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封毛筆寫的家書,字體娟秀,前麵都是一些套話,中間的一段文字吸引了周春生的注意。
“......
吾父已知天命,為求葉落歸根年前抵懷寧舊居,有生之年企盼闔家團圓。
家中雖兄恭弟謙、塤篪相和,吾父仍執意盡早析產以了卻身後之事。
三哥、五哥、九弟已告知不日啟程親赴懷寧,望八弟盡早盤清家中滬上產業歸家省親。
......”
署名是七姐,看上去就是一封催促自家兄弟迴鄉探親的普通信件,周春生卻麵色凝重的看了許久沒有動。
丁默邨試探道:“周副局長是看出什麽了嗎?”
周春生將信紙放在桌麵上:“這封信是從哪找到的?”
“前一陣我們抓了一個軍統的特務,據我們掌握的信息很可能是軍統在上海的聯絡員,所以就找人一直監視著他家的郵箱。”:
說著丁默邨拉開抽屜從裏麵拿出一個信封:
“信是29號從青浦發出來的,剛進公共租界就讓我們的人截下了。”
周春生接過信封查看上麵的郵戳:
“青浦?按信上的內容不應該從安慶懷寧發出嗎?”
“所以才可疑嘛,周副局長要不再看看信,裏麵是不是藏著什麽情報?”
周春生將信紙轉向丁默邨,指了指懷寧,又指了指三哥、五哥、九弟:
“丁處長覺得這地名和這幾個稱唿有沒有可能有其他含義?”
丁默邨麵露笑意:
“周副局長怎麽看?”
周春生雙手一攤:
“這我上哪知道,我就一個小警察,也就隻能看見眼前這一攤事。”
丁默邨瞟了一眼周春生,笑著微微搖了搖頭:
“我覺得這個三哥指的就是顧祝同,五哥是李宗仁,九弟是陳誠,而懷寧所在的安慶是他們的目標,析產就是讓軍統在上海的人摸清日軍在上海周邊的軍事部署以及軍事調動情況,國軍應該會在近期有大動作。”
(
1938年武漢失守後國民政府做了一次戰區調整,1939年初基本定型,後又做了少許調整:
第一戰區司令衛立煌,轄河南、安徽北部,兵力12步兵師,1步兵旅,1騎兵師,1騎兵旅;
第二戰區司令閻錫山,轄山西、陝西北部,兵力32步兵師,14步兵旅,5騎兵師,3騎兵旅;
第三戰區司令顧祝同,轄浙江、福建、江蘇、安徽南部,兵力22步兵師,2步兵旅;
第四戰區司令張發奎,轄廣東、廣西,兵力18步兵師,2步兵旅;
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轄安徽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兵力26步兵師,1騎兵師;
第六戰區、第七戰區撤銷,第六戰區於1939年10月恢複,陳誠任司令;
第八戰區司令朱紹良,轄綏遠、寧夏、甘肅、青海,兵力14步兵師,6步兵旅,11騎兵師,6騎兵旅;
第九戰區司令陳誠,轄湖北南部、湖南、江西,兵力23個軍50個師;
第十戰區司令蔣鼎文,轄陝西,兵力3個軍。
武漢會戰後,日軍占領武漢三鎮,同時趁亂拿下廣州。
按照日本政府戰前推算,中國丟失武漢和廣州便會投降,整場侵華戰爭就此結束。
然後武漢會戰反倒令國民政府發布堅定抗日的聲明,日方也發現隨著戰線的延長,自己的兵力明顯不足,它所能控製的區域也僅在交通線兩側數公裏區域。
此時日本駐守漢口的是第11軍,司令崗村寧次,下轄第3、6、13、33、34、101、106師團,獨立混成14旅團,野戰重炮兵第6旅團等部。
駐守南京、上海、杭州一線的是第13軍,司令西尾壽造,下轄第15、17、22、116師團,獨立混成第11、12、13旅團。
日軍對伸進中國腹地的第11軍的補給隻能通過蕪湖、安慶、九江一線,這一段就像是日軍的咽喉,而安慶就是喉頭。
不過日軍仗著其海軍和空軍優勢並未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裏,覺得就算把咽喉露在外麵中國軍隊也沒有能力掐住。
)
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後中國關內戰場形勢圖
“唉,丁處長,軍事上的事可不能瞎說。”
“軍事上的事我不參與,我隻負責情報,至於有沒有用就讓他們自己去分析,萬一有用就是大功一件,就算沒用我也盡了自己的責任,他們挑不出我的毛病,怎麽樣,周副局長,我願意把這個功勞與你分享,算作是我們兩個一起發現的。”
周春生看著丁默邨:
“李士群知道嗎?”
