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身穿灰色海清(尼姑服),頭戴尼姑帽。
帽子將後腦和額頭全部裹住,但從腦後露出的發線來看她應該是將頭發盤起後裹進帽中。
最為奇特的是女人臉上戴著一個巨大的灰色棉布口罩,口罩將眼睛下方的整張臉全部遮住。
女人露在外麵的右眼外側眼角向下耷拉著,眼皮遮住了半顆眼珠。
左眼雖然與常人無異可看起來卻毫無生氣,與得道高僧那種看破紅塵的眼神相比完全是兩個極端。
女人身上除了衣服和帽子外沒有任何和佛家有關的法器或飾品,一時讓人分辨不出她是真的佛家弟子還是隻是喜歡這樣的穿著打扮。
女人下樓後走到沙發前衝林少生行了個合十禮,隨後用手語比劃了一番,林少生衝她點了點頭,女人向廚房走去。
看到周夏芷和周冬凜好奇的看著他,林少生解釋道:
“這是拙荊的妹妹,生下來就不會說話。”
周夏芷在身上和臉上比劃了下,似乎是在問衣服和口罩的事。
林少生歎了口氣:
“這孩子是個可憐人。”
看著林少生欲言又止,周冬凜說道:
“沒事,林先生,您不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林少生喝了一口茶,長舒了一口氣:
“其實發生在她身上的事多數人根本不可能承受,所幸這孩子最終還是熬過來了。”
周夏芷和周冬凜沒有說話靜靜的看著林少生。
“拙荊家在溧陽縣,日軍攻打南京前先攻陷了溧陽,它們在縣城裏燒殺搶掠,拙荊的妹妹也不幸被辱,那些畜生最後還在她的臉上劃了十幾刀。後來她跟著逃難的人群一路輾轉到了武漢,她本想去武漢找她姐姐可隻知道我們住在武昌不知道具體的地方,再加上她又不會說話隻能到處亂撞,後來有幸遇到了蓮溪寺的師太將她帶到蟠龍山上安頓了下來,師太見她塵緣未了便允她帶發修行。拙荊本就信佛,去年正月十五去蓮溪寺參加上燈法會時正好撞上了她,後來她便跟我們生活在一起。她說念佛誦經可以讓她平靜下來,所以一直保持著之前在蓮溪寺的生活習慣。因為臉上的疤,她便總是戴著那個口罩不想讓人看見。”
周夏芷聽完搖了搖頭:
“哎,真是個可憐的姑娘,林先生,我父親認識一個英國醫生,他是植皮方麵的專家,興許可以讓他看看,不說恢複成原樣,至少可以不用戴口罩示人。”
林少生眼前一亮:
“這也能治?”
周冬凜:“我在英國留學時聽說過這種手術,就是從身體其他部位取皮移植到需要更換的地方,倒是可以讓您夫人的妹妹去看看。”
林少生聽完站起身對著廚房內喊道:
“婉萍,出來下。”
女人出現在廚房門口,林少生衝她招了招手:
“婉萍,來。”
女人低著頭走了過來。
周夏芷站起身迎了過去,先是看向林少生:
“林先生,婉萍妹妹姓什麽。”
“趙,趙婉萍。”
周夏芷走到趙婉萍身前,雙手扶著她的肩,趙婉萍低著頭不敢看她。
周夏芷輕聲說道:
“婉萍妹妹,我認識個醫生也許可以幫你治臉上的疤痕,你能不能讓我看看你臉上的情況?”
