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記者,我們進去聊吧!”
“好。”
周冬凜跟在張東升的身後向茶館內走去,裏麵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老上海的茶館興起於清朝同治初年,規模大的叫茶樓,小的叫茶館。
既不同於八旗子弟雲集、政客官僚聚會的京城茶館;
亦不同於男女老少、家屬親朋敘親的閩粵茶樓。
更多的是充當商賈聚集洽談生意的會所,是觀察上海經濟和行會曆史的窗口。
由於裏麵各式各樣的人都有,也自然成為了新聞的集散地。
記者,警察,偵探之類的職業也喜歡坐在裏麵打探消息。
茶館一樓頂端一男子正高坐台上表演蘇州評話,今天的內容好像是《水滸》。
不過周圍的聽眾似乎不太買賬都自顧自的聊天看報。
在向二樓走的時候,周冬凜好奇的問張東升:
“我記得之前這家天香閣比現在要大啊,怎麽縮水了一大半。”
“能開著就不錯了,日本人來了以後茶樓倒了好多,對麵浙江路上的五雲日升樓都關門了。”
“我說我剛才好像總覺得那個路口少了點什麽。”
張東升領著周冬凜走到二樓靠窗的一個角落,坐在南麵的椅子上正好可以看到南京路上易安茶居大門。
桌上放著一套茶具、一碟花生、一碟八珍糕、一個裝著芝麻的小碗以及一碗剝好殼的茶葉鵪鶉蛋。
南麵桌邊一個茶杯裏有半杯茶水,其他的茶杯都倒扣在茶盤上。
張東升翻開一個倒扣的茶杯往裏麵倒了一杯茶,放在西麵的桌麵後請周冬凜坐下。
茶館的二樓就要冷清了許多,隻有靠窗的四張桌子上各坐了兩三個人。
“東升啊,挺會吃啊,芝麻茶葉鵪鶉蛋。”
“周記者,說笑了,我哪懂這些,老板說二樓有最低消費,我就讓他弄了套頂餓的,別說這些東西確實挺管飽。”
兩人笑著坐在桌前。
周冬凜伸手抓起一顆茶葉鵪鶉蛋放到裝了芝麻的小碗中滾了幾下。
拿出來時鵪鶉蛋的表麵已經裹上了一層芝麻。
他將蛋塞進嘴中,嚼了幾口連連讚歎:
“香,真香,好久沒吃到這個味道了。”
“我是第一次吃,這味道確實挺有意思的。”
周冬凜將嘴中的食物全部咽下後將麵前茶杯中的茶水一飲而盡。
張東升拿起茶壺為他續上茶水。
“東升,說正事吧,找我什麽事?”
張東升放低了聲音:
“周記者,我這幾天在南市的難民區了解他們現在的生存情況,無意中從幾個難民的口中打聽到最近有幾個人打著華商的旗號在難民區招工。”
“招工?這是好事啊。”
“沒那麽簡單,這些人男女老少都要,連帶孩子的婦女也要,說是廠裏有專門的托育機構可以幫忙照料孩子,現在這光景誰會這麽好心收留拖油瓶。”
說著張東升從懷裏掏出幾張照片遞到周冬凜的麵前:
“我覺得好奇就混過去偷偷的拍了這些人招工時的照片,更可疑的是當我向他們表明身份想采訪他們時,他們表示拒絕接受采訪,後來一直像盯犯人一樣盯著我不讓我靠近,如果是真招工的有記者采訪巴不得做免費的廣告。”
周冬凜接過照片,第一張是一個穿著西裝的年輕男人坐在桌前。
桌上立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祥發印染廠招工點】
周冬凜將第一張照片放到最後,第二張照片上是一輛福特轎車。
剛才的那個年輕男人正站在車旁將一個抱著嬰兒的婦女往轎車的後排引。
看到福特轎車周冬凜頓時聯想到最近被劫殺的出租車司機,連忙問道:
“知道他們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嗎?”