丁默邨將後背靠住椅背:
“七十六號又不是他說了算,沒必要事事知會他,周副局長,咱們合作過這麽多次,我覺得這個功勞咱們兄弟倆一起分享更合適。”
“丁處長,我先謝謝你有好處能第一個想到我,不過這件事我覺得還是撇開我比較好。”
“周副局長有什麽顧慮嗎?”
“咱們兩家現在畢竟分屬兩個部門,汪主席從日本迴來後大家多半都要跟著他混飯吃,當領導喜歡的是屬下對他忠心,最防備的是屬下之間結黨營私,新政府還沒成立咱們兩個就蠅營狗苟,後麵的路可不好走啊。”
丁默邨盯著周春生的眼睛,看了幾秒後笑道:
“周副局長所言極是,是我欠考慮了,行,等李士群迴來了我跟他說,就算作我們搬進七十六號後辦的第一件大事。”
“好啊,那就先預祝丁處長立下大功。”
丁默邨將這封信件報給日軍後,日軍通過其他情報來源知悉國軍第三和第五戰區做了幾次軍力部署調整。
不過直到第一次長沙會戰開始信件所指向的攻擊都沒到來,丁默邨期盼的大功獎勵自然落不到他頭上。
但是這封信還是或多或少的影響了幾千裏之外的另一場戰役。
“......
吾父已知天命,為求葉落歸根年前抵懷寧舊居,有生之年企盼闔家團圓。
家中雖兄恭弟謙、塤篪相和,吾父仍執意盡早析產以了卻身後之事。
三哥、五哥、九弟已告知不日啟程親赴懷寧,望八弟盡早盤清家中滬上產業歸家省親。
......”
署名是七姐,看上去就是一封催促自家兄弟迴鄉探親的普通信件,周春生卻麵色凝重的看了許久沒有動。
丁默邨試探道:“周副局長是看出什麽了嗎?”
周春生將信紙放在桌麵上:“這封信是從哪找到的?”
“前一陣我們抓了一個軍統的特務,據我們掌握的信息很可能是軍統在上海的聯絡員,所以就找人一直監視著他家的郵箱。”:
說著丁默邨拉開抽屜從裏麵拿出一個信封:
“信是29號從青浦發出來的,剛進公共租界就讓我們的人截下了。”
周春生接過信封查看上麵的郵戳:
“青浦?按信上的內容不應該從安慶懷寧發出嗎?”
“所以才可疑嘛,周副局長要不再看看信,裏麵是不是藏著什麽情報?”
周春生將信紙轉向丁默邨,指了指懷寧,又指了指三哥、五哥、九弟:
“丁處長覺得這地名和這幾個稱唿有沒有可能有其他含義?”
丁默邨麵露笑意:
“周副局長怎麽看?”