趙婉萍看向林少生,林少生微微點頭,周冬凜好奇的站在周夏芷的身後。
趙婉萍伸手摘下右耳上口罩的掛繩,將口罩折向鼻子隻露出右半張臉。
臉上縱橫分布著七八道四五厘米長的刀疤,從色素沉著來看都是半年以上的老疤痕。
即便是老疤痕依舊是讓人膽戰心驚,連見慣了死人的周冬凜眼皮也不由自主的跳了一下。
周夏芷舉起左手探向趙婉萍的右臉,趙婉萍下意識的向後退了一步。
“大姐,這刀疤太深麵積又太大,我感覺植皮很難。”
周夏芷將左手收了迴來,趙婉萍趁勢戴迴了口罩。
“去看看吧,萬一有希望,多好的一張臉,哪怕能改善下也好,妹妹,你也不喜歡一輩子戴著口罩吧。”
趙婉萍轉身衝林少生用手語比劃了一番,林少生點了點頭:
“婉萍說謝謝你們的好意,她早已經看開了,能不能治都無所謂。”
周夏芷再一次雙手扶住趙婉萍的肩:
“婉萍妹妹,沒事,我先去幫你問問看,有希望總比沒希望的好。”
趙婉萍後退一步衝周夏芷行了個合十禮,然後朝向林少生比劃了一番,林少生點了點頭。
趙婉萍轉身走迴了廚房,林少生說道:
“兩位請坐吧,婉萍還要照顧拙荊,她讓我向二位表示感謝。”
周夏芷:“那林先生是專門為了婉萍學的手語?”
“其實我會的不多,拙荊為了和她妹妹交流她們一起在南京的聾啞學校學過,我的手語都是拙荊教我的。”
(西方手指語1840年前後傳入中國,傳教士米爾斯夫婦在煙台建立第一所聾啞學校——啟喑學堂,後在北平、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開始推廣。
經過與注音符號,拚音符號等中國自有語言體係不斷的融合、修改、增加後在中國聾啞教育者的不斷努力下建立起了一套適合中國人的手語體係。)
周夏芷:“那林先生的孩子沒一起來上海嗎?”
“小兒子剛滿九歲,我跟拙荊將他帶在身邊,現在應該正在樓上陪著他母親!大兒子已經十四,他不願意跟我們到上海,現在在重慶,我將他托付給好友照顧,再長大些就讓他直接住學校裏。”
“林先生倒也舍得!”
林少生笑著說道:
“也沒什麽舍得不舍得,這兩年經曆過太多的事,如果我們當時全家團聚在南京今天兩位也就見不到我了,這樣看是不是分離反倒是件好事,至少我們林家還能留下香火延續下去。”
周冬凜:“那林先生生意上有什麽打算?”
“我們家原本是做煙草生意的,現在都被日本人壟斷著,我先拜訪下父親的老朋友再做打算吧。”
帽子將後腦和額頭全部裹住,但從腦後露出的發線來看她應該是將頭發盤起後裹進帽中。
最為奇特的是女人臉上戴著一個巨大的灰色棉布口罩,口罩將眼睛下方的整張臉全部遮住。
女人露在外麵的右眼外側眼角向下耷拉著,眼皮遮住了半顆眼珠。
左眼雖然與常人無異可看起來卻毫無生氣,與得道高僧那種看破紅塵的眼神相比完全是兩個極端。
女人身上除了衣服和帽子外沒有任何和佛家有關的法器或飾品,一時讓人分辨不出她是真的佛家弟子還是隻是喜歡這樣的穿著打扮。
女人下樓後走到沙發前衝林少生行了個合十禮,隨後用手語比劃了一番,林少生衝她點了點頭,女人向廚房走去。
看到周夏芷和周冬凜好奇的看著他,林少生解釋道:
“這是拙荊的妹妹,生下來就不會說話。”
周夏芷在身上和臉上比劃了下,似乎是在問衣服和口罩的事。
林少生歎了口氣:
“這孩子是個可憐人。”
看著林少生欲言又止,周冬凜說道:
“沒事,林先生,您不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林少生喝了一口茶,長舒了一口氣:
“其實發生在她身上的事多數人根本不可能承受,所幸這孩子最終還是熬過來了。”
周夏芷和周冬凜沒有說話靜靜的看著林少生。
“拙荊家在溧陽縣,日軍攻打南京前先攻陷了溧陽,它們在縣城裏燒殺搶掠,拙荊的妹妹也不幸被辱,那些畜生最後還在她的臉上劃了十幾刀。後來她跟著逃難的人群一路輾轉到了武漢,她本想去武漢找她姐姐可隻知道我們住在武昌不知道具體的地方,再加上她又不會說話隻能到處亂撞,後來有幸遇到了蓮溪寺的師太將她帶到蟠龍山上安頓了下來,師太見她塵緣未了便允她帶發修行。拙荊本就信佛,去年正月十五去蓮溪寺參加上燈法會時正好撞上了她,後來她便跟我們生活在一起。她說念佛誦經可以讓她平靜下來,所以一直保持著之前在蓮溪寺的生活習慣。因為臉上的疤,她便總是戴著那個口罩不想讓人看見。”
周夏芷聽完搖了搖頭:
“哎,真是個可憐的姑娘,林先生,我父親認識一個英國醫生,他是植皮方麵的專家,興許可以讓他看看,不說恢複成原樣,至少可以不用戴口罩示人。”
林少生眼前一亮:
“這也能治?”
