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汝成推開大門領著周冬凜走了進去。
進門右側的架子上放著十幾本《國際月刊》。
“周記者,這就是我們《國際月刊》今年二月中旬趕在新年前發行的創刊號,經過三輪加印已經賣出了3萬份,跟《良友畫報》巔峰時比差了不少,可放現在這個光景可以說是上海灘最熱門的雜誌了吧。”
周冬凜微笑著點了點頭,隨手從架子上取下一本《國際月刊》:
“金主編,你們用的是德國馮格曼的彩色滾筒印刷機嗎?上海應該就剩一台了吧。”
“果然是吳經理推薦的人,確實專業,周記者您說的沒錯,我們用的就是德國馮格曼的機器,是吳經理高價從上海時報館收來的,全上海就這一台。”
周冬凜翻開手裏的雜誌,第一篇就是1938年12月29日汪精衛發表豔電公開投靠日本。
文章部分整體中性,主要記錄了汪精衛的生平。
從謀炸攝政王年少成名到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與蔣介石爭權奪利最後與中國抗戰分道揚鑣公開鼓吹賣國投降理論。
而文章後麵的評論部分就要精彩了許多。
正反兩派就汪精衛的生平、曆史典籍、國際形勢展開激烈交鋒。
有幫著汪精衛搖旗呐喊對日本人極度吹捧的,有大罵汪精衛無恥賣國行徑的,有從國際形勢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的......
兩派使用的文體和語言也是五花八門,有文言文、白話文甚至還有兩篇全英文的評論。
周冬凜指著其中一篇用洋洋灑灑文言文寫成的討汪檄文上的署名【文正先生】:
“這是金主編的手筆吧,先生的古文造詣不淺啊。”
金汝成聽完先是一驚,隨後左右看了一眼沒有旁人後對周冬凜輕聲說道:
“周記者是怎麽看出來的?”
周冬凜微微一笑:
“金主編不用緊張,我對政治之事沒有興趣,金先生的名字應該取自宋代詩人魏泰的《範仲淹還金授方》裏的今汝成立,當以還汝,所以金先生應該是特別崇拜範仲淹範文正公吧。”
“文正兩字可是文臣諡號中最最尊貴的,是我們這些文人夢寐以求的,所以我總是以這兩字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剛正不阿、仗義執言的人。”
“那這些評論都是怎麽收來的?”
“我們一月中旬的時候在幾家大報社上發了高價征文的廣告,不過現在這個世道您也知道,誰敢明目張膽的和日本人作對,一開始我並沒有多大的信心,不過估計是大家憋了太久了找不到發泄的途徑,我們雜誌社竟然收到了一大堆的匿名評論稿件,這些作者除了筆名和評論稿之外什麽信息都沒留,我就精選了其中一些罵的特別精彩的評論刊登了出去。”
“金先生不怕日本人報複嗎?”
金汝成又緊張兮兮的左右觀察一番後輕聲說道:
“吳經理說我們這本雜誌上頭有人,日本人不敢動的,讓我放心寫,不過第一期我還是稍微留了點手,試試水。”
“能讓我看看那些投稿嗎?”
“周記者你跟我來。”:
說完金汝成領著周冬凜上了編輯部的二樓,一邊走一邊介紹:
“我們這裏總共兩層,一樓是製版室,二樓是各個編輯的辦公室,《國際月刊》總共分成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時事評論、第二板塊是各國風情,第三板塊是世界名人軼事。”
金汝成領著周冬凜進了二樓走廊盡頭的主編室,他請周冬凜在桌前坐下後轉身在書架旁尋找著什麽。
眼睛掃視了幾秒鍾似乎沒有發現目標轉身向主編室外走去,邊走邊說道:
“周記者,您坐,稍等,我出去下。”
金汝成走到門口對著隔壁的辦公室喊道:
“小謝,小謝,有人進過我辦公室嗎?”