“元宵節後麵一天,附近的難民都記得很清楚,第一撥招工的就從那個時候出現的。”
周冬凜的大腦飛速旋轉:
“元宵節是3月5日,後麵一天是3月6日,第一個出租車司機被劫殺就是3月5日,那這車是不是就是被劫的車?從時間上來說不會這麽巧吧。”
照片上的車牌號非常清晰:【國滬】
周冬凜掏出筆記本將車牌記了下來:
“迴頭我去工部局車牌管理所查下車牌的歸屬。”
“好,周記者,你接著看,還有別的公司。”
周冬凜翻到第三張照片,一個穿著長衫的中年男人坐在桌前。
桌上立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泰豐罐頭食品公司招工點】
第四張照片依舊是一輛福特轎車,車牌號:【國滬】
“這家公司什麽時候去的?”
“這就不太清楚了,附近的難民說好像和第一家差了一個禮拜的時間。”
“13號嗎?”
“6號過7天,13號,大差不差吧。”
“知道車最後去哪了嗎?”
“我就一輛自行車,哪跟的上小轎車,我隻知道他們是從老北門走的卜羅德路(今河南南路)進的法租界。”
周冬凜用筆記本將第二輛車的車牌,公司名稱以及大致路線全部記下:
“行,後麵我來查。”
周冬凜將筆記本塞進挎包接著說道:
“朱惺公先生你熟嗎?”
“見過幾麵,說不上熟,不過我是很敬佩他的文人風骨。”
“行,沒關係,你迴報社的時候找機會跟他說一下,《國際月刊》背後有日本人的影子,讓他一定要注意安全,別的不用多說,他自己會考量。”
“好的。”
由於朱惺公和張東升現在是同事,周冬凜便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
不過以朱惺公的為人,就算是他發的依舊會我行我素。
至於其他可疑的投稿人,周冬凜已經列下名單交給張大海讓他派人去提醒他們加倍小心。
“現在難民區怎麽樣了?”
“雖然在饒家駒神父的保護下安全沒有什麽大的問題,但是難民的食物和住宿環境還是相當的困難,現在雖然已經有部分難民在慈善機構的幫助下返迴了家鄉,不過南市的難民區裏依舊有將近3萬多的難民。”
“好。”
周冬凜跟在張東升的身後向茶館內走去,裏麵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老上海的茶館興起於清朝同治初年,規模大的叫茶樓,小的叫茶館。
既不同於八旗子弟雲集、政客官僚聚會的京城茶館;
亦不同於男女老少、家屬親朋敘親的閩粵茶樓。
更多的是充當商賈聚集洽談生意的會所,是觀察上海經濟和行會曆史的窗口。
由於裏麵各式各樣的人都有,也自然成為了新聞的集散地。
記者,警察,偵探之類的職業也喜歡坐在裏麵打探消息。
茶館一樓頂端一男子正高坐台上表演蘇州評話,今天的內容好像是《水滸》。
不過周圍的聽眾似乎不太買賬都自顧自的聊天看報。
在向二樓走的時候,周冬凜好奇的問張東升:
“我記得之前這家天香閣比現在要大啊,怎麽縮水了一大半。”
“能開著就不錯了,日本人來了以後茶樓倒了好多,對麵浙江路上的五雲日升樓都關門了。”
“我說我剛才好像總覺得那個路口少了點什麽。”
張東升領著周冬凜走到二樓靠窗的一個角落,坐在南麵的椅子上正好可以看到南京路上易安茶居大門。
桌上放著一套茶具、一碟花生、一碟八珍糕、一個裝著芝麻的小碗以及一碗剝好殼的茶葉鵪鶉蛋。
南麵桌邊一個茶杯裏有半杯茶水,其他的茶杯都倒扣在茶盤上。
張東升翻開一個倒扣的茶杯往裏麵倒了一杯茶,放在西麵的桌麵後請周冬凜坐下。
茶館的二樓就要冷清了許多,隻有靠窗的四張桌子上各坐了兩三個人。
“東升啊,挺會吃啊,芝麻茶葉鵪鶉蛋。”
“周記者,說笑了,我哪懂這些,老板說二樓有最低消費,我就讓他弄了套頂餓的,別說這些東西確實挺管飽。”
兩人笑著坐在桌前。
周冬凜伸手抓起一顆茶葉鵪鶉蛋放到裝了芝麻的小碗中滾了幾下。
拿出來時鵪鶉蛋的表麵已經裹上了一層芝麻。
他將蛋塞進嘴中,嚼了幾口連連讚歎:
“香,真香,好久沒吃到這個味道了。”
“我是第一次吃,這味道確實挺有意思的。”
周冬凜將嘴中的食物全部咽下後將麵前茶杯中的茶水一飲而盡。
張東升拿起茶壺為他續上茶水。
“東升,說正事吧,找我什麽事?”
