和五虎兩位小叔會在夷州接應,若遇著什麽困難便尋了他們,咱商行的買賣不打緊,慢慢來便是,剛到地方最緊要的是保養身子。”
“是的,娘,兒媳省得的。”
寧氏眼眶濕潤,臨別的這一刻,倒是不舍得待她極好的婆母親長。
袁氏上前,握了握寧氏的手,“大嫂您放心,我會帶上您的那份伺候好咱娘的,也會照顧陶姐兒。”
寧氏點頭不迭,“多謝弟妹。”
“誒,說這些,莫要忘了與我寫信。”
寧氏被袁氏的開朗性子逗笑,揩了揩眼角的淚,看著銘笙抱在懷裏的陶姐兒。
陶姐兒並不知道爹娘此次離開意味著什麽,隻以為爹娘帶上小弟弟出門玩上幾日便迴府了。
寧氏不舍地撫摸閨女的臉頰,輕聲叮囑到,“姐兒平素定要好好聽從長輩的話。”
陶姐兒歡笑點頭應聲,“娘,陶兒乖乖的,聽話。”
麵對乖巧可愛的閨女,寧氏到底是不舍得,卻也知姐兒留在京中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李婉示意孫娘把姐兒抱過來,寧氏才依依不舍的收迴手。
銘笙握了握媳婦的手,無聲寬慰,一同麵向阮氏辭行。
“嶽母大人請放心,瑜兒和哥兒,小婿定當照顧好。”
阮氏點點頭,說不出的心底感觸,“好。”
銘笙來到李婉跟前,“娘,倘若有事定要書信予兒子。”
李婉點頭寬慰道,“娘省得,京裏的事你便不必操心的,男兒誌在立業、照顧妻兒才是堅要的。”
“兒子謹遵娘的教誨。”
銘笙向羅先生拱手行大禮,“羅爺爺,待孫兒日後迴京,再好生孝敬您。”
羅先生隻手捋了捋稀疏的白胡子,另一隻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保重好身子。”
“是,羅爺爺。”
李婉見兒子迴頭,笑道,“你爹當下趕不迴府送你們的。”
“兒子省得,爹公務繁重,兒子望爹娘定要保重身子。”
昨個夜裏,父子倆在書房促膝長談至深夜,父親交待的事宜他都記在心裏。
“好。”李婉點頭,把懷裏的哥兒送到兒媳寧氏懷裏。
“好好的。”
“是的,娘。”
寧氏再次麵向親長福禮,不舍的看一眼閨女,忍著眼眶的熱意,轉身在夫君的攙扶下上了車。
李婉向趙先生禮貌微笑道,“有勞先生了。”
“夫人莫要與老夫客套,您和太師且放心,笙哥兒老夫替你們看著。”
“好。”
說完,書榮上前攙扶趙先生上馬車,隨行的下人及暗衛禮貌來到李婉跟前一一辭行。
目送馬車隊伍在朝廷欽派的官差護送下,遙遙離去,大咪的鐵籠子外罩著層黑布,能從底下的縫隙瞧見裏頭趴伏的虎爪子。
恍眼間,從前圍繞在她與李懷江膝下的兒子,個趕個的奔赴屬於他們自己的前程——。
-------
淄州,知縣,長留村。
秋生和銘豐兄弟倆迴來以前,縣衙門便將好消息送到了村子裏,霎時間,整個村子再次轟動不已。
狀元郎,一門三皇榜,哪一個詞聽在尋常百姓耳朵裏,都是望而不及的高度。
今年老家瀚博書院再次考出了五六個秀才,讓整個長留村成為人人豔羨的才子福地。
張硯對銘笙高中抱有極大的信心,便是這狀元太出乎人之意料,心道,果然是大哥教養出來的孩子。
老李家祭祖事宜李懷池都已是安排妥當,頭一天先是與族長及族老們開祠堂,祭拜李氏列祖列宗的牌位。
李懷誠從淄州請迴來的舞獅隊伍,在祠堂門口舞足了一日,滿村喜慶不迭。
李婆子讓張芳和陳氏準備好喜糖、喜饃饃,讓後頭的工人幫忙挨家挨戶的分發。
大侄孫子有出息,給老李家考迴了個狀元,李婆子自當高興得哭濕了兩條帕子,倒也沒忘了到小佛堂給自己的老爺子還有哥嫂們上柱香。
秋生此次迴鄉祭拜完老子娘,便在族裏親長的幫助下,為父母請了牌位,不日他便要帶迴京城供奉。
這是李懷江和李婉的意思,秋生已到了娶親的年歲,如今亦順利高中皇榜,李婉兌現了曾經對趙氏許下的諾言,幫她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栽培成才。
在這期間,倒是出了個小意外。
趙氏娘家老子娘及哥嫂聽說了秋生高中皇榜之事,忘卻了當年他們如何狠心拋棄的這兩個孩子,顛顛的跑到長留村尋秋生。
要說趙家村地處偏僻,四麵環山出門不易,消息自是沒有別的村子人家靈光。
早在去年趙氏的大哥聽村子裏的人說起,妹子當年嫁的那戶宋家出了個舉人,他還在呐悶宋家哪來的本事養出個舉人老爺。
或是出於好奇,又或是出於不忿,特意一番打聽之下竟得知,那位宋舉人竟是他們趙家的外孫宋三寶。
早年趙氏的大哥倒是聽說,他娘放走的兩個崽子被長留村一戶姓李的人家收養,為此事,他和爹還怨了老娘許久,覺得她老糊塗。
明明他和爹都已找好了牙子談妥了價錢,老娘竟把兩個值五兩銀子錢的玩意給放走了。
誰曾想,收養兩個崽子的竟是當朝太師的那戶李家,難怪能養出一個舉人。
趙氏的大哥順著消息往深的打聽,才得知妹子的大閨女還嫁給了親王的兒子,這可是潑天的富貴人家啊。
為此,趙氏娘家人一頓捶胸頓足,若是早知道消息,靠著那兩個崽子與老李家交好,多少好處他們撈不著啊。
這下好了,那死丫頭的福氣他們是攀不上了,嫁入王府之後就再沒迴過淄州,倒是那崽子竟也是個有大福氣的,這下子高中了皇榜,他們趙家怎麽說也得撈上半點好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