一個年輕的女孩打開隔壁辦公室的門探出身體:
“金主編,曹老師昨天進過您辦公室,他說要整理下第一期的評論投稿。”
這時再隔壁一間的辦公室門打開了,一個三十多歲身材瘦小的男人抱著一個紙箱子走了出來:
“金主編?您是在找這個嗎?我整理好了。”
“小曹啊,來來來,正好給你介紹下新同事。”
金汝成領著身材瘦小的男人走到周冬凜身邊,周冬凜連忙站起身。
“周記者,我給您介紹下,這是我們時事評論版塊的責任編輯曹雨溪,小曹啊,這是吳經理介紹過來的《大美晚報》的記者周冬凜。”
周冬凜和曹雨溪互相點頭示意,曹雨溪將紙箱放在了桌上:
“金主編,您在找這個吧,我昨天按照評論的內容將它們篩選整理了一下,已經裝訂好了。”
說著他將紙箱的蓋子打開,裏麵又分裝了三個小盒子,他將三個小盒子從紙箱中取出放在桌上,隨後將紙箱子搬到了桌下。
“我根據評論的性質將他們分為三類,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每個作者的喜惡、觀點,文風之類的信息,然後我們可以根據讀者的喜好發起不同的辯論題目,讓讀者為自己喜歡的作者助威。”
周冬凜打開其中一個盒子,裏麵是折疊的整整齊齊的一堆信紙。
他隨手抽了一張,上麵是用白話文痛罵汪精衛走狗的一段文字,看上麵的字體歪歪扭扭,多半是用非常用手寫成。
他又隨手抽了一張,這一張更是奇葩,想必投稿者是受了小報上某起綁架案的啟發,全文都是用報紙上裁下的字用膠水貼成。
這些作者為了掩飾自己的身份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看來日本人對反日義士的打擊報複已經搞得人心惶惶。
周冬凜將手裏的那張信紙折好後放迴盒中看向金汝成:
“金主編,您說的沒錯,這裏的硬件和軟件確實是全上海最好的。”
“那周記者您願意加入我們《國際月刊》嗎?”
“我學的是新聞學,一直做的是記者的工作,暫時也沒有改行的想法,如果你們這裏可以發揮我的特長,我願意加入。”
進門右側的架子上放著十幾本《國際月刊》。
“周記者,這就是我們《國際月刊》今年二月中旬趕在新年前發行的創刊號,經過三輪加印已經賣出了3萬份,跟《良友畫報》巔峰時比差了不少,可放現在這個光景可以說是上海灘最熱門的雜誌了吧。”
周冬凜微笑著點了點頭,隨手從架子上取下一本《國際月刊》:
“金主編,你們用的是德國馮格曼的彩色滾筒印刷機嗎?上海應該就剩一台了吧。”
“果然是吳經理推薦的人,確實專業,周記者您說的沒錯,我們用的就是德國馮格曼的機器,是吳經理高價從上海時報館收來的,全上海就這一台。”
周冬凜翻開手裏的雜誌,第一篇就是1938年12月29日汪精衛發表豔電公開投靠日本。
文章部分整體中性,主要記錄了汪精衛的生平。
從謀炸攝政王年少成名到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與蔣介石爭權奪利最後與中國抗戰分道揚鑣公開鼓吹賣國投降理論。
而文章後麵的評論部分就要精彩了許多。
正反兩派就汪精衛的生平、曆史典籍、國際形勢展開激烈交鋒。
有幫著汪精衛搖旗呐喊對日本人極度吹捧的,有大罵汪精衛無恥賣國行徑的,有從國際形勢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的......
兩派使用的文體和語言也是五花八門,有文言文、白話文甚至還有兩篇全英文的評論。
周冬凜指著其中一篇用洋洋灑灑文言文寫成的討汪檄文上的署名【文正先生】:
“這是金主編的手筆吧,先生的古文造詣不淺啊。”
金汝成聽完先是一驚,隨後左右看了一眼沒有旁人後對周冬凜輕聲說道:
“周記者是怎麽看出來的?”