張東升放低了聲音:
“周記者,我這幾天在南市的難民區了解他們現在的生存情況,無意中從幾個難民的口中打聽到最近有幾個人打著華商的旗號在難民區招工。”
“招工?這是好事啊。”
“沒那麽簡單,這些人男女老少都要,連帶孩子的婦女也要,說是廠裏有專門的托育機構可以幫忙照料孩子,現在這光景誰會這麽好心收留拖油瓶。”
說著張東升從懷裏掏出幾張照片遞到周冬凜的麵前:
“我覺得好奇就混過去偷偷的拍了這些人招工時的照片,更可疑的是當我向他們表明身份想采訪他們時,他們表示拒絕接受采訪,後來一直像盯犯人一樣盯著我不讓我靠近,如果是真招工的有記者采訪巴不得做免費的廣告。”
周冬凜接過照片,第一張是一個穿著西裝的年輕男人坐在桌前。
桌上立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祥發印染廠招工點】
周冬凜將第一張照片放到最後,第二張照片上是一輛福特轎車。
剛才的那個年輕男人正站在車旁將一個抱著嬰兒的婦女往轎車的後排引。
看到福特轎車周冬凜頓時聯想到最近被劫殺的出租車司機,連忙問道:
“知道他們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嗎?”
“元宵節後麵一天,附近的難民都記得很清楚,第一撥招工的就從那個時候出現的。”
周冬凜的大腦飛速旋轉:
“元宵節是3月5日,後麵一天是3月6日,第一個出租車司機被劫殺就是3月5日,那這車是不是就是被劫的車?從時間上來說不會這麽巧吧。”
照片上的車牌號非常清晰:【國滬】
周冬凜掏出筆記本將車牌記了下來:
“迴頭我去工部局車牌管理所查下車牌的歸屬。”
“好,周記者,你接著看,還有別的公司。”
周冬凜翻到第三張照片,一個穿著長衫的中年男人坐在桌前。
桌上立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泰豐罐頭食品公司招工點】
第四張照片依舊是一輛福特轎車,車牌號:【國滬】
“這家公司什麽時候去的?”
“這就不太清楚了,附近的難民說好像和第一家差了一個禮拜的時間。”
“13號嗎?”
“6號過7天,13號,大差不差吧。”
“知道車最後去哪了嗎?”
“我就一輛自行車,哪跟的上小轎車,我隻知道他們是從老北門走的卜羅德路(今河南南路)進的法租界。”
周冬凜用筆記本將第二輛車的車牌,公司名稱以及大致路線全部記下:
“行,後麵我來查。”
周冬凜將筆記本塞進挎包接著說道:
“朱惺公先生你熟嗎?”
“見過幾麵,說不上熟,不過我是很敬佩他的文人風骨。”
“行,沒關係,你迴報社的時候找機會跟他說一下,《國際月刊》背後有日本人的影子,讓他一定要注意安全,別的不用多說,他自己會考量。”
“好的。”
由於朱惺公和張東升現在是同事,周冬凜便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
不過以朱惺公的為人,就算是他發的依舊會我行我素。
至於其他可疑的投稿人,周冬凜已經列下名單交給張大海讓他派人去提醒他們加倍小心。
“現在難民區怎麽樣了?”
“雖然在饒家駒神父的保護下安全沒有什麽大的問題,但是難民的食物和住宿環境還是相當的困難,現在雖然已經有部分難民在慈善機構的幫助下返迴了家鄉,不過南市的難民區裏依舊有將近3萬多的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