周春生雙手一攤:
“這我上哪知道,我就一個小警察,也就隻能看見眼前這一攤事。”
丁默邨瞟了一眼周春生,笑著微微搖了搖頭:
“我覺得這個三哥指的就是顧祝同,五哥是李宗仁,九弟是陳誠,而懷寧所在的安慶是他們的目標,析產就是讓軍統在上海的人摸清日軍在上海周邊的軍事部署以及軍事調動情況,國軍應該會在近期有大動作。”
(
1938年武漢失守後國民政府做了一次戰區調整,1939年初基本定型,後又做了少許調整:
第一戰區司令衛立煌,轄河南、安徽北部,兵力12步兵師,1步兵旅,1騎兵師,1騎兵旅;
第二戰區司令閻錫山,轄山西、陝西北部,兵力32步兵師,14步兵旅,5騎兵師,3騎兵旅;
第三戰區司令顧祝同,轄浙江、福建、江蘇、安徽南部,兵力22步兵師,2步兵旅;
第四戰區司令張發奎,轄廣東、廣西,兵力18步兵師,2步兵旅;
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轄安徽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兵力26步兵師,1騎兵師;
第六戰區、第七戰區撤銷,第六戰區於1939年10月恢複,陳誠任司令;
第八戰區司令朱紹良,轄綏遠、寧夏、甘肅、青海,兵力14步兵師,6步兵旅,11騎兵師,6騎兵旅;
第九戰區司令陳誠,轄湖北南部、湖南、江西,兵力23個軍50個師;
第十戰區司令蔣鼎文,轄陝西,兵力3個軍。
武漢會戰後,日軍占領武漢三鎮,同時趁亂拿下廣州。
按照日本政府戰前推算,中國丟失武漢和廣州便會投降,整場侵華戰爭就此結束。
然後武漢會戰反倒令國民政府發布堅定抗日的聲明,日方也發現隨著戰線的延長,自己的兵力明顯不足,它所能控製的區域也僅在交通線兩側數公裏區域。
此時日本駐守漢口的是第11軍,司令崗村寧次,下轄第3、6、13、33、34、101、106師團,獨立混成14旅團,野戰重炮兵第6旅團等部。
駐守南京、上海、杭州一線的是第13軍,司令西尾壽造,下轄第15、17、22、116師團,獨立混成第11、12、13旅團。
日軍對伸進中國腹地的第11軍的補給隻能通過蕪湖、安慶、九江一線,這一段就像是日軍的咽喉,而安慶就是喉頭。
不過日軍仗著其海軍和空軍優勢並未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裏,覺得就算把咽喉露在外麵中國軍隊也沒有能力掐住。
)
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後中國關內戰場形勢圖
“唉,丁處長,軍事上的事可不能瞎說。”
“軍事上的事我不參與,我隻負責情報,至於有沒有用就讓他們自己去分析,萬一有用就是大功一件,就算沒用我也盡了自己的責任,他們挑不出我的毛病,怎麽樣,周副局長,我願意把這個功勞與你分享,算作是我們兩個一起發現的。”
周春生看著丁默邨:
“李士群知道嗎?”
丁默邨將後背靠住椅背:
“七十六號又不是他說了算,沒必要事事知會他,周副局長,咱們合作過這麽多次,我覺得這個功勞咱們兄弟倆一起分享更合適。”
“丁處長,我先謝謝你有好處能第一個想到我,不過這件事我覺得還是撇開我比較好。”
“周副局長有什麽顧慮嗎?”
“咱們兩家現在畢竟分屬兩個部門,汪主席從日本迴來後大家多半都要跟著他混飯吃,當領導喜歡的是屬下對他忠心,最防備的是屬下之間結黨營私,新政府還沒成立咱們兩個就蠅營狗苟,後麵的路可不好走啊。”
丁默邨盯著周春生的眼睛,看了幾秒後笑道:
“周副局長所言極是,是我欠考慮了,行,等李士群迴來了我跟他說,就算作我們搬進七十六號後辦的第一件大事。”
“好啊,那就先預祝丁處長立下大功。”
丁默邨將這封信件報給日軍後,日軍通過其他情報來源知悉國軍第三和第五戰區做了幾次軍力部署調整。
不過直到第一次長沙會戰開始信件所指向的攻擊都沒到來,丁默邨期盼的大功獎勵自然落不到他頭上。
但是這封信還是或多或少的影響了幾千裏之外的另一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