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軍強則國盛
農門小夫妻:我掙錢你撈權 作者:饅頭配雪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婉心心念念的土豆從淄州運了來,除了莊子上的幾十畝地種上,還剩下許多的,於是讓李懷江以官府的名義分發給附近百姓種植。
條件自然是有的,種子隻分發給那些積極配合寧縣建設的百姓,領了土豆種子的百姓得在官府做登記,收成後按同等的份量把土豆還給官府。
至於種出來的土豆百姓們是留著自己吃,或是賣迴給他們慶豐行,全由他們自主決定。
莊子上的田地光靠族裏的幾個後生暫時是打理得過來,待第一批收成莊子就得請上佃農。
縣城內遭受戰爭破壞的鋪子門麵也得到了全麵的修葺,沿街的道路也鋪設完工,修理工程從縣城附近慢慢的擴展到了下麵的幾個鎮子。
百姓們都種上了糧食,且有了勞作不光能換迴來口糧,還能得些銀子錢,這對於長期受到戰爭迫害的百姓來講,終於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等待土豆收成期間,李懷江看好了莊子附近不遠處的一條河流,讓李婉把周邊的幾畝地一並買下來,再把那裏開拓成養殖魚塘,等河流灌入的天然魚苗養大的,魚腐也有了製作原料。
李婉買莊子田地鋪子的銀錢充實了官府的私庫,雖然不多,卻也解了官府建設的燃眉之急。
這幾個月趙大人幾人是切身看到了李懷江的治理能力,雖然寧縣還未能引入外來人口,但隻若跟著李大人的規劃必然是事半功倍。
眨眼飛逝,滇州種植的土豆迎來了第一批的收成,莊子開始招收大量佃農務工,再有早前李婉給鄒三爺去的信也得到了迴應,慶豐行與益商行建立的合作契約以兩家貨源互通為盟,運來了百擔米糧助慶豐行糧鋪順利開張。
寧縣距吐蕃較近,李懷江大膽的擬了折子迴京,要求開通邊境互市,引入吐蕃外商助寧縣早日脫離窘境。
高帝看到李懷江的折子,不住心裏歎服李懷江的大膽之舉,且不說大盛費了多大的軍力才把滇州從吐蕃手裏奪迴來,一旦開通互市如果邊防軍力稍有閃失,滇州將再次陷入失守的境地。
若這一步險棋李懷江走對了,滇州又將給戶部乃至整個大盛國力帶來的創收,又不住讓高帝為之心動。
於是,高帝內心抓馬,薅掉了十根頭發,一番斟酌衡量,加固邊境防守,同意了李懷江的建議。
很快,高帝便看到了成效,有了邊境互市,不光吸引來了外商,國內鄰近的商人也看到了寧縣的商機,當初朝廷隻拔了萬兩銀錢賑災寧縣顯然是不夠的,可有了這些外來的商人入駐寧縣,縣城乃之鎮上的鋪子買賣才是真正充實了賑災款項,再有看到商機的大戶,買不到鋪子便在寧縣周邊置辦田產,這可都是朝廷的土地,買賣的銀兩以及商戶的稅收,讓當初死寂的寧縣逐漸活了起來。
李懷江這步險棋不光帶動了寧縣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帶動了周邊縣城的農貿經濟,便連直屬滇州的官員也為之大感震撼。
為此,朝廷不得不重視起滇州的經濟發展,從前隻有三千兵將戍守滇州邊境,不過短短一年,南中關加注到了八千兵馬。
與大盛打了幾年戰的吐蕃不得不歇了心思,互市對吐蕃也是大有顯著,吐蕃本就是牧遊民族,無論怎麽說打戰不光要有馬還得有銀子,多年戰事吐蕃牧民哀聲在道,當下互市對吐蕃牧民百姓來說是好的,再有心思的吐蕃各部首領也不得不借此先養足了精力韜光養晦,便待時機成熟再攻進大盛國土。
李懷江當然也是想到互市給大盛未來帶來的弊端,這一年多李懷江與高帝不光隻是明麵上的折子往來,還有兩人暗下互通的書信。
由此,李懷江時常感到心累,想他隻是一個七品的芝麻小官,便隻拿了那麽丟丟的俸祿,皇上是真的把人往死裏挫磨。
皇宮,禦書房。
高帝看著秘信,嘴角彎笑,不住哼哼出聲。
放下手中信簽,想了想,道“江德,朕記得兩年前賜給大皇子一座城北的三進府邸,大皇子可已有著人修葺。”
江德忙恭身迴道“迴皇上的話,據奴家所知,大皇子將將上月才把那座府邸修葺了的,估計是等著擇吉日遷入新府居住。”
高帝聽了心頭微喜,麵上卻不顯“傳朕口喻,將城北另一座四進的府邸賜予大皇子作為交換。”