周冬凜微微一笑:
“金主編不用緊張,我對政治之事沒有興趣,金先生的名字應該取自宋代詩人魏泰的《範仲淹還金授方》裏的今汝成立,當以還汝,所以金先生應該是特別崇拜範仲淹範文正公吧。”
“文正兩字可是文臣諡號中最最尊貴的,是我們這些文人夢寐以求的,所以我總是以這兩字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剛正不阿、仗義執言的人。”
“那這些評論都是怎麽收來的?”
“我們一月中旬的時候在幾家大報社上發了高價征文的廣告,不過現在這個世道您也知道,誰敢明目張膽的和日本人作對,一開始我並沒有多大的信心,不過估計是大家憋了太久了找不到發泄的途徑,我們雜誌社竟然收到了一大堆的匿名評論稿件,這些作者除了筆名和評論稿之外什麽信息都沒留,我就精選了其中一些罵的特別精彩的評論刊登了出去。”
“金先生不怕日本人報複嗎?”
金汝成又緊張兮兮的左右觀察一番後輕聲說道:
“吳經理說我們這本雜誌上頭有人,日本人不敢動的,讓我放心寫,不過第一期我還是稍微留了點手,試試水。”
“能讓我看看那些投稿嗎?”
“周記者你跟我來。”:
說完金汝成領著周冬凜上了編輯部的二樓,一邊走一邊介紹:
“我們這裏總共兩層,一樓是製版室,二樓是各個編輯的辦公室,《國際月刊》總共分成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時事評論、第二板塊是各國風情,第三板塊是世界名人軼事。”
金汝成領著周冬凜進了二樓走廊盡頭的主編室,他請周冬凜在桌前坐下後轉身在書架旁尋找著什麽。
眼睛掃視了幾秒鍾似乎沒有發現目標轉身向主編室外走去,邊走邊說道:
“周記者,您坐,稍等,我出去下。”
金汝成走到門口對著隔壁的辦公室喊道:
“小謝,小謝,有人進過我辦公室嗎?”
一個年輕的女孩打開隔壁辦公室的門探出身體:
“金主編,曹老師昨天進過您辦公室,他說要整理下第一期的評論投稿。”
這時再隔壁一間的辦公室門打開了,一個三十多歲身材瘦小的男人抱著一個紙箱子走了出來:
“金主編?您是在找這個嗎?我整理好了。”
“小曹啊,來來來,正好給你介紹下新同事。”
金汝成領著身材瘦小的男人走到周冬凜身邊,周冬凜連忙站起身。
“周記者,我給您介紹下,這是我們時事評論版塊的責任編輯曹雨溪,小曹啊,這是吳經理介紹過來的《大美晚報》的記者周冬凜。”
周冬凜和曹雨溪互相點頭示意,曹雨溪將紙箱放在了桌上:
“金主編,您在找這個吧,我昨天按照評論的內容將它們篩選整理了一下,已經裝訂好了。”
說著他將紙箱的蓋子打開,裏麵又分裝了三個小盒子,他將三個小盒子從紙箱中取出放在桌上,隨後將紙箱子搬到了桌下。
“我根據評論的性質將他們分為三類,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每個作者的喜惡、觀點,文風之類的信息,然後我們可以根據讀者的喜好發起不同的辯論題目,讓讀者為自己喜歡的作者助威。”
周冬凜打開其中一個盒子,裏麵是折疊的整整齊齊的一堆信紙。
他隨手抽了一張,上麵是用白話文痛罵汪精衛走狗的一段文字,看上麵的字體歪歪扭扭,多半是用非常用手寫成。
他又隨手抽了一張,這一張更是奇葩,想必投稿者是受了小報上某起綁架案的啟發,全文都是用報紙上裁下的字用膠水貼成。
這些作者為了掩飾自己的身份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看來日本人對反日義士的打擊報複已經搞得人心惶惶。
周冬凜將手裏的那張信紙折好後放迴盒中看向金汝成:
“金主編,您說的沒錯,這裏的硬件和軟件確實是全上海最好的。”
“那周記者您願意加入我們《國際月刊》嗎?”
“我學的是新聞學,一直做的是記者的工作,暫時也沒有改行的想法,如果你們這裏可以發揮我的特長,我願意加入。”