周冬凜:“我在英國留學時聽說過這種手術,就是從身體其他部位取皮移植到需要更換的地方,倒是可以讓您夫人的妹妹去看看。”
林少生聽完站起身對著廚房內喊道:
“婉萍,出來下。”
女人出現在廚房門口,林少生衝她招了招手:
“婉萍,來。”
女人低著頭走了過來。
周夏芷站起身迎了過去,先是看向林少生:
“林先生,婉萍妹妹姓什麽。”
“趙,趙婉萍。”
周夏芷走到趙婉萍身前,雙手扶著她的肩,趙婉萍低著頭不敢看她。
周夏芷輕聲說道:
“婉萍妹妹,我認識個醫生也許可以幫你治臉上的疤痕,你能不能讓我看看你臉上的情況?”
趙婉萍看向林少生,林少生微微點頭,周冬凜好奇的站在周夏芷的身後。
趙婉萍伸手摘下右耳上口罩的掛繩,將口罩折向鼻子隻露出右半張臉。
臉上縱橫分布著七八道四五厘米長的刀疤,從色素沉著來看都是半年以上的老疤痕。
即便是老疤痕依舊是讓人膽戰心驚,連見慣了死人的周冬凜眼皮也不由自主的跳了一下。
周夏芷舉起左手探向趙婉萍的右臉,趙婉萍下意識的向後退了一步。
“大姐,這刀疤太深麵積又太大,我感覺植皮很難。”
周夏芷將左手收了迴來,趙婉萍趁勢戴迴了口罩。
“去看看吧,萬一有希望,多好的一張臉,哪怕能改善下也好,妹妹,你也不喜歡一輩子戴著口罩吧。”
趙婉萍轉身衝林少生用手語比劃了一番,林少生點了點頭:
“婉萍說謝謝你們的好意,她早已經看開了,能不能治都無所謂。”
周夏芷再一次雙手扶住趙婉萍的肩:
“婉萍妹妹,沒事,我先去幫你問問看,有希望總比沒希望的好。”
趙婉萍後退一步衝周夏芷行了個合十禮,然後朝向林少生比劃了一番,林少生點了點頭。
趙婉萍轉身走迴了廚房,林少生說道:
“兩位請坐吧,婉萍還要照顧拙荊,她讓我向二位表示感謝。”
周夏芷:“那林先生是專門為了婉萍學的手語?”
“其實我會的不多,拙荊為了和她妹妹交流她們一起在南京的聾啞學校學過,我的手語都是拙荊教我的。”
(西方手指語1840年前後傳入中國,傳教士米爾斯夫婦在煙台建立第一所聾啞學校——啟喑學堂,後在北平、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開始推廣。
經過與注音符號,拚音符號等中國自有語言體係不斷的融合、修改、增加後在中國聾啞教育者的不斷努力下建立起了一套適合中國人的手語體係。)
周夏芷:“那林先生的孩子沒一起來上海嗎?”
“小兒子剛滿九歲,我跟拙荊將他帶在身邊,現在應該正在樓上陪著他母親!大兒子已經十四,他不願意跟我們到上海,現在在重慶,我將他托付給好友照顧,再長大些就讓他直接住學校裏。”
“林先生倒也舍得!”
林少生笑著說道:
“也沒什麽舍得不舍得,這兩年經曆過太多的事,如果我們當時全家團聚在南京今天兩位也就見不到我了,這樣看是不是分離反倒是件好事,至少我們林家還能留下香火延續下去。”
周冬凜:“那林先生生意上有什麽打算?”
“我們家原本是做煙草生意的,現在都被日本人壟斷著,我先拜訪下父親的老朋友再做打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