“喳。”
這邊,大皇子剛收到禮部擇下的吉日,歡歡喜喜地準備與新婚王妃遷入府邸,卻被皇上一道口喻給炸懵了圈。
嘶~
為了修葺城北那座三進的府邸他花了將近三千兩銀子,用料材質都是選的上乘,便是為了自己住著舒坦,父皇今個是抽了哪門子的風,說換就換。
四進那套府邸他也是知道的,裏頭爛得跟馬廄般,若修葺起來少說也得五千兩銀子打水漂。
為此,大皇子抬頭望天,努力思索最近些日自己可是哪一方麵衝撞了父皇心頭不喜了,他要上哪找來餘銀修葺府邸。
次日早朝,高帝連拋了幾個重磅炸彈,命兵部掌軍令,軍政令,協查軍武官發布各州各縣乃至各城鎮開啟每年一度的募兵製。
凡年滿十五男丁,除讀書子以外一戶抽一丁服兵役三年,凡家有服兵男丁,將免除三年部份徭役賦稅,抗服役者以判國重罪誅連處置。
命行軍都統,副都統,經略使開展全國範圍兵役覆蓋,除邊關駐軍,關隘屯兵,重編兩大軍治大區,分別位於西南州,嶺南州,加重南麵的兵役統治。
當然,李懷江提的意見並沒有這般的詳細,以上旨意皆是高帝昨夜深思後的決策。
在古代少有強製服役機製,幾乎戰時抽丁,臨時訓練就上,再有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民間謠傳,皆是因為臨時抽丁缺乏機製訓練,從而上了戰場十有九亡。
當下高帝重設兩大軍區,預備兵力大大提高了大盛的軍備用度,這也使得吏部,兵部,戶部三大尚書叫苦不迭。
任大臣們如何提出緩急策略,高帝一應駁迴,近二十年的戎馬征戰,使得高帝深悟李懷江的那句話[軍強則國強,國強則民安。]。
有了兵力,重塑各邊關互市,帶給大盛的經濟利益創收才可使得當朝局勢平穩發展,也許需要很多年,或是更久,大盛等得,大盛的百姓子孫都能等得。
李懷江沒想到高帝會采取自己的建議,這得是有多大的勇氣和毅力才能頂住一眾朝臣的抗義,古代朝廷往往在各地的兵力太少甚至是沒兵,時常因為大規模的起義而內部失守,起義軍短時間就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取,待邊關軍及駐守軍趕至時,城牆已被起義軍大麵部攻陷。
如今大盛是窮,尚若不邁出這一步,大盛則難富。
條件自然是有的,種子隻分發給那些積極配合寧縣建設的百姓,領了土豆種子的百姓得在官府做登記,收成後按同等的份量把土豆還給官府。
至於種出來的土豆百姓們是留著自己吃,或是賣迴給他們慶豐行,全由他們自主決定。
莊子上的田地光靠族裏的幾個後生暫時是打理得過來,待第一批收成莊子就得請上佃農。
縣城內遭受戰爭破壞的鋪子門麵也得到了全麵的修葺,沿街的道路也鋪設完工,修理工程從縣城附近慢慢的擴展到了下麵的幾個鎮子。
百姓們都種上了糧食,且有了勞作不光能換迴來口糧,還能得些銀子錢,這對於長期受到戰爭迫害的百姓來講,終於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等待土豆收成期間,李懷江看好了莊子附近不遠處的一條河流,讓李婉把周邊的幾畝地一並買下來,再把那裏開拓成養殖魚塘,等河流灌入的天然魚苗養大的,魚腐也有了製作原料。
李婉買莊子田地鋪子的銀錢充實了官府的私庫,雖然不多,卻也解了官府建設的燃眉之急。
這幾個月趙大人幾人是切身看到了李懷江的治理能力,雖然寧縣還未能引入外來人口,但隻若跟著李大人的規劃必然是事半功倍。
眨眼飛逝,滇州種植的土豆迎來了第一批的收成,莊子開始招收大量佃農務工,再有早前李婉給鄒三爺去的信也得到了迴應,慶豐行與益商行建立的合作契約以兩家貨源互通為盟,運來了百擔米糧助慶豐行糧鋪順利開張。
寧縣距吐蕃較近,李懷江大膽的擬了折子迴京,要求開通邊境互市,引入吐蕃外商助寧縣早日脫離窘境。
高帝看到李懷江的折子,不住心裏歎服李懷江的大膽之舉,且不說大盛費了多大的軍力才把滇州從吐蕃手裏奪迴來,一旦開通互市如果邊防軍力稍有閃失,滇州將再次陷入失守的境地。
若這一步險棋李懷江走對了,滇州又將給戶部乃至整個大盛國力帶來的創收,又不住讓高帝為之心動。
於是,高帝內心抓馬,薅掉了十根頭發,一番斟酌衡量,加固邊境防守,同意了李懷江的建議。
很快,高帝便看到了成效,有了邊境互市,不光吸引來了外商,國內鄰近的商人也看到了寧縣的商機,當初朝廷隻拔了萬兩銀錢賑災寧縣顯然是不夠的,可有了這些外來的商人入駐寧縣,縣城乃之鎮上的鋪子買賣才是真正充實了賑災款項,再有看到商機的大戶,買不到鋪子便在寧縣周邊置辦田產,這可都是朝廷的土地,買賣的銀兩以及商戶的稅收,讓當初死寂的寧縣逐漸活了起來。
李懷江這步險棋不光帶動了寧縣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帶動了周邊縣城的農貿經濟,便連直屬滇州的官員也為之大感震撼。
為此,朝廷不得不重視起滇州的經濟發展,從前隻有三千兵將戍守滇州邊境,不過短短一年,南中關加注到了八千兵馬。
與大盛打了幾年戰的吐蕃不得不歇了心思,互市對吐蕃也是大有顯著,吐蕃本就是牧遊民族,無論怎麽說打戰不光要有馬還得有銀子,多年戰事吐蕃牧民哀聲在道,當下互市對吐蕃牧民百姓來說是好的,再有心思的吐蕃各部首領也不得不借此先養足了精力韜光養晦,便待時機成熟再攻進大盛國土。
李懷江當然也是想到互市給大盛未來帶來的弊端,這一年多李懷江與高帝不光隻是明麵上的折子往來,還有兩人暗下互通的書信。
由此,李懷江時常感到心累,想他隻是一個七品的芝麻小官,便隻拿了那麽丟丟的俸祿,皇上是真的把人往死裏挫磨。
皇宮,禦書房。
高帝看著秘信,嘴角彎笑,不住哼哼出聲。
放下手中信簽,想了想,道“江德,朕記得兩年前賜給大皇子一座城北的三進府邸,大皇子可已有著人修葺。”
江德忙恭身迴道“迴皇上的話,據奴家所知,大皇子將將上月才把那座府邸修葺了的,估計是等著擇吉日遷入新府居住。”
高帝聽了心頭微喜,麵上卻不顯“傳朕口喻,將城北另一座四進的府邸賜予大皇子作為交換。”
“喳。”
這邊,大皇子剛收到禮部擇下的吉日,歡歡喜喜地準備與新婚王妃遷入府邸,卻被皇上一道口喻給炸懵了圈。
嘶~
為了修葺城北那座三進的府邸他花了將近三千兩銀子,用料材質都是選的上乘,便是為了自己住著舒坦,父皇今個是抽了哪門子的風,說換就換。
四進那套府邸他也是知道的,裏頭爛得跟馬廄般,若修葺起來少說也得五千兩銀子打水漂。
為此,大皇子抬頭望天,努力思索最近些日自己可是哪一方麵衝撞了父皇心頭不喜了,他要上哪找來餘銀修葺府邸。
次日早朝,高帝連拋了幾個重磅炸彈,命兵部掌軍令,軍政令,協查軍武官發布各州各縣乃至各城鎮開啟每年一度的募兵製。
凡年滿十五男丁,除讀書子以外一戶抽一丁服兵役三年,凡家有服兵男丁,將免除三年部份徭役賦稅,抗服役者以判國重罪誅連處置。
命行軍都統,副都統,經略使開展全國範圍兵役覆蓋,除邊關駐軍,關隘屯兵,重編兩大軍治大區,分別位於西南州,嶺南州,加重南麵的兵役統治。
當然,李懷江提的意見並沒有這般的詳細,以上旨意皆是高帝昨夜深思後的決策。
在古代少有強製服役機製,幾乎戰時抽丁,臨時訓練就上,再有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民間謠傳,皆是因為臨時抽丁缺乏機製訓練,從而上了戰場十有九亡。
當下高帝重設兩大軍區,預備兵力大大提高了大盛的軍備用度,這也使得吏部,兵部,戶部三大尚書叫苦不迭。
任大臣們如何提出緩急策略,高帝一應駁迴,近二十年的戎馬征戰,使得高帝深悟李懷江的那句話[軍強則國強,國強則民安。]。
有了兵力,重塑各邊關互市,帶給大盛的經濟利益創收才可使得當朝局勢平穩發展,也許需要很多年,或是更久,大盛等得,大盛的百姓子孫都能等得。
李懷江沒想到高帝會采取自己的建議,這得是有多大的勇氣和毅力才能頂住一眾朝臣的抗義,古代朝廷往往在各地的兵力太少甚至是沒兵,時常因為大規模的起義而內部失守,起義軍短時間就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取,待邊關軍及駐守軍趕至時,城牆已被起義軍大麵部攻陷。
如今大盛是窮,尚若不邁出這一步,大